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教师的都知道,小学低年级儿童正值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他们幼稚、单纯,判断和分析能力低下,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和诱惑。特别是现在的农村,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很小就与父母分离,大部分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这些临时监护人多半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他们认为只要孩子放学回家后不玩危险的游戏就可以了,所以大部分学生一回家就看电视。他们还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让孩子吃饱穿暖、平安度日,普遍存在重吃穿、轻教育的现象。他们对孩子极度溺爱,有求必应,使孩子个性放纵、脾气怪异,因而让一部分学生养成了不良品德和习惯。因此,对农村低年级儿童进行品德教育,仅靠课本上单纯的说教是不行的。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农村低年级孩子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我选择了以“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品德养成教育,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用故事实施品德课教育的过程中,我注意了下面几个问题。
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故事
现在,大部分学校已经配置了多媒体设施,这样更有助于品德教学中讲故事的开展,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课文所给的主题或学生身上发生的和品德养成有关的问题,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故事给学生看。在播放故事的同时,我结合问题来启发、教育学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讲故事要声情并茂,具有趣味性。
根据低年级儿童心理特征,如果用平铺直叙、平淡无味的方式来讲故事,就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也就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讲故事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讲故事的技巧和语气,要讲得声情并茂、情节生动、内容丰富,必要时,可用打手势、仿动作等方式进行助讲。如,我在《狼来了》的故事中惟妙惟肖地模拟狼吼叫的声音时,令学生们融入了故事情景中,他们一个个表情紧张,屏住呼吸,为故事中孩子的命运感到担心;又如,我在讲述《从小偷针,长大偷金》故事时模仿了男孩每次偷了东西后为了隐藏赃物,用不同的方式拿回家的情景。他们边听边笑,觉得很有意思。总的来说,教师要想方法挖掘故事中能调动学生各种感观能动性的因素,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并且深受触动,以增强教育效果。
讲故事要及时、适时
讲故事要及时、适时,但并不是每一节品德课都要讲故事,这样就背离了品德教学的初衷。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学生有“问题”后要及时讲故事进行教育。例如,教师可利用课前几分钟讲故事;在课中看到孩子们学习很积极、很用心时,就奖励一个故事讲给他们听;在周会课上讲故事;把有问题的学生们叫到办公室单独讲故事给他听。
在课堂中讲的故事要有目的性
讲故事不是为了让低年级学生上课听话,而是要与我们的品德教育有所关联,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选取恰当的故事来讲才有教育效果。我班某学生常说自己忘了带作业本,我就选择《狼来了》这个故事,教育她要从小讲诚信。我讲这个故事时,发现孩子们有的神色凝重,有的张大了嘴巴,有的若有所思,他们没想到小小的谎话会带来这样严重的后果;我班还有一个学生经常不经他人同意就擅自拿别人的东西,屡教不改,我想起小时候大人经常给我讲的故事《从小偷针,长大偷金》,于是就在班上讲述了这个故事:一个小孩在第一次随妈妈串门回来后偷得一根针,回家后,妈妈不但没批评他,还对他大加赞赏。后来,小孩一直在偷东西,直至长大。最后一次,他去银行行窃时被抓,由于犯罪情节严重,偷盗金额巨大,被依法执行枪决,在执行枪决前,他以见亲人最后一面为由咬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我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让他明白,如果现在不改掉品行上的小毛病,长大以后会酿成大祸。针对部分孩子做作业和值日时偷懒的毛病,我选择了《一鸣惊人》的经典成语故事,教育孩子们懂得只有勤劳,才会有收获的道理等等。柏拉图曾郑重强调:“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美德,要选择最优美、最高尚的故事讲给他们。”在选择故事时,要根据学生身上出現的问题来选择,要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如果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来讲,会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注重讲故事后的信息反馈
讲故事的目的是晓理导行,不能讲完就算了。讲完了故事还要引导学生认识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和应吸取的教训,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要做到这点,就要始终坚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思考、评议、改正。同时,对于个别很难改掉毛病的学生,教师还要和其家长沟通,共商对策。教师尤其要关注那些有不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学生,认真倾听他们听了故事后的想法,根据他们的想法进行二次沟通和交流,从而使他们受到直接的、最生动的、实实在在的教育。对改正了缺点的学生们要及时表扬,让同学们以他为榜样,以该同学新的变化作为故事的拓展和延伸讲给学生们听,更能强化教育效果。
