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B-TE的结构特征与GMPLS控制技术

来源 :中兴通讯技术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ere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信传送网络正从以时分复用(TDM)为核心向以分组为核心转变,出现了多种电信级的分组传送技术。运营商骨干桥接-流量工程(PBB-TE)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分组传送技术,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可管理性和服务质量保证能力;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是一种成熟的传送网控制平面技术,支持多种数据平面。GMPLS控制的PBB-TE是实现分组传送网的优选技术。
其他文献
【本刊讯】2013年2月21日消息,GSMA公布了第十八届“全球移动大奖”的入围短名单,中兴通讯的iCity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在600多个提案中脱颖而出,进入“无线智慧城市最佳创新”奖项的短名单,也是进入该短名单唯一的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  GSMA“全球移动大奖”是移动行业领域的最高奖项,由160多名评委共同打分评定,包括行业分析师、媒体、学者以及14家运营商的技术执行官。这是中兴通讯面向政府和
电视业务的传输网络已从有线电视网延伸到电信网、互联网,而相应的集成播控平台都是针对各自的业务需求建设而成,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与业务规范,不易管理与扩容。人工方式的内容审查和监控,难以适应三网融合形势下多样业务、海量内容的集成需求。现有的各自独立的播控平台难以支撑多内容、多业务提供商与多网络运营商之间的业务协作运营,内容版权没有保护机制。文章提出建设三网融合下的集成播控平台,研究相关技术,从内容集成
针对现有3GPP标准中盲传输格式检测方案的性能不足,文章结合蚁群算法和融合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WCDMA终端的盲传输格式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蚁群信息量记忆传输格式历史数据,对不同判据的可靠性程度进行加权融合。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方法在多应用场景下均明显提高了WCDMA终端中盲传输格式检测的可靠性。
随着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长、网络应用的日趋丰富、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未来互联网发展的焦点已经不再单纯是简单的接入,而是在此之上的多层次的、具有高可扩展性的增值服务。文章在分析了向未来互联网演进4个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后,提出目前下一代互联网中重要的IPv6技术已经难以胜任向未来互联网演进的需要。文章强调未来互联网虽然存在着多个研究方向和热点,但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缺乏共识,因此对于未来互联网的研究需
认知无线电技术已经向"网络与系统"的框架转变,为增强认知能力、降低认知成本,协作手段成为必然。物理层链路技术面临进一步提升性能的"瓶颈",通过不同网络元素间的多维度协作提高系统整体性能是下一阶段移动通信系统增强的主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对环境背景信息和用户业务特征的广泛感知是智能化协作与联合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认知无线电与多维度协作通信的结合将成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车载自组织网络(VANET)是一种节点迅速移动的无线自组织网络,网络的动态密度变化具有明显的特征,呈现出疏密相间的"手风琴"现象。利用汽车之间相遇的机会进行通信需要考虑到网络动态变化对传输的影响。文章利用仿真软件SUMO生成的跟踪轨迹文件,在仿真软件ONE下做网络参数的对比实验。通过模拟道路交通的网络动态密度变化,文章得到结论:最佳发送时机随网络参数不同而变化。
摘要:移动互联时代下,运营商的管道处于价值链底端。文章提出通过运营商优化内容模式(OOCM),即修改下载的数据内容的方式,重塑管道的价值。文章认为浏览器的作用非常重要,运营商需要予以重视并掌握,掌握了浏览器不但是OOCM的要求,更可以增强对用户行为的影响力。  关键词: 最后一公里管道;管道价值;运营商优化内容模式;内容优化服务器  Abstract: In the mobile Internet
面向服务的软件工程面临新的挑战。促进互联网环境中松耦合式服务资源之间的互操作性行为协作,是实现服务资源深度共享与按需服务的关键。文章对服务虚拟化的关键技术:可用资源的服务互操作性封装方法、虚拟化服务组织的互操作性聚合的基于本体的RGPS元建模方法、虚拟化服务管理的互操作性元模型框架及其注册与存储管理、虚拟化服务本体及其与RGPS关联呈现等进行了研究。对研究的互操作性元模型框架(MFI)及ISO系列
【本刊讯】2009年12月1日,中兴通讯对外宣布参与新加坡电信SingTel的LTE试验网建设,中兴通讯将配合SingTel进行为期6-9个月的LTE
云计算为计算系统软硬件基础设施的设计和部署及用户对信息系统的规划和使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方便、灵活的方式,高效、价格低廉和保障质量的服务是云计算模式的典型特征。文章从服务的角度提出一个云计算中按需服务系统的架构,并基于架构探讨云计算中的按需服务问题,包括分布式服务资源的组织管理与监控、情境感知的按需服务建模、大规模网络环境中的按需服务组合,以及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服务系统。文章还以地球空间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