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一个在未来的某一天,由于太阳急速衰老膨胀,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行星发动机,准备将地球推离出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
电影里那一个个让人眼前一亮的科幻武器装备,无疑就是观众大呼过瘾的原因之一。
踏上“流浪”之路的地球,地表温度已经达到了-87℃。在如此极端的条件下,CN373号运载车仍然能够搭载主角们从北京出发经过济宁、上海和杭州,一路开到赤道附近的苏拉威西。影片中的這款重型运载车以其绝佳的性能与极高的出镜率,一下子便吸引住了观众的眼球。
那么,以人类现有的技术,是否可以建造出这样一款来自未来的运载车呢?
CN373号运载车乍一看,感觉十分熟悉,特别像弹道导弹的发射车,但从影片介绍来看,它其实是那个时代的重型轮式装甲运载车。不过在现实世界中,的确有一款军用汽车和CN373号的原型设计如出一辙,那就是瑞士莫瓦格公司研制生产的“食人鱼”8×8轮式装甲车。尤其是CN373号的底盘和“食人鱼”的底盘几乎一模一样,或许只有这样的运载车才能应对影片中的恶劣环境吧!
“食人鱼”8×8轮式装甲车能运载的最大重量可达12.3吨,可以运送兵源15人,其最大时速达100千米,还配备了一门有着30毫米口径的机关枪。
“食人鱼”8×8轮式装甲车和CN373号同样都采取多轮驱动的方式,仅仅从能力上来说两者也没有太大的差异。
《流浪地球》中CN373号重型运载车的各种屏幕、仪表甚至是按键,都充满了极强的科幻感。其中最让人耳目一新的装备,非“球形方向盘”莫属了。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为了规范行车,CN373号的驾驶员应如何准确操控“球形方向盘”呢?
“球形方向盘”看起来很科幻,不过要说起它的另外一个名字“轨迹球”,大家是不是觉得很耳熟呢?想当年,咱们可都是用手握着鼠标在鼠标垫上来回摩擦,从而带动滚球转动,滚球又带动一对滚柱转动,滚柱末端有块和电刷接触的导电片,将滚球的偏移量通过二进制数字向芯片传达……屏幕上的光标就会“再现”鼠标的移动轨迹。没错!那就是名噪一时但已经被时代所淘汰的机械鼠标。
作为机械鼠标的升级版,最近比较流行的一款被称之为“轨迹球”的新型鼠标,其工作原理便和“球形方向盘”的工作原理大同小异。简单地说,“轨迹球”鼠标的使用者可以直接用手拨动外置的轨迹球来控制鼠标箭头的移动。而“球形方向盘”就大致如同一个大型的“轨迹球”,在影片里主角们通过它来控制CN373号重型运载车的全方位运行方向。
然而,以人类现有的技术条件来看,要想把这种“轨迹球”技术以及由其原理发展而来的“球形方向盘”,实际应用来操纵各种车辆还很不现实。不过,纵观我们对未来科技时代的大猜想,无一不基于我们追求速度与便捷共存的新生活。因而,单纯从一部科幻作品的角度来说,“球形方向盘”这一构想可谓是全剧的神来之笔,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在《流浪地球》中,地球被木星引力捕获之后“行星发动机”出现故障。“地球联合政府”派出了高达150万人的救援队伍,实施饱和式救援。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搭载大型运载车辆的重型运输机尤其引人注目。
剧情安排由这款运输机组成的编队得到了联合政府的授权,从中国出发,按计划前往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救援建造在赤道上的行星转向发动机。但因为地球和木星的距离过近,地球大气同木星大气交融导致气压降低,编队最终坠毁在上海市浦东区的冰原地带。
影片中出现的这种运输机采用的是“上单翼加V形垂尾”的布局,配备有六台发动机。设计上还考虑了要在无光的条件下飞行,因此只保留了缝式挡风玻璃。
按照剧情设置的环境,这款重型运输机应该是能在地球大气层异常、升力减弱、磁场混乱等极端条件下飞行的。另外环境温度也很低,因此无论是它的材料技术、气动外形等也应该都会有比较大的变化。
不过,从影片中的画面来看,这款未来世界的重型运输机却跟乌克兰的“安-225”重型运输机在发动机的数量、轮胎的数量以及整个气动布局上都基本相似。
号称“世界上最大运输机”的“安-225”重型运输机,最初是苏联为运输“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而研制的。其最大起飞重量640吨,货舱最大载重250吨,机身顶部最大载重200吨,机身长度84米,翼展88.4米。“安-225”确实很大,但究竟大到何种程度呢?简单地说,如果我们把它改造成客机至少能够同时容纳2000名乘客。
在科幻电影的世界里,从《星舰战将》到《异形》,从《钢铁侠》到《星海争霸》,外骨骼这种“高大上”的装备历来都是它们的宠儿。《流浪地球》也不例外,其中身背米尼岗机枪的外骨骼机甲战士也成了它的亮点之一。
从影片开头男主角与众人的打斗开始,套在人体外的智能强化外骨骼就频繁出现在镜头之中。在电影里,这套外骨骼机械装甲被描述为采用石墨烯外壳和氚电池动力制成。也正是凭借它,队员们才能用手推动“撞针”,从而激发“行星发动机”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即便是在拍摄《流浪地球》时使用的外骨骼道具,最重的就超过了60公斤,采用了真正的液压助推器装置,每套造价将近80万元。那么,现实世界里的外骨骼机械装甲又能否达到电影中表现出的那些超能力呢?
