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工匠精神”是热爱工作、追求极致的精神,是出于热爱,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不断追求完美的信仰。在乡村振新战略下,会计人才需要“工匠精神”,需要在具备精湛的职业技能的同时甘于奉献,具备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为推动乡村振新战略健康有序进行,我们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应着力培育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
【關键词】高职会计专业 工匠精神 培育
【基金项目】重电区域产业发展研究中心(XJPT201710)项目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029-02
十九大报告将“三农”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各行各业都应该认真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全心全意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作为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光要要求学生掌握好理论知识,不断提升实践技能,还需要引导学生不断专研,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甘于奉献,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然而眼下,人们追求速度与效率,忽视品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已不能满足当前中国乡村振兴的要求,要改变现状,提升品质,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 “工匠精神”是关键。
一、 “工匠精神”的内涵
人们普遍认为,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这种解释从制造业出发,完全基于工匠、基于产品,明显窄化了“工匠精神”的外延。“工匠精神”不仅是工匠身上具有的特殊精神,不仅制造业需要,服务业同样需要“工匠精神”。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工作中笃实好学、矢志创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1]。
具备“工匠精神”的人,将职业视作一种信仰,热爱工作,注重细节,专注执着,精益求精,力求将技术做成艺术,不断追求完美。
二、会计需要“工匠精神”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工匠精神”,意味着国家高度重视各行各业中具备工匠精神的职业人才。会计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职业,同样需要“工匠精神”。会计服务乡村企业、社会,持续创造价值,“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两者缺一不可。职业技能是职业精神的具体表现,职业精神指引职业技能日益精湛。会计人员在具备精湛的职业技能的同时应具备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一)职业技能
会计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具有专门的方法和程序,企业必须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核算和监督。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业务出现了新的形式,新的内容,对纷繁复杂的经济业务的核算和处理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只有在工作中严谨细致、追求精益求精,深刻理解经济业务的实质,不断提升会计专业水平,并根据职业发展需要,持续不断学习,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二)职业精神
会计提供决策有用信息,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职业技能的执着追求,离不开职业精神的支撑。只有出于对乡村的热爱,对会计工作的热爱, 会计人员才能时刻心系乡村企业经济利益,深入企业一线,熟悉各类经济业务;才能深入专研,与时俱进,发现问题,提出对策,辅助管理者提高经济效益。
三、高职会计专业发展现状
会计需要“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但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阻碍了会计专业“工匠精神”的培育。
(一)重视专业培养,忽视价值观培养
“工匠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代中国,追求速度和效率,工匠精神被忽视。高职院校也仅重视专业培养,忽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工匠精神”的培养。
(二)重视职业技能培养,忽视职业精神培育
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高职会计专业普遍存在课程教学中职业精神渗透不够,实习实训中职业精神体会不够的问题。
(三)重视理论培养,忽视实践培养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目前高职院校老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也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仅有的校内实训课也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与实践接轨。
四、高职会计专业 “工匠精神”培养框架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会计人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契合, 会计也需要“工匠精神”。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是企业、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会计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2]。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会计专业不能仅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而要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并重,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一)职业精神培养方面
1.通过思政课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的进步需要各行各业的辛勤付出,如果每个人都能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对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自然会更快更好地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乡村振兴要强化人才支撑,乡村要振兴,必须要有人才。只有发自内心对乡村、对工作的热爱,会计人员才能扎根乡村,对工作始终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枯燥的专业发展中,在专业领域里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2.通过会计职业道德课培养工匠精神
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精心设计“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引导学生坚定目标,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在专业领域上不断追求进步。通过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学生走向会计工作岗位时不仅已经掌握实操技能,还具备工作中应有的严谨、专注、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用心服务社会和他人,打造优质产品和服务,有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3]。 3.营造尊重“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
