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曾是酷讯的技术委员会主席,他是中国首家微博网站“饭否”的合伙人,他曾在6个月间推出5款移动应用,他被《福布斯》评选为“中国30位30岁以下的创业者”,他是张一鸣,他是一个“技术宅”。张一鸣现在的身份是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CEO,2012年8月他带领团队推出的“今日头条”迅速成为新闻客户端应用领域的黑马。
“真头条”引来群雄围观
打开“今日头条”,“你关心的才是头条”一言格外显眼。用张一鸣自己的话来说“今日头条”可以称为兴趣媒体。当搜狐、网易等新闻客户端将门户新闻直接搬到手机上,推送给用户千篇一律的新闻时,“今日头条”会甄别用户的独特需求,只推送那些单个用户感兴趣的新闻。“网站上都会讲奥巴马如何如何,实际上用户更感兴趣的可能是自己家门口的地铁站发生了哪些事情。”张一鸣打趣说道。
按照艾媒咨询发布的《2013上半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调研报告》,2013上半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用户规模达到2.85亿人,较2012年年底增加23.9%,预计到2014下半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用户规模将超过4亿,达到4.28亿。2013年上半年,手机新闻客户端在中国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已经达到56.3%,手机新闻客户端已经成为多数普通手机网民的获取新闻的重要来源。
“我们从来没有研究过新闻客户端,所以能抛开包袱,不拘一格的来做这个产品。对于用户怎样获取信息的问题进行深入理解,而不用受困于新闻媒体自身的诸多缺陷。”张一鸣向《广告主》杂志记者阐明,“我们的思路和理念与传统的新闻媒体不一样,能将搜索与推荐的技术优势最大化地嫁接在新闻客户端上,为每一个用户推荐切身相关的资讯。从更大意义上来说,它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闻客户端,而是一个连接用户到信息的入口。”
“今日头条”在推出之时就吸引了大量媒体、科技、投资等行业人士的关注,有的甚至成为了忠实用户。其中不乏王小川、雷军、徐小平等创业标杆以及广东省卫生厅厅长、陕西省公安厅厅长等高官政要。在“今日头条”热浪的推动下,字节跳动在创立不到两年就获得了多家风险投资,融资额超过一亿人民币。
一个没有小编的推荐引擎
当一款新产品接受用户面试时,总免不了被拿来与同类产品作比较。早已为人熟知的腾讯、搜狐等门户网站客户端便顺理成章的成了“尺码表”。“新闻门户网站客户端一定会在第一时间、花重金聘请一位主编来主持大局。”张一鸣狡黠地笑道,“但一张再好的报纸也只有一个封面,一名再牛的主编也只能照顾一种风格。我们不做内容,所以我们没有新闻编辑人员。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让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来挖掘他们的兴趣所在和价值取向,对用户有价值的信息就会推荐,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就能看到,这就是用户至上的最好体现。”显然,在移动应用开发领域已经掌握要领的张一鸣走了一条不同的路。
跟之前所有的媒体都不一样,“今日头条”定制内容的特性是完全通过一整套机器算法的资讯流水线来实现的,它是一个给不同用户推荐不同内容的媒体工具平台。张一鸣介绍:“真正意义上这样做的公司很少。我们的团队共有六十多人,有一半是在社交、搜索和广告方面有丰富经验的纯技术人员,对数据挖掘、社交分析、内容投放有最精准的把控,所以我们能真正实现内容的精准推荐。”
由于“今日头条”的资讯内容全都来源于其它网站,所以在内容选择和更新时效上都稍显被动。张一鸣表示会尽量做到分钟级别的差距,也就是说在新闻的时效性上更新延迟不会超过一分钟。
新秀力压众土豪
目前,“今日头条”的用户总量已经接近6000万,日均在线活跃用户达到了600万。虽然活跃度和用户基数还与腾讯、搜狐等新闻客户端有一定差距,但是到目前为止,“今日头条”在新浪微博日分享信息超过50万条,这个数值已经远超门户网站的“土豪”们。的确,按照第三方网站App Annie 统计,在“今日头条”刚上线的2012年第三季度,它就在APP STORE资讯类客户端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苹果官方的“iBOOKS”,超越了“腾讯新闻”、“搜狐新闻”等互联网大佬级产品。
精准推荐,传递价值
时至今日,张一鸣的团队从未对“今日头条”做过任何公关营销,仅靠在应用市场的“占座”就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宣传力度偏小,这款横空出世的产品目前只能为团队带来收入,而没有盈利。但是张一鸣告诉记者,他们正带着“今日头条”的卖点进入移动广告市场。
