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知识渗透与生活相结合,构建生活化教育模式,是新时期广大教师的重要职责。本文探讨了高中地理教师应如何灵活运用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文章将生活与高中地理新课标相结合,为教师构建生活化地理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 生活化教育 地理思维
多年来,我国的传统教育将学生牢牢锁定在教师与教材的可控制范围之内,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想象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创造力都受得了影响,许多学生在考试时对知识的掌控熟练自如,而一旦面对工作和生活,往往会发现所学和实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使他们面对问题不知所措。综合来说,导致这一状况的根源在于学生在接受教育时仅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而没能形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过渡,换一个角度探析,是教师没能构建出生活化教学模式。基于此,本文探讨了高中地理教师应如何运用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文章将生活与高中地理新课标相结合,为教师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建议。
一、高中生地理思维欠缺的具体成因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的视野不够开阔,在回答问题时所采用的答题思路和答案牢牢限定在教材范围之内,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而这,即是地理思维欠缺的具体表现。导致高中生地理思维欠缺的原因有很多,笔者总结了两点,现列示如下。
1、教师的教学引导存在着问题
在教育实践中,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力度不足,其具体表现为:①严格按照教材限定的知识范围开展教学引导,有些教师可能善于营造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氛围,但引导范围的局限性使学生思维变的集中到一点,从而导致学生的思维呆滞;②照本宣科,千篇一律,课堂教学没有灵魂,缺乏吸引学生的具体内容;③讲解内容过于“知识化”,完全与生活实际脱轨。
2、学生的思维视野不够开阔
受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乃至高中,所接受的教育模式基本相类,而对学习所产生的认识也大体相同,即:第一,知识是集中在课本上的;第二,学到了知识,就完成了学习任务;第三,知识来源于学习,学习能获得文凭。由此,学生的思维视野被局限在学校、课堂、课本和学习之内,学到了知识,而思维却凝固在了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思维定势,认识不到学习的意义,更不能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二、灵活运用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严格来说,所谓地理思维,即灵动的思维,它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丰富的地理知识,二是灵活的思维意识。要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思维,需要教师将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并灵活运用生活实际,让学生边学习知识边了解知识的应用方式,从而逐渐树立起地理思维,提升他们的学习效能。
1、让知识的产生过程与实例讲解同步
一般来说,许多教师的课堂行为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提取教材内容,提炼所要渗透的知识;二是讲解知识内容,向学生渗透知识的构成;三是对学生的所学进行检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但知识来源于实践,准确的说,所谓“知识”是由两大主体构成的,一是理论,二是实践,而上述行为仅阐述了理论,却忽略了实践。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们不能仅仅围绕理论知识开展教学,还需要让知识的产生过程与实例讲解同步,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观之路》一课中,笔者在向学生讲解“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和中国可持续发展轨迹的同时,还采用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方式,与学生们探讨了我们生活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背景,感受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来龙去脉。如此,则有效加深了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并对“可持续发展”这一伟大构思形成客观的认识,从而既渗透了理论,又让学生了解了“可持续发展”实践内容。
2、用生活实例启发学生的地理思维
在教育实践中,生活实例是一把启发学生思维的“金钥匙”,高中地理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实例,并更多的运用生活实例,以此来启发学生的地理思维,让学生对地理学科形成客观认识[1-2]。例如,在《剖析自然灾害》一课中,笔者提取了两个实例来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一是5·12汶川地震,二是2010年5月四川长宁发生的地陷事件。在课堂上,笔者分别向学生展示了汶川和长宁的地形图,重点让学生了解地形地貌与自然灾害的关系,同时简要剖析了自然灾害的成因,让学生边学习,边用实例来和所学知识进行印证,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索,了解地理的全貌
对于教师而言,地理知识不能仅在课堂上产生,学生的地理思维也不能仅利用课堂来培养,教师应更多的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索,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地理知识的奇妙,了解地理学科的全貌,从而树立起地理思维,并提升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旅游资源及其特点》一课,在这课中,笔者为学生们布置了一项课外探索任务: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去了解本地的地形地貌,探索可开发的旅游资源,并总结其特点,有哪些优势和不足,最后写出总结。这项活动的主旨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还在于了解学生的审美,观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应用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笔者仅就高中地理教师应如何灵活运用生活实际、采集生活资源来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思维提出了一些观点。在实践中,高中地理教师应善于发掘和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将地理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这样,才能打造高效教学模式,满足素质教育要求,从而为我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夏宏华.浅议高中地理新教材中“活动”内容的教学[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23):203.
