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传统写意山水画是由于中国独特的文化哲学观所造就的。近些年来,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不断加强,中国山水画在这条融合创新的路上创造了新颖的样式和独特的表现特征。
[关键词]写意山水画 西方绘画 造型 笔墨
中国传统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之前,仅仅作为绘画中的背景而存在;魏晋时期山水画兴起,在隋唐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五代以后山水画的表现形式日趋成熟,到宋朝山水画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成为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山水画的繁荣一直持续到明清以前,明清中国的山水画开始出现保守的倾向,以“四王”为代表,他们的绘画脱离生活,程式化严重。20世纪以来,以徐悲鸿、林风眠等留学西方的画家将西方写实绘画技法融入中国画中,同时倡导近代西方美术创作观念与传统中国画相融合,为中国绘画的创新和继续发展寻找到了新的方向。徐悲鸿说“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画之可采者融之。故建立新中国画既非改良,亦非中西合璧,仅直接师法造化而已”[1]。
当代写意山水画中造型观念的渗入
中国的传统山水画是以线为主的笔墨,通过线的抑扬顿挫、快慢虚实、浓淡疏密来塑造形象,表达画家自我的情感,追求的是一种神似和内部气韵的连贯而不刻意追求形似,画面构图也采取散点透视法。典型代表作品有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其中线的运用完美无缺。传统山水画中为了表现山体的阴阳凹凸只对物体略加晕染,基本不表现物象的影子。西方绘画中造型的基础是素描,注重再现自然景色。西方绘画素描中的线也是对物体造型和结构的肯定表现。当代山水画家运用中国画的笔墨,借鉴西方的造型表现手法进行创作,以更加科学的精神去关注自然,尊重自然的变化规律,研究自然山水的天然结构,绘画中有了光影、质感、透视、结构的约束,使画面中的表现技法更加丰富。当代山水画吸收了明暗光源法使物象统一在一个主要的光源发出的光线下,形成由近及远的清晰层次。焦点透视法的吸收使山水画在表现特定景物时,画中的景物与现实中定向的瞬间视觉感受相同。云、流水、山石、树木在画中的比例也可根据空间视点高低变化的需要合理安排。表现出来的物体更容易被观者的视觉所接受。画面中虚实关系的处理也可以根据画面的主次前后关系来表现。物象表现得更加真实、结构更清晰,立体感更强,让观者更能体会山水的天然之美。但其表现是建立在传统中国山水绘画基础之上和西洋绘画有着本质的区别。傅抱石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立足当代,继承古代,借鉴西方,唯此才能形成自己的中国画现代形态的中国画”[2]。
当代写意山水画中色彩造型观念的渗入
自从西方绘画进入中国画坛以来,西方绘画中的色彩造型观念对中国画影响非常大,不注重色彩的文人写意山水画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当代山水画家认识到了色彩的重要性,按照色彩的表现规律在作品中运用色彩,中国当代写意山水画画面也“亮”了起来,丰富写意山水画的表现手法。
高剑父、高奇峰等岭南派画家,将日本画法与传统的撞水、撞粉和没骨法相结合,创造出了具有时代感的新风格。林风眠在写意山水画中致力于“融合东西方精神的协调理想”[3],是一位杰出艺术家。他的主要艺术成就是在宣纸上成功地引进了色彩,他的写意山水画中画面有了光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画的面貌。林风眠的作品《秋林》《秋色》《黄山》等,画面色彩绚丽夺目,粗犷厚重,充分展现了色彩的魅力。张大千借鉴了西方抽象主义表现手法,创出了泼彩画法。画家把色彩的表现性加强,让色彩走出山石结构的范围,主动与墨相连接、相渗透,形成了色彩的气韵流动,产生了同水墨一样的渲染效果和干湿变化。
当代的写意山水画如果只依靠西方的色彩观念进行创作,那会丢掉本民族的艺术特色,在兼容外来文化的同时,必须要从本民族传统文化中挖掘、发展、传承,创造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色彩表现艺术。
当代写意山水画创作过程中写生观的确立
