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当人们在全力以赴地和恶性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二大杀手斗争的时候,“无声无息的杀手”——骨质疏松症正在悄悄吞噬着人们的健康。据悉,全球现有约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在美国,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人数已超过心肌梗死、脑卒中和乳腺癌发病人数的总和。我国的情况已不容乐观。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已超过8300万人,五十岁以上女性中,每三人就有一人正遭受着骨质疏松症的痛苦折磨。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的主题是“危险因子作用与减少骨质疏松”。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可防可治,关键要从早期抓起,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科学的生活方式完全可以化解危险因子的作用,减缓骨质疏松症的到来。本刊与中国老年病学会骨质疏松分会联合召开2007年“世界骨质疏松日主题座谈会”,特邀有关专家就上述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时间:2007年9月1日下午17:00-20:30
地点:北京,浙江大厦某会议室
主题:改善生活方式,远离骨质疏松
特邀专家:
刘忠厚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主任委员
苗懿德 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二临床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
鲍善芬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微量元素研究室研究员
曹永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
杨 欣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主持人:陈冬牛,《药物与人》杂志主编主持人:非常高兴能够邀请到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出席我们今天的座谈会。作为一本致力于大众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科普期刊,《药物与人》在过去的近10年中做了大量的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宣传,深受读者欢迎。前几天和刘忠厚教授交流时,谈到今年世界骨质疏松日的主题是“危险因子作用与减少骨质疏松”,我们认为这个选题对广大读者同样非常重要。所以,召开这个座谈会,请各位专家从不同角度,为我们的读者解开骨质疏松的谜团。下面就有请刘忠厚教授为我们主持下面的讨论。
刘忠厚教授:
我先介绍一下基本情况。第一个世界骨质疏松日是1997年6月24日,1999年开始,定在10月20日。今年的主题是“危险因子作用和减少骨质疏松”。未来三年,世界骨质疏松协会的工作重点就是生活方式和骨质疏松症。
说到危险因子,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了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子。此外,还有其它一些危险因子。
WHO给出的危险因子是:
股骨颈T指数不良、年龄、有非外伤/低外伤骨折史、现在仍然是烟民、有风湿性关节炎、大量酒精摄入、父母有髋部骨折史、以前使用过或现在正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其它危险因子还有:
性别,种族,遗传,少体育活动,低钙、蛋白质和维生素D摄入等。
今天我们这个座谈,是咱们《药物与人》杂志给我们提供这么一个平台。我的想法是,不管你是谁,哪家企业,只要搞骨质疏松方面的事,我都支持。我们说:“营养——运动——药物综合治疗”。日本的杂志写什么呢?“运动——营养——药物”,我给他改过来,“营养、运动、药物”——这是综合治疗。
今天我们请到的专家涵盖营养和运动、诊断与治疗等各个方面,大家也都做了准备。我们第一个问题讲营养。今天我们谈话座谈的第一个发言人,应该是鲍善芬。
鲍善芬研究员:
骨质疏松的定义是:骨量减少,致使骨病增加。“骨量”就是骨的质量。骨量发生变化,骨就变脆,所以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骨量变化是遗传和营养相互作用的结果。骨骼大小和质量是有遗传的,但是也决定于后期的营养。一个人长多高,骨密度有多少,先天、后天都有关系。在骨质疏松的预防中,早期预防是关键。我特别强调,别看它是个老年病,但是它在青少年,或者儿童生长发育期,就奠定了基础。在整个骨骼生长发育阶段是有峰值的。在快速增长期,婴儿、青少期,骨量是逐渐上升的。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30岁左右达到骨峰值。即人的骨量在年轻的时候快速增长,成年后达到平台期,后来骨量又会下降。骨量具有峰值,骨量最大时,有最佳的骨密度。
对骨量的影响有内因和外因。内因包括遗传、性别、年龄。根据我掌握的,白种人是最容易得骨质疏松的,然后是黄种人,黑种人。这些东西都是内因,是咱们不可抗拒的,也决定不了的。外因就是环境因素,环境因素里头包括营养、体育劳动、嗜好、生活习惯,这些都是属于可控制的因素。
骨质是什么东西?骨质是骨基质。我觉得从化学成份上来讲,它分为有机质和无机质。有机质就好象是大楼的钢筋,它是骨架,就是相应的蛋白,如胶原蛋白。无机质就是矿物质,如钙类物质,就好象水泥的沙石,填充在有机物里面的。蛋白质是重要的,就好象是大楼需要骨梁、骨架子,这样才结实。这样我们的营养既需要蛋白,又需要矿物质,骨基质组成上需要这些东西。
在营养中,最重要的一个是蛋白质,蛋白质缺乏,你不可能正常生长发育。困难时期,孩子们吃不饱,蛋白质摄入不够,很多人长得比较矮小,所以我觉得蛋白质是不可缺少的。
蛋白质缺乏了是有问题的。但是过量的蛋白质,又会形成钙的丢失。蛋白质可水解为氨基酸,过量氨基酸的分解代谢会造成身体里的酸性物质的累积,这会造成酸性体质。酸性体质会造成从骨头里的钙溶出。大量钙离子进入血液,则会导致骨钙流失和尿钙增加。所以你吃的蛋白质少了不行,蛋白质过多,又会引起骨钙从骨头里动员出来。
现在很多家长,想让小孩生长发育,就让他多吃蛋白质,结果蛋白质过量了。特别是爱吃肉的孩子,摄入的蛋白质很高,他整个是酸性体质。他们长的很胖,但肉是松的,他往横里长,不往竖里长,不长高个。导致肥而不高。
2004年我们在北京做了调查,北京的居民蛋白质摄入量基本上达到了我们国家的推荐标准,碳水化合物是在推荐标准的下限,脂肪在上限。
健康人没有必要补蛋白质粉,你吃你的一天三顿饭就够了。我们没有必要补充额外的蛋白质粉,蛋白质粉是给病的很重的,吸收不好的人用的。正常的人单纯地补蛋白质,对肾脏也不太好,好的东西也不能一味地吃,这也不好。
钙占我们体重的2%,而99%的钙是在骨骼和牙齿里,钙对身体的生长发育是绝对重要的。细胞里的钙是很少的,钙主要在骨头里。钙的吸收是在小肠。钙的吸收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年龄会影响钙吸收。市场上有的产品广告宣传钙吸收不分年龄段,实际是不对的。同样是碳酸钙,十几岁小孩的吸收率可以达到百分之六七十;但是60岁老年人的吸收就差多了,吸收率也就在百分之二三十。不同年龄吸收是不同的。厂家宣传钙吸收好,一定要说明是对谁而言的,对孩子来说可能是百分之五六十,老年人就是百分之二三十。另外人的不同生理状态也会影响钙吸收,比如妇女在怀孕期、哺乳期,对钙的吸收量就大。再有就是各种食物中的成份都有可能影响钙的吸收,比如粗粮里的植酸,茶叶里的鞣酸,菠菜中的草酸都会影响钙吸收。我们强调,如果你吃菠菜的时候,最好把菠菜焯一下;如果肠胃不好,吸收差,就不要多吃粗粮。
另外现在有一些错误认识,有一些误区。
