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去英国游学了!
踏进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第一次坐国际航班,我的心情激动而兴奋。飞机从上海起飞,3个小时后来到了蒙古国上空,从窗户向下望去,除了茫茫的沙漠与戈壁滩,还有大片的墨绿色。真奇怪,茫茫沙漠中怎会有墨绿色呢?贴着窗户仔细看,我吃惊得瞪大了眼睛,那黄沙中的墨绿竟然是成片成片的树林。随后我们在俄罗斯上空度过了漫长的5个小时,来到了北欧。飞越斯德哥尔摩后,我们看到了英吉利海峡。碧蓝纯净的海水,沿着海岸线绵延向天际,消失在远处的云端中。我的紧张与激动难以抑制——我的英伦之旅开始了!
我们游览的第一站是牛津郡,这里有许多古朴的建筑,不过牛津郡最著名的还是牛津大学。我们在大学里游览,印象最深的是牛津大学陈列餐厅,餐厅四壁上陈列着许多肖像,似乎是英国的历代君主。餐厅中有3列条形方桌,桌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摆着一组玻璃杯具,昏黄的灯光营造出神秘的氛围,同学们越看越眼熟,对呀!这不就是电影《哈利·波特》里的餐厅原型吗!
在曼彻斯特交流学习的日子里,我们每天只上半天课,其余时间要么游览曼彻斯特的景点,要么在基地里学习英国的风土人情、语言习惯。
在英国小学学习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我们去的那所小学面积不大,足球场与篮球场是一体化的,足球门较小,在足球门的上方有一个篮圈,球场也只有篮球场那么大。
英国小学的课程与我们也有差异,数学较简单,而英语对我们来说很有难度。上课的时候按小组就座,上电影赏析课的时候还可以坐在地上。英国小学课程中最让我们头疼的两门课是法语和宗教,法语与英语有相通之处,好学些,但宗教课文化差异太大,我们只能借助平板电脑查阅资料。每两节课都有一次课间休息,时长为20分钟,可以踢球或者聊天。下课时,英国同学还问我们能否把他们的名字翻译成中文,看到自己的中文名字,他们高兴极了。临别时,我们还与英国同学互赠了礼物。
在曼彻斯特游览时,记忆最深刻的是曼彻斯特中心图书馆,中心图书馆是古典的欧式建筑,外墙是白色的,镶嵌着一扇扇彩色玻璃窗。踏进图书馆的大门,一层与其他楼层形成了鲜明对比,一楼的咖啡厅里热热闹闹有说有笑,而其他的楼层静得连一根针掉地的声音都听得见。图书馆的顶楼是一个圆形的阅览室,四周的书架上密密麻麻排着各类书籍,我好奇地拿出一本阅读,竟发现只认识极少数的单词。
这间阅览室的周围有不少布满花纹的棕褐色罗马柱,每一根都有两人合抱之粗。台灯下有不少学习的人,有些是查阅资料写论文的大学生,有些是在阅读的老人,还有用电脑工作的中年人,他们头也不抬地认真学习、工作着,整个阅览室里一片寂静。所以我们参观时都小心翼翼的。
没去英国之前,我就非常向往大英博物馆,这一次终于有机会到现场参观了。大英博物馆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馆藏800万件珍贵的文物,游客们都慕名而来,展厅里也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在罗马馆,我们观赏了许多罗马时期的文物,有士兵的头盔、器皿、石雕,我感觉最震撼的是神庙的一面墙,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天使与花纹。
在埃及馆,我们亲眼看到了一具被拆开绷带的木乃伊,见到了法老的真实面目。他的身高并不出众,身体呈棕黑色,有明显萎缩的痕迹,身上还有一些地方是畸形的,据了解,这是法老家族的遗传缺陷。馆内还有几具未拆开的木乃伊,棺椁异常精致,一旁的墙壁上也有关于古埃及历史的讲解,介绍了古埃及人尊崇的动物以及这些动物所代表的神明。
不過最受欢迎的是中国馆,馆里有从夏朝一直到清朝的各种文物,青铜器皿、青花瓷、玉雕、漆器、金银器……最震撼我的是从敦煌石窟里盗取的菩萨壁画,比我在国内见到的还要大,保存得非常完整。宽大的走道间还摆放着一队长约10米的唐三彩,唐三彩队伍的前端是两只人面兽身的神兽,身后紧跟着3名巨大的天兵,紧随其后的是相对矮小的行商队伍,队伍中有商贩有仆人,也有驮货物的骆驼,似乎是出使西域的立体景象。
这次游学之旅中,与当地人自然要用英语交流,虽然学校里学英语的机会不少,但只有课堂上才用英文对话。与纯正的英国人交流真可谓难上加难,不仅要克服心里的紧张,说之前还要思考几遍,尽管如此,有时仍会闹出大笑话。每当我满脸通红,尴尬地解释时,心里就暗下决心,要多学多练才好。
12天的行程转瞬即逝,这次游学让我大开眼界,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珍贵而美好的回忆。
踏进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第一次坐国际航班,我的心情激动而兴奋。飞机从上海起飞,3个小时后来到了蒙古国上空,从窗户向下望去,除了茫茫的沙漠与戈壁滩,还有大片的墨绿色。真奇怪,茫茫沙漠中怎会有墨绿色呢?贴着窗户仔细看,我吃惊得瞪大了眼睛,那黄沙中的墨绿竟然是成片成片的树林。随后我们在俄罗斯上空度过了漫长的5个小时,来到了北欧。飞越斯德哥尔摩后,我们看到了英吉利海峡。碧蓝纯净的海水,沿着海岸线绵延向天际,消失在远处的云端中。我的紧张与激动难以抑制——我的英伦之旅开始了!