总之,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故事是低年级孩子们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和世界的窗口。实践证明,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它避免了低年级学生被动地接受和教师空洞地说教,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状态下生动地接受教育,充分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成长,实现了教育无痕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农村低年级孩子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我选择了以“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品德养成教育,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用故事实施品德课教育的过程中,我注意了下面几个问题。
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故事
现在,大部分学校已经配置了多媒体设施,这样更有助于品德教学中讲故事的开展,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课文所给的主题或学生身上发生的和品德养成有关的问题,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故事给学生看。在播放故事的同时,我结合问题来启发、教育学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讲故事要声情并茂,具有趣味性。
根据低年级儿童心理特征,如果用平铺直叙、平淡无味的方式来讲故事,就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也就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讲故事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讲故事的技巧和语气,要讲得声情并茂、情节生动、内容丰富,必要时,可用打手势、仿动作等方式进行助讲。如,我在《狼来了》的故事中惟妙惟肖地模拟狼吼叫的声音时,令学生们融入了故事情景中,他们一个个表情紧张,屏住呼吸,为故事中孩子的命运感到担心;又如,我在讲述《从小偷针,长大偷金》故事时模仿了男孩每次偷了东西后为了隐藏赃物,用不同的方式拿回家的情景。他们边听边笑,觉得很有意思。总的来说,教师要想方法挖掘故事中能调动学生各种感观能动性的因素,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并且深受触动,以增强教育效果。
讲故事要及时、适时
讲故事要及时、适时,但并不是每一节品德课都要讲故事,这样就背离了品德教学的初衷。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现学生有“问题”后要及时讲故事进行教育。例如,教师可利用课前几分钟讲故事;在课中看到孩子们学习很积极、很用心时,就奖励一个故事讲给他们听;在周会课上讲故事;把有问题的学生们叫到办公室单独讲故事给他听。
在课堂中讲的故事要有目的性
讲故事不是为了让低年级学生上课听话,而是要与我们的品德教育有所关联,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选取恰当的故事来讲才有教育效果。我班某学生常说自己忘了带作业本,我就选择《狼来了》这个故事,教育她要从小讲诚信。我讲这个故事时,发现孩子们有的神色凝重,有的张大了嘴巴,有的若有所思,他们没想到小小的谎话会带来这样严重的后果;我班还有一个学生经常不经他人同意就擅自拿别人的东西,屡教不改,我想起小时候大人经常给我讲的故事《从小偷针,长大偷金》,于是就在班上讲述了这个故事:一个小孩在第一次随妈妈串门回来后偷得一根针,回家后,妈妈不但没批评他,还对他大加赞赏。后来,小孩一直在偷东西,直至长大。最后一次,他去银行行窃时被抓,由于犯罪情节严重,偷盗金额巨大,被依法执行枪决,在执行枪决前,他以见亲人最后一面为由咬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我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让他明白,如果现在不改掉品行上的小毛病,长大以后会酿成大祸。针对部分孩子做作业和值日时偷懒的毛病,我选择了《一鸣惊人》的经典成语故事,教育孩子们懂得只有勤劳,才会有收获的道理等等。柏拉图曾郑重强调:“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美德,要选择最优美、最高尚的故事讲给他们。”在选择故事时,要根据学生身上出現的问题来选择,要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如果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来讲,会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注重讲故事后的信息反馈
讲故事的目的是晓理导行,不能讲完就算了。讲完了故事还要引导学生认识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和应吸取的教训,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要做到这点,就要始终坚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思考、评议、改正。同时,对于个别很难改掉毛病的学生,教师还要和其家长沟通,共商对策。教师尤其要关注那些有不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学生,认真倾听他们听了故事后的想法,根据他们的想法进行二次沟通和交流,从而使他们受到直接的、最生动的、实实在在的教育。对改正了缺点的学生们要及时表扬,让同学们以他为榜样,以该同学新的变化作为故事的拓展和延伸讲给学生们听,更能强化教育效果。
总之,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故事是低年级孩子们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和世界的窗口。实践证明,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它避免了低年级学生被动地接受和教师空洞地说教,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状态下生动地接受教育,充分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成长,实现了教育无痕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