中国在发展初期,一味追求短期利益,追求发展速度,摧毁了工匠精神所必须经过的煎熬。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追求更高的品質。现阶段,高职院校必须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在校园中树立质量至上的理念,营造 “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校园文化,营造倡导“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鼓励学生脚踏实地、专注持久,带动“工匠精神”的培育。
4.通过会计认知课宣传工匠精神典范
邀请具有“工匠精神”的会计专家到学校作报告,给学生上会计认知课。通过宣传并推广工匠精神的典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唤起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追求,以示范效应带动学生精益求精、与时俱进,也激励着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职业道路上向着梦想前行的斗志,把会计职业当成一种事业,用毕生精力铸就 “工匠精神”。
(二)职业技能培养方面
1.立足专业课教学,渗透“工匠精神”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以接受专业课教学为主,而“工匠精神”又是以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应明确“工匠精神”培养的内涵、标准和措施,立足专业课教学,在教学中逐步渗透“工匠精神”。
首先,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带头践行“工匠精神”,给学生做榜样;其次,要将职业素养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精益求精,促进“工匠精神”的养成。
2.加强校内实训,领悟“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应致力于培养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需要模拟企业的真实业务,“工匠精神”的培育也离不开实践教学活动,因此,高职会计专业要切实制订好校内实训计划,采用企业真实案例,在实训中贯穿“工匠精神”培育的主线,强调认真细致、专注坚持,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境、实际工作任务领悟“工匠精神”的实质与内涵,深切感受“工匠精神”的价值。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鼓励成绩优异的学生参加会计技能竞赛,在竞赛训练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还能使学生清楚感知会计角色的职责及所承担的任务,树立工作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有助于“工匠精神”的培育。
3.加深校企合作,追求“工匠精神”
校内实训毕竟是模拟企业业务处理,缺乏企业文化的支撑。会计的“工匠精神”往往根源于热爱,根源于对职业、对自身的尊重。在校外实训中,耳濡目染、亲身体验,有利于学生培养对会计职业的热爱,深刻认识和自我养成“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应加深校企合作,使学生有机会拜企业会计为师,跟着师傅学习。通过师傅一对一、手把手的口传心授,学生耳濡目染师傅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深刻体会“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亲身感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情感交流和行为感染,传递耐心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工匠意识,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李枫.审计离不开“工匠精神”[J].理财,2016(5).
[2]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职教论坛,2014(22).
[3]李进.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
【關键词】高职会计专业 工匠精神 培育
【基金项目】重电区域产业发展研究中心(XJPT201710)项目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029-02
十九大报告将“三农”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各行各业都应该认真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全心全意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作为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光要要求学生掌握好理论知识,不断提升实践技能,还需要引导学生不断专研,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甘于奉献,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然而眼下,人们追求速度与效率,忽视品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已不能满足当前中国乡村振兴的要求,要改变现状,提升品质,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 “工匠精神”是关键。
一、 “工匠精神”的内涵
人们普遍认为,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这种解释从制造业出发,完全基于工匠、基于产品,明显窄化了“工匠精神”的外延。“工匠精神”不仅是工匠身上具有的特殊精神,不仅制造业需要,服务业同样需要“工匠精神”。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工作中笃实好学、矢志创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1]。
具备“工匠精神”的人,将职业视作一种信仰,热爱工作,注重细节,专注执着,精益求精,力求将技术做成艺术,不断追求完美。
二、会计需要“工匠精神”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工匠精神”,意味着国家高度重视各行各业中具备工匠精神的职业人才。会计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职业,同样需要“工匠精神”。会计服务乡村企业、社会,持续创造价值,“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两者缺一不可。职业技能是职业精神的具体表现,职业精神指引职业技能日益精湛。会计人员在具备精湛的职业技能的同时应具备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一)职业技能
会计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具有专门的方法和程序,企业必须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核算和监督。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业务出现了新的形式,新的内容,对纷繁复杂的经济业务的核算和处理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只有在工作中严谨细致、追求精益求精,深刻理解经济业务的实质,不断提升会计专业水平,并根据职业发展需要,持续不断学习,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二)职业精神
会计提供决策有用信息,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职业技能的执着追求,离不开职业精神的支撑。只有出于对乡村的热爱,对会计工作的热爱, 会计人员才能时刻心系乡村企业经济利益,深入企业一线,熟悉各类经济业务;才能深入专研,与时俱进,发现问题,提出对策,辅助管理者提高经济效益。
三、高职会计专业发展现状
会计需要“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但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阻碍了会计专业“工匠精神”的培育。