“互联网上的广告形式主要是对联、banner、灯笼等,这对用户体验是一种伤害,甚至令人讨厌。我们诉求的广告形式是内容即广告,广告即内容的原生广告。”张一鸣边感概边拿出手机进行展示:“比如我们为一款汽车做的广告,并不只是简单地写上诸如‘尊贵体验、无上荣耀’之类的标题,而是会为该汽车附上一篇包括车型特点、优势、价格等详尽信息的有阅读性的文章。如果广告内容是一张图片,我们也希望是漂亮高质的图片,不会是一幅空洞的画面,这是我们对广告主允诺的广告形式。”现在今日头条在广告投放效果上收到了良好的反馈意见,广告的点击量和转发量都很高,日点击量通常在十万次以上。
“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就是怎样才能把技术做得更好。我们在技术钻研上投入非常大,而广告主的要求也与我们的出发点不谋而合。”张一鸣说,“首先,广告主希望我们能利用技术手段更清晰的把广告投放对象的详细信息刻画出来,比如怎样将一则广告精准推荐到北京的越野车车主或爱好者;第二,他们希望我们的效果报告越来越具体,包括广告被谁点击了,谁读完了,谁最后交易了等广告投放状态跟踪。广告主们希望他们的广告能通过‘今日头条’落地到每一个用户读者。”总而言之,“今日头条”的核心卖点就是为用户发现有商业价值的内容,为广告主找到有价值的用户。张一鸣信心十足的说道,“今日头条”在进入市场后不会以盈利为主要目标,并相信只要能给用户创造足够大的价值,商业价值的实现自然会水到渠成。
没有完美的团队,只有不断更新的产品
对于一个开发团队来说,产品是公司的中心,是通向外界的名片,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始终是团队的终极目标。张一鸣表示:“作为一个团队领袖需要做好两件事情:一是看准方向,二是带领团队朝着这个方向去执行。‘今日头条’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方方面面。比如怎样更快的甄别用户的兴趣,如何让用户之间更好的交互,如何负载更多的内容。仍有一系列的问题还等着我们去解决。”对于自己被《福布斯》评选为“中国30位30岁以下的创业者”,张一鸣轻描淡写道:“我希望用户更加关心我们的产品,而不是公司的CEO。”也许张一鸣的头条是:“产品正在更新!”
除了今日头条,张一鸣的团队还开发了“好看图片”、“内涵漫画”、“笑多了会怀孕”等其他个性化阅读类应用,也都是来自对社交数据挖掘,判断什么笑话、图片是最受关注的。大数据挖掘已经开始成为趋势,不过在移动应用领域还没有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基于社交数据挖掘的个性化阅读推荐,“今日头条”算是一次不错的尝试。相信不久后会有越来越多基于数据挖掘的应用诞生。
“真头条”引来群雄围观
打开“今日头条”,“你关心的才是头条”一言格外显眼。用张一鸣自己的话来说“今日头条”可以称为兴趣媒体。当搜狐、网易等新闻客户端将门户新闻直接搬到手机上,推送给用户千篇一律的新闻时,“今日头条”会甄别用户的独特需求,只推送那些单个用户感兴趣的新闻。“网站上都会讲奥巴马如何如何,实际上用户更感兴趣的可能是自己家门口的地铁站发生了哪些事情。”张一鸣打趣说道。
按照艾媒咨询发布的《2013上半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调研报告》,2013上半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用户规模达到2.85亿人,较2012年年底增加23.9%,预计到2014下半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用户规模将超过4亿,达到4.28亿。2013年上半年,手机新闻客户端在中国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已经达到56.3%,手机新闻客户端已经成为多数普通手机网民的获取新闻的重要来源。
“我们从来没有研究过新闻客户端,所以能抛开包袱,不拘一格的来做这个产品。对于用户怎样获取信息的问题进行深入理解,而不用受困于新闻媒体自身的诸多缺陷。”张一鸣向《广告主》杂志记者阐明,“我们的思路和理念与传统的新闻媒体不一样,能将搜索与推荐的技术优势最大化地嫁接在新闻客户端上,为每一个用户推荐切身相关的资讯。从更大意义上来说,它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闻客户端,而是一个连接用户到信息的入口。”
“今日头条”在推出之时就吸引了大量媒体、科技、投资等行业人士的关注,有的甚至成为了忠实用户。其中不乏王小川、雷军、徐小平等创业标杆以及广东省卫生厅厅长、陕西省公安厅厅长等高官政要。在“今日头条”热浪的推动下,字节跳动在创立不到两年就获得了多家风险投资,融资额超过一亿人民币。
一个没有小编的推荐引擎