一个是很多老百姓说,我血钙很正常。有一些人血钙很高。血钙高会造成异位沉积,会造成骨刺和钙在器官和血管的沉积。钙在血管的沉积会影响血管弹性。血钙的浓度是维持在非常窄的范围内的,低了高了都可以通过体内激素来影响。血钙居高,不是你不缺钙的指标。
另外,还有人说,我喝骨头汤补钙。骨头汤里的钙是非常低的。骨头汤有壮骨作用,里面有很多骨胶原蛋白。
还有补钙牛奶。现在社会上讨论吃牛奶好还是豆浆好。牛奶中含钙比较多,乳酸钙也比较好吸收。
我觉得,任何争议有一个量的问题。饮食也一样,增大量就是药物,再增大量就是毒物。中医很讲究量,人参再好,吃多了也上火。牛奶也是,国外每年人均消耗牛奶和奶制品是100公斤,咱们中国是7公斤,差距太大了。咱们不是过量问题,是不喝牛奶。我们在顺义和昌平调查,几乎没有一户喝牛奶的。所以这些“老太太”,40多岁,一量身高全缩了。这就是骨质疏松。他们就应该适当吃一点牛奶。我说牛奶该不该吃,就是一个量的问题。适量的吃,就不会有那么多问题。
另外,牛奶有一个乳糖不耐的问题。就是喝奶后,肚子不好受。你可以吃一些酸奶,如一袋酸奶。不要拿牛奶当水喝。外国人强调,他们补钙,吃很多奶酪,中国的奶酪是豆腐。还有人说豆浆特别好,其实豆浆的钙不高。但豆浆里有很多活性成分,能促进骨骼的健康。我觉得你吃点牛奶、豆浆等,钙有不同的来源也挺好。
年轻的时候,要跟储蓄一样,对骨骼投资。什么叫投资?在你的青少年时期,在儿童发育期,你给他适量的蛋白和钙是对骨骼投资,它会储蓄足够的骨密度。现在有实验证明,在年轻的时候,骨密度高的人,即在正常上限的人,比一般的人,即使骨密度陡然下降,也仍然能维持较好的骨密度。
很多小孩觉得,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事。骨骼的健康实际上跟你年轻的时候有关,年轻时重视这个问题,老了就少这些病了。
对于钙的来源,食物中除了牛奶以外,就是豆类、干果、海产品、和一些植物,如绿色蔬菜。芝麻,芝麻100克有七八十毫克。所以很多人吃芝麻酱。
花生仁,海产品,如:海参、虾米、海带、紫菜都含有钙。另外植物(紫菜是植物也是海产)或绿色蔬菜,如油菜、苜蓿草。苜蓿含钙量很高。实际上安利的钙就源自苜蓿。
补钙药物和食品的实验要在同一个人种和地区中进行。
现在好多反对喝牛奶的人提了这么一个观念:你看白种人,瑞典人,吃那么多钙,不也照样骨折嘛!我觉得这是种族问题,还有阳光问题,因为瑞典冬天长,夏天短,他们经常晒不着太阳。实验要想有说服力,就不拿瑞典人和非洲人比,而要在瑞典人里面比。同样的一个民族,一个种族的人,同样年龄的人,才能比出来。不同的种族比是没有道理的。你拿白人与非洲人、黑人比没有道理。本来黑人就骨密度高。
当然:钙的来源应该多样,豆类也是不错的钙的来源。
对维生素D我也是有一个看法,跟蛋白质一样,缺乏会影响钙吸收,过多也会影响吸收。维生素D是营养成份,也是激素。我们做过这样的调查,大量的维生素D会给血管造成问题。
每天晒30分钟太阳。维生素D量就够了。每天10点前,15点以后晒。维生素D是很重要的,农村的人,他的钙摄入量不如城市里,但是他的骨质疏松比城市就是强,因为有维生素D。我到巴马去,109岁的人,他腰不驼,哪也不疼。他吃豆子,还有当地的水里含钙也很高。同时他晒太阳,运动也有关。
可乐就是有碳酸和磷酸的饮料,喝了以后,绝对会影响钙的吸收。而且我们做过实验,我们做大鼠实验的时候,给大鼠高钙,高磷的时候,会造成钙的异位沉积。过多磷会造成肾结石。高磷,缺镁会造成肾结石。
其它影响骨骼的物质:
利于骨骼健康的物质还有维生素K和镁。关于钠,没有明确的说法。
北京市平均人日均摄入氯化钠的量是9.7克,其实营养学会推荐是每人每日6克,后来降到5克。我们吃得太咸了。巴马一天是3克。
维生素K缺乏,容易引发骨质疏松。维生素K会促进钙的吸收,促进骨骼发育。我觉得维生素K的补充的来源是带叶的绿色蔬菜,菠菜、裙带菜中,维生素K含量都比较高。
我们强调:预防骨质疏松的营养过程中应该杂食、美食什么都吃,也吃牛奶、豆子,也吃蔬菜、坚果。咱们中国一位营养学家,他80多岁特精神,他就爱吃杂食。每天要吃三十种以上食物。我怎么吃三十种?你就吃八宝粥、黑芝麻、莲子粥等等,弄成糊状,十种就解决了。所以食物要多样化。
刘忠厚教授:
对老百姓来讲,有几个概念要提到:一个“骨量是正常的。”什么叫骨量正常?就是当你的骨量丢失在12%以内,丢失一个标准差的时候,叫“骨量正常”。骨量丢失大于这个的时候呢,根据中国的情况,就需要补钙(即:丢失1-2个标准差时,需要补钙。丢失2个标准差就减少了25%的钙)。当你骨钙丢失一个标准差到两个标准差(这是中国的标准),叫骨量减少,国外标准是骨量丢失,一个到两个标准差。国外的标准,骨量丢失30%,整个就是骨质疏松了。我们中国其实有我们的检测标准。
丢失两个标准差,有骨折就是严重的骨质疏松。丢失三个标准差,没有骨折,也是严重的骨质疏松。
下面谈一下运动、喝水,这是我自己的体会。
运动非常重要,所以我谈运动。运动报道的材料也非常多。对骨质疏松来说,运动成了老年人的专利。老年人锻炼,年轻人不锻炼是不对的。对骨骼来说,运动对所有年龄段的人都有效。运动对所有年龄段的骨骼都有效。年轻人锻炼,可增加你的峰值骨量;中年人锻炼,可延缓你的骨量丢失;老年人锻炼,可预防疾病的发生。运动不仅对骨骼好,对心、脑各个器官都好。
我早晨运动之前,要喝一杯水,吃通心络胶囊,然后拿一个鸡蛋,开水一冲,十分钟以后,放两滴蜂蜜。以前我哮喘很厉害,现在都好了。我利用这个方法,一个鸡蛋冲的蜂蜜水天天喝,哮喘没有了。一杯水,起码300毫升,然后400毫升鸡蛋,还有250毫升奶,还喝鱼汤。起来先喝水。
我不快跑,是慢跑,跑的速度天天如此。跑多长时间?一般是15分钟。这15分钟,跑的心脏有点难受,嗓子眼发干、也出汗了,就行了,再跑就出问题了。
运动我是这么概括的,运动是骨健康之本。营养是骨健康之源。阳光是保本保源的重要条件。所以骨质疏松预防的三大举措是:营养、运动、光照。要养成什么时间都要运动,什么地方都要运动。我出差没有锻炼的条件,就在饭店门口,那一块地,我就在那转圈跑。只要有地方,就要去锻炼。我不太主张在健身中心运动,最好是在大自然里运动。
最好的地方:礼拜六、礼拜天爬山都行。再有就是中心公园,每天跑几圈。运动使你聪明,运动使你不衰老,运动使你不痴呆,运动使你记忆力好,有氧运动加上肌肉训练,你的精、气、神都好。所以运动对所有年龄段的人都有效,对所有的器官系统都有用。
现在谈喝水。喝水也是自己体会。喝什么水?纯净水,永远都不要喝,一点用没有。除非特殊情况,渴得没有办法了。
喝水重要在哪?喝水多,黑人能变白,可以排毒。我觉得以前不怎么认可喝水,现在我多喝水,老年斑也少了。正常的饮食规律,多吃蔬菜、水果、牛奶。人皮肤都可以变过来。女孩要多喝水,多吃蔬菜,对皮肤有好处。
磷酸和碳酸饮料不要喝。就是喝水,白开水、矿泉水都好。
马季、侯耀文、高秀敏不会喝水。后半夜不知道补水,血液停到哪儿哪儿堵死,因为那个年龄段血脂高、又胖。喝水上厕所,那不要紧,人没了怎么办?!我半夜还补一次水,我不怕上厕所,我怕没了。人家问:“刘老你怎么保养得这么好?”我说“一定要喝水”,不喝水不行。工作岗位上特别忙,你拿着一瓶水,空档喝两口。这叫会喝水,不要等到渴了再喝。每天定时、按量喝水——这对骨骼有好处。
不要喝饮料,要喝牛奶。喝牛奶250~500毫升。像我,有一次喝了400毫升,就拉稀了。我喝250毫升没事。别空腹喝。鼓励喝,孩子不喝不行。一点一点适应。
有些汽水不能代替喝水。你渴了买瓶汽水——无知!买瓶矿泉水比什么都好,别买纯净水,没有用。咱们喝的纯净水,桶装水,没有用,而且还有害。为什么?那一桶水一月喝不完,都在那暴露着。纯净水不要喝,反复煮开的水不要喝,喝水的学问就说这么多了。
有资料表明,我国南方人比北方人骨矿含量高。为什么?因为一个人在夏季比在冬季骨矿含量要高;经常从事户外活动的人比在户内的人要高,后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比例要高。这些证据表明日光照射与骨量是密切相关的。日光照射不足的人群易患骨质疏松症。
苗懿德教授:
老年医学也是独立分出来的新的学科。这个学科的建立是因为确实有很多老年病被注意了。
我们国内的骨质疏松,主要分继发性骨质疏松和原发性骨质疏松两大类型。最近十多年来,由于药物的发展,推动了对骨质疏松的关注和研究,及治疗和诊断仪器设备的开发。我国现在对骨质疏松的检测是很重视的,像我们在座的几位可以随时到北京的大医院进行骨质检测。目前对筛查疾病、诊断疾病来说,骨密度检测还是一个含金量特别高的程序。通过骨密度测定,我们可以了解自己骨量有什么样的变化。
