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底色

来源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这个六朝古都,我生于斯长于斯,在数不清的人文风物中,我最钟情于它的巷子。或许你会问我,南京的巷子有什么特别的呢?无非白墙黛瓦,和所有城市的巷子一样,充斥着市井气。
  不,不是的。我也见过北京的巷子。如果把北京的巷子比作海洋,那么南京的巷子就是行于山川中的溪。海洋存在至明与至暗,海面平静温和,浪花闪着金光,眼前的视野是如此开阔明丽,往往会隐匿住深处的暗礁。巷子迎着光的一面亮得近乎灼眼,背着光的一面却阴暗又潮湿,像一团化不开的浓墨,困锁住一切见不得光的苦厄。
  而南京的巷子,光与暗没有明显的界线,它是光与暗的交织,光中可以存有暗,暗中同样可以透过光。虽然墙仍然雪一样白,瓦仍然黑得像中国姑娘的明眸,可是投入人心上的是温和的灰。
  人間的底色同南京巷子的底色如出一辙。南京的巷子是包容,甚至是宽容的。它将它的一切都剖白给你,无论是贫穷、市井,还是人与人之间自然的温情。
  巷口有个小脚老太太,古板又不苟言笑。孩子们见了她都会哆哆嗦嗦地绕道。可是有一天,一个约莫四岁的小姑娘哭着看着掉落在地面的糖葫芦,老太太站了起来,颤颤巍巍地走到小姑娘旁边,变戏法一般从袖口拿出一颗糖放到她手心。小姑娘瞪着还带有泪珠的眼睛,俏生生说了句“谢谢”。老太太弯着眉眼,即使这个笑容依然古板。
  黑与白都有过分与极端的意味,唯有灰色是真实的。灰色,染不成白色也抹不成黑色。正是因为看见了黑中的白,在一次次失望与打击下看见了“更好”的可能性,才会做出“最好”的定论,才会哪怕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也要坚定地走下去。
  所以,所谓人间,所谓人性,并非不含杂质与丑陋的善,也并非看不见光的恶,而是偶尔伶牙俐齿却不尖酸刻薄,偶尔失望却不怨天尤人;是无论经历过多少不公与苦痛,又或者是看清了太多阴暗面,仍然对这个世界抱有善意,仍然对身边的人温柔,仍然对任何事情抱有热忱……
  我始终相信,即使在最冷的冬天里,灰色的石头也会在砭骨的寒风中擦出火光。
其他文献
在埃及,出行可选的交通工具不少,可是每一种都有满满的“槽点”。埃及有我体验过的最糟糕的公交系统。  在埃及的头一年,我热情满满地到处去玩,但是到了第二年我就蜕变成了“家里蹲”,距离大于两公里的活动就不想参加了。  埃及的铁路  埃及是世界上最早拥有铁路的国家之一,而如今埃及的铁路运输却变得落后且效率低下。最近听闻埃及已经在修建高铁,可惜在我生活的这段时间里恐怕是体验不到了。  我住在亚历山大港,埃
期刊
一  再次听到你的消息是在四年后,我在沿海城市读完大学,又在南方小城短暂实习后,兜兜转转,还是又回到了这座喧闹的北方城市。正是七月盛夏,这座城市没有聒噪的蝉鸣,也无潮湿的空氣。向窗外看去,钢筋水泥、柏油地面折射着夏日毫无保留的阳光,让我觉得连记忆都恍惚了起来。  一直沉寂的高中群,因为有人提议聚一聚而再次活跃起来。你少见地在群里回了句:有时间。我犹豫许久,将回复删了又打,却又在发出去之前删掉了。我
期刊
那时我们中的哪些人将会被留下——  衰老,恍惚,口齿不清——  却乐意谈论我们死去的老朋友?  谈啊谈,像一个老旧的龙头在滴水。  于是那些年轻人,  满怀恭敬,和感人的好奇,  会发现他们自己  已被回忆打动。  被恰好提起的这个  或那个名字,和我们一起做过的事打动。  就像我们也曾充满敬意,但又好奇  而兴奋地,听着有人在我们面前  谈起那些了不起的先辈。  我们中的哪些人将会  对他们的朋
期刊
