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美术离不开欣赏教学,欣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以及鉴赏水平。文中分析了目前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美术欣赏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欣赏教学;初中美术;现状
在初中美术中欣赏教学占据重要地位,它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然而目前初中美术教学存在一系列问题,学生缺少参与的热情,教师选择过难的艺术作品,欣赏课程缺少讨论交流等,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善于创设情境,做好讲解铺垫,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讨论沟通感受作品的意境。
一、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现状
很多人都明白初中美术这种大班制的通识教育的出发点肯定不是为了培养画家的,所以初中美术教育主要是通过欣赏培养學生的审美能力。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了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效果良好,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性情得到陶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调查走访发现初中美术欣赏教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这些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学生缺乏美术欣赏的积极性。美术欣赏是件很享受的事情,本应该是轻松愉快的,但现实情况却是学生缺少积极性,教学活动进行不顺利,教学效率低下。分析起来主要是因为美术欣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比如每次欣赏的对象都是山水画,抽象画或者是西方古典画,学生因为年龄特点无法理解其中深意所以不感兴趣,他们更喜欢有趣的漫画或者淡雅的风情画。如果教师在欣赏课上可以加入这些欣赏对象,比如梵高注明的普罗旺斯风情画,或者加入一些轻松的漫画作品,肯定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欣赏教学的效率。
2.美术欣赏课程内容太深奥。美术教师都是科班出身,很多老师美术造诣高超,他们在美术教学中只以自身审美情趣为标准,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一些太深奥的美术作品,让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无法提起欣赏兴趣。比如有的教师在美术欣赏课上推介毕加索《格尔尼卡》,或者梵高《星空》,甚至是达芬奇宗教系列的画作,对于这些抽象的或者宗教主题的作品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如果教师让学生欣赏一些贴近生活的作品,比如《拿烟斗的男孩》《向日葵》等,先让学生了解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事迹,然后再逐渐加深难度推介一些大师的重要作品,这样容易让学生接受。
3.美术欣赏课程没有教学目标。很多美术欣赏课程是为欣赏而欣赏,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漫无目的的教学无法收到良好成效。教师应该确立一个教学目标,让学生一边欣赏作品一边做总结。比如在欣赏玉器作品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从材质、纹饰、艺术性方面对其进行评价,课后还要留作业,让他们比较研究几件注明的玉器作品并写出比较报告。这样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
4.美术欣赏没有重点又缺少广度。在进行美术作品欣赏的时候教师会先介绍作者生平、作品背景,但是必须突出重点。比如在欣赏《清明上河图》的时候要让学生了解汴州商业经济情况和创造背景,但是欣赏画作仍然是重点内容。单纯只欣赏作品肯定不行,但是介绍很多背景知识,喧宾夺主影响了作品欣赏肯定也不行。
二、提高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效率的策略
1.做好讲解铺垫。美术欣赏活动离不开教师的讲解,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提起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运用比喻和谚语可以提高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以情动人,给学生创造情境,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所以,在美术欣赏课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运用简明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在讲解中教师要注重趣味性、知识性兼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高年级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可以扩大教学内容,将美术欣赏和其他学科融合,丰富学生视野和知识。比如欣赏《开国大典》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解下历史背景知识,使学生在欣赏画作时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在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下思考和讨论的空间,让他们各抒己见。学生在沟通讨论时因为想法不同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美术知识,了解同学间不同的思考角度,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教师应该做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评价美术作品。另外教师应该让学生欣赏经典作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分析作品,寻找这些代表作品中的艺术规律,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深意,从而发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观念,实现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教学目标。
3.情境教学感受意境。美术欣赏课主要是以欣赏感受为主,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的讲解会变得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热情。所以,教师应该制定多样化教学策略,创设丰富的情境,培养学生兴趣,让他们身临其境的感受作品内容。比如欣赏《开国大典》,教师可以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让学生进入当时举国欢庆的情境;欣赏《格尔尼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名曲《命运》,让音乐把学生带入作品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结束语
初中美术教学的初衷不是培养画家,而是通过艺术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素养,欣赏教学是通过欣赏经典的作品,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美,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培养他们发现美的眼睛,激发他们创造美的热情。目前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让学生发现美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刘雅倩.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向秀玲.新课改下初中美术“欣赏·评述”教学教案设计与实践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
[3]徐丽娜.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4]王京梅.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5]刘鹏.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杨扬(1989.07—),女,浙江省义乌市人,学历:本科,毕业于浙江省师范大学,现有职称:中学二级;研究方向:美术教育教学。