骨质疏松并不是一个纯老年性的疾病。我们头发变白、皮肤变皱,这些都是老年性的身体变化。到更年期,女性激素水平会下降,这有外在的标志,如潮热、多汗、绝经。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骤然下降就会造成疾病。骨骼是活的组织,就像我们的皮肤一样,它们不能说生出来就没有变过,而总是要新陈代谢的。 这些代谢和代谢的平衡,需要激素的维持。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经济状况改变了,大家都希望自己延年益寿,并有较高的生活质量。预防骨质疏松症有一个很外在的成果,就是使您看起来不衰老。如果一个人七八十岁腰板还很挺拔,说明他骨骼健康,骨骼质量比较好。我们爷爷奶奶辈分的人,因为牙齿脱落,所以外表看起来比较衰老。牙齿脱落就是骨质疏松症的表现。如果我们的牙齿很坚固,体魄很挺拔,外在的表现就会不错。大家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很健康的状态。现在老年人都担心心脑血管疾病,像猝死、偏瘫,大家非常熟悉,发病率也很高。人到七、八十岁,甚至一百岁,仍能够自理,能够享受生活,这是很难得的。所以说,现在在老年人群体里,我们通过骨密度测定,把有骨折倾向,骨量减少的病人,筛出来,给他们相应治疗。因为现在的药物治疗,还是挺迅速的,也很完善。像改善骨痛,提高骨密度,现在咱们都可以做到。我们应该把病人筛选出来,然后给他一个比较合理的治疗。
因为下雪天路滑或者因为装修地板很滑而跌倒、在卫生间跌倒,或受到一个非常缓和的力,骨质疏松症患者都可能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很隐匿的杀手,它不是立即要你的命,但一旦骨折,生活质量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现在在老年人群体里要做的,就是通过骨密度测定,把有骨折倾向,骨量减少的病人筛出来,及时给他们相应合理的治疗,预防骨折发生。
预防骨折要预防跌倒。老年人不能太逞强。不到那个程度,大家不能理解,有些老年人自尊心还是挺强的,或者说不服老——不愿意带拐杖。从维生素这个角度上说呢,最近发现维生素D有助于保持平衡。
如果说你有高血压,你就检测血压,然后对症吃降血压药。如果你有骨质疏松,检测骨密度的变化,其实也是一个道理。由于现在的医疗条件有限,投入的经费不够,一些经济水平和医疗条件不是特别好的地方,比如农村,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还是很淡漠,亟待开展宣传教育。
曹永平教授:
谢谢《药物与人》杂志的邀请,我是骨科大夫,但一直比较关注骨质疏松问题。骨质疏松实际上是全身性的骨骼退化,表现为骨量减少、骨质降低(尤其是微结构破坏),导致骨物理强度明显减弱,骨头折危险性显著增高。
人到老年,除骨骼本身退化外,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功能也会退化,他们的视力、听觉等感觉器官功能也会不同程度地衰退,使老年人跌倒和外伤的几率明显高于年轻人。意外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并发症,而且往往是骨质疏松患者首次就诊的原因。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隐匿性病变,有骨痛症状者不足60%,又常常与退化性骨关节炎导致的疼痛发生混淆,容易被忽视。约20%的骨质疏松患者将会发生骨折。WHO预测,到2050年全球发生髋部骨折的老年妇女中,将有超过50%的病例发生在亚洲地区,说明骨质疏松症应是引起亚洲人民重视的“隐形杀手”。但在我们骨科临床诊疗中,骨质疏松症是最易被忽视的常见病。甚至在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之后,骨科医师的注意力还主要集中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往往对导致骨折的真正原因——骨质疏松症,没有做出诊断,当然也不会给与必要的治疗。
1998年英国对骨科医师的调查发现,44%的骨科医师从不检查髋部骨折病人的骨密度,仅有一半医师偶尔检查,没有人将骨密度作为髋部骨折患者的常规检查方法。2002年,也仅有10%的男性髋部骨折患者接受了骨密度检查。在1162例55岁以上发生骨折的妇女中,6个月内做过骨密度检查的仅占2.8%。骨科医师因为没有意识到骨质疏松症的存在,一直没有采取有效治疗方法。因此,专家建议,骨科医师对已发生脆性骨折的老年患者,针对骨质疏松症作出诊断与评估并给予及时治疗,是预防患者再次骨折的最好途径。当然,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来说,了解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一旦发生骨折,可以及时向医生提示进行骨密度测定。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有一定难度。因为高龄患者居多,他们的健康状况与诸多同时存在的其它疾病使麻醉与手术风险增加;术后系统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人;局部骨质量、骨强度的降低,使内固定或人工植入物失败的风险增高,改善骨质量与骨强度在短期难以奏效。这些对于骨科医师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我们必需对侵入性治疗与非手术治疗以及治疗效果之间进行反复权衡和评估,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杨欣教授:
大家公认的体重过低是一个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也有一种认识,体重过轻的人骨密度测量是不准确的,应测骨强度。骨密度很低,但是进行骨强度测量,发现还可以。总体来说,公认的是体重和骨密度是相关的。年纪比较大的人,也不要盲目的减轻体重。“有钱难买老来瘦”不是一个全面的概念。
我想专门谈谈女性骨质疏松的问题。
事实上,在45岁以上的女性中,由于骨质疏松导致骨折引起的住院治疗人次,大大超过了心脏病和乳腺癌住院人次。因为女性除了和男性相同的骨量峰值因素影响外,雌激素减少会导致骨量流失,所以骨质疏松对女性的危害更大,女性患病率高出男性5倍以上。
妇女绝经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低落,导致快速骨丢失而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此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腰、背、四肢疼痛,乏力,严重者活动受限,有的病人甚至卧床不起;很容易因轻微的外伤就能引起骨折,还有的病人可发现弥漫性骨压痛,也就是全身骨头痛。比较多的是明显的驼背,或身材明显缩短,人越长越矮。还有的发生压缩性骨折等。可以说,骨质疏松症是女性进入老年后健康生活的重大障碍。
首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骨折。同年龄组的女性和男性相比,女性发生骨折的危险性比男性高5~8倍。其次,一旦发生骨折,愈合率比一般的骨折更加困难。第三,如果发生一次椎体骨折,再次发生骨折的危险性会增加2~4倍。第四,骨折发生的危险性或发生率等于或者大于女性中风、心脏病、乳腺癌三种病危险性或发生率的总和。第五,女性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生以后引起的死亡率,高于卵巢癌和乳腺癌这两个恶性肿瘤死亡率的总和。
除了年龄因素以外,女性还面临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一些高危因素。包括:一、人种和遗传因素。亚洲人和欧洲人相比,比较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在家族当中,女性父辈或母亲有发病史的,遗传发生率更高。二、体形瘦的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率要高一些。三、早绝经的妇女。我国妇女的平均绝经年龄是50岁左右,如果是45岁或者更年轻的时候绝经,发生发病危险性增大,或者因种种因素,做了卵巢切除手术的危险性也会增加。四、抽烟、酗酒的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增加。五、饮食当中钙摄入量少的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增加。六、很少参与体育活动,室外活动少的,喜欢坐在家里不动的女性患病危险性增加。七、减肥和防晒是大多数女性的要求,却加大了患病危险。
