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展示设计中文化记忆的再现手法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dlf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的现象。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的建设面积迅速扩张,原先分布在城市周边的农村被纳入城市的版图,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所包围,成了“都市里的村庄”。如今,城中村典型民俗文化传承成为城市发展不可避免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本文以广州城中村、珠村典型民俗文化展厅设计为例,总结文化展厅设计过程中的实验和体会,通过序列空间表现手法、意象形态空间表现手法、文化移植空间表现手法、情感意境空间表现手法,设计民俗文化展厅传达其文化内涵。
  关键词:序列空间表现;意象形态空间表现;文化移植空间表现;情感意境空间表现
  1 关于珠村
  第一,珠村简介,广州珠村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内,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它因“乞巧节”闻名广东,起源于南宋的珠村,居民以潘、钟两姓为主。村落向心布局,水乡风格突出,有历史建筑,也有古树名木。珠村民俗活动精彩纷呈,保留有舞狮、拜猫、拜太公、扒龙舟、摆七娘、唱大戏等。城中村,是老城发展的烙印,是城市的文化符号。第二,展示的意义:一是展示珠村的典型民俗文化,提高民俗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并提出文化介入城中村改造的设想;二是现实意义:关注城市发展问题;三是衍生意义:城中村不只是栖息的场所,更是农民工、外来工除了故乡以外的另一个归宿。第三,展场空间,珠村民俗文化展厅位于广东省博物馆第三层艺术馆临时展厅,展场面积约1500m2。
  2 民俗文化展厅表现手法
  2.1 序列空间的设计表现手法(图1)
  (1)以文化为主线划分整体的展厅空间。基于城市道路系统分析,城中村道路系统呈现自由型分布的无序状态,从空间形态上,采用主轴线贯穿、分割整体空间;将文化作为主线索,这样共同形成展场空间的平面分布,形成空间的二维图形。展场划分为三个展厅。分别为:第一展厅:城中村发展烙印展厅——珠村发展历史;第二展厅:城中村的民俗记忆展厅——珠村历史文化介入城中村;第三展厅:城中村的未来设想展厅——未来发展方向的可能性。
  (2)以时间为轴线设计展厅布局,现状——过去——未来。由城中村现今的矛盾、无序、错乱的现实,到城中村过去传统民俗文化、特色的民俗节日(乞巧节、拜猫节、龙舟节),再到城中村未来的设想与希望。以探讨问题思维模式: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整体空间序列安排:序厅——第一展厅——过厅——第二展厅——过厅——第三展厅——尾厅。
  2.2 意象形态空间的表现手法
  意象形态的空间表现主要是通过提炼抽象化图形化的“象”同构现实空间内容的“意”。第一展厅为城中村发展烙印展厅,通过提炼城中村杂乱的线条、裂缝、狭窄过道,传递城中村的现状和历程。
  第一,展厅整体以无序、散乱空间布局意象表达城中村自由散乱的现状。第二,序厅空间造型上呈现不规则,不稳定的形态,天花的垂落造型,不平整的地面,破砖为材料主题墙面,共同还原传递了城中村的肌理(图2)。第三,通道墙面上错落的裂缝造型,交叉天花造型,配合上灯光,让人犹如穿行在城中村,狭窄、阴暗以及电线乱穿的杂乱天际里。第四,异形墙面,作为城市近代发展变迁的照片墙,在灯光衬托下,展现过去城市发展变迁的巨大变化。第五,“一线天”过道,天花“一线”造型;墙面裂缝造型以及意向性的建筑立面;加上不规则、非常规的阶梯。共同营造“握手楼”“一线天”、坑坑洼洼的城中村印象。让参观者从视觉、触觉等多方位的体验城中村的发展历史。
  2.3 文化移植空间的表现手法
  移植不是简单的挪用和复制。移植不是被动的、客观的,或漠然的,而是积极的、主观的、充满目的的。第二展厅为城中村的民俗记忆展厅,通过移植民俗文化的符号和场景,展示和传达珠村的民俗文化记忆。第二展厅整体分为三大展区:乞巧节展区、拜猫节展区、龙舟节展区。