关键词:欣赏教学;初中美术;现状
在初中美术中欣赏教学占据重要地位,它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然而目前初中美术教学存在一系列问题,学生缺少参与的热情,教师选择过难的艺术作品,欣赏课程缺少讨论交流等,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善于创设情境,做好讲解铺垫,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讨论沟通感受作品的意境。
一、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现状
很多人都明白初中美术这种大班制的通识教育的出发点肯定不是为了培养画家的,所以初中美术教育主要是通过欣赏培养學生的审美能力。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了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效果良好,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性情得到陶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调查走访发现初中美术欣赏教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这些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学生缺乏美术欣赏的积极性。美术欣赏是件很享受的事情,本应该是轻松愉快的,但现实情况却是学生缺少积极性,教学活动进行不顺利,教学效率低下。分析起来主要是因为美术欣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比如每次欣赏的对象都是山水画,抽象画或者是西方古典画,学生因为年龄特点无法理解其中深意所以不感兴趣,他们更喜欢有趣的漫画或者淡雅的风情画。如果教师在欣赏课上可以加入这些欣赏对象,比如梵高注明的普罗旺斯风情画,或者加入一些轻松的漫画作品,肯定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欣赏教学的效率。
2.美术欣赏课程内容太深奥。美术教师都是科班出身,很多老师美术造诣高超,他们在美术教学中只以自身审美情趣为标准,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一些太深奥的美术作品,让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无法提起欣赏兴趣。比如有的教师在美术欣赏课上推介毕加索《格尔尼卡》,或者梵高《星空》,甚至是达芬奇宗教系列的画作,对于这些抽象的或者宗教主题的作品学生很难提起兴趣。如果教师让学生欣赏一些贴近生活的作品,比如《拿烟斗的男孩》《向日葵》等,先让学生了解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事迹,然后再逐渐加深难度推介一些大师的重要作品,这样容易让学生接受。
3.美术欣赏课程没有教学目标。很多美术欣赏课程是为欣赏而欣赏,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漫无目的的教学无法收到良好成效。教师应该确立一个教学目标,让学生一边欣赏作品一边做总结。比如在欣赏玉器作品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从材质、纹饰、艺术性方面对其进行评价,课后还要留作业,让他们比较研究几件注明的玉器作品并写出比较报告。这样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
4.美术欣赏没有重点又缺少广度。在进行美术作品欣赏的时候教师会先介绍作者生平、作品背景,但是必须突出重点。比如在欣赏《清明上河图》的时候要让学生了解汴州商业经济情况和创造背景,但是欣赏画作仍然是重点内容。单纯只欣赏作品肯定不行,但是介绍很多背景知识,喧宾夺主影响了作品欣赏肯定也不行。
二、提高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效率的策略
1.做好讲解铺垫。美术欣赏活动离不开教师的讲解,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提起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运用比喻和谚语可以提高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以情动人,给学生创造情境,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所以,在美术欣赏课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运用简明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在讲解中教师要注重趣味性、知识性兼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高年级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可以扩大教学内容,将美术欣赏和其他学科融合,丰富学生视野和知识。比如欣赏《开国大典》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解下历史背景知识,使学生在欣赏画作时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在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下思考和讨论的空间,让他们各抒己见。学生在沟通讨论时因为想法不同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美术知识,了解同学间不同的思考角度,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教师应该做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评价美术作品。另外教师应该让学生欣赏经典作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分析作品,寻找这些代表作品中的艺术规律,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深意,从而发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观念,实现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教学目标。
3.情境教学感受意境。美术欣赏课主要是以欣赏感受为主,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的讲解会变得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热情。所以,教师应该制定多样化教学策略,创设丰富的情境,培养学生兴趣,让他们身临其境的感受作品内容。比如欣赏《开国大典》,教师可以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让学生进入当时举国欢庆的情境;欣赏《格尔尼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名曲《命运》,让音乐把学生带入作品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结束语
初中美术教学的初衷不是培养画家,而是通过艺术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素养,欣赏教学是通过欣赏经典的作品,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美,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培养他们发现美的眼睛,激发他们创造美的热情。目前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让学生发现美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刘雅倩.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向秀玲.新课改下初中美术“欣赏·评述”教学教案设计与实践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
[3]徐丽娜.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4]王京梅.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5]刘鹏.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杨扬(1989.07—),女,浙江省义乌市人,学历:本科,毕业于浙江省师范大学,现有职称:中学二级;研究方向:美术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