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我国义务教育教师规模和结构预测

来源 :现代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新生人口数、城镇化进程以及教育发展目标对“十四五”时期我国义务教育教师规模和结构进行预测发现:“十四五”期间我国小学教师总量过剩,其中城镇教师需求增加,农村教师需求减小,同时农村学校存在“超编又缺人”问题.初中教师总量不足,其中城镇教师需求增加,农村教师需求减少.小学和初中学科课程教师配置结构性失衡,农村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教师缺乏.今后要做好动态精准监测,重视教师资源配置的顶层设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统筹调配城乡教师资源;提高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完善城乡教师交流制度,提高农村师资队伍水平;探索农村学校、小规模学校教师补充模式,缓解学科教师结构性矛盾.
其他文献
符号学是一门充满了西方色彩的现代显学,它历来被分为以索绪尔为代表的语符中心符号学和以皮尔斯为代表的实效主义符号学两条路径。时至今日,符号学有没有第三条路径?此问题是世界当代符号学关注的热点,更是中国符号学亟待回答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中国传统符号学资源的属性、符号学研究的意指模式以及中国符号学在世界符号学的地位问题。我们认为,第三条路径是可以探究的,这就是基于中国学者“语象合治”符号观的语象合治之路:本文的思想观点有七:1)提出“大符号”观来规约符号,对符号的界定标准做进一步完善;2)语象合治是符号学的普遍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当下教育改革的重点,梳理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可以为我国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
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意指乡村教师培养主体、内容及其方式的本土化,它是增强乡村教师职业适应力及保证其队伍稳定性的必由之路.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推进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