(一)重视专业培养,忽视价值观培养
“工匠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代中国,追求速度和效率,工匠精神被忽视。高职院校也仅重视专业培养,忽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工匠精神”的培养。
(二)重视职业技能培养,忽视职业精神培育
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高职会计专业普遍存在课程教学中职业精神渗透不够,实习实训中职业精神体会不够的问题。
(三)重视理论培养,忽视实践培养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目前高职院校老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也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仅有的校内实训课也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与实践接轨。
四、高职会计专业 “工匠精神”培养框架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是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会计人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契合, 会计也需要“工匠精神”。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是企业、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会计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2]。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会计专业不能仅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而要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并重,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一)职业精神培养方面
1.通过思政课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的进步需要各行各业的辛勤付出,如果每个人都能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对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自然会更快更好地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乡村振兴要强化人才支撑,乡村要振兴,必须要有人才。只有发自内心对乡村、对工作的热爱,会计人员才能扎根乡村,对工作始终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枯燥的专业发展中,在专业领域里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2.通过会计职业道德课培养工匠精神
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精心设计“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引导学生坚定目标,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在专业领域上不断追求进步。通过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学生走向会计工作岗位时不仅已经掌握实操技能,还具备工作中应有的严谨、专注、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弘扬工匠精神,用心服务社会和他人,打造优质产品和服务,有利于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3]。 3.营造尊重“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
中国在发展初期,一味追求短期利益,追求发展速度,摧毁了工匠精神所必须经过的煎熬。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追求更高的品質。现阶段,高职院校必须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在校园中树立质量至上的理念,营造 “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校园文化,营造倡导“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鼓励学生脚踏实地、专注持久,带动“工匠精神”的培育。
4.通过会计认知课宣传工匠精神典范
邀请具有“工匠精神”的会计专家到学校作报告,给学生上会计认知课。通过宣传并推广工匠精神的典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唤起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追求,以示范效应带动学生精益求精、与时俱进,也激励着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职业道路上向着梦想前行的斗志,把会计职业当成一种事业,用毕生精力铸就 “工匠精神”。
(二)职业技能培养方面
1.立足专业课教学,渗透“工匠精神”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以接受专业课教学为主,而“工匠精神”又是以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应明确“工匠精神”培养的内涵、标准和措施,立足专业课教学,在教学中逐步渗透“工匠精神”。
首先,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带头践行“工匠精神”,给学生做榜样;其次,要将职业素养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精益求精,促进“工匠精神”的养成。
2.加强校内实训,领悟“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应致力于培养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需要模拟企业的真实业务,“工匠精神”的培育也离不开实践教学活动,因此,高职会计专业要切实制订好校内实训计划,采用企业真实案例,在实训中贯穿“工匠精神”培育的主线,强调认真细致、专注坚持,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境、实际工作任务领悟“工匠精神”的实质与内涵,深切感受“工匠精神”的价值。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鼓励成绩优异的学生参加会计技能竞赛,在竞赛训练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还能使学生清楚感知会计角色的职责及所承担的任务,树立工作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有助于“工匠精神”的培育。
3.加深校企合作,追求“工匠精神”
校内实训毕竟是模拟企业业务处理,缺乏企业文化的支撑。会计的“工匠精神”往往根源于热爱,根源于对职业、对自身的尊重。在校外实训中,耳濡目染、亲身体验,有利于学生培养对会计职业的热爱,深刻认识和自我养成“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应加深校企合作,使学生有机会拜企业会计为师,跟着师傅学习。通过师傅一对一、手把手的口传心授,学生耳濡目染师傅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深刻体会“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亲身感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情感交流和行为感染,传递耐心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工匠意识,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李枫.审计离不开“工匠精神”[J].理财,2016(5).
[2]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职教论坛,2014(22).
[3]李进.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