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要尽早开始。首先,骨质疏松一旦发生,很难把骨头修复回来。因此,在它将要开始疏松的时候,我们就应采取适当的对策,常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就要求已绝经或围绝经期的妇女应及时到医院去进行体检,看看是否已经出现了骨质疏松症,到了什么程度,怎样预防。第二,早期治疗,即在骨质开始丢失的早期,进行预防和治疗,使骨质疏松症不要发生或者延缓发生。第三,摄入足量的钙是防治骨质疏松的最基本方法。为防止绝经后妇女的骨丢失,需钙量为1500毫克/日,65岁以上的妇女还应增至2500毫克/日。为了防止夜间禁食情况下骨量丢失,宜在每晚睡前喝牛奶或服钙剂。第四,激素替代疗法。最好选用天然、短效、口服的雌激素制剂。激素替代疗法具有特殊的效果,但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营养因素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上有附加作用,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主要问题是钙缺乏,原因是:(1)钙长期摄入不足。国内、外营养调查材料表明,膳食中的钙量普遍低于标准量。老年人的活动及食量减少,钙更加缺乏。(2)吸收不良,由于户外活动及接受阳光少,维生素D缺乏,活性维生素D生成减少,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此外,老年人活动量减少,使成骨细胞的活性降低,而破骨细胞的活性相对增强,骨吸收增多,成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因素之一。所以注意营养,补足钙量及加强锻炼,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基本手段。
主持人:感谢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作为一个普通的听者,我们受益匪浅。我今天学到比较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预防骨质疏松,一定要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因为骨量的增加是在生长期里完成,过了生长期,我们每个人身高个头不会再长了,骨生长也就停止了。不仅停止了,而且,随着年龄增长,骨量还会逐渐减少。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挺可怕的事实。但是,人生就是如此,由弱到盛,再由盛到衰。专家也为我们指明了维护骨骼健康的条条大路。相信我们的广大读者会更加重视自身的健康,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善待自己。让我们的身体拥有一副硬骨头,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相关链接:
女性喝可乐、咖啡易患骨质疏松
美国塔夫茨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女性长期饮用可乐,将会降低骨骼密度,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塔夫茨大学的凯瑟琳·塔克等人观察了1413名成年女性和1125名成年男性,结果发现,每天饮用可乐的女性与每月饮用可乐不到一次的女性相比,股骨的骨矿物质密度要低,而对男性则影响较小。
常喝可乐的女性,股骨的骨密度明显偏低。喝得越多,骨质越疏松,而不论她们饮用的是普通可乐、减肥可乐还是无咖啡因可乐。研究人员指出,可乐中含有磷酸,它不仅会降低人体对钙的吸收,还会加快钙的流失。
研究人员说:“没有证据证明偶尔饮用可乐等碳酸型饮料,会对骨骼产生危害。然而,除非有其它证据能排除这种影响,否则女性如果担心患上骨质疏松症,就应避免长期饮用可乐。”
咖啡摄入量增加与骨质疏松症有关密切关系。大量研究工作表明,咖啡摄入量与妇女髋骨骨折发生率呈正相关,特别是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中尤为密切。但咖啡摄入量导致骨量减少的作用受钙摄入量的调节。当钙的摄入量大于774毫克/天时,骨量减少不明显,低于此量并高咖啡因摄入者(大于450毫克/天),骨量则明显下降。咖啡摄入过量导致骨量减少的机理主要为:①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增加经GMP介导的激素的促进骨吸收作用;②促进前列腺素E的合成,刺激骨吸收;③抑制肾la羟化酶的活性,使活性维生素K产生减少,降低肠钙的吸收,间接促进PTH分泌增加;④降低骨质对钙亲合力,抑制骨质对钙盐的摄取。
吸烟、饮酒——骨质疏松症的重大隐患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不论男女,吸烟均可致人体骨量减少,使其易患骨质疏松症,但一般只有在成年后期或老年期才表现出来,这说明吸烟对骨量的影响是缓慢而需要较长时间的过程。有统计资料表明,每天吸烟20支,可使椎骨骨矿密度每10年减少2%。吸烟对骨量减少的作用是通过多个途径实现的:①烟碱直接或间接刺激破骨细胞,使其溶骨作用增强,骨吸收量增加,骨量减少;②烟碱抑制成骨细胞增值,使成骨作用减弱;③抑制卵巢、雌激素的合成(研究表明,绝经后吸烟女性雌激素水平低于绝经后非吸烟者,吸烟可导致绝经期提前);④促进雌激素的分解,2-羟基雌酮是雌二醇的代谢产物,同龄年轻女性中吸烟者血2-羟基雌酮含量明显增加;⑤吸烟可使PTH水平降低,可能是由于吸烟使骨吸收增加,血钙增加而反馈抑制甲状旁腺激素分泌的结果;⑥多数研究认为
吸烟可降低血清睾酮水平,从而使骨量减少。
关于饮酒过量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起初是从酒精中毒性肝硬化病例中总结得出的。有学者发现酒精中毒性肝硬化患者的肋骨骨折发生率较非酒精中毒性肝硬化患者显著增高。以后,有许多学者在饮酒与骨量的关系上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每日饮酒量超过41.2g乙醇达12年以上,可致骨质疏松症。但每日少量饮酒却可使骨量增加。另外,男性比女性在过量饮酒时更易骨质疏松症。研究还表明,啤酒和白酒比葡萄酒更易致骨质疏松症。过量饮酒所致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停止饮酒后,其骨质疏松可有缓慢的好转。关于过量饮酒致骨量减少,易患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乙醇对成骨细胞功能的直接抑制,使成骨细胞合成及分泌骨的有机基质的能力下降,骨形成作用减弱;②直接促进破骨细胞性骨吸收作用;③可致性腺功能低下,使体内性激素如睾酮水平降低,从而使骨形成减弱;④过量饮酒可使维生素D及PTH分泌减少,从而使骨量减少。
一分钟测出您的骨质健康
当然,人们也不能陷入一味补钙的误区。专家提醒:补钙应该根据自己骨骼的健康状况来定。因为骨骼钙质超标也是一种病,所以应该早日检测自己的骨质健康,根据需要补钙。
为帮助人们判断自己是否是骨质疏松的潜在患者,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还设计了“一分钟风险测试”:
■测试题目
1.您的父母有没有在受到轻微碰撞或跌倒时就发生髋骨骨折的情况?
2.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
3.您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品吗?
4.您的身高是否降低了3厘米?
5.您经常过度饮酒吗?(超过安全限度)
6.您每天吸烟超过20支吗?
7.您经常患痢疾腹泻吗?(由于腹腔疾病或者肠炎而引起)
8.女士回答:您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了?
9.女士回答:您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吗?(除了怀孕期间)
10.男士回答:您是否患有阳痿或者缺乏性欲等症状?
