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网络文学翻译与传统文学翻译的对比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ar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资助科研项目,项目编号:WLWH15-18。
  摘 要:网络文学翻译作为一种新的翻译模式,正逐渐走进人们的学术生活。网络文学翻译相比传统文学翻译,有翻译技术、网络平台作为支撑,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网络文学翻译与传统文学翻译相比有哪些优势、劣势,翻译质量如何保障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文学翻译;传统文学翻译
  作者简介:杨颖,硕士,四川传媒学院英语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9--02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学逐渐兴起,网络翻译也层出不穷,这对传统文学翻译产生了冲击。网络文学翻译相较于传统文学翻译有一些新特征,例如:更即时、更多互动、受众更广、更便捷等。 相对于传统文学翻译的唯一性和权威性,网络文学翻译有更多可塑空间,当然网络文学翻译误译、漏译现象也时有发生。
  一、传统文学翻译
  传统文学翻译是以纸张为媒介,译者把自己的译文逐字逐句誊写在纸上,由出版社编辑出版,最后印刷上市的(张英洁,2013:7)。传统文学翻译的译者完全脱离网络,不借用电子词典或翻译机器,不使用计算机录入文本,这也是最早的一种翻译方法。
  二、网络文学翻译
  网络文化是当代影响范围最广、传播速度最快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契机,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网络也给文学的发展创造了平台,网络文学随之产生。外国文化的流行让翻译外国畅销文学作品成为翻译爱好者一种文学时尚。网络文学翻译就是指翻译行为的网络化,包括把传统文学翻译作品上传到网络上或者直接在网络上利用翻译工具进行文学翻译。这种网络化的文学翻译给文学翻译提供了更大众的平台,让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学翻译的翻译策略,以及译者、读者的角色等。(郭振星,2013)
  三、网络文学翻译的新特征
  (一)即时性
  与传统文学翻译相比,网络文学翻译具有即时性。外国文学畅销作品很快能呈现在网上,与之相应的中文版也会在网上随之推出,翻译者可能是翻译专家,也可能是民间翻译团队或个人。网络文学翻译的即时性特点,使读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文学作品的故事内容,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当然,和传统文学翻译的严格措辞、编辑、校对相比,网络翻译的质量参差不齐。
  (二)互动性
  在传统文学翻译中,译者通过自己的理解,把原版作品翻译给读者,与读者没有互动,不同读者对翻译作品的理解也大相径庭。互联网给译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创造了交流的平台。在网络翻译中,没有绝对的权威,翻译成为人人可以参与的活动,翻译可以是个体行为,也可以是集体行为,如众多译者在网络上翻译接力。读者可以评价译者的翻译,提出建议或批评,这有利于译者重新审视自己的翻译,提高翻译质量。读者与读者之间也可以交流阅读心得,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文学作品,剖析人物性格。互动给译者与读者营造了一个轻松交流的氛围,使文学作品变得更生动。
  (三)便捷性
  阅读传统翻译作品需要通过纸质书籍,而阅读网络翻译作品显得更加便捷和快捷。网络化的生活让很多人都养成了网上阅读的习惯,上网閱读的人数越来越多,读纸质书籍的人越来越少,网络文学逐渐兴起,网络文学翻译成为了文学翻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网络文学翻译的便捷性还体现在修改方便。译者通过鼠标操作就可以增删译稿,对译文进行反复修改,通过互联网交流,逐渐完善译文。传统文学翻译的修改就显得不那么便捷,但传统纸质翻译更便于收藏、保存更久。
  (四) 快餐化