  第一,过厅通过移植的古代村落的牌坊,平整的地面铺仿古砖,渐渐进入竖立的两排牌匾,依次营造村落的民俗建筑文化。第二,整体材质以清混凝土,实木为主。色彩以素色,木色、灰色为主。灯光以暖黄色为主,冷蓝色为辅。第三,以点的形式,将民俗展品嵌入不规则的墙体,配合重点照明,寓意传统文化犹如星点存在于城中村文化中,却不失为不同地域、不同城市的文化符号。第四,乞巧节展区、拜猫节展区、龙舟节展区,通过展示的精美手工艺品、龙舟模型、图腾纹样展示特色民俗节日活动,通过写真全景雕塑、虚拟影幕、多媒体声光电等再现民俗节竞技场景,让参观者对民俗文化有更多的了解、认知和欣赏。(图3)
  2.4 情感意境空间的表现手法
  境,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氛围,更是一种启发、期盼、思考、设想。民俗文化的传承、城市村落的延续、外来工栖息的场所、新旧文化的冲突等城中村的发展与改造,是当今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它是一个集社会发展、城市变迁、人文历史,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等的碰撞与矛盾的产物。第三展厅为城中村的未来设想展厅,将文化介入到改造的设想,启发参观者对城市发展、城中村改造问题的思考与设想。
  第一,过厅在布局上引用圆形向心与发散的图形特征,倾斜的半球造型是珠村电子地图屏幕。以电线为意象的天花垂落半空配合地面交错的黑色线条,寓意文化与现状的碰撞,现在与未来的交叉。第二,新旧文化墙的设计,不规则、不平整的墙面寓意城中村各不相同的建筑立面,绘上传统民俗节日相关图画,以及现代艺术墙绘、涂鸦等。尝试将现在城中村不统一、极不协调的建筑外观,通过人们对文化的认同感,加以改造,形成文化与艺术的氛围,达到文化在现状矛盾中的共融。第三,未来设想展厅利用先进常用的城市公共导视系统与传统元素相结合。缓解城中村自由分散道路的指示问题,并作为辅助路灯的功能。同时,用文化在弥补公共导视下生硬的效果,达到功能与形式的共同结合。第四,曲面的墙体造型、不规则的意向建筑造型、LED地幕、水雾、绿色的倒影共同创设一种较虚幻的空间,启发参观者对水与建筑、水与城市关系的问题的思考。第五,冥想空间整体上营造相对独立的空灵的空间氛围。造型上以围合的“盒子”为基型,构建相对封闭的异形“盒子”,地面四周低中间高,中心垂吊水晶玻璃球泡,形成向心、向上的视觉感受,引导并启发参观者驻足、思考、反思、设想。(图4)第六,尾厅由错落的墙体变化到曲面体,寓意城中村的发展,由错乱、矛盾突出的现状,向柔和、和谐的未来发展。曲面造型内置曲面的投影幕,展示城中村未来蓝图的构想。地面错落的条形呈交叉向门方向延伸,寓意“新希望”的发展方向。
  3 民俗文化展厅给城中村改造带来的设想
  城中村的改造是一个现实的大问题,相比以往拆迁带来的“暴力”改造,“旧城换新城”的改造代价是巨大的。在政策上拆迁成为政府与村民,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在经济发展上,投资商与村民征地补偿上也是冲突连连;在文化上,当地传统民俗文化,甚至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在冲突与矛盾的改造过程中,通过思考“变与不变”的哲学思想,希望达到改造或缓解激烈矛盾的前提,并将改造的损失和破坏程度降低,最终达到城市发展和城中村改造的和谐与良性的发展。
  通过介入当地民俗文化,我们提出了对改造的设想:第一,采用现代城市导视系统,改变城中村现今的村道,并结合当地民俗文化,辨清村道方向的同时,传播地方特色民俗文化,增强文化的认同感。第二,采用文化和艺术的手段,利用墙绘、喷绘、涂鸦等的方式,将城中村的不统一、杂乱建筑外立面进行“装饰”,将城中村改造成为具有特色的,“文化村”或“艺术村”。第三,完善城中村的信息传播和文化宣传形式,同时利用特色文化作为装裱,将科技产品与文化相结合,达到信息的快速与准确第传播,并体现特色的城中村民俗风情。第四,利用城中村原有宗祠、祠堂等传统的公共场所,改造成为城中村的活动中心,并在一定程度上向外来人口开放,共同创设具有归宿感的综合公共场所。将文化的“小”影响渗透进城中村的“大”改造当中,将文化作为“软力量”植入城中村“硬”改造当中。这是我们对未来城中村改造的设想,也是我们对未来城中村的愿景。
  参考文献:
  [1] 林琳,欧莹莹.改革开放后广州市居住区演进特征分析[J].观察与评论,2006(9).
  [2] 储冬爱.城中村的民俗记忆——广州珠村调查[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
  [3] 刘沛林.正在消失的中国文明——古村落[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
  [4] 简·雅各布斯(加).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M].金衡山,译.译林出版社,2005.
