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描写了一处人人心向往之的仙境,那里人畜杂居,自然朴素。然而,对于今人而言,这是一处语焉不详的地方,只知其美而不知其地。与之相反,《西游记》里有一处地方既可与之媲美,又能有据可查,那就是苦水川。《西游记》里是这样记载的:
西出金城,越黄河之浊浪,沿庄浪河之清流,沐杨柳清风,峰回路转处,田畴纵横,绿树掩映,村舍俨然,鸡犬相闻于驿路之外,三里玫瑰村,五里梨花店,一派世外桃源景象,这便是苦水川了。
此苦水川,就是永登县的苦水川。此川以苦水街为中心,而苦水街之名得之于苦水堡的修筑。
苦水堡,在《永登县志》里是这样记载的:“以驿站为据点,大明洪武十二年(1380)筑造。”这也就是说,苦水堡是以驿站为主题的。驿站是古代供信使、邮差和政府官员来往住宿、休憩、换马的处所。古代的甘肃有“驿站之多者,莫如平番(永登)”之说。据清史记载:清代的永登有八驿,甘新大道有五驿,西宁坦途有三驿。其中,甘新大道的五驿分别是苦水驿、红城驿、武胜驿、岔口驿、镇羌驿——除岔口驿和镇羌驿属天祝外,其余皆在永登境内。如此说来,苦水堡,或者说苦水街的堡驿,是明清时期永登交通网络站点的一个缩影。据《苦水堡地方史书》记载,苦水堡,驿丞一人,驿夫15~54人不等,主要负责管理驿站和接待来客,备有驿马和牛,供过往信使和其他投宿人员使用,驿站还有检查“驿券”和登记工作。
苦水堡不仅以驿站为主要功能,亦有城池的规划,而且,苦水堡的选址与建筑富有灵性和音韵。历史上的苦水堡,呈正方形,坐北朝南,南北訇然开两洞,洞以道行,谓之城门。南北城门以瓮城为模式,复城门均面西,主要用于防御。苦水街堡驿,以一条街纵贯全城堡。这一条街即是街道,又是古丝绸之路,合二为一,两者兼容并包。据说,这条街道是一街十二巷,“前街绸缎布匹,后巷仓房庙宇,上街油盐百货,下街烟酒磨盘,横巷祠堂民宅,竖街粮油诸行”,商号林立,一派繁华。遗憾的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那场浩劫中毁于一旦,所剩不多的一点古老建筑也在后来修建民宅的大潮中消失殆尽了。
当年的苦水堡驿站,有这样一副对联:“铁骑飞踏陕甘道,驿站频传捷报声。”木雕而成,好不气派。至清末民初,电报业的兴起与普及让苦水街堡驿站逐渐被废除,之后又被拆毁,这个曾经为苦水街堡城带来光荣与梦想的联络站点,成为特殊时代需要的特殊产物烙印而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从此烟消云散。
在《万里行程记》中,祁韵士是这样描述的:
嘉庆十年,由沙井驿西行七十里,南折至苦水驿,平番第一驿也。地名苦水,而水味实甘,惟色稍浊,原田万顷,灌溉沃饶。
读这样的句子,真想穿越到明清时代的苦水川,在这样的地方游逛一番。
有趣的是,自古就有栽培玫瑰传统的兰州,也是以永登县苦水乡所产质量最优,名冠天下。苦水川的玫瑰不仅姿容娇艳,可植于前庭后院,街旁巷道,衬托以“浓似猩猩初染素,照得深红作浅红”的迷人景色。香气沁人的玫瑰花朵,不可用糖腌,可蜜制,亦可酿酒、作酱,甚至可以入茶或配制各种糖果糕点。
其实,每一座古堡、古城,如果没有了历史名人的参与,没有了故事与传奇,空留一个躯壳,那是没有意义的。而苦水堡,作为西北交通要道上的一处驿站,人脉的气息显得更为浓烈一些。在这里,既有清代著名的奋威将军王进宝与苦水周氏的一段情缘故事,亦有陕、甘总督左宗棠的义学教育故事。
“寻常巷陌,人道左公曾住。”在旧时苦水堡的财神庙北,官道旁曾修建有牌坊一座,苦水人称之为:“左公大牌坊”。所谓牌坊,也就是“牌楼”,一种门洞式的用木或砖搭建成的建筑物。相传,左宗棠在苦水堡东巷的衙门里住过数日。小住期间,左宗棠一边体察民生,一边倡导开办义学。左宗棠见苦水堡内只有一处官学,以富家子弟居多,贫民子弟少之甚少,这位“陕甘分闱拔英才”的陕甘总督,遂召集苦水堡的乡绅地主,商议开办义学。于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在苦水堡外北关财神庙路北选址修建义学。这在苦水川的教育史上是浓墨重彩的大手笔。
除此之外,这里还曾留下了林则徐的踪迹。