  网络文学作品通常篇幅比传统文学作品精短,选材更自由,翻译更多为意译。翻译者大多是网络文学的爱好者,在翻译过程中报着娱乐心态,而非盈利目的,更多的使用网络用语等轻松诙谐的语言,有时缺乏传统翻译的严谨态度,有时会出现错译、漏译现象。这更像一种快餐文化。
  (五)读者角色多样化
  (1)读者兼文学翻译的批评者
  读者阅读传统文学翻译作品只能自我吸收,而阅读网络翻译作品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评论,他们兼翻译作品的批评者。有的评论一针见血、成熟客观,有的评论显得主观偏激,不管批评是否到位,文学批评在网络平台下更加大众化。
  (2)读者兼文学翻译的译者
  读者们在批评网络译文的同时也争相传播自己的译文,做起了翻译作品的译者。网络民间译者声势浩大,力量不可低估。集体竞译推动了网络文学的繁荣,推动了翻译市场的发展。专业的翻译有时甚至会参考民间翻译,例如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之“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就是民间译者率先译出被人民文学出版社采用的。(张艳琴,2007:17-18)
  四、网络文学翻译的质量探讨
  网络翻译的质量受到一些传统译者的质疑,如:利用机器翻译会降低翻译质量,多人合译使翻译风格无法统一,网络翻译缺乏科学的态度等等。笔者认为,译文质量与选择的翻译工具、翻译方式没有必然联系,而与译者有关。传统文学翻译的译者大多是翻译大家,五四时期,文学翻译家同时也是著名作家,如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等人,他们首先是文学家,其次才是文学翻译家。而网络文学翻译由于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的脱离,译者水平的参差不齐,才造成了网络文学翻译的质量鱼龙混杂。但值得一提的是,传统文学翻译作品不一定都是优秀作品,网络文学翻译作品也不一定质量不高。传统文学翻译经过了出版社的严格校对、编辑、包装来保障质量,同样网络文学翻译也可以通过读者对其进行优胜劣汰来保证质量。
  对于网络翻译质量的探讨又引出一个新课题即文学翻译是否需要专业化。文学翻译不同于科技翻译,文学本来就是语言创造的艺术,“文学翻译是要用另一种语言工具,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品读原著一样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感动和美的感受”(刘建林,2009)。文学翻译并不要求译者的精确翻译,而是需要译者的再创作。过于精准的翻译,不一定能达到文学作品的感染力,也不一定满足读者的需要。
  五、结语
  网络文学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这不同于传统翻译理论所要求的译语表达与源语表达最大程度实现对等,也不再拘束于源语文化需植入译作之中的专业化要求。当代网络文学作品题材丰富、现实感强、风格多样、消费节奏快,这些特征相对传统文学作品来说,对译者的领悟能力、翻译能力和文化素养其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译者对于原作的取与舍,对于源语文化的传递与回避,对于目的语文化的植入与放弃,都是需要译者的再创作。网络文学翻译这种翻译形式不会降低文学翻译的质量,它可以作为传统文学翻译的补充,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作品,同时给传统文学翻译提供借鉴。网络文学翻译的即时、快速传播的特点满足了读者一睹为快的愿望,读者可以给译者提出更多建设性意见帮助提高作品的翻译质量。网络文学翻译和传统文学翻译需要相互借鉴、互为补充、共同发展,这样文学翻译质量才会提高,文学翻译才能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英洁.论互联网文学翻译对译介学的影响[D]. 华中师范大学,2013.
  [2]郭振星.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网络文学翻译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2013.
  [3]张艳琴.网络时代文学翻译读者角色的多重化[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7(06).
  [4]刘建林.文学翻译不宜“专业化”[N]. 光明日报. 2009-12-03 (006).