雷蒙德·卡佛生于1938年,如果活到2020年,他也才82岁。对有些人来说,在世界总体和平的岁月里,如果生活规律,身体得宜,能平平安安活到82岁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情。但诗人卡佛只活到1988年,50岁就死了。不清楚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总感觉他有什么预感,或者已经得知自己身患重病,于是写下这样一首诗畅想未来。假如2020年来临,我们该如何回忆自己的诗歌?  这首诗是以向友人倾诉的口吻写的。他说,我们中
期刊
城市里的精灵  我很小的时候,不知为何就学会了“鼠妇”这个词。但真正对鼠妇产生认识,是在初中的生物课上——一个培养皿用纸盖住一半,放入鼠妇之后再置于光下,结果鼠妇全部躲到了有纸挡住光的那邊。  鼠妇一直生活在我们身边。不管你家住单位的家属大院还是胡同大杂院,鼠妇都会是记忆的一部分。  我对它的记忆是20世纪90年代路灯温暖的颜色。  夏天的路灯下总有人围在一起打牌或者下棋,两人下棋十六个人支着,再
期刊
在谈李新勇的《一个险些够着的梦》之前,我想先聊聊近日读的李道新的电影自选集。  “现在总爱想起十五六岁在家乡小镇上寻觅的日子:那是一个又矮、又黑、又瘦的农村少年,单薄的身体淌过寒风,停留在一个小小的书摊旁。”这是北京大学李道新教授的自选集《光影绵长》里的一段话。作为电影学博士,他谈到幼年失怙,苦难的岁月里唯有残缺书卷和露天电影能够“让贫瘠的心灵短暂地沐浴在梦幻的阳光之中”。但他不哀怨,不退缩,不认
期刊
你幻想过拥有超能力吗?力大无穷,无须开口就能交流,拥有多个分身……你相信吗?这些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奇妙能力,你我或许也能拥有。日本科學家、东京大学系统信息学专业教授稻见昌彦所著的《超人诞生:人类增强的新技术》,就为我们描绘了这样的未来。  稻见昌彦是一位关注科幻作品、从科幻作品中获取发明灵感的科学家。作为一位科幻迷,他受《攻壳机甲队》的启发,利用光的回反射和投影技术发明了“光学迷彩”,这被《时代》
期刊
稻草人立在麦田里时,总像一个奇怪的隐喻。  第一次产生这个念头时,我十三岁,在镇上念初中,每天上学时都要经过一大片麦田。金色的麦田里,稻草人安静地伫立着,从它的背后依次延展出麦穗、鸟群、天空和群山——万物生长,而它是一切的起点。  我将这一幕写在了我的小说中,装进信封里,寄到杂志社,最后石沉大海。可我依然在写各种稚嫩的故事,然后把它们变成信封里的梦,最后把自己变成收发室外的稻草人。群鸟衔着嘲笑声自
期刊
二月:两个季节的忧伤  这个早晨没有月亮。天还没睡醒,路很黑。  青青没想到,春天握住冬天的时候,风却比深冬更冷,微微有些潮湿,像她的心情。  老树依然伸着光秃的胳臂,等待它的叶子从大地归来,显得孤独憔悴。青青从树下走过,很慢,甚至有些艰难。她看见远处教室的灯亮着,比太阳还暖,友好地向她招手。和所有开学的场景一样,同学们吵吵闹闹,充满活力,但青青除外。  她明知道自己不属于这个班了,却还是忍不住走
期刊
母亲在楼下催着我快些,清明节,我们该回老家给姥姥扫墓了。  透过车窗,窗外的树影已飞快溜走,就好像那段时光也在我的记忆深处悄悄溜走。与姥姥生活的大多数回忆早已模糊,可一到荷花快开放的时节,犹如迷路的孤狼听到狼群的吼声就能回到狼群,我的记忆也被唤醒。  姥姥坐在摇椅上看着我在她身边跑来跑去。我喜欢与她玩捉迷藏,时常在她的左肩拍一下,又躲到右边,如此反复。我让她猜猜是谁,她总是不厌其烦地配合着我,说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