外骨骼机械装甲,是一种由钢铁框架构成并且可让人穿上的机器装置,这个装备可以提供额外能量来供四肢运动。它还是一种助力装备,可以为人体承重提供一些支撑。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研制了外骨骼机械装甲,虽然在形式、原理上都各不相同,但总的目标都是为人减轻重量。
比如,按照一个单兵的自然体力携带重型装备,长途奔袭几十千米到达指定地点之后,他除了喘气大约也做不了其他事了。但是如果使用外骨骼机械装甲,人的体力就可以保留80%左右。
俄罗斯的“勇士-21”外骨骼机械作战服,配有火力攻击、防护、控制、生命和能源保障等系统。据俄军方称,其替代率高达91%,也就是说士兵搬运或者是携带100公斤的武器、弹药、装备,其中有91公斤是由外骨骼机械来承担的。
科幻电影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其充满想象力的“写实”性,电影中各种对未来科技的设定,也带给了我们更多关于未来科技的憧憬。《流浪地球》中出现的很多科幻武器装备,其实都完全可以用于现在的军事用途。不过影片的背景是在没有军事威胁的情况下,人类为了与残酷的自然环境进行抗争才使用这类武器装备,它显示的是人类想象的一种“极限”,但却不一定能够成为未来装备的主流。
(编辑 文 墨)
电影里那一个个让人眼前一亮的科幻武器装备,无疑就是观众大呼过瘾的原因之一。
踏上“流浪”之路的地球,地表温度已经达到了-87℃。在如此极端的条件下,CN373号运载车仍然能够搭载主角们从北京出发经过济宁、上海和杭州,一路开到赤道附近的苏拉威西。影片中的這款重型运载车以其绝佳的性能与极高的出镜率,一下子便吸引住了观众的眼球。
那么,以人类现有的技术,是否可以建造出这样一款来自未来的运载车呢?
CN373号运载车乍一看,感觉十分熟悉,特别像弹道导弹的发射车,但从影片介绍来看,它其实是那个时代的重型轮式装甲运载车。不过在现实世界中,的确有一款军用汽车和CN373号的原型设计如出一辙,那就是瑞士莫瓦格公司研制生产的“食人鱼”8×8轮式装甲车。尤其是CN373号的底盘和“食人鱼”的底盘几乎一模一样,或许只有这样的运载车才能应对影片中的恶劣环境吧!
“食人鱼”8×8轮式装甲车能运载的最大重量可达12.3吨,可以运送兵源15人,其最大时速达100千米,还配备了一门有着30毫米口径的机关枪。
“食人鱼”8×8轮式装甲车和CN373号同样都采取多轮驱动的方式,仅仅从能力上来说两者也没有太大的差异。
《流浪地球》中CN373号重型运载车的各种屏幕、仪表甚至是按键,都充满了极强的科幻感。其中最让人耳目一新的装备,非“球形方向盘”莫属了。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为了规范行车,CN373号的驾驶员应如何准确操控“球形方向盘”呢?