其他文献
摘 要:“诗歌化语言”主要是希望带给读者完美的文化审美享受,追求一种纯粹的文学表达形式。但这种追求在文学创作中时常难以实现,这主要是因为,这种可以求取的“不平庸”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和阻碍,最终落入“平庸”的境地。而但丁的《神曲》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启示,即用看似平凡的语言揭示不平凡的主题,表达不平凡的思想,这也是诗化语言的本质。因此,研究但丁《神曲》中的诗化语言不仅有利于探究但丁的
摘 要:本文从女权主义思想的视角出发,以黄真伊的时调作品《竟然是我做的事》及《青山里碧溪水》为例探讨了其诗歌作品中所具有的女权主义思想视角,揭示了其对当时社会男权至上的伦理道德的批判,以及对那些戴着假面具的男性道学者的嘲讽,从而肯定了黄真伊及其时调作品对于朝鲜朝时期封建社会女权主义思想发展的特殊贡献及成就。  关键词:黄真伊;男尊女卑;女权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
摘 要:《献》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一篇短篇小说。在小说中,作者描述了一位名叫艾米莉的女性在美国南部没落的贵族家庭中的一生。艾米莉是个被社会动荡不安打上深深烙印的复杂人物形象。本文主要讨论主人公艾米莉看似扭曲的性格及其成因,展示了福克纳所创造的具有鲜明特征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艾米莉;双重人格;成因  作者简介:张乐,女,1989年1月出生,陕西宝鸡人,硕士研究生,宝鸡文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助
摘 要:《永别了,武器》中弥漫着死亡恐惧,死亡恐惧包括恐惧他者死亡和恐惧自身死亡两个层面。死亡恐惧表现海明威对死亡主题的关注,也是其本人生活经历和当时社会氛围的反映。  关键词:海明威;《永别了,武器》;死亡恐惧;社会氛围  作者简介:王少婷(1991-),女,汉族,籍贯:河南省濮阳市,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俄苏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
看到这部电影,我联想到之前央视著名女记者柴静的新书里所讲述的一个凄惨故事,一名儿童因为自闭被他人排斥,尊严被无情践踏。尽管我们都无法清晰地掌握案件的全过程是怎样的,
摘 要:影视艺术作品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大众审美的需求,成为现今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影视作品中所呈现出的文学性,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关注。本文首先是介绍了大众文化语境下影视作品的发展现状,然后从美的真实性、重构性和时空性这三点审美标准来阐述了大众文化语境下影视文化作品的审美根据。  关键词:大众文化;审美特征;影视文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
摘 要:作为一部百年经典影片,《魂断蓝桥》一搬上荧屏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它的凄美哀婉让西方人感慨万千,更让情感细腻的东方人扼腕叹息。这不仅缘于该部影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更缘于其借用了东方的审美视角,调用丰富的艺术氛围,将男女主人公坠入爱河后的美好憧憬与残酷战争之间的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就该剧的悲剧魅力展开探析,旨在为运用社会语言学知识提高人们对影视文学的鉴赏能力提供一定的借鉴
摘 要:电影导演中,关锦鹏的电影是别具特色的,他的电影以女性主义的视角描写了女性真实的生活状态。本文从关锦鹏的电影文本出发,结合女性主义理论,通过关锦鹏电影与女性主义的关系、女性性别的构建、对女性内心世界的关照以及女性的成长与反抗四个方面的论述,力求达到对其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关键词:镜像;性别构建;女性角色  作者简介:赵琳(1992-),女,土家族,湖北利川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戏剧
摘 要:世界各地的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不同语言的交流本质上是文化的交际。在文化交际中,翻译无疑扮演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角色。翻译中常见的两种方法是归化法和异化法。当今社会,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成功的归化和异化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对译语和原语文化的解读。本文剖析了翻译中的归化法和异化法,并由此进一步研究了归化法和异化法中的文化取向,以此来适应并追踪时代潮流。  关键词:翻译;归化;异化;
摘 要:全球化时代呼吁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文化语境愈发多元化。而作为中国文化瑰宝的唐诗,若达到交流的目的,翻译则起到关键作用。如何突破唐诗英译的局限性,提供更加理想的译文,语言学与文化需兼顾。  关键词:多元文化语境;唐诗英译  作者简介:高倩(1992-),女,甘肃兰州人,兰州大学2014级英语笔译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