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氛围对班级建设影响显著。对于不团结的一班孩子,通过心理游戏、体育比赛、主题班会和专题讲座,让他们打开“心结”,凝心聚力,走好儿童时代的最后行程。
小学高年段;班级氛围;交往策略
G41
A
2095-1183(2017)03-00-03
那年,我新接手了一个六年级班。这是一个“问题”班,在他们读五年级时,我就发现他们班有个很大的问题——男女生之间极不团结。因此,在成为他们的班主任后,想办法根除这种不团结现象成了当务之急。说实话,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我还是很能理解他们的,毕竟当年的我们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但过分地相互排斥,对班级管理无疑是不利的,因此不能坐视不管。在一番“明察暗访”之后,我总结出了孩子们不团结的几个原因。无疑,其中最主要的是心理原因。
六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期,既存有少年的天真,又表现出青年的成熟,知识积累增厚,对事物的体验加深,情感越来越丰富,自主意识变强,因此男女生之间容易表现出“互不买账”的倾向。而实际上,这恰恰是他们对异性感到好奇的反映——因为不知道该如何与已经“长大”的男同学正常沟通,因此干脆就“不沟通”了[1]。而且,由于担心与男同学走得太近而被人说闲话,导致连正常的交往都不敢了。
当然,客观地说,由于管理策略失当,这班孩子从一年级开始直到五年级,男女生之间就一直处于“对立”状态,常常各自为阵,导致多年以后仍然因为“惯性”而抹不开面子,只能“死磕到底”,互不买账。
如何根除这种不良局面,让孩子们顺利而快乐地走完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段路程?我想,唯有通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逐步消除他们之间的心理芥蒂,才能建立起正常的交往关系,并进而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和睦共处,给自己的小学生活留下一段美好记忆。
一、开展心理游戏活动,建立信任感
如上所述,小学高年段男女生不能正常交往,表现出对立态势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问题,因此,班主任大可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团康活动,来帮助他们打开心结,放下“面子”,迈出正常交往的第一步。为此,我设计了两种心理游戏活动。
1.我的右边是你的心跳
规则:在班里选出6男6女共12名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每人半蹲着,膝盖与地面呈90度角弯曲,前一个人坐在后一个人的腿上,如此前者叠搭后者,最后每个人不需要凳子也能坐得稳稳的。
效果:开始时,这些孩子都放不开,一副很不好意思的样子,推推挤挤的,乱成一团。后来,我亲自上阵做示范,学生们这才渐渐地进入状态,最终完成了游戏。虽然过程并不顺利,但看得出他们都很开心。这让我对“改造”他们多了一份信心。
2.你会接住我吗?
规则:指名一学生上台,让其挑选3男3女共6位自认可信任的同学上台。该生站在椅子上,准备倒下,另6人做好接应准备,绝不可松手。
效果:学生相当积极,争着上台做那个要倒下的人,且在挑选6个接人者时,都纷纷举手示意自己值得信任。这让我意外,也让我惊喜——孩子们之间原来没有想象中那么“互相仇恨”,他们之间的所谓隔阂很容易就消除了,而且一下子似乎看谁都顺眼了。
二、组织体育竞赛活动,增强凝聚力
体育比赛最容易激发班级凝聚力了,为此,我特地组织了两项既有针对性,又特别有氛围感的比赛活动。
1.12×50米接力赛
要求全班同学参与,分为4大组进行接力。结果出乎意料,每位同学都在互相加油,不分男女。性格豁达的男生甚至直接跟随着本队女生的步伐,边呼喊边“指导”:“加油!再快点!”如此让个体置身于团体活动之中,更容易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因为要赢得比赛,就得加强合作,互相鼓气。显然,他们做到了。那一天,他们挥洒的不仅是汗水,更是纯洁朴实的孩子情谊。
2.混双羽毛球比赛
参赛者必须是男女搭配,但可自由组合,各自训练。本以为孩子们“碍于面子”不敢自由组队,没想到比赛当天,竟一共有12对选手参加。赛事异常激烈,同学们热情格外高。我想,到这个时候,结果如何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越来越感受到了这个班集体的温暖和友爱。
三、开展主题班队会,表达心中关爱
显然,对于年深日久的心结,仅靠几个游戏和几场比赛是不足以解开的,要让团结的信念融进学生心里,还必须有一些将之固化的活动。为此,在学校运动会上,我精心设计班级入场仪式,希望通过集体协作的方式,增强他们对班集体的认同感,结果如愿获得了入场表现的第一名。而对于每个比赛项目,我更是每天组织参赛学生刻苦训练,最终他们也不负众望,赢得了团体总分第一的佳绩。
趁着这股东风,我马上召开了主题为“那些坚持,那些快乐”的主题班会,就运动会上的感人瞬间引导他们分析讨论,这在无形中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不仅如此,我还让同学们用各种方式,如微笑、拥抱、击掌、语言等,大胆表达心中对同学的关爱。在热烈的氛围中,同学们走下座位,找到信任、关心的伙伴,勇敢地表达了自己心中温暖的情感。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也没有置身事外,而是也积极地参与其中,和好几个学生拥抱、击掌,并对他们说:“你真棒!我为你骄傲!”