[2]贺仙颖.灵活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2013,(9):63.
【关键词】高中地理 生活化教育 地理思维
多年来,我国的传统教育将学生牢牢锁定在教师与教材的可控制范围之内,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想象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创造力都受得了影响,许多学生在考试时对知识的掌控熟练自如,而一旦面对工作和生活,往往会发现所学和实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使他们面对问题不知所措。综合来说,导致这一状况的根源在于学生在接受教育时仅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而没能形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过渡,换一个角度探析,是教师没能构建出生活化教学模式。基于此,本文探讨了高中地理教师应如何运用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文章将生活与高中地理新课标相结合,为教师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建议。
一、高中生地理思维欠缺的具体成因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的视野不够开阔,在回答问题时所采用的答题思路和答案牢牢限定在教材范围之内,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而这,即是地理思维欠缺的具体表现。导致高中生地理思维欠缺的原因有很多,笔者总结了两点,现列示如下。
1、教师的教学引导存在着问题
在教育实践中,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力度不足,其具体表现为:①严格按照教材限定的知识范围开展教学引导,有些教师可能善于营造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氛围,但引导范围的局限性使学生思维变的集中到一点,从而导致学生的思维呆滞;②照本宣科,千篇一律,课堂教学没有灵魂,缺乏吸引学生的具体内容;③讲解内容过于“知识化”,完全与生活实际脱轨。
2、学生的思维视野不够开阔
受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乃至高中,所接受的教育模式基本相类,而对学习所产生的认识也大体相同,即:第一,知识是集中在课本上的;第二,学到了知识,就完成了学习任务;第三,知识来源于学习,学习能获得文凭。由此,学生的思维视野被局限在学校、课堂、课本和学习之内,学到了知识,而思维却凝固在了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思维定势,认识不到学习的意义,更不能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二、灵活运用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严格来说,所谓地理思维,即灵动的思维,它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丰富的地理知识,二是灵活的思维意识。要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思维,需要教师将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并灵活运用生活实际,让学生边学习知识边了解知识的应用方式,从而逐渐树立起地理思维,提升他们的学习效能。
1、让知识的产生过程与实例讲解同步
一般来说,许多教师的课堂行为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提取教材内容,提炼所要渗透的知识;二是讲解知识内容,向学生渗透知识的构成;三是对学生的所学进行检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但知识来源于实践,准确的说,所谓“知识”是由两大主体构成的,一是理论,二是实践,而上述行为仅阐述了理论,却忽略了实践。因此,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我们不能仅仅围绕理论知识开展教学,还需要让知识的产生过程与实例讲解同步,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观之路》一课中,笔者在向学生讲解“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和中国可持续发展轨迹的同时,还采用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方式,与学生们探讨了我们生活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背景,感受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来龙去脉。如此,则有效加深了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并对“可持续发展”这一伟大构思形成客观的认识,从而既渗透了理论,又让学生了解了“可持续发展”实践内容。
2、用生活实例启发学生的地理思维
在教育实践中,生活实例是一把启发学生思维的“金钥匙”,高中地理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实例,并更多的运用生活实例,以此来启发学生的地理思维,让学生对地理学科形成客观认识[1-2]。例如,在《剖析自然灾害》一课中,笔者提取了两个实例来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一是5·12汶川地震,二是2010年5月四川长宁发生的地陷事件。在课堂上,笔者分别向学生展示了汶川和长宁的地形图,重点让学生了解地形地貌与自然灾害的关系,同时简要剖析了自然灾害的成因,让学生边学习,边用实例来和所学知识进行印证,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索,了解地理的全貌
对于教师而言,地理知识不能仅在课堂上产生,学生的地理思维也不能仅利用课堂来培养,教师应更多的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索,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地理知识的奇妙,了解地理学科的全貌,从而树立起地理思维,并提升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旅游资源及其特点》一课,在这课中,笔者为学生们布置了一项课外探索任务: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去了解本地的地形地貌,探索可开发的旅游资源,并总结其特点,有哪些优势和不足,最后写出总结。这项活动的主旨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还在于了解学生的审美,观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应用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笔者仅就高中地理教师应如何灵活运用生活实际、采集生活资源来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思维提出了一些观点。在实践中,高中地理教师应善于发掘和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将地理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这样,才能打造高效教学模式,满足素质教育要求,从而为我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夏宏华.浅议高中地理新教材中“活动”内容的教学[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23):203.
[2]贺仙颖.灵活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2013,(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