中国传统绘画写生观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的重点在于讲求目识心记,对对象进行观察和体验,对待自然的描绘不在乎于形似,意会多于刻画。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强调主观感受,画家在写生时常在“似与不似”之间,不过分强调客观描绘的对象,所以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在创作过程中不进行现场的写生和落墨。这也导致了山水画中出现了许多死板、符号化的表现语言和表现形式。西方传统写实主义写生观是对对象的再现与模仿,这种写生观念的引入丰富了国画山水的表现力。李可染说:“写生,是熟悉描绘对象必不可少的关键。你的艺术要具有时代精神和发展,只是学习传统,遍览中、外艺术是不够的,主要是反映生活,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使自己的作品富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感。”[4]当代写意山水画家通过对西方写生观的吸收,经常采用对景创作性写生。这种写生方法可以很仔细地去观察自然,然后发现其内在的表现规律,在观察中寻找灵感,在写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笔墨表现语言和丰富的构图形式。当然这种写生方法也不是简单对景进行简单的模仿,根据需要对画面中的景物进行加工创造。
总之,山水画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高度程式化的绘画体系。正因为有自然界的无穷变化,才有艺术上的无限追求。自然界的千变万化决定了写生的丰富性,也就会丰富画家的创作源泉并激活其创新观念,去创造全新的山水画作品。更多的反映现实生活和当下人们的精神生活状态。重新认识和研究山水画的写生观念及其方法,可以使山水画避免西画化。
当代写意山水画中语言结构的独特性
1.注重画面形式和笔墨改良。传统文人山水画追求“诗书画印一律”“以书入画”“书画同源”,绘画与书法同构,诗情画意同辉,另有金石印铃点缀,共同构成了传统文人山水画的综合性艺术的语言结构形态。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梅墨生写到:“黄宾虹之倡言“道咸中兴”,推崇“金石画家”,中心在于笔墨——他认为这是反映民族精神的根本所在。[5]当代的多元审美语境,意味着自由、宽容与选择。多元审美文化并存,多种艺术形式并存,使人们的精神视野变得开阔,艺术创作变得更自由灵活,因而对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现代文明和西方现代艺术对传统人文山水画的冲击是巨大的,毛笔书写功能的丧失,诗词古文日趋的弱化,都使得当代山水画家传统绘画功力无法同古人相媲美。因此,当代山水画家强调了画面中形式的张力,更多得去探索笔墨表现语言的当代属性和形态。当代山水出现了具有独立造型意义的色彩、布局日渐灵活化和个性化;写实性、装饰性、彰显通俗趣味和高雅趣味的表现方式并存;当代山水画也出现了表现语言的纯粹化进程,山水画家把自然景物高度提炼概括,使自然景物抽象为一种符号化的表现形式,着力去表现画面本身的形式感和笔墨、色彩等艺术表现语言。
2.现代笔墨和新材料的应用。这些画家他们用西方现代主义来改造中国画,在画面中融入多种表现元素,如:揉、搓、拼、贴等表现技法,甚至将水墨还原为纯粹的装置品和材料,形成了极具视觉张力的画面。画家吴冠中在笔墨表现语言中提出了“笔墨等于零”[6]的观点并且加以应用,引起了美术界的争论。画家谷文达他用一种抽象的笔墨来表达山水的形象,也通常用字的组合来表达超现实的意境。他也直接使用材料进行创作,把中国画的改革推到了装置艺术的领域。
3.注重吸取民间的文化元素。当代的山水画家开始注重表达独特的地域风光特色和注重从民间吸取养分,把民间最淳朴、最原始、最纯真的感情表达用到了中国山水画表现语言的改良之中。表现黄土地风格的画家有石鲁、刘文西、崔正宽等,表现藏域风格的画家韩书力、余有心等。以画家韩书力为例 ,他的作品既保留了雪域文化的样式,也有对时代的回忆和思考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符号和风格,显示了大西部的神奇、神圣和当代人取得了心灵的共鸣。
总结
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变化不可避免地融入时代的文化精神。当代的山水画家要以平静的心态去观察和体验生活,积淀自我的认知,避免浮躁,用真诚的心去创作,体悟中国山水画的精妙,创作出具有独特价值和全新审美理念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郎绍君、张志欣、陈传席等:《徐悲鸿》,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2]刘曦林:《其命唯新应成为当下继承的文脉》,《美术》2004年总第441期,第33页。
[3]郑朝:《林风眠传》,东方出版中心,1999。
[4]李可染:《谈学山水画》,《美术研究》1979年第1期,第13页。
[5]梅墨生:《“道咸画学中兴”说浅探》,《美苑》2002年第1期,第55页。
