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增强学生的探究型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应利用对教育观念的改革,对学生进行探究创新型化学实验教育教学,同时利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探究创新型;定义;新旧观念;实验
1. “探究创新型”化学教育的定义
“探究创新型”化学教育是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探究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作出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实验、调查、查阅文献等方式搜集与处理信息,对猜想与假设进行论证,最后通过表达与交流活动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的教学方法。
这一类教学方法旨在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科学研究的氛围,让学生自主地选择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与研究有关的课题,并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对自己所选定的专题进行研究和探索。
在这一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能力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弥补传统教育模式所造成的学生单向的接受知识的应试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授教方式以及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方式。
2. 新旧观念对比
2.1 化学教育旧观念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观中,教师强调的是对应试知识的传递,因此在教学中更多地体现的是一种“文化复制”的教学方法。“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成了知识的“立法者”,因此不可避免地走向“知识中心”,进而导致一系列的教师弊病,上课枯燥无聊,对着教材背书,课后采用“题海”战术,针对特定题型对学生进行点对点训练,以培养高分学生。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强调基础教育,对学生坚持基础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但却缺少了对实践体验的重视,缺少了对对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
2.2 化学教育新观念
在新课标理念中,教师需要抛弃“教师权威”的角色,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对于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我们更应该让学生通过参与演示实验、设计探究实验、动手操作实验,全方面提升学生的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作为教师,我们必然要打破“教书匠”的现状,使自己的角色逐渐地进行转变:由教书型教师到研究型教师再到引导型教师。
化学教材必修部分的目的是促进全体高中生形成最基本的科学素养,重视其基础性。如今的化学教材不再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为出发点,而是改用推理、演绎的方法学习化学,以物质分类的思想来整合教学内容,并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获得化学知识。
教学内容只有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实际,才会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真正地让学生掌握知识。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在重视实践上作了大胆地突破。一方面重视了化学实验的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增强了活动与探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创新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化学物质及其反应原理。
从“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在教育观念的转变中,我们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持续发展的基础,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3.“探究创新型”化学教育的实施方法
3.1 关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
学生基础不同,新旧知识同化的过程及时间也不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特别是高一化学,由于在体系和学习方法上与初中科学有较大的差别,一开始高一新生普遍感到化学特别难,如果教师不加以及时的引导,经过一段时间困难学习后,许多学生都感到学习化学的希望没有了,放弃了,这样,化学中再简单的题目,他们也感到特别的难,因此,在上课前,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计划,做到最”有效“的教学。
3.2 联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课堂中所提供的学习素材如果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或者是他们愿意关注的科学史实及新科技等,就能激发起他们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3 利用实验活跃课堂气氛
利用化学实验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局限于纸面。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的神奇变化和鲜明现象能较好地活跃课堂氛围,并有效地激起疑问,锻炼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实验教学中的启迪思维功能很容易被其获知功能掩盖,要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对实验教学中的思维活动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实验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欲望,依循科学的方法自主地进行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或通过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理论假设,从中获取新知识,体验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培育出科学的精神和态度。根据实验现象发散探究。在实验中可探究不同试剂的加入顺序是否会影响实验现象,也可从实验过程中的意外现象着手,探究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3.4 根据实验装置发散探究
化学实验装置往往由常见的玻璃仪器拼凑而成,一种装置可能有多种功能。一种任务可以由不同的装置来完成。因此,利用实验装置进行有效的探究教学,为化学实验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也为探究教学找到了新的切入点。一种装置的多种功能往往通过归纳综合而得来,一种任务的多种途径往往通过分析解剖或装置改进而得来。
4. “探究创新型”化学教育的意义与未来
迈克·富兰认为,教师是教育变革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教师的教育观念彻底转变了,才能真正地做到教育改革。因此,要想在课堂中实施“探究创新”型化学教育,教师的努力是十分重要的。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找到适合于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最优教学方法,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与风格。
“探究创新型”化学教育能较好地使教师与学生成为教学共同体,保持一个既紧密又自主独立的状态,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传授基本的学科文化知识。但与此同时,“探究创新型”化学教育的方法应在课堂实践中做进一步的改进,以更好地在化学课堂中得以应用。
参考文献:
【1】迈克·富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35.
【2】陶志琼,教育的人与人的教育【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11.
【3】卫建国,张海珠,教学技能导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
【4】 沈美娟,浅谈高职化学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12.