■测试结果判定
如果您有任何一道问题的答案为“是”,就表明就有患上骨质疏松的危险,应当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或治疗;如果您的答案有相当一部分或者全部为“是”,说明您有可能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症,有必要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关于专家:
刘忠厚: 男,全国骨质疏松研讨会组委会主席,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骨质疏松》杂志主编。
出诊时间:目前不出诊
鲍善芬:女,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委员,香港保健学会医学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微量元素研究室研究员。
出诊时间:目前不出诊
苗懿德: 女,北大人民医院老年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常务编委。
出诊联系方法:人民医院 特需门诊 预约电话:88324600
曹永平: 男,北大医院骨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北京学组青年委员。《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常务编委。
出诊时间:每周三、四上午
杨欣: 女,北大儿童妇产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常务编委,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教学委员会委员。
出诊时间:每周二上、下午;周四下午。
时间:2007年9月1日下午17:00-20:30
地点:北京,浙江大厦某会议室
主题:改善生活方式,远离骨质疏松
特邀专家:
刘忠厚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主任委员
苗懿德 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二临床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
鲍善芬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微量元素研究室研究员
曹永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
杨 欣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主持人:陈冬牛,《药物与人》杂志主编主持人:非常高兴能够邀请到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出席我们今天的座谈会。作为一本致力于大众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科普期刊,《药物与人》在过去的近10年中做了大量的慢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宣传,深受读者欢迎。前几天和刘忠厚教授交流时,谈到今年世界骨质疏松日的主题是“危险因子作用与减少骨质疏松”,我们认为这个选题对广大读者同样非常重要。所以,召开这个座谈会,请各位专家从不同角度,为我们的读者解开骨质疏松的谜团。下面就有请刘忠厚教授为我们主持下面的讨论。
刘忠厚教授:
我先介绍一下基本情况。第一个世界骨质疏松日是1997年6月24日,1999年开始,定在10月20日。今年的主题是“危险因子作用和减少骨质疏松”。未来三年,世界骨质疏松协会的工作重点就是生活方式和骨质疏松症。
说到危险因子,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了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子。此外,还有其它一些危险因子。
WHO给出的危险因子是:
股骨颈T指数不良、年龄、有非外伤/低外伤骨折史、现在仍然是烟民、有风湿性关节炎、大量酒精摄入、父母有髋部骨折史、以前使用过或现在正在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其它危险因子还有:
性别,种族,遗传,少体育活动,低钙、蛋白质和维生素D摄入等。
今天我们这个座谈,是咱们《药物与人》杂志给我们提供这么一个平台。我的想法是,不管你是谁,哪家企业,只要搞骨质疏松方面的事,我都支持。我们说:“营养——运动——药物综合治疗”。日本的杂志写什么呢?“运动——营养——药物”,我给他改过来,“营养、运动、药物”——这是综合治疗。
今天我们请到的专家涵盖营养和运动、诊断与治疗等各个方面,大家也都做了准备。我们第一个问题讲营养。今天我们谈话座谈的第一个发言人,应该是鲍善芬。
鲍善芬研究员:
骨质疏松的定义是:骨量减少,致使骨病增加。“骨量”就是骨的质量。骨量发生变化,骨就变脆,所以就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骨量变化是遗传和营养相互作用的结果。骨骼大小和质量是有遗传的,但是也决定于后期的营养。一个人长多高,骨密度有多少,先天、后天都有关系。在骨质疏松的预防中,早期预防是关键。我特别强调,别看它是个老年病,但是它在青少年,或者儿童生长发育期,就奠定了基础。在整个骨骼生长发育阶段是有峰值的。在快速增长期,婴儿、青少期,骨量是逐渐上升的。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30岁左右达到骨峰值。即人的骨量在年轻的时候快速增长,成年后达到平台期,后来骨量又会下降。骨量具有峰值,骨量最大时,有最佳的骨密度。
对骨量的影响有内因和外因。内因包括遗传、性别、年龄。根据我掌握的,白种人是最容易得骨质疏松的,然后是黄种人,黑种人。这些东西都是内因,是咱们不可抗拒的,也决定不了的。外因就是环境因素,环境因素里头包括营养、体育劳动、嗜好、生活习惯,这些都是属于可控制的因素。
骨质是什么东西?骨质是骨基质。我觉得从化学成份上来讲,它分为有机质和无机质。有机质就好象是大楼的钢筋,它是骨架,就是相应的蛋白,如胶原蛋白。无机质就是矿物质,如钙类物质,就好象水泥的沙石,填充在有机物里面的。蛋白质是重要的,就好象是大楼需要骨梁、骨架子,这样才结实。这样我们的营养既需要蛋白,又需要矿物质,骨基质组成上需要这些东西。
在营养中,最重要的一个是蛋白质,蛋白质缺乏,你不可能正常生长发育。困难时期,孩子们吃不饱,蛋白质摄入不够,很多人长得比较矮小,所以我觉得蛋白质是不可缺少的。
蛋白质缺乏了是有问题的。但是过量的蛋白质,又会形成钙的丢失。蛋白质可水解为氨基酸,过量氨基酸的分解代谢会造成身体里的酸性物质的累积,这会造成酸性体质。酸性体质会造成从骨头里的钙溶出。大量钙离子进入血液,则会导致骨钙流失和尿钙增加。所以你吃的蛋白质少了不行,蛋白质过多,又会引起骨钙从骨头里动员出来。
现在很多家长,想让小孩生长发育,就让他多吃蛋白质,结果蛋白质过量了。特别是爱吃肉的孩子,摄入的蛋白质很高,他整个是酸性体质。他们长的很胖,但肉是松的,他往横里长,不往竖里长,不长高个。导致肥而不高。
2004年我们在北京做了调查,北京的居民蛋白质摄入量基本上达到了我们国家的推荐标准,碳水化合物是在推荐标准的下限,脂肪在上限。
健康人没有必要补蛋白质粉,你吃你的一天三顿饭就够了。我们没有必要补充额外的蛋白质粉,蛋白质粉是给病的很重的,吸收不好的人用的。正常的人单纯地补蛋白质,对肾脏也不太好,好的东西也不能一味地吃,这也不好。
钙占我们体重的2%,而99%的钙是在骨骼和牙齿里,钙对身体的生长发育是绝对重要的。细胞里的钙是很少的,钙主要在骨头里。钙的吸收是在小肠。钙的吸收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年龄会影响钙吸收。市场上有的产品广告宣传钙吸收不分年龄段,实际是不对的。同样是碳酸钙,十几岁小孩的吸收率可以达到百分之六七十;但是60岁老年人的吸收就差多了,吸收率也就在百分之二三十。不同年龄吸收是不同的。厂家宣传钙吸收好,一定要说明是对谁而言的,对孩子来说可能是百分之五六十,老年人就是百分之二三十。另外人的不同生理状态也会影响钙吸收,比如妇女在怀孕期、哺乳期,对钙的吸收量就大。再有就是各种食物中的成份都有可能影响钙的吸收,比如粗粮里的植酸,茶叶里的鞣酸,菠菜中的草酸都会影响钙吸收。我们强调,如果你吃菠菜的时候,最好把菠菜焯一下;如果肠胃不好,吸收差,就不要多吃粗粮。
另外现在有一些错误认识,有一些误区。
一个是很多老百姓说,我血钙很正常。有一些人血钙很高。血钙高会造成异位沉积,会造成骨刺和钙在器官和血管的沉积。钙在血管的沉积会影响血管弹性。血钙的浓度是维持在非常窄的范围内的,低了高了都可以通过体内激素来影响。血钙居高,不是你不缺钙的指标。
另外,还有人说,我喝骨头汤补钙。骨头汤里的钙是非常低的。骨头汤有壮骨作用,里面有很多骨胶原蛋白。