我欣喜地看到,在那堂班队会上,每个学生都是那么开心、那么幸福。此时的他们,是多么单纯可爱,多么美丽善良。尽管半个学期下来,男女生之间虽基本没有了以前那种针锋相对的现象,但彼此间的默契程度还不够。对此我想,这也不能操之过急,毕竟,等待成长是一件需要耐心的事情。
四、举办成长体验讲座,重新“發现”同学
看到学生们越来越融入集体,男女生相处越来越融洽,我感觉到,该是让个体发挥才能,展示独特的风采,让所有人都感受到成功和分享的乐趣,重新“发现”自己的同学的时候了。“成长快车”系列讲座由此应运而生。讲座每月举行1-2期,主讲人就是我们班的同学。他们自愿报名,且为了讲好都会精心准备,结果往往出人意料。
比如紫莹同学开设了《爱护动物》的讲座,当她讲到人类残杀海豚的场景时,每个同学都震惊了。此时我想,不用再讲什么大道理了,“爱护动物”的观念已经深入到每个同学心里。毛敖和王峥开设了《乒乓球》知识讲座,讲完他们还带领大家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比赛,一些“高手”们平常不露真身,这回机会难得,都技痒难耐地纷纷“出山”。一时间,小小的乒乓球桌上高手云集,直打得难分难解,让观者大呼过瘾。林虎同学开设了《滑移板》讲座,这吸引了全班同学的眼球。由于难度系数很高,一节课下来能基本学会的寥寥无几,但同学们由此也懂得了,原来运动也是需要智慧和技巧的!张佳妮和隋想开设了《舞彩》讲座,课上还教同学们跳各种民族舞蹈,当中最出彩的当属挥舞彩带环节了。杨李慧戬和陈怡冰则开设了《乐器大演奏》讲座,他们召集了很多乐器爱好者上台秀才艺。一时间,讲台上电子琴、二胡、吉他、钢琴声渐次响起,美妙的音符浸润了同学们的心灵。此外,还有同学开设了悠悠球和魔术讲座,他们精彩的表演和示范让同学们如痴如醉。
看着同学们的展示,我倍感欣慰。我想,这不仅是他们展示才艺的另一个课堂,也是他们灵魂的浴场。在那儿,他们不仅重新“发现”了同学,也重新“发现”了自己。这无疑已超越了单纯的友谊建立和情感联系,更收获了品格的升华和人性的浸润。
李镇西说:“作为班主任,应该教育全班学生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真诚友好的人际关系。既激烈竞争又携手共进,既和睦相处又诚恳帮助,既互相督促又彼此信任。”[2]我想,当我的孩子们沉浸在友爱的集体中,每天为着集体的事情去关注去操心,而不是为了小小的自我反复纠结的时候,他们的人生就已经超越了原有的格局,走向了更为高远的境界。
参考文献:
[1]蒋小明.中小学学生心理辅导策略集粹[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34.