“球形方向盘”看起来很科幻,不过要说起它的另外一个名字“轨迹球”,大家是不是觉得很耳熟呢?想当年,咱们可都是用手握着鼠标在鼠标垫上来回摩擦,从而带动滚球转动,滚球又带动一对滚柱转动,滚柱末端有块和电刷接触的导电片,将滚球的偏移量通过二进制数字向芯片传达……屏幕上的光标就会“再现”鼠标的移动轨迹。没错!那就是名噪一时但已经被时代所淘汰的机械鼠标。
作为机械鼠标的升级版,最近比较流行的一款被称之为“轨迹球”的新型鼠标,其工作原理便和“球形方向盘”的工作原理大同小异。简单地说,“轨迹球”鼠标的使用者可以直接用手拨动外置的轨迹球来控制鼠标箭头的移动。而“球形方向盘”就大致如同一个大型的“轨迹球”,在影片里主角们通过它来控制CN373号重型运载车的全方位运行方向。
然而,以人类现有的技术条件来看,要想把这种“轨迹球”技术以及由其原理发展而来的“球形方向盘”,实际应用来操纵各种车辆还很不现实。不过,纵观我们对未来科技时代的大猜想,无一不基于我们追求速度与便捷共存的新生活。因而,单纯从一部科幻作品的角度来说,“球形方向盘”这一构想可谓是全剧的神来之笔,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在《流浪地球》中,地球被木星引力捕获之后“行星发动机”出现故障。“地球联合政府”派出了高达150万人的救援队伍,实施饱和式救援。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搭载大型运载车辆的重型运输机尤其引人注目。
剧情安排由这款运输机组成的编队得到了联合政府的授权,从中国出发,按计划前往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救援建造在赤道上的行星转向发动机。但因为地球和木星的距离过近,地球大气同木星大气交融导致气压降低,编队最终坠毁在上海市浦东区的冰原地带。
影片中出现的这种运输机采用的是“上单翼加V形垂尾”的布局,配备有六台发动机。设计上还考虑了要在无光的条件下飞行,因此只保留了缝式挡风玻璃。
按照剧情设置的环境,这款重型运输机应该是能在地球大气层异常、升力减弱、磁场混乱等极端条件下飞行的。另外环境温度也很低,因此无论是它的材料技术、气动外形等也应该都会有比较大的变化。
不过,从影片中的画面来看,这款未来世界的重型运输机却跟乌克兰的“安-225”重型运输机在发动机的数量、轮胎的数量以及整个气动布局上都基本相似。
号称“世界上最大运输机”的“安-225”重型运输机,最初是苏联为运输“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而研制的。其最大起飞重量640吨,货舱最大载重250吨,机身顶部最大载重200吨,机身长度84米,翼展88.4米。“安-225”确实很大,但究竟大到何种程度呢?简单地说,如果我们把它改造成客机至少能够同时容纳2000名乘客。
在科幻电影的世界里,从《星舰战将》到《异形》,从《钢铁侠》到《星海争霸》,外骨骼这种“高大上”的装备历来都是它们的宠儿。《流浪地球》也不例外,其中身背米尼岗机枪的外骨骼机甲战士也成了它的亮点之一。
从影片开头男主角与众人的打斗开始,套在人体外的智能强化外骨骼就频繁出现在镜头之中。在电影里,这套外骨骼机械装甲被描述为采用石墨烯外壳和氚电池动力制成。也正是凭借它,队员们才能用手推动“撞针”,从而激发“行星发动机”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即便是在拍摄《流浪地球》时使用的外骨骼道具,最重的就超过了60公斤,采用了真正的液压助推器装置,每套造价将近80万元。那么,现实世界里的外骨骼机械装甲又能否达到电影中表现出的那些超能力呢?
外骨骼机械装甲,是一种由钢铁框架构成并且可让人穿上的机器装置,这个装备可以提供额外能量来供四肢运动。它还是一种助力装备,可以为人体承重提供一些支撑。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研制了外骨骼机械装甲,虽然在形式、原理上都各不相同,但总的目标都是为人减轻重量。
比如,按照一个单兵的自然体力携带重型装备,长途奔袭几十千米到达指定地点之后,他除了喘气大约也做不了其他事了。但是如果使用外骨骼机械装甲,人的体力就可以保留80%左右。
俄罗斯的“勇士-21”外骨骼机械作战服,配有火力攻击、防护、控制、生命和能源保障等系统。据俄军方称,其替代率高达91%,也就是说士兵搬运或者是携带100公斤的武器、弹药、装备,其中有91公斤是由外骨骼机械来承担的。
科幻电影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其充满想象力的“写实”性,电影中各种对未来科技的设定,也带给了我们更多关于未来科技的憧憬。《流浪地球》中出现的很多科幻武器装备,其实都完全可以用于现在的军事用途。不过影片的背景是在没有军事威胁的情况下,人类为了与残酷的自然环境进行抗争才使用这类武器装备,它显示的是人类想象的一种“极限”,但却不一定能够成为未来装备的主流。
(编辑 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