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档案“后管理模式”在现代档案管理体系的有效落实,一方面能够凭借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制度方法,巩固档案管理环境,以便后续企业及单位工作的开展具备完善的档案参照;另一方面根据数字化的档案转型特点,更能够有效降低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经济成本,为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可持续性提供了保障。本文基于档案“后管理模式”在现代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在明确档案管理特征与内容的同时,期望能够为后续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良好参照。
关键词:后保管模式;档案管理;概念转变;信息化
1 档案“后保管模式”内涵概述
档案后保管模式在现代档案管理环境中的应用,主要是受到后现代主义在国外档案管理体系中的广泛落实受到影响,根据我国档案管理环境提出的新型管理理念,以转变我国对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态度和认知,并为档案管理体系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期间,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落实,电子档案管理體系比较传统纸质档案管理形式而言,在保管经济性和资料共享性等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在此种档案管理氛围下,部分企业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传统档案管理体系仍无法抱有与时俱进的态度,则势必会导致档案管理工作落实效果差,最终影响企业单位工作的质量。故而,档案后保管模式的应用,已经成为现阶段档案管理工作落实的必然趋势。
另外,档案后保管模式在现代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有效落实,在文件数据保存和管理操作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不但有效降低了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中对空间和经济成本的损耗,同时凭借完善的数据化操作系统,更为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与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持续的保障,而且从数据文件的管理形式角度来看,多元化的数据存储环境,更能够优化现阶段档案体系,以便高效率的电子存储形式,能够满足当前企业经济发展需要。
2 档案“后保管模式”特征分析
档案“后管理模式”特征需要站在文件形式与数据来源两方面分析:
2.1 文件保管形式
传统档案管理工作是基于企业与单位工作需求提供数据承载系统,不但能够借由其他项目资料,为企业或单位提供更加细致的工作参照,保障整体工作质量水准,同时根据工程合同等保管措施,更能够保障责任体制的落实,为企业或单位经济权益提供基础保障。此点与档案“后管理模式”的核心目标相同,但后者在文件管理形式方面,更能够基于传统档案数据承载体系提供更为丰富的保管措施,以此降低传统档案管理形势下对建筑空间的占用,节省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经济成本,并且也优化了档案管理流程,拓宽了档案信息数据资料获取的渠道,以此提升了档案管理系统的先进性,为后续企业及单位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但站在重要性文件保管角度来看,网络信息环境却存在一定保管风险,若无法针对外来网路供给提供全面的防护,则势必会严重影响企业或单位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地位。因此,现阶段多数档案管理工作都采取分别管理的措施,将数据档案有效落实并汇总成可参考的文件,同时对于具备法律效益的纸质档案,展开专门的存储工作,以此巩固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2.2 数据获取来源
电子数据在获取来源方面具备不唯一性,特别是在当前网络信息平台环境中,网络技术的有效落实更为档案管理工作扩宽了眼界,同时与国外等先进机构的合作,更能够提供技术信息逐步完善的渠道,以此优化企业及单位诸多工作的开展,为经济长远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故而,在档案“后管理模式”中,电子数据与档案来源已经打破了传统档案管理形式,赋予了更加多元化的档案管理条件,同时凭借数据平台体系的构建,对操作技术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能够保障数据资源可持续性,并能够在数据获取方面,有效审核数据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以便为企业及单位的权益提供保障。
3 “后保管模式”在现代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3.1 提供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后保管模式”的应用,首先要确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任何事物的有序发展,都需要一定制度的管理与约束,因此,在进行档案管理模式转型时,就必须确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是内容繁琐、数量庞大的工作。在工作时,首先要严格要求工作人员要细心、耐心、用心。其次,要规定工作人员及时、有效地对档案内容进行登记备案。第三,要确保档案内容与登记目录内容相匹配。第四,要确保档案管理的准确性与完整性。通过对档案管理工作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从而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在档案管理模式进行改革的情况下,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要根据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量,通过确定完善、适用的档案管理制度,进而为“后保管模式”模式的实行给予充分保障。
3.2 优化了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
档案管理模式的重要转变内容就是将原有的文字化管理变为了符合现代化发展的数字化管理。随着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断普及,数字化在我国日常发展中得到普遍应用。故此,在进行档案管理转型时,就需要注重数字化管理的应用。数字化管理的提出,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使用基础,对基本的办公室常用软件有一定的掌握,从而有效改善我国档案管理人员老龄化的问题。数字化管理与档案管理的有效融合,改变了以往在进行档案整理时,人力的浪费问题。同时,改善了原有档案管理人员因工作失误导致档案内容缺失的现象。数字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人员的使用率,提升人员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同时能够对档案进行妥善的保管,弥补以往档案管理的不足。
3.3 提升了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准
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能够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在现行的档案管理模式中,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成为档案管理的重要考量。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中,对档案管理人员要求不高,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全面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使档案管理的工作更为精简与准确。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首先需要有计算机办公软件的使用能力,其次要具备耐心、细心的品质,再次要不惧怕繁琐,最后要有改变传统、突破创新的能力。在招聘、选用档案管理人员时,可以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明确工作内容,提升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
4 结束语
档案“后管理模式”在现代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有效落实,不但能够为现阶段档案管理工作提供经济性的保管条件,以此提升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及单位体系的地位,同时凭借完善的数据统筹措施,更能优化当前档案数据环境,以便为管理人员素质体系的构建提供保障。故而,在论述“后保管模式”在现代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期间,必须对管理模式的转型细致分析,而后再针对档案管理流程细致校对,如此才能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满足可持续要求,并能够为企业及单位提供更完善的经济渠道。
参考文献
[1]付玉霞.档案保管模式与档案后保管模式[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14):115-115.
[2]马丽英.档案保管模式与档案后保管模式探究[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6(6):00325-00325.