当一款新产品接受用户面试时,总免不了被拿来与同类产品作比较。早已为人熟知的腾讯、搜狐等门户网站客户端便顺理成章的成了“尺码表”。“新闻门户网站客户端一定会在第一时间、花重金聘请一位主编来主持大局。”张一鸣狡黠地笑道,“但一张再好的报纸也只有一个封面,一名再牛的主编也只能照顾一种风格。我们不做内容,所以我们没有新闻编辑人员。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让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来挖掘他们的兴趣所在和价值取向,对用户有价值的信息就会推荐,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就能看到,这就是用户至上的最好体现。”显然,在移动应用开发领域已经掌握要领的张一鸣走了一条不同的路。
跟之前所有的媒体都不一样,“今日头条”定制内容的特性是完全通过一整套机器算法的资讯流水线来实现的,它是一个给不同用户推荐不同内容的媒体工具平台。张一鸣介绍:“真正意义上这样做的公司很少。我们的团队共有六十多人,有一半是在社交、搜索和广告方面有丰富经验的纯技术人员,对数据挖掘、社交分析、内容投放有最精准的把控,所以我们能真正实现内容的精准推荐。”
由于“今日头条”的资讯内容全都来源于其它网站,所以在内容选择和更新时效上都稍显被动。张一鸣表示会尽量做到分钟级别的差距,也就是说在新闻的时效性上更新延迟不会超过一分钟。
新秀力压众土豪
目前,“今日头条”的用户总量已经接近6000万,日均在线活跃用户达到了600万。虽然活跃度和用户基数还与腾讯、搜狐等新闻客户端有一定差距,但是到目前为止,“今日头条”在新浪微博日分享信息超过50万条,这个数值已经远超门户网站的“土豪”们。的确,按照第三方网站App Annie 统计,在“今日头条”刚上线的2012年第三季度,它就在APP STORE资讯类客户端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苹果官方的“iBOOKS”,超越了“腾讯新闻”、“搜狐新闻”等互联网大佬级产品。
精准推荐,传递价值
时至今日,张一鸣的团队从未对“今日头条”做过任何公关营销,仅靠在应用市场的“占座”就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宣传力度偏小,这款横空出世的产品目前只能为团队带来收入,而没有盈利。但是张一鸣告诉记者,他们正带着“今日头条”的卖点进入移动广告市场。
“互联网上的广告形式主要是对联、banner、灯笼等,这对用户体验是一种伤害,甚至令人讨厌。我们诉求的广告形式是内容即广告,广告即内容的原生广告。”张一鸣边感概边拿出手机进行展示:“比如我们为一款汽车做的广告,并不只是简单地写上诸如‘尊贵体验、无上荣耀’之类的标题,而是会为该汽车附上一篇包括车型特点、优势、价格等详尽信息的有阅读性的文章。如果广告内容是一张图片,我们也希望是漂亮高质的图片,不会是一幅空洞的画面,这是我们对广告主允诺的广告形式。”现在今日头条在广告投放效果上收到了良好的反馈意见,广告的点击量和转发量都很高,日点击量通常在十万次以上。
“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就是怎样才能把技术做得更好。我们在技术钻研上投入非常大,而广告主的要求也与我们的出发点不谋而合。”张一鸣说,“首先,广告主希望我们能利用技术手段更清晰的把广告投放对象的详细信息刻画出来,比如怎样将一则广告精准推荐到北京的越野车车主或爱好者;第二,他们希望我们的效果报告越来越具体,包括广告被谁点击了,谁读完了,谁最后交易了等广告投放状态跟踪。广告主们希望他们的广告能通过‘今日头条’落地到每一个用户读者。”总而言之,“今日头条”的核心卖点就是为用户发现有商业价值的内容,为广告主找到有价值的用户。张一鸣信心十足的说道,“今日头条”在进入市场后不会以盈利为主要目标,并相信只要能给用户创造足够大的价值,商业价值的实现自然会水到渠成。
没有完美的团队,只有不断更新的产品
对于一个开发团队来说,产品是公司的中心,是通向外界的名片,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始终是团队的终极目标。张一鸣表示:“作为一个团队领袖需要做好两件事情:一是看准方向,二是带领团队朝着这个方向去执行。‘今日头条’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方方面面。比如怎样更快的甄别用户的兴趣,如何让用户之间更好的交互,如何负载更多的内容。仍有一系列的问题还等着我们去解决。”对于自己被《福布斯》评选为“中国30位30岁以下的创业者”,张一鸣轻描淡写道:“我希望用户更加关心我们的产品,而不是公司的CEO。”也许张一鸣的头条是:“产品正在更新!”
除了今日头条,张一鸣的团队还开发了“好看图片”、“内涵漫画”、“笑多了会怀孕”等其他个性化阅读类应用,也都是来自对社交数据挖掘,判断什么笑话、图片是最受关注的。大数据挖掘已经开始成为趋势,不过在移动应用领域还没有一些比较成功的案例。基于社交数据挖掘的个性化阅读推荐,“今日头条”算是一次不错的尝试。相信不久后会有越来越多基于数据挖掘的应用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