[6]吴冠中:《笔墨等于零》,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艺术学院 陕西榆林
[关键词]写意山水画 西方绘画 造型 笔墨
中国传统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之前,仅仅作为绘画中的背景而存在;魏晋时期山水画兴起,在隋唐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五代以后山水画的表现形式日趋成熟,到宋朝山水画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成为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山水画的繁荣一直持续到明清以前,明清中国的山水画开始出现保守的倾向,以“四王”为代表,他们的绘画脱离生活,程式化严重。20世纪以来,以徐悲鸿、林风眠等留学西方的画家将西方写实绘画技法融入中国画中,同时倡导近代西方美术创作观念与传统中国画相融合,为中国绘画的创新和继续发展寻找到了新的方向。徐悲鸿说“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画之可采者融之。故建立新中国画既非改良,亦非中西合璧,仅直接师法造化而已”[1]。
当代写意山水画中造型观念的渗入
中国的传统山水画是以线为主的笔墨,通过线的抑扬顿挫、快慢虚实、浓淡疏密来塑造形象,表达画家自我的情感,追求的是一种神似和内部气韵的连贯而不刻意追求形似,画面构图也采取散点透视法。典型代表作品有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其中线的运用完美无缺。传统山水画中为了表现山体的阴阳凹凸只对物体略加晕染,基本不表现物象的影子。西方绘画中造型的基础是素描,注重再现自然景色。西方绘画素描中的线也是对物体造型和结构的肯定表现。当代山水画家运用中国画的笔墨,借鉴西方的造型表现手法进行创作,以更加科学的精神去关注自然,尊重自然的变化规律,研究自然山水的天然结构,绘画中有了光影、质感、透视、结构的约束,使画面中的表现技法更加丰富。当代山水画吸收了明暗光源法使物象统一在一个主要的光源发出的光线下,形成由近及远的清晰层次。焦点透视法的吸收使山水画在表现特定景物时,画中的景物与现实中定向的瞬间视觉感受相同。云、流水、山石、树木在画中的比例也可根据空间视点高低变化的需要合理安排。表现出来的物体更容易被观者的视觉所接受。画面中虚实关系的处理也可以根据画面的主次前后关系来表现。物象表现得更加真实、结构更清晰,立体感更强,让观者更能体会山水的天然之美。但其表现是建立在传统中国山水绘画基础之上和西洋绘画有着本质的区别。傅抱石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立足当代,继承古代,借鉴西方,唯此才能形成自己的中国画现代形态的中国画”[2]。
当代写意山水画中色彩造型观念的渗入
自从西方绘画进入中国画坛以来,西方绘画中的色彩造型观念对中国画影响非常大,不注重色彩的文人写意山水画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当代山水画家认识到了色彩的重要性,按照色彩的表现规律在作品中运用色彩,中国当代写意山水画画面也“亮”了起来,丰富写意山水画的表现手法。
高剑父、高奇峰等岭南派画家,将日本画法与传统的撞水、撞粉和没骨法相结合,创造出了具有时代感的新风格。林风眠在写意山水画中致力于“融合东西方精神的协调理想”[3],是一位杰出艺术家。他的主要艺术成就是在宣纸上成功地引进了色彩,他的写意山水画中画面有了光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画的面貌。林风眠的作品《秋林》《秋色》《黄山》等,画面色彩绚丽夺目,粗犷厚重,充分展现了色彩的魅力。张大千借鉴了西方抽象主义表现手法,创出了泼彩画法。画家把色彩的表现性加强,让色彩走出山石结构的范围,主动与墨相连接、相渗透,形成了色彩的气韵流动,产生了同水墨一样的渲染效果和干湿变化。
当代的写意山水画如果只依靠西方的色彩观念进行创作,那会丢掉本民族的艺术特色,在兼容外来文化的同时,必须要从本民族传统文化中挖掘、发展、传承,创造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色彩表现艺术。
当代写意山水画创作过程中写生观的确立