还有补钙牛奶。现在社会上讨论吃牛奶好还是豆浆好。牛奶中含钙比较多,乳酸钙也比较好吸收。
我觉得,任何争议有一个量的问题。饮食也一样,增大量就是药物,再增大量就是毒物。中医很讲究量,人参再好,吃多了也上火。牛奶也是,国外每年人均消耗牛奶和奶制品是100公斤,咱们中国是7公斤,差距太大了。咱们不是过量问题,是不喝牛奶。我们在顺义和昌平调查,几乎没有一户喝牛奶的。所以这些“老太太”,40多岁,一量身高全缩了。这就是骨质疏松。他们就应该适当吃一点牛奶。我说牛奶该不该吃,就是一个量的问题。适量的吃,就不会有那么多问题。
另外,牛奶有一个乳糖不耐的问题。就是喝奶后,肚子不好受。你可以吃一些酸奶,如一袋酸奶。不要拿牛奶当水喝。外国人强调,他们补钙,吃很多奶酪,中国的奶酪是豆腐。还有人说豆浆特别好,其实豆浆的钙不高。但豆浆里有很多活性成分,能促进骨骼的健康。我觉得你吃点牛奶、豆浆等,钙有不同的来源也挺好。
年轻的时候,要跟储蓄一样,对骨骼投资。什么叫投资?在你的青少年时期,在儿童发育期,你给他适量的蛋白和钙是对骨骼投资,它会储蓄足够的骨密度。现在有实验证明,在年轻的时候,骨密度高的人,即在正常上限的人,比一般的人,即使骨密度陡然下降,也仍然能维持较好的骨密度。
很多小孩觉得,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事。骨骼的健康实际上跟你年轻的时候有关,年轻时重视这个问题,老了就少这些病了。
对于钙的来源,食物中除了牛奶以外,就是豆类、干果、海产品、和一些植物,如绿色蔬菜。芝麻,芝麻100克有七八十毫克。所以很多人吃芝麻酱。
花生仁,海产品,如:海参、虾米、海带、紫菜都含有钙。另外植物(紫菜是植物也是海产)或绿色蔬菜,如油菜、苜蓿草。苜蓿含钙量很高。实际上安利的钙就源自苜蓿。
补钙药物和食品的实验要在同一个人种和地区中进行。
现在好多反对喝牛奶的人提了这么一个观念:你看白种人,瑞典人,吃那么多钙,不也照样骨折嘛!我觉得这是种族问题,还有阳光问题,因为瑞典冬天长,夏天短,他们经常晒不着太阳。实验要想有说服力,就不拿瑞典人和非洲人比,而要在瑞典人里面比。同样的一个民族,一个种族的人,同样年龄的人,才能比出来。不同的种族比是没有道理的。你拿白人与非洲人、黑人比没有道理。本来黑人就骨密度高。
当然:钙的来源应该多样,豆类也是不错的钙的来源。
对维生素D我也是有一个看法,跟蛋白质一样,缺乏会影响钙吸收,过多也会影响吸收。维生素D是营养成份,也是激素。我们做过这样的调查,大量的维生素D会给血管造成问题。
每天晒30分钟太阳。维生素D量就够了。每天10点前,15点以后晒。维生素D是很重要的,农村的人,他的钙摄入量不如城市里,但是他的骨质疏松比城市就是强,因为有维生素D。我到巴马去,109岁的人,他腰不驼,哪也不疼。他吃豆子,还有当地的水里含钙也很高。同时他晒太阳,运动也有关。
可乐就是有碳酸和磷酸的饮料,喝了以后,绝对会影响钙的吸收。而且我们做过实验,我们做大鼠实验的时候,给大鼠高钙,高磷的时候,会造成钙的异位沉积。过多磷会造成肾结石。高磷,缺镁会造成肾结石。
其它影响骨骼的物质:
利于骨骼健康的物质还有维生素K和镁。关于钠,没有明确的说法。
北京市平均人日均摄入氯化钠的量是9.7克,其实营养学会推荐是每人每日6克,后来降到5克。我们吃得太咸了。巴马一天是3克。
维生素K缺乏,容易引发骨质疏松。维生素K会促进钙的吸收,促进骨骼发育。我觉得维生素K的补充的来源是带叶的绿色蔬菜,菠菜、裙带菜中,维生素K含量都比较高。
我们强调:预防骨质疏松的营养过程中应该杂食、美食什么都吃,也吃牛奶、豆子,也吃蔬菜、坚果。咱们中国一位营养学家,他80多岁特精神,他就爱吃杂食。每天要吃三十种以上食物。我怎么吃三十种?你就吃八宝粥、黑芝麻、莲子粥等等,弄成糊状,十种就解决了。所以食物要多样化。
刘忠厚教授:
对老百姓来讲,有几个概念要提到:一个“骨量是正常的。”什么叫骨量正常?就是当你的骨量丢失在12%以内,丢失一个标准差的时候,叫“骨量正常”。骨量丢失大于这个的时候呢,根据中国的情况,就需要补钙(即:丢失1-2个标准差时,需要补钙。丢失2个标准差就减少了25%的钙)。当你骨钙丢失一个标准差到两个标准差(这是中国的标准),叫骨量减少,国外标准是骨量丢失,一个到两个标准差。国外的标准,骨量丢失30%,整个就是骨质疏松了。我们中国其实有我们的检测标准。
丢失两个标准差,有骨折就是严重的骨质疏松。丢失三个标准差,没有骨折,也是严重的骨质疏松。
下面谈一下运动、喝水,这是我自己的体会。
运动非常重要,所以我谈运动。运动报道的材料也非常多。对骨质疏松来说,运动成了老年人的专利。老年人锻炼,年轻人不锻炼是不对的。对骨骼来说,运动对所有年龄段的人都有效。运动对所有年龄段的骨骼都有效。年轻人锻炼,可增加你的峰值骨量;中年人锻炼,可延缓你的骨量丢失;老年人锻炼,可预防疾病的发生。运动不仅对骨骼好,对心、脑各个器官都好。
我早晨运动之前,要喝一杯水,吃通心络胶囊,然后拿一个鸡蛋,开水一冲,十分钟以后,放两滴蜂蜜。以前我哮喘很厉害,现在都好了。我利用这个方法,一个鸡蛋冲的蜂蜜水天天喝,哮喘没有了。一杯水,起码300毫升,然后400毫升鸡蛋,还有250毫升奶,还喝鱼汤。起来先喝水。
我不快跑,是慢跑,跑的速度天天如此。跑多长时间?一般是15分钟。这15分钟,跑的心脏有点难受,嗓子眼发干、也出汗了,就行了,再跑就出问题了。
运动我是这么概括的,运动是骨健康之本。营养是骨健康之源。阳光是保本保源的重要条件。所以骨质疏松预防的三大举措是:营养、运动、光照。要养成什么时间都要运动,什么地方都要运动。我出差没有锻炼的条件,就在饭店门口,那一块地,我就在那转圈跑。只要有地方,就要去锻炼。我不太主张在健身中心运动,最好是在大自然里运动。
最好的地方:礼拜六、礼拜天爬山都行。再有就是中心公园,每天跑几圈。运动使你聪明,运动使你不衰老,运动使你不痴呆,运动使你记忆力好,有氧运动加上肌肉训练,你的精、气、神都好。所以运动对所有年龄段的人都有效,对所有的器官系统都有用。
现在谈喝水。喝水也是自己体会。喝什么水?纯净水,永远都不要喝,一点用没有。除非特殊情况,渴得没有办法了。
喝水重要在哪?喝水多,黑人能变白,可以排毒。我觉得以前不怎么认可喝水,现在我多喝水,老年斑也少了。正常的饮食规律,多吃蔬菜、水果、牛奶。人皮肤都可以变过来。女孩要多喝水,多吃蔬菜,对皮肤有好处。
磷酸和碳酸饮料不要喝。就是喝水,白开水、矿泉水都好。
马季、侯耀文、高秀敏不会喝水。后半夜不知道补水,血液停到哪儿哪儿堵死,因为那个年龄段血脂高、又胖。喝水上厕所,那不要紧,人没了怎么办?!我半夜还补一次水,我不怕上厕所,我怕没了。人家问:“刘老你怎么保养得这么好?”我说“一定要喝水”,不喝水不行。工作岗位上特别忙,你拿着一瓶水,空档喝两口。这叫会喝水,不要等到渴了再喝。每天定时、按量喝水——这对骨骼有好处。
不要喝饮料,要喝牛奶。喝牛奶250~500毫升。像我,有一次喝了400毫升,就拉稀了。我喝250毫升没事。别空腹喝。鼓励喝,孩子不喝不行。一点一点适应。
有些汽水不能代替喝水。你渴了买瓶汽水——无知!买瓶矿泉水比什么都好,别买纯净水,没有用。咱们喝的纯净水,桶装水,没有用,而且还有害。为什么?那一桶水一月喝不完,都在那暴露着。纯净水不要喝,反复煮开的水不要喝,喝水的学问就说这么多了。
有资料表明,我国南方人比北方人骨矿含量高。为什么?因为一个人在夏季比在冬季骨矿含量要高;经常从事户外活动的人比在户内的人要高,后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比例要高。这些证据表明日光照射与骨量是密切相关的。日光照射不足的人群易患骨质疏松症。
苗懿德教授:
老年医学也是独立分出来的新的学科。这个学科的建立是因为确实有很多老年病被注意了。
我们国内的骨质疏松,主要分继发性骨质疏松和原发性骨质疏松两大类型。最近十多年来,由于药物的发展,推动了对骨质疏松的关注和研究,及治疗和诊断仪器设备的开发。我国现在对骨质疏松的检测是很重视的,像我们在座的几位可以随时到北京的大医院进行骨质检测。目前对筛查疾病、诊断疾病来说,骨密度检测还是一个含金量特别高的程序。通过骨密度测定,我们可以了解自己骨量有什么样的变化。
骨质疏松并不是一个纯老年性的疾病。我们头发变白、皮肤变皱,这些都是老年性的身体变化。到更年期,女性激素水平会下降,这有外在的标志,如潮热、多汗、绝经。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骤然下降就会造成疾病。骨骼是活的组织,就像我们的皮肤一样,它们不能说生出来就没有变过,而总是要新陈代谢的。 这些代谢和代谢的平衡,需要激素的维持。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经济状况改变了,大家都希望自己延年益寿,并有较高的生活质量。预防骨质疏松症有一个很外在的成果,就是使您看起来不衰老。如果一个人七八十岁腰板还很挺拔,说明他骨骼健康,骨骼质量比较好。我们爷爷奶奶辈分的人,因为牙齿脱落,所以外表看起来比较衰老。牙齿脱落就是骨质疏松症的表现。如果我们的牙齿很坚固,体魄很挺拔,外在的表现就会不错。大家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很健康的状态。现在老年人都担心心脑血管疾病,像猝死、偏瘫,大家非常熟悉,发病率也很高。人到七、八十岁,甚至一百岁,仍能够自理,能够享受生活,这是很难得的。所以说,现在在老年人群体里,我们通过骨密度测定,把有骨折倾向,骨量减少的病人,筛出来,给他们相应治疗。因为现在的药物治疗,还是挺迅速的,也很完善。像改善骨痛,提高骨密度,现在咱们都可以做到。我们应该把病人筛选出来,然后给他一个比较合理的治疗。