【5】 孙晓娥,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1.06.
【关键词】:探究创新型;定义;新旧观念;实验
1. “探究创新型”化学教育的定义
“探究创新型”化学教育是指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探究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作出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实验、调查、查阅文献等方式搜集与处理信息,对猜想与假设进行论证,最后通过表达与交流活动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的教学方法。
这一类教学方法旨在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科学研究的氛围,让学生自主地选择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与研究有关的课题,并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对自己所选定的专题进行研究和探索。
在这一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能力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弥补传统教育模式所造成的学生单向的接受知识的应试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授教方式以及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方式。
2. 新旧观念对比
2.1 化学教育旧观念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观中,教师强调的是对应试知识的传递,因此在教学中更多地体现的是一种“文化复制”的教学方法。“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成了知识的“立法者”,因此不可避免地走向“知识中心”,进而导致一系列的教师弊病,上课枯燥无聊,对着教材背书,课后采用“题海”战术,针对特定题型对学生进行点对点训练,以培养高分学生。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强调基础教育,对学生坚持基础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但却缺少了对实践体验的重视,缺少了对对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
2.2 化学教育新观念
在新课标理念中,教师需要抛弃“教师权威”的角色,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对于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我们更应该让学生通过参与演示实验、设计探究实验、动手操作实验,全方面提升学生的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作为教师,我们必然要打破“教书匠”的现状,使自己的角色逐渐地进行转变:由教书型教师到研究型教师再到引导型教师。
化学教材必修部分的目的是促进全体高中生形成最基本的科学素养,重视其基础性。如今的化学教材不再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为出发点,而是改用推理、演绎的方法学习化学,以物质分类的思想来整合教学内容,并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获得化学知识。
教学内容只有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实际,才会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真正地让学生掌握知识。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在重视实践上作了大胆地突破。一方面重视了化学实验的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增强了活动与探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创新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化学物质及其反应原理。
从“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在教育观念的转变中,我们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持续发展的基础,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3.“探究创新型”化学教育的实施方法
3.1 关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
学生基础不同,新旧知识同化的过程及时间也不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特别是高一化学,由于在体系和学习方法上与初中科学有较大的差别,一开始高一新生普遍感到化学特别难,如果教师不加以及时的引导,经过一段时间困难学习后,许多学生都感到学习化学的希望没有了,放弃了,这样,化学中再简单的题目,他们也感到特别的难,因此,在上课前,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计划,做到最”有效“的教学。
3.2 联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课堂中所提供的学习素材如果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或者是他们愿意关注的科学史实及新科技等,就能激发起他们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3 利用实验活跃课堂气氛
利用化学实验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局限于纸面。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的神奇变化和鲜明现象能较好地活跃课堂氛围,并有效地激起疑问,锻炼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实验教学中的启迪思维功能很容易被其获知功能掩盖,要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对实验教学中的思维活动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实验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欲望,依循科学的方法自主地进行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或通过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理论假设,从中获取新知识,体验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培育出科学的精神和态度。根据实验现象发散探究。在实验中可探究不同试剂的加入顺序是否会影响实验现象,也可从实验过程中的意外现象着手,探究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3.4 根据实验装置发散探究
化学实验装置往往由常见的玻璃仪器拼凑而成,一种装置可能有多种功能。一种任务可以由不同的装置来完成。因此,利用实验装置进行有效的探究教学,为化学实验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也为探究教学找到了新的切入点。一种装置的多种功能往往通过归纳综合而得来,一种任务的多种途径往往通过分析解剖或装置改进而得来。
4. “探究创新型”化学教育的意义与未来
迈克·富兰认为,教师是教育变革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教师的教育观念彻底转变了,才能真正地做到教育改革。因此,要想在课堂中实施“探究创新”型化学教育,教师的努力是十分重要的。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找到适合于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最优教学方法,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与风格。
“探究创新型”化学教育能较好地使教师与学生成为教学共同体,保持一个既紧密又自主独立的状态,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传授基本的学科文化知识。但与此同时,“探究创新型”化学教育的方法应在课堂实践中做进一步的改进,以更好地在化学课堂中得以应用。
参考文献:
【1】迈克·富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35.
【2】陶志琼,教育的人与人的教育【M】.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11.
【3】卫建国,张海珠,教学技能导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
【4】 沈美娟,浅谈高职化学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12.
【5】 孙晓娥,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