我们游览的第一站是牛津郡,这里有许多古朴的建筑,不过牛津郡最著名的还是牛津大学。我们在大学里游览,印象最深的是牛津大学陈列餐厅,餐厅四壁上陈列着许多肖像,似乎是英国的历代君主。餐厅中有3列条形方桌,桌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摆着一组玻璃杯具,昏黄的灯光营造出神秘的氛围,同学们越看越眼熟,对呀!这不就是电影《哈利·波特》里的餐厅原型吗!
在曼彻斯特交流学习的日子里,我们每天只上半天课,其余时间要么游览曼彻斯特的景点,要么在基地里学习英国的风土人情、语言习惯。
在英国小学学习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我们去的那所小学面积不大,足球场与篮球场是一体化的,足球门较小,在足球门的上方有一个篮圈,球场也只有篮球场那么大。
英国小学的课程与我们也有差异,数学较简单,而英语对我们来说很有难度。上课的时候按小组就座,上电影赏析课的时候还可以坐在地上。英国小学课程中最让我们头疼的两门课是法语和宗教,法语与英语有相通之处,好学些,但宗教课文化差异太大,我们只能借助平板电脑查阅资料。每两节课都有一次课间休息,时长为20分钟,可以踢球或者聊天。下课时,英国同学还问我们能否把他们的名字翻译成中文,看到自己的中文名字,他们高兴极了。临别时,我们还与英国同学互赠了礼物。
在曼彻斯特游览时,记忆最深刻的是曼彻斯特中心图书馆,中心图书馆是古典的欧式建筑,外墙是白色的,镶嵌着一扇扇彩色玻璃窗。踏进图书馆的大门,一层与其他楼层形成了鲜明对比,一楼的咖啡厅里热热闹闹有说有笑,而其他的楼层静得连一根针掉地的声音都听得见。图书馆的顶楼是一个圆形的阅览室,四周的书架上密密麻麻排着各类书籍,我好奇地拿出一本阅读,竟发现只认识极少数的单词。
这间阅览室的周围有不少布满花纹的棕褐色罗马柱,每一根都有两人合抱之粗。台灯下有不少学习的人,有些是查阅资料写论文的大学生,有些是在阅读的老人,还有用电脑工作的中年人,他们头也不抬地认真学习、工作着,整个阅览室里一片寂静。所以我们参观时都小心翼翼的。
没去英国之前,我就非常向往大英博物馆,这一次终于有机会到现场参观了。大英博物馆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馆藏800万件珍贵的文物,游客们都慕名而来,展厅里也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在罗马馆,我们观赏了许多罗马时期的文物,有士兵的头盔、器皿、石雕,我感觉最震撼的是神庙的一面墙,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天使与花纹。
在埃及馆,我们亲眼看到了一具被拆开绷带的木乃伊,见到了法老的真实面目。他的身高并不出众,身体呈棕黑色,有明显萎缩的痕迹,身上还有一些地方是畸形的,据了解,这是法老家族的遗传缺陷。馆内还有几具未拆开的木乃伊,棺椁异常精致,一旁的墙壁上也有关于古埃及历史的讲解,介绍了古埃及人尊崇的动物以及这些动物所代表的神明。
不過最受欢迎的是中国馆,馆里有从夏朝一直到清朝的各种文物,青铜器皿、青花瓷、玉雕、漆器、金银器……最震撼我的是从敦煌石窟里盗取的菩萨壁画,比我在国内见到的还要大,保存得非常完整。宽大的走道间还摆放着一队长约10米的唐三彩,唐三彩队伍的前端是两只人面兽身的神兽,身后紧跟着3名巨大的天兵,紧随其后的是相对矮小的行商队伍,队伍中有商贩有仆人,也有驮货物的骆驼,似乎是出使西域的立体景象。
这次游学之旅中,与当地人自然要用英语交流,虽然学校里学英语的机会不少,但只有课堂上才用英文对话。与纯正的英国人交流真可谓难上加难,不仅要克服心里的紧张,说之前还要思考几遍,尽管如此,有时仍会闹出大笑话。每当我满脸通红,尴尬地解释时,心里就暗下决心,要多学多练才好。
12天的行程转瞬即逝,这次游学让我大开眼界,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珍贵而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