因为下雪天路滑或者因为装修地板很滑而跌倒、在卫生间跌倒,或受到一个非常缓和的力,骨质疏松症患者都可能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个很隐匿的杀手,它不是立即要你的命,但一旦骨折,生活质量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现在在老年人群体里要做的,就是通过骨密度测定,把有骨折倾向,骨量减少的病人筛出来,及时给他们相应合理的治疗,预防骨折发生。
预防骨折要预防跌倒。老年人不能太逞强。不到那个程度,大家不能理解,有些老年人自尊心还是挺强的,或者说不服老——不愿意带拐杖。从维生素这个角度上说呢,最近发现维生素D有助于保持平衡。
如果说你有高血压,你就检测血压,然后对症吃降血压药。如果你有骨质疏松,检测骨密度的变化,其实也是一个道理。由于现在的医疗条件有限,投入的经费不够,一些经济水平和医疗条件不是特别好的地方,比如农村,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还是很淡漠,亟待开展宣传教育。
曹永平教授:
谢谢《药物与人》杂志的邀请,我是骨科大夫,但一直比较关注骨质疏松问题。骨质疏松实际上是全身性的骨骼退化,表现为骨量减少、骨质降低(尤其是微结构破坏),导致骨物理强度明显减弱,骨头折危险性显著增高。
人到老年,除骨骼本身退化外,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功能也会退化,他们的视力、听觉等感觉器官功能也会不同程度地衰退,使老年人跌倒和外伤的几率明显高于年轻人。意外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并发症,而且往往是骨质疏松患者首次就诊的原因。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隐匿性病变,有骨痛症状者不足60%,又常常与退化性骨关节炎导致的疼痛发生混淆,容易被忽视。约20%的骨质疏松患者将会发生骨折。WHO预测,到2050年全球发生髋部骨折的老年妇女中,将有超过50%的病例发生在亚洲地区,说明骨质疏松症应是引起亚洲人民重视的“隐形杀手”。但在我们骨科临床诊疗中,骨质疏松症是最易被忽视的常见病。甚至在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之后,骨科医师的注意力还主要集中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往往对导致骨折的真正原因——骨质疏松症,没有做出诊断,当然也不会给与必要的治疗。
1998年英国对骨科医师的调查发现,44%的骨科医师从不检查髋部骨折病人的骨密度,仅有一半医师偶尔检查,没有人将骨密度作为髋部骨折患者的常规检查方法。2002年,也仅有10%的男性髋部骨折患者接受了骨密度检查。在1162例55岁以上发生骨折的妇女中,6个月内做过骨密度检查的仅占2.8%。骨科医师因为没有意识到骨质疏松症的存在,一直没有采取有效治疗方法。因此,专家建议,骨科医师对已发生脆性骨折的老年患者,针对骨质疏松症作出诊断与评估并给予及时治疗,是预防患者再次骨折的最好途径。当然,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来说,了解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一旦发生骨折,可以及时向医生提示进行骨密度测定。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有一定难度。因为高龄患者居多,他们的健康状况与诸多同时存在的其它疾病使麻醉与手术风险增加;术后系统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人;局部骨质量、骨强度的降低,使内固定或人工植入物失败的风险增高,改善骨质量与骨强度在短期难以奏效。这些对于骨科医师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我们必需对侵入性治疗与非手术治疗以及治疗效果之间进行反复权衡和评估,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杨欣教授:
大家公认的体重过低是一个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也有一种认识,体重过轻的人骨密度测量是不准确的,应测骨强度。骨密度很低,但是进行骨强度测量,发现还可以。总体来说,公认的是体重和骨密度是相关的。年纪比较大的人,也不要盲目的减轻体重。“有钱难买老来瘦”不是一个全面的概念。
我想专门谈谈女性骨质疏松的问题。
事实上,在45岁以上的女性中,由于骨质疏松导致骨折引起的住院治疗人次,大大超过了心脏病和乳腺癌住院人次。因为女性除了和男性相同的骨量峰值因素影响外,雌激素减少会导致骨量流失,所以骨质疏松对女性的危害更大,女性患病率高出男性5倍以上。
妇女绝经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低落,导致快速骨丢失而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此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腰、背、四肢疼痛,乏力,严重者活动受限,有的病人甚至卧床不起;很容易因轻微的外伤就能引起骨折,还有的病人可发现弥漫性骨压痛,也就是全身骨头痛。比较多的是明显的驼背,或身材明显缩短,人越长越矮。还有的发生压缩性骨折等。可以说,骨质疏松症是女性进入老年后健康生活的重大障碍。
首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骨折。同年龄组的女性和男性相比,女性发生骨折的危险性比男性高5~8倍。其次,一旦发生骨折,愈合率比一般的骨折更加困难。第三,如果发生一次椎体骨折,再次发生骨折的危险性会增加2~4倍。第四,骨折发生的危险性或发生率等于或者大于女性中风、心脏病、乳腺癌三种病危险性或发生率的总和。第五,女性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生以后引起的死亡率,高于卵巢癌和乳腺癌这两个恶性肿瘤死亡率的总和。
除了年龄因素以外,女性还面临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一些高危因素。包括:一、人种和遗传因素。亚洲人和欧洲人相比,比较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在家族当中,女性父辈或母亲有发病史的,遗传发生率更高。二、体形瘦的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率要高一些。三、早绝经的妇女。我国妇女的平均绝经年龄是50岁左右,如果是45岁或者更年轻的时候绝经,发生发病危险性增大,或者因种种因素,做了卵巢切除手术的危险性也会增加。四、抽烟、酗酒的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增加。五、饮食当中钙摄入量少的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增加。六、很少参与体育活动,室外活动少的,喜欢坐在家里不动的女性患病危险性增加。七、减肥和防晒是大多数女性的要求,却加大了患病危险。
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要尽早开始。首先,骨质疏松一旦发生,很难把骨头修复回来。因此,在它将要开始疏松的时候,我们就应采取适当的对策,常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就要求已绝经或围绝经期的妇女应及时到医院去进行体检,看看是否已经出现了骨质疏松症,到了什么程度,怎样预防。第二,早期治疗,即在骨质开始丢失的早期,进行预防和治疗,使骨质疏松症不要发生或者延缓发生。第三,摄入足量的钙是防治骨质疏松的最基本方法。为防止绝经后妇女的骨丢失,需钙量为1500毫克/日,65岁以上的妇女还应增至2500毫克/日。为了防止夜间禁食情况下骨量丢失,宜在每晚睡前喝牛奶或服钙剂。第四,激素替代疗法。最好选用天然、短效、口服的雌激素制剂。激素替代疗法具有特殊的效果,但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营养因素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上有附加作用,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主要问题是钙缺乏,原因是:(1)钙长期摄入不足。国内、外营养调查材料表明,膳食中的钙量普遍低于标准量。老年人的活动及食量减少,钙更加缺乏。(2)吸收不良,由于户外活动及接受阳光少,维生素D缺乏,活性维生素D生成减少,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此外,老年人活动量减少,使成骨细胞的活性降低,而破骨细胞的活性相对增强,骨吸收增多,成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因素之一。所以注意营养,补足钙量及加强锻炼,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基本手段。