  [5] 郑念军.展示设计[M].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
  [6]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新世纪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 要:2015年网络综艺行业论坛上,“纯网综艺”节目的口号被正式提出,表明视频网站的内容生产不再迁就于电视台。纯网综艺节目时代的开启,意味着会有更多带有互联网思维的作品出现,也标志着我国综艺内容生产步入一个新阶段。本文以《偶滴歌神啊》节目为案例,利用戈夫曼的戏剧理论分析其节目的呈现形式,从而探究我国纯网综艺节目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纯网综艺;表演;印象管理  随着2014年网络自制元年的开启,
期刊
摘 要:皮影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皮影戏的传统技艺形式来表现,根据不同地域的本土文化,展现出各自不同的当地特色。本文以西安同朝皮影为例,以2015年在北京恭亲王府举办的“化生:《白蛇传》的古本与今相”展览为依托,对皮影这项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进行分析研究,阐述中国传统技艺应在创新发展中得到保护,从而使中国传统技艺得以延续发展。  关键词: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
期刊
摘 要:甘肃从东到西,流布有各类称谓的曲子,这些民间曲子中既有依然属于曲艺形态的艺术,也有进化到小戏形态的艺术。陇中小曲简称陇曲,它流传于甘肃以及新疆、青海等地,尤其盛行于甘肃陇中及其周边地区。本文概述陇中小曲的流派、形成发展、音乐体格和近些年的传承发展,希望这个承担了很多人文价值,但目前并不广为传唱的曲艺形式经久不息,为众人所知。  关键词:曲子戏;陇中小曲;音乐体格;传承发展  曲子戏从明朝开
期刊
摘 要:笔者简述了当今的影视文化现象,浅析了影视艺术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和渗透。概述了中美影视文化的异同;主要以好莱坞强势的影视文化特征和潮流为切入点,浅析了中美影视文化在文化特征,主题内涵,价值取向,存在和发展状况等相关因素的异同。简述了中国电影的发展轨迹和影视发行泛滥成灾的现状,对比美国,审视中国影视文化发展的历程,展望中国影视未来的新发展。  关键词:中美影视文化的差异;好莱坞的强势电影文化输出
期刊
摘 要:《画皮》是蒲松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传播最广泛的一篇,曾经被改编成戏曲和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2015年6月9日晚,西北政法大学南山剧社把《画皮》改编成话剧进行演出,这次演出演员众多,舞美、真实而细致。采用倒叙的方法并加入的大量歌舞内容,不仅丰富了该剧的内容,而且很大地提高了这部话剧的艺术价值。南山剧社演出的话剧《画皮》对《聊斋志异》的改编和传播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画
期刊
摘 要:《春江花月夜》琵琶五重奏是顾冠仁依据卫仲乐先生演奏谱改编的重奏新形式,充分发挥了琵琶的和声性与线条性,琵琶自身的歌唱性和低音伴奏,再加上《春江花月夜》的诗乐性,琵琶重奏与合唱的音乐表现异曲同工,在琵琶重奏中融入合唱元素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琵琶重奏;合唱元素;《春江花月夜》  作为《春江花月夜》琵琶五重奏的一声部,又是一名TianKong合唱团的成员,每次在两者排练时常常觉得莫
期刊
摘 要:本文试图贯通古典美学与现代美学,融合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以揭示现代艺术中情色绘画的文化学意义。阐述了艺术表现中“情色”与“色情”的联系与区别。以现代艺术中带有“情色”倾向的绘画作为研究对象,对情色绘画的现状以及艺术表现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现代情色绘画与人性的关系,力求在社会道德与人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对现代艺术中情色绘画面临的窘境与社会尺度进行反思,以寻求“雅俗共赏”的理想状态。试图通过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管、弦乐演奏为例,论述了器乐演奏中对音质进行评价的几个重要依据。提出器乐演奏需要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使教学实践更具科学性,并且突破常规对器乐演奏领域进行量化与细致的研究,具有独特的学科创新与引领意识。  关键词:器乐演奏;音质;评价  以往我们研究器乐演奏的音质,基本从乐器的材质和音色、演奏方法、演奏技巧方面入手,而这些研究方向最大的局限就在于主观因素过多,无论教师或学生,只能依靠
期刊
摘 要:中世纪音乐在历史的进程中大约持续了一千年,纵观人类音乐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过了漫长的历史积淀。没有历史的积淀,就没有今天的辉煌。在现代音乐高速发展的今天,研究中世纪音乐发展历史无疑会对现代音乐的创作和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中世纪;音乐类型;艺术特征;音乐特点  现代音乐繁花似锦、五彩缤纷,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从古至今,音乐与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既在生活中、在创造中,也在
期刊
摘 要:在这个科技进步神速,社会急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码这个词已然不再陌生,数码摄影取代了传统的胶片摄影。伴随着数码摄影成本的降低,数码摄影已经由个性化的专业性技术转化为更加平民化的一种大众娱乐。现在传统的城市风光摄影也不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那些绚丽的、美不胜收的风景也越来越多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也逐渐感受到了它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视觉疲劳。传统风光摄影的形式伴随着大量的图像信息涌入我们的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