[3]李鸿.从知识经济视角下探讨高校档案后保管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档案,2016(6).
[4]段秉序.精细化管理在医院后勤管理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18(3):159-160.
关键词:后保管模式;档案管理;概念转变;信息化
1 档案“后保管模式”内涵概述
档案后保管模式在现代档案管理环境中的应用,主要是受到后现代主义在国外档案管理体系中的广泛落实受到影响,根据我国档案管理环境提出的新型管理理念,以转变我国对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态度和认知,并为档案管理体系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期间,随着网络信息化技术的落实,电子档案管理體系比较传统纸质档案管理形式而言,在保管经济性和资料共享性等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在此种档案管理氛围下,部分企业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传统档案管理体系仍无法抱有与时俱进的态度,则势必会导致档案管理工作落实效果差,最终影响企业单位工作的质量。故而,档案后保管模式的应用,已经成为现阶段档案管理工作落实的必然趋势。
另外,档案后保管模式在现代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有效落实,在文件数据保存和管理操作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不但有效降低了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中对空间和经济成本的损耗,同时凭借完善的数据化操作系统,更为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与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持续的保障,而且从数据文件的管理形式角度来看,多元化的数据存储环境,更能够优化现阶段档案体系,以便高效率的电子存储形式,能够满足当前企业经济发展需要。
2 档案“后保管模式”特征分析
档案“后管理模式”特征需要站在文件形式与数据来源两方面分析:
2.1 文件保管形式
传统档案管理工作是基于企业与单位工作需求提供数据承载系统,不但能够借由其他项目资料,为企业或单位提供更加细致的工作参照,保障整体工作质量水准,同时根据工程合同等保管措施,更能够保障责任体制的落实,为企业或单位经济权益提供基础保障。此点与档案“后管理模式”的核心目标相同,但后者在文件管理形式方面,更能够基于传统档案数据承载体系提供更为丰富的保管措施,以此降低传统档案管理形势下对建筑空间的占用,节省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经济成本,并且也优化了档案管理流程,拓宽了档案信息数据资料获取的渠道,以此提升了档案管理系统的先进性,为后续企业及单位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但站在重要性文件保管角度来看,网络信息环境却存在一定保管风险,若无法针对外来网路供给提供全面的防护,则势必会严重影响企业或单位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地位。因此,现阶段多数档案管理工作都采取分别管理的措施,将数据档案有效落实并汇总成可参考的文件,同时对于具备法律效益的纸质档案,展开专门的存储工作,以此巩固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2.2 数据获取来源
电子数据在获取来源方面具备不唯一性,特别是在当前网络信息平台环境中,网络技术的有效落实更为档案管理工作扩宽了眼界,同时与国外等先进机构的合作,更能够提供技术信息逐步完善的渠道,以此优化企业及单位诸多工作的开展,为经济长远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故而,在档案“后管理模式”中,电子数据与档案来源已经打破了传统档案管理形式,赋予了更加多元化的档案管理条件,同时凭借数据平台体系的构建,对操作技术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能够保障数据资源可持续性,并能够在数据获取方面,有效审核数据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以便为企业及单位的权益提供保障。
3 “后保管模式”在现代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3.1 提供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后保管模式”的应用,首先要确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任何事物的有序发展,都需要一定制度的管理与约束,因此,在进行档案管理模式转型时,就必须确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是内容繁琐、数量庞大的工作。在工作时,首先要严格要求工作人员要细心、耐心、用心。其次,要规定工作人员及时、有效地对档案内容进行登记备案。第三,要确保档案内容与登记目录内容相匹配。第四,要确保档案管理的准确性与完整性。通过对档案管理工作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从而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在档案管理模式进行改革的情况下,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要根据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量,通过确定完善、适用的档案管理制度,进而为“后保管模式”模式的实行给予充分保障。
3.2 优化了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
档案管理模式的重要转变内容就是将原有的文字化管理变为了符合现代化发展的数字化管理。随着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断普及,数字化在我国日常发展中得到普遍应用。故此,在进行档案管理转型时,就需要注重数字化管理的应用。数字化管理的提出,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使用基础,对基本的办公室常用软件有一定的掌握,从而有效改善我国档案管理人员老龄化的问题。数字化管理与档案管理的有效融合,改变了以往在进行档案整理时,人力的浪费问题。同时,改善了原有档案管理人员因工作失误导致档案内容缺失的现象。数字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人员的使用率,提升人员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同时能够对档案进行妥善的保管,弥补以往档案管理的不足。
3.3 提升了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准
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能够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在现行的档案管理模式中,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成为档案管理的重要考量。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中,对档案管理人员要求不高,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全面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使档案管理的工作更为精简与准确。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首先需要有计算机办公软件的使用能力,其次要具备耐心、细心的品质,再次要不惧怕繁琐,最后要有改变传统、突破创新的能力。在招聘、选用档案管理人员时,可以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明确工作内容,提升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
4 结束语
档案“后管理模式”在现代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有效落实,不但能够为现阶段档案管理工作提供经济性的保管条件,以此提升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及单位体系的地位,同时凭借完善的数据统筹措施,更能优化当前档案数据环境,以便为管理人员素质体系的构建提供保障。故而,在论述“后保管模式”在现代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期间,必须对管理模式的转型细致分析,而后再针对档案管理流程细致校对,如此才能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满足可持续要求,并能够为企业及单位提供更完善的经济渠道。
参考文献
[1]付玉霞.档案保管模式与档案后保管模式[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14):115-115.
[2]马丽英.档案保管模式与档案后保管模式探究[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6(6):00325-00325.
[3]李鸿.从知识经济视角下探讨高校档案后保管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档案,2016(6).
[4]段秉序.精细化管理在医院后勤管理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18(3):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