[2]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3.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区福安学校 广东深圳 518172)
责任编辑 余志权
小学高年段;班级氛围;交往策略
G41
A
2095-1183(2017)03-00-03
那年,我新接手了一个六年级班。这是一个“问题”班,在他们读五年级时,我就发现他们班有个很大的问题——男女生之间极不团结。因此,在成为他们的班主任后,想办法根除这种不团结现象成了当务之急。说实话,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我还是很能理解他们的,毕竟当年的我们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但过分地相互排斥,对班级管理无疑是不利的,因此不能坐视不管。在一番“明察暗访”之后,我总结出了孩子们不团结的几个原因。无疑,其中最主要的是心理原因。
六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期,既存有少年的天真,又表现出青年的成熟,知识积累增厚,对事物的体验加深,情感越来越丰富,自主意识变强,因此男女生之间容易表现出“互不买账”的倾向。而实际上,这恰恰是他们对异性感到好奇的反映——因为不知道该如何与已经“长大”的男同学正常沟通,因此干脆就“不沟通”了[1]。而且,由于担心与男同学走得太近而被人说闲话,导致连正常的交往都不敢了。
当然,客观地说,由于管理策略失当,这班孩子从一年级开始直到五年级,男女生之间就一直处于“对立”状态,常常各自为阵,导致多年以后仍然因为“惯性”而抹不开面子,只能“死磕到底”,互不买账。
如何根除这种不良局面,让孩子们顺利而快乐地走完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段路程?我想,唯有通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逐步消除他们之间的心理芥蒂,才能建立起正常的交往关系,并进而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和睦共处,给自己的小学生活留下一段美好记忆。
一、开展心理游戏活动,建立信任感
如上所述,小学高年段男女生不能正常交往,表现出对立态势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问题,因此,班主任大可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团康活动,来帮助他们打开心结,放下“面子”,迈出正常交往的第一步。为此,我设计了两种心理游戏活动。
1.我的右边是你的心跳
规则:在班里选出6男6女共12名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每人半蹲着,膝盖与地面呈90度角弯曲,前一个人坐在后一个人的腿上,如此前者叠搭后者,最后每个人不需要凳子也能坐得稳稳的。
效果:开始时,这些孩子都放不开,一副很不好意思的样子,推推挤挤的,乱成一团。后来,我亲自上阵做示范,学生们这才渐渐地进入状态,最终完成了游戏。虽然过程并不顺利,但看得出他们都很开心。这让我对“改造”他们多了一份信心。
2.你会接住我吗?
规则:指名一学生上台,让其挑选3男3女共6位自认可信任的同学上台。该生站在椅子上,准备倒下,另6人做好接应准备,绝不可松手。
效果:学生相当积极,争着上台做那个要倒下的人,且在挑选6个接人者时,都纷纷举手示意自己值得信任。这让我意外,也让我惊喜——孩子们之间原来没有想象中那么“互相仇恨”,他们之间的所谓隔阂很容易就消除了,而且一下子似乎看谁都顺眼了。
二、组织体育竞赛活动,增强凝聚力
体育比赛最容易激发班级凝聚力了,为此,我特地组织了两项既有针对性,又特别有氛围感的比赛活动。
1.12×50米接力赛
要求全班同学参与,分为4大组进行接力。结果出乎意料,每位同学都在互相加油,不分男女。性格豁达的男生甚至直接跟随着本队女生的步伐,边呼喊边“指导”:“加油!再快点!”如此让个体置身于团体活动之中,更容易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因为要赢得比赛,就得加强合作,互相鼓气。显然,他们做到了。那一天,他们挥洒的不仅是汗水,更是纯洁朴实的孩子情谊。
2.混双羽毛球比赛
参赛者必须是男女搭配,但可自由组合,各自训练。本以为孩子们“碍于面子”不敢自由组队,没想到比赛当天,竟一共有12对选手参加。赛事异常激烈,同学们热情格外高。我想,到这个时候,结果如何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越来越感受到了这个班集体的温暖和友爱。
三、开展主题班队会,表达心中关爱
显然,对于年深日久的心结,仅靠几个游戏和几场比赛是不足以解开的,要让团结的信念融进学生心里,还必须有一些将之固化的活动。为此,在学校运动会上,我精心设计班级入场仪式,希望通过集体协作的方式,增强他们对班集体的认同感,结果如愿获得了入场表现的第一名。而对于每个比赛项目,我更是每天组织参赛学生刻苦训练,最终他们也不负众望,赢得了团体总分第一的佳绩。
趁着这股东风,我马上召开了主题为“那些坚持,那些快乐”的主题班会,就运动会上的感人瞬间引导他们分析讨论,这在无形中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不仅如此,我还让同学们用各种方式,如微笑、拥抱、击掌、语言等,大胆表达心中对同学的关爱。在热烈的氛围中,同学们走下座位,找到信任、关心的伙伴,勇敢地表达了自己心中温暖的情感。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也没有置身事外,而是也积极地参与其中,和好几个学生拥抱、击掌,并对他们说:“你真棒!我为你骄傲!”