主持人:感谢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作为一个普通的听者,我们受益匪浅。我今天学到比较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预防骨质疏松,一定要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因为骨量的增加是在生长期里完成,过了生长期,我们每个人身高个头不会再长了,骨生长也就停止了。不仅停止了,而且,随着年龄增长,骨量还会逐渐减少。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挺可怕的事实。但是,人生就是如此,由弱到盛,再由盛到衰。专家也为我们指明了维护骨骼健康的条条大路。相信我们的广大读者会更加重视自身的健康,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善待自己。让我们的身体拥有一副硬骨头,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相关链接:
女性喝可乐、咖啡易患骨质疏松
美国塔夫茨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女性长期饮用可乐,将会降低骨骼密度,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塔夫茨大学的凯瑟琳·塔克等人观察了1413名成年女性和1125名成年男性,结果发现,每天饮用可乐的女性与每月饮用可乐不到一次的女性相比,股骨的骨矿物质密度要低,而对男性则影响较小。
常喝可乐的女性,股骨的骨密度明显偏低。喝得越多,骨质越疏松,而不论她们饮用的是普通可乐、减肥可乐还是无咖啡因可乐。研究人员指出,可乐中含有磷酸,它不仅会降低人体对钙的吸收,还会加快钙的流失。
研究人员说:“没有证据证明偶尔饮用可乐等碳酸型饮料,会对骨骼产生危害。然而,除非有其它证据能排除这种影响,否则女性如果担心患上骨质疏松症,就应避免长期饮用可乐。”
咖啡摄入量增加与骨质疏松症有关密切关系。大量研究工作表明,咖啡摄入量与妇女髋骨骨折发生率呈正相关,特别是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中尤为密切。但咖啡摄入量导致骨量减少的作用受钙摄入量的调节。当钙的摄入量大于774毫克/天时,骨量减少不明显,低于此量并高咖啡因摄入者(大于450毫克/天),骨量则明显下降。咖啡摄入过量导致骨量减少的机理主要为:①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增加经GMP介导的激素的促进骨吸收作用;②促进前列腺素E的合成,刺激骨吸收;③抑制肾la羟化酶的活性,使活性维生素K产生减少,降低肠钙的吸收,间接促进PTH分泌增加;④降低骨质对钙亲合力,抑制骨质对钙盐的摄取。
吸烟、饮酒——骨质疏松症的重大隐患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不论男女,吸烟均可致人体骨量减少,使其易患骨质疏松症,但一般只有在成年后期或老年期才表现出来,这说明吸烟对骨量的影响是缓慢而需要较长时间的过程。有统计资料表明,每天吸烟20支,可使椎骨骨矿密度每10年减少2%。吸烟对骨量减少的作用是通过多个途径实现的:①烟碱直接或间接刺激破骨细胞,使其溶骨作用增强,骨吸收量增加,骨量减少;②烟碱抑制成骨细胞增值,使成骨作用减弱;③抑制卵巢、雌激素的合成(研究表明,绝经后吸烟女性雌激素水平低于绝经后非吸烟者,吸烟可导致绝经期提前);④促进雌激素的分解,2-羟基雌酮是雌二醇的代谢产物,同龄年轻女性中吸烟者血2-羟基雌酮含量明显增加;⑤吸烟可使PTH水平降低,可能是由于吸烟使骨吸收增加,血钙增加而反馈抑制甲状旁腺激素分泌的结果;⑥多数研究认为
吸烟可降低血清睾酮水平,从而使骨量减少。
关于饮酒过量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起初是从酒精中毒性肝硬化病例中总结得出的。有学者发现酒精中毒性肝硬化患者的肋骨骨折发生率较非酒精中毒性肝硬化患者显著增高。以后,有许多学者在饮酒与骨量的关系上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每日饮酒量超过41.2g乙醇达12年以上,可致骨质疏松症。但每日少量饮酒却可使骨量增加。另外,男性比女性在过量饮酒时更易骨质疏松症。研究还表明,啤酒和白酒比葡萄酒更易致骨质疏松症。过量饮酒所致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停止饮酒后,其骨质疏松可有缓慢的好转。关于过量饮酒致骨量减少,易患骨质疏松症的机制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乙醇对成骨细胞功能的直接抑制,使成骨细胞合成及分泌骨的有机基质的能力下降,骨形成作用减弱;②直接促进破骨细胞性骨吸收作用;③可致性腺功能低下,使体内性激素如睾酮水平降低,从而使骨形成减弱;④过量饮酒可使维生素D及PTH分泌减少,从而使骨量减少。
一分钟测出您的骨质健康
当然,人们也不能陷入一味补钙的误区。专家提醒:补钙应该根据自己骨骼的健康状况来定。因为骨骼钙质超标也是一种病,所以应该早日检测自己的骨质健康,根据需要补钙。
为帮助人们判断自己是否是骨质疏松的潜在患者,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还设计了“一分钟风险测试”:
■测试题目
1.您的父母有没有在受到轻微碰撞或跌倒时就发生髋骨骨折的情况?
2.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
3.您经常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类药品吗?
4.您的身高是否降低了3厘米?
5.您经常过度饮酒吗?(超过安全限度)
6.您每天吸烟超过20支吗?
7.您经常患痢疾腹泻吗?(由于腹腔疾病或者肠炎而引起)
8.女士回答:您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了?
9.女士回答:您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吗?(除了怀孕期间)
10.男士回答:您是否患有阳痿或者缺乏性欲等症状?
■测试结果判定
如果您有任何一道问题的答案为“是”,就表明就有患上骨质疏松的危险,应当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或治疗;如果您的答案有相当一部分或者全部为“是”,说明您有可能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症,有必要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关于专家:
刘忠厚: 男,全国骨质疏松研讨会组委会主席,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骨质疏松》杂志主编。
出诊时间:目前不出诊
鲍善芬:女,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委员,香港保健学会医学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微量元素研究室研究员。
出诊时间:目前不出诊
苗懿德: 女,北大人民医院老年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常务编委。
出诊联系方法:人民医院 特需门诊 预约电话:88324600
曹永平: 男,北大医院骨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北京学组青年委员。《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常务编委。
出诊时间:每周三、四上午
杨欣: 女,北大儿童妇产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国骨质疏松杂志》常务编委,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教学委员会委员。
出诊时间:每周二上、下午;周四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