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讲点提问的艺术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ff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一句话,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如注意提问的艺术,从激发兴趣,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出发,一定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
  【关键词】 小学语文;巧妙设问;激发情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创新源之“好奇”与“质疑”。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教师要注意尤其语文教师更应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
   问题设计要讲究发问方式,提问角度,使问题提的巧,发人深思,激发情趣。
  一、探索遣词炼字的奥妙
   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战士蹲防空洞吃雪一段时,若教师随便发问:这体现了什么精神?那是非常空洞、呆板、令学生乏味的。如果教师能抓住三笑”做文章,让学生思考:“笑了笑”、“笑起来”、“笑着”三者可以调换吗?各表达了什么感情?这就具体多了,细微且有趣味,学生的思维会一下子活跃起来:“笑了笑”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态度谦逊和蔼、胸怀宽广美丽和“苦了我一个,幸福千万人”的思想;“笑起来”表示志愿军战士对祖国的思念是刻骨铭心的;“笑着”表现了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且,学生还可从“三笑”不可调换的语言事实中认识到何谓用词准确的道理。
  二、巧设“障碍”,制造“冲突”,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上海的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三、提问变直为曲
   课堂的提问切忌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在《老山界》一文中,引导学生分析红军战士在第二天吃早饭“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用法时,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那么可以换个角度来问:“‘抢’字是否说明了红军战士不遵守纪律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抢’在这里该如何理解?例如小明今早起来晚了,当妈妈煮好早餐后,他抢了一碗就吃,然后急急忙忙上学去,小明的‘抢’又说明了什么?”到这里,经过教者设置的“曲问”和引导学生的类比分析,学生对红军战士“抢”这一动作的理解自然明确了。所以说,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因此,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四、分层设问,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教者要站在高处,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也乐于接受。如《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五、变“死”为“活”
   如《愚公移山》一文的教学,优秀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使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所体现的哲理上。他们会通过一些巧妙的设问,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实际生活中: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巧妙地应用了《愚公移山》这则寓言,说中国人民头上也有两座大山,指的是什么呢?待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发问,那么现在我们面前有大山阻碍吗?若有,应是什么呢?让学生展开讨论。此时教师适时引导,我们坚信,只要像愚公那样,下定决心,克服困难,坚持奋斗,我们的目的就一定能够达到。这样学生的思想就不会被课文的圈子所束缚,把死知识变成了活知识,思维也不会沿袭前人的老路,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总之,在教学中,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语文教师讲点提问的艺术,从激发兴趣,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出发,一定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其他文献
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师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把握上。尤其是在职业高中,学生语文基础普遍低下,语文学习兴趣普遍缺乏,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如何精巧设问,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又如何提问,使得他们愿意打开心扉,畅所欲言?一句话,如何提高职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这是目前我作为一名职高语文老师考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而阅读教学中的辩论,就是落实这一理念的很好载体。汉语的特性决定了其文本意义表述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接受美学理论认为,阅读是一种“召唤结构”,由于学生认识上的个性差异和阅读经验的不同,在阅读教学的进程中,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也往往有较大的差异,
期刊
【摘要】 一刀切的作业往往增加后进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另外,对于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  【关键词】 语文;作业;处理    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勤于动手动脑,积极探索。善于收集和处理信息。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我从读书入手,让阅读成为学生的兴趣。但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因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轻松阅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讲读书人的故事,让孩子明白阅读的益处  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
期刊
结课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里,教师不但要对所授知识或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定型、概括、深化,又要对整个课堂教学情况作出科学的总结和评价,有时还要对后面的教学建立某种联系,进行适当的沟通。此外,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当课堂教学进入结尾阶段,正是学生精力最感到疲倦、注意力最容易分散、效率最为低下的时候。这时,最需要介入有效的刺激来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连续性。因此结课与课首应能做
期刊
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看点”,似乎也都可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着力点,但教师处理教材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一个教师教学水平如何,在处理教材上可见真功夫。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善于抓住文本的切入点,牵一发动全身,有效进行文本多元解读。笔者文本解读可从以下五点进行巧妙切入:  一、文本内容,多元解读的立足点  一篇文章的内容是丰富多彩、摇曳多姿的。一部《红楼梦》,有人喻它为一部百科全书,里面有天文地理知识
期刊
【摘要】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规范,随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诚信也不断赋予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内涵。因此,语文教学针对中学生的诚信现状、成因,加强诚信教育是一个紧迫的、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 语文教学;中学生; 诚信教育    一、中学生的诚信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民诚信教育被提到一个重要的议事日程,中学生的诚信教育,更是一个紧迫的重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悦的体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使学生由“厌学”到“爱学
期刊
【摘要】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历史责任,是一项艰巨而神圣的工作。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创新人才。   【关键词】 创新;理念;方法;手段;合作探导    在新课程的学习过程
期刊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特教学校的聋生由于听力障碍,主要依靠视觉、触觉、嗅觉等其他途径感知外界事物。特教语文教学应渗透在聋生的生活中进行。生活是聋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那么,怎样才能让特教语文教学创设出生命力且富有生活特色的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语文教学内容应贴近生活   聋生语文教学目的是为聋生今后的生活打基础,这就要求聋校语文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