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不同透析方式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左心房容积及功能

来源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l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RT3D-STI)技术评价不同透析方式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左心房容积及功能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9年2-8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ESRD患者83例,分为未透析组(25例)、血液透析组(HD组,31例)及腹膜透析组(PD组,27例),另选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RT3D-STI技术获取左心房容积指数[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左心房最小容积指数(LAVImin)、左心房主动收缩前容积指数(LAVIpre)]、左心房功能参数[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及左心房心肌应变参数[整体纵向应变(GLS)、径向应变(GRS)、圆周应变(GCS)],比较各组间上述参数的差异,分析心肌应变参数与透析时间的相关性。

结果

①未透析组、PD组及HD组LAVImax、LAVImin、LAVIpre较对照组增大,LAEF、LApEF、GLS、GRS、GCS较对照组减小(均P<0.05);PD组LAVImin及HD组LAVImax、LAVImin、LAVIpre较未透析组增大,PD组LAEF、LApEF、GLS、GCS及HD组LAEF、LApEF、GLS、GRS、GCS较未透析组减小(均P<0.05);HD组LAVImax、LAVImin、LAVIpre较PD组增大,LAEF、LApEF、GLS、GRS、GCS较PD组减小(均P<0.05)。②PD组GLS、GCS与透析时间呈负相关(r=-0.670,-0.596;均P<0.05),HD组GLS、GCS、GRS与透析时间呈负相关(r=-0.624,-0.631,-0.551;均P<0.05)。

结论

RT3D-STI技术可对不同透析方式患者的左心房容积及功能作出有效评价,对评估患者预后、指导临床及时干预治疗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定性分析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图像上肝局灶性病变(focal liver lesion,FLL)边界和周围肝组织的弹性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52例FLL患者(152个病灶),所有患者均行FLL及其周围肝组织SWE检查,同时记录其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分析FLL的弹性边界(清楚或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盆腔脂肪增多症(pelvic lipomatosis,PL)的超声诊断价值,并分析漏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经手术或影像学确诊为PL的68例患者,总结其超声图像特征。结果68例PL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如下:盆腔内脂肪样强回声增多6例(8.8%),膀胱异常60例(88.2%),肾盂扩张42例(61.7%),合并输尿管扩张24例(35.3%)。其中超声
目的评价基于容积超声的胎儿心脏计算机辅助诊断(sonography based volume computer aided display heart,SonoVCADheart)技术在获取胎儿超声心动图基本诊断切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8-22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就诊的80例中晚孕单胎胎儿(57例心脏正常,23例心脏异常),使用容积探头快速采集4~5个以四腔心切面为基础
目的探讨采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构建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模型对乳腺肿块四分类进行超声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CNN构建辅助诊断模型,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2 098例乳腺肿块患者(其中良性肿瘤1 132例,恶性肿瘤779例,炎症32例,腺病155例)的10 490张超声图像,将其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对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模型进行训练及测试。并将分别使用
期刊
目的探讨甲状腺淋巴瘤及其不同病理类型的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病理证实为甲状腺淋巴瘤的患者30例。对其临床表现、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淋巴瘤超声图像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纳入分析的30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7例(56.7%),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8例(26.7%),滤泡性淋巴瘤3例(10.0%)
大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引起的血管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脑微出血是脑小血管病的一种影像学表现。颅内大血管和小血管在结构上具有连续性,同时受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暴露于相互重叠的危险因素,因此二者可能共存于同一机体。文章就近年来大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微出血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