中国传统绘画写生观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的重点在于讲求目识心记,对对象进行观察和体验,对待自然的描绘不在乎于形似,意会多于刻画。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强调主观感受,画家在写生时常在“似与不似”之间,不过分强调客观描绘的对象,所以中国古代山水画家在创作过程中不进行现场的写生和落墨。这也导致了山水画中出现了许多死板、符号化的表现语言和表现形式。西方传统写实主义写生观是对对象的再现与模仿,这种写生观念的引入丰富了国画山水的表现力。李可染说:“写生,是熟悉描绘对象必不可少的关键。你的艺术要具有时代精神和发展,只是学习传统,遍览中、外艺术是不够的,主要是反映生活,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使自己的作品富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感。”[4]当代写意山水画家通过对西方写生观的吸收,经常采用对景创作性写生。这种写生方法可以很仔细地去观察自然,然后发现其内在的表现规律,在观察中寻找灵感,在写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笔墨表现语言和丰富的构图形式。当然这种写生方法也不是简单对景进行简单的模仿,根据需要对画面中的景物进行加工创造。
总之,山水画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高度程式化的绘画体系。正因为有自然界的无穷变化,才有艺术上的无限追求。自然界的千变万化决定了写生的丰富性,也就会丰富画家的创作源泉并激活其创新观念,去创造全新的山水画作品。更多的反映现实生活和当下人们的精神生活状态。重新认识和研究山水画的写生观念及其方法,可以使山水画避免西画化。
当代写意山水画中语言结构的独特性
1.注重画面形式和笔墨改良。传统文人山水画追求“诗书画印一律”“以书入画”“书画同源”,绘画与书法同构,诗情画意同辉,另有金石印铃点缀,共同构成了传统文人山水画的综合性艺术的语言结构形态。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梅墨生写到:“黄宾虹之倡言“道咸中兴”,推崇“金石画家”,中心在于笔墨——他认为这是反映民族精神的根本所在。[5]当代的多元审美语境,意味着自由、宽容与选择。多元审美文化并存,多种艺术形式并存,使人们的精神视野变得开阔,艺术创作变得更自由灵活,因而对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现代文明和西方现代艺术对传统人文山水画的冲击是巨大的,毛笔书写功能的丧失,诗词古文日趋的弱化,都使得当代山水画家传统绘画功力无法同古人相媲美。因此,当代山水画家强调了画面中形式的张力,更多得去探索笔墨表现语言的当代属性和形态。当代山水出现了具有独立造型意义的色彩、布局日渐灵活化和个性化;写实性、装饰性、彰显通俗趣味和高雅趣味的表现方式并存;当代山水画也出现了表现语言的纯粹化进程,山水画家把自然景物高度提炼概括,使自然景物抽象为一种符号化的表现形式,着力去表现画面本身的形式感和笔墨、色彩等艺术表现语言。
2.现代笔墨和新材料的应用。这些画家他们用西方现代主义来改造中国画,在画面中融入多种表现元素,如:揉、搓、拼、贴等表现技法,甚至将水墨还原为纯粹的装置品和材料,形成了极具视觉张力的画面。画家吴冠中在笔墨表现语言中提出了“笔墨等于零”[6]的观点并且加以应用,引起了美术界的争论。画家谷文达他用一种抽象的笔墨来表达山水的形象,也通常用字的组合来表达超现实的意境。他也直接使用材料进行创作,把中国画的改革推到了装置艺术的领域。
3.注重吸取民间的文化元素。当代的山水画家开始注重表达独特的地域风光特色和注重从民间吸取养分,把民间最淳朴、最原始、最纯真的感情表达用到了中国山水画表现语言的改良之中。表现黄土地风格的画家有石鲁、刘文西、崔正宽等,表现藏域风格的画家韩书力、余有心等。以画家韩书力为例 ,他的作品既保留了雪域文化的样式,也有对时代的回忆和思考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符号和风格,显示了大西部的神奇、神圣和当代人取得了心灵的共鸣。
总结
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变化不可避免地融入时代的文化精神。当代的山水画家要以平静的心态去观察和体验生活,积淀自我的认知,避免浮躁,用真诚的心去创作,体悟中国山水画的精妙,创作出具有独特价值和全新审美理念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郎绍君、张志欣、陈传席等:《徐悲鸿》,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2]刘曦林:《其命唯新应成为当下继承的文脉》,《美术》2004年总第441期,第33页。
[3]郑朝:《林风眠传》,东方出版中心,1999。
[4]李可染:《谈学山水画》,《美术研究》1979年第1期,第13页。
[5]梅墨生:《“道咸画学中兴”说浅探》,《美苑》2002年第1期,第55页。
[6]吴冠中:《笔墨等于零》,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艺术学院 陕西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