我欣喜地看到,在那堂班队会上,每个学生都是那么开心、那么幸福。此时的他们,是多么单纯可爱,多么美丽善良。尽管半个学期下来,男女生之间虽基本没有了以前那种针锋相对的现象,但彼此间的默契程度还不够。对此我想,这也不能操之过急,毕竟,等待成长是一件需要耐心的事情。
四、举办成长体验讲座,重新“發现”同学
看到学生们越来越融入集体,男女生相处越来越融洽,我感觉到,该是让个体发挥才能,展示独特的风采,让所有人都感受到成功和分享的乐趣,重新“发现”自己的同学的时候了。“成长快车”系列讲座由此应运而生。讲座每月举行1-2期,主讲人就是我们班的同学。他们自愿报名,且为了讲好都会精心准备,结果往往出人意料。
比如紫莹同学开设了《爱护动物》的讲座,当她讲到人类残杀海豚的场景时,每个同学都震惊了。此时我想,不用再讲什么大道理了,“爱护动物”的观念已经深入到每个同学心里。毛敖和王峥开设了《乒乓球》知识讲座,讲完他们还带领大家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比赛,一些“高手”们平常不露真身,这回机会难得,都技痒难耐地纷纷“出山”。一时间,小小的乒乓球桌上高手云集,直打得难分难解,让观者大呼过瘾。林虎同学开设了《滑移板》讲座,这吸引了全班同学的眼球。由于难度系数很高,一节课下来能基本学会的寥寥无几,但同学们由此也懂得了,原来运动也是需要智慧和技巧的!张佳妮和隋想开设了《舞彩》讲座,课上还教同学们跳各种民族舞蹈,当中最出彩的当属挥舞彩带环节了。杨李慧戬和陈怡冰则开设了《乐器大演奏》讲座,他们召集了很多乐器爱好者上台秀才艺。一时间,讲台上电子琴、二胡、吉他、钢琴声渐次响起,美妙的音符浸润了同学们的心灵。此外,还有同学开设了悠悠球和魔术讲座,他们精彩的表演和示范让同学们如痴如醉。
看着同学们的展示,我倍感欣慰。我想,这不仅是他们展示才艺的另一个课堂,也是他们灵魂的浴场。在那儿,他们不仅重新“发现”了同学,也重新“发现”了自己。这无疑已超越了单纯的友谊建立和情感联系,更收获了品格的升华和人性的浸润。
李镇西说:“作为班主任,应该教育全班学生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真诚友好的人际关系。既激烈竞争又携手共进,既和睦相处又诚恳帮助,既互相督促又彼此信任。”[2]我想,当我的孩子们沉浸在友爱的集体中,每天为着集体的事情去关注去操心,而不是为了小小的自我反复纠结的时候,他们的人生就已经超越了原有的格局,走向了更为高远的境界。
参考文献:
[1]蒋小明.中小学学生心理辅导策略集粹[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34.
[2]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3.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区福安学校 广东深圳 518172)
责任编辑 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