这些历史名人的踪迹与轶事,都是苦水堡古老身体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正是它们才让这座古堡在历史的烟岚里摇曳多姿,气象万千。
西出金城,越黄河之浊浪,沿庄浪河之清流,沐杨柳清风,峰回路转处,田畴纵横,绿树掩映,村舍俨然,鸡犬相闻于驿路之外,三里玫瑰村,五里梨花店,一派世外桃源景象,这便是苦水川了。
此苦水川,就是永登县的苦水川。此川以苦水街为中心,而苦水街之名得之于苦水堡的修筑。
苦水堡,在《永登县志》里是这样记载的:“以驿站为据点,大明洪武十二年(1380)筑造。”这也就是说,苦水堡是以驿站为主题的。驿站是古代供信使、邮差和政府官员来往住宿、休憩、换马的处所。古代的甘肃有“驿站之多者,莫如平番(永登)”之说。据清史记载:清代的永登有八驿,甘新大道有五驿,西宁坦途有三驿。其中,甘新大道的五驿分别是苦水驿、红城驿、武胜驿、岔口驿、镇羌驿——除岔口驿和镇羌驿属天祝外,其余皆在永登境内。如此说来,苦水堡,或者说苦水街的堡驿,是明清时期永登交通网络站点的一个缩影。据《苦水堡地方史书》记载,苦水堡,驿丞一人,驿夫15~54人不等,主要负责管理驿站和接待来客,备有驿马和牛,供过往信使和其他投宿人员使用,驿站还有检查“驿券”和登记工作。
苦水堡不仅以驿站为主要功能,亦有城池的规划,而且,苦水堡的选址与建筑富有灵性和音韵。历史上的苦水堡,呈正方形,坐北朝南,南北訇然开两洞,洞以道行,谓之城门。南北城门以瓮城为模式,复城门均面西,主要用于防御。苦水街堡驿,以一条街纵贯全城堡。这一条街即是街道,又是古丝绸之路,合二为一,两者兼容并包。据说,这条街道是一街十二巷,“前街绸缎布匹,后巷仓房庙宇,上街油盐百货,下街烟酒磨盘,横巷祠堂民宅,竖街粮油诸行”,商号林立,一派繁华。遗憾的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那场浩劫中毁于一旦,所剩不多的一点古老建筑也在后来修建民宅的大潮中消失殆尽了。
当年的苦水堡驿站,有这样一副对联:“铁骑飞踏陕甘道,驿站频传捷报声。”木雕而成,好不气派。至清末民初,电报业的兴起与普及让苦水街堡驿站逐渐被废除,之后又被拆毁,这个曾经为苦水街堡城带来光荣与梦想的联络站点,成为特殊时代需要的特殊产物烙印而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从此烟消云散。
在《万里行程记》中,祁韵士是这样描述的:
嘉庆十年,由沙井驿西行七十里,南折至苦水驿,平番第一驿也。地名苦水,而水味实甘,惟色稍浊,原田万顷,灌溉沃饶。
读这样的句子,真想穿越到明清时代的苦水川,在这样的地方游逛一番。
有趣的是,自古就有栽培玫瑰传统的兰州,也是以永登县苦水乡所产质量最优,名冠天下。苦水川的玫瑰不仅姿容娇艳,可植于前庭后院,街旁巷道,衬托以“浓似猩猩初染素,照得深红作浅红”的迷人景色。香气沁人的玫瑰花朵,不可用糖腌,可蜜制,亦可酿酒、作酱,甚至可以入茶或配制各种糖果糕点。
其实,每一座古堡、古城,如果没有了历史名人的参与,没有了故事与传奇,空留一个躯壳,那是没有意义的。而苦水堡,作为西北交通要道上的一处驿站,人脉的气息显得更为浓烈一些。在这里,既有清代著名的奋威将军王进宝与苦水周氏的一段情缘故事,亦有陕、甘总督左宗棠的义学教育故事。
“寻常巷陌,人道左公曾住。”在旧时苦水堡的财神庙北,官道旁曾修建有牌坊一座,苦水人称之为:“左公大牌坊”。所谓牌坊,也就是“牌楼”,一种门洞式的用木或砖搭建成的建筑物。相传,左宗棠在苦水堡东巷的衙门里住过数日。小住期间,左宗棠一边体察民生,一边倡导开办义学。左宗棠见苦水堡内只有一处官学,以富家子弟居多,贫民子弟少之甚少,这位“陕甘分闱拔英才”的陕甘总督,遂召集苦水堡的乡绅地主,商议开办义学。于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在苦水堡外北关财神庙路北选址修建义学。这在苦水川的教育史上是浓墨重彩的大手笔。
除此之外,这里还曾留下了林则徐的踪迹。
这些历史名人的踪迹与轶事,都是苦水堡古老身体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正是它们才让这座古堡在历史的烟岚里摇曳多姿,气象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