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1年我国进入新一轮通胀期,国家为应对通胀,已交替使用了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等相关货币政策,这些政策的变动为商业银行在经营方面带来相关不确定性,为了确保商业银行自身的盈利性、流动性、稳健性等利益需求,商业银行应在自身的贷款结构和相关风险组合方面留有空间,以便应对国家货币政策的变动,为自身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金融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通货膨胀;商业银行;货币政策;风险组合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340-01
为了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再加上欧盟、美国等主要贸易国经济环境逐步改善、在我国人口基数等强大内需的拉动下,2008国际金融危机带给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渐淡去,经济回暖态势明显,甚至在部分行业出现过热现象。虽然对于以上观点部分专家和学者相关争议仍然存在,但多数专家和经济界人士表示判断,我国已经进入新一轮通胀周期。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公布的数据,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97983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10.3%,超过了相关专家和国际机构10%或10.1%的预测。纵观全球贸易大局势,尽管波罗的海的数据“干散货运价指数”仍在低位运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全球贸易形势仍不容乐观,但是海关数据显示我国对美、日和欧等主要贸易大国的出口正在迅速恢复。2010年前11个月,中欧、中美、中日双边贸易总值分别增长了33.3%、29.5%、24.9%。从以上数据显示:“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已不再是令人担心的事情,去年以来出口回升明显,经济增长势头已经确立,2011年经济增速肯定会高于9%。2010年以来,全国消费物价水平不断走高,CPI由2011年1月份的1.5%逐月上涨到11月份的5.1%,达到28个月以来最高,全年CPI上涨3.3%,其中食品上涨7.2%。一些专家认为,我国物价正处在由结构性上涨向全面上涨扩散的关键时期,CPI与PPI已由交替循环波动在2010年下半年变为同步上升的趋势,增大了未来价格上涨的压力。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说,2010年四季度我国CPI同比上涨4.7%,经济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也在增大。人民银行将继续统筹协调使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价格和数量工具,增强宏观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有效性,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增长与调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4月5日晚间宣布,自2011年4月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二次加息,也是去年以来第四次加息,央行2011年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如此频繁交替使用这些货币政策,是意在应对可能再度创出新高的通胀压力。
据上市银行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75%以上,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只占20%左右。而在国外,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共同构成了现代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到总收入的40%至50%。”而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所占比重就比较低。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等直接融资并不发达,企业过于依赖银行贷款,众所周知银行贷款在流通中有着“乘数效应”,这无疑于放大了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
通胀对商业银行带来的主要影响:(一)国家为控制通胀进而对商业银行贷款总额有限制。资金总量的控制使一些商业银行的优质客户得不到贷款指标,进而降低银行的利润水平。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国家为了应对生通货膨胀采取信贷政策紧缩政策,导致了银行部分贷款硬损失就是警醒。(二)部分企业在通胀中的“盈利幻觉”给按期还贷带来风险。通胀时期,部分企业在维持基本经营活动中的货币资金绝对数量增加了,而这种名义货币的增加量仅仅用于应对企业各种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剔除货币贬值因素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后,企业利润的增加是一种“幻觉”,经济学中有个专业名词叫“货币幻觉”,也许厂商实际上产生了亏损。如果在通胀时期还要增加企业工人的奖金和福利开支,这就会使向银行借贷的企业亏损的实际加大,进一步加深了企业不能按期还贷的风险。(三)通货膨胀压力下,国家加息影响个人信用风险。商业银行为了自身的发展需要,极力发展信用卡业务、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和汽车按揭等金融业务,个人消费信贷等中长期贷款迅猛增长,这有利于银行贷款范围扩大,利润增长点增多,扭转银行业务萎缩的局面,确保了商业银行的迅速发展。但是,这类贷款一般是中长期贷款,从贷放到收回需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并且流动性差,在通货膨胀压力下,国家加息的压力下,有些贷款者还贷能力急剧恶化,银行经营风险就会显现,其中包括个别贷款對象情况的变化导致贷款转化为不良贷款的风险,银行资金紧张支付能力不足而引起的流动性风险等。
通胀压力下,在国家频频出台货币政策的同时,商业银行应调整自身的风险组合。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应对:(一)银行应谨慎放贷,集中有限的项目贷款增量,重点支持列入规划的重大项目的启动与建设,同时继续加强对产能过剩与潜在过剩行业的信贷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对优质客户放贷,对风险较大的个人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应谨慎放贷甚至不贷。(二)商业银行要合理规划资金安排,科学搭配长短期贷款节奏。商业银行要根据银监和央行等主管部门的监管要求,前瞻性地把握信贷投放节奏,确保贷款的有效均衡合理投放,保证贷款的增长符合监管部门的信贷增长调控目标,要加快贷款周转速度,提高贷款投放的效率,来满足优质客户的信贷需求,以此来达到商业银行的贷款收益。(三)积极发展多元化经营。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竞争的加剧和金融业开放步伐的不断前进,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悄然改变,传统的规模扩张的盈利模式的瓶颈日益凸显。商业银行要转变过分依赖息差的发展态势,提高资产盈利水平,减轻对存款规模的过分倚重,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实现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共同发展,实现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的均衡发展,实现传统业务和新型业务的均衡发展,要顺应综合化经营趋势,积极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和新业务的开拓、营销、整合能力,最终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以上这些措施的实施,都给作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多要求。全面推进信贷管理制度调整和完善,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建立有效、审慎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才能确保商业银行在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中稳健发展。
作者单位:兴业银行泉州分行
参考文献:
[1]孙雪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析及对策[J].经济视角.2007,8.
[2](美)乔治▪H,汉普尔.银行管理——教程与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刘毅.金融危机下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
[4]顾海峰.中小企业金融发展的创新路径研究——信贷配给视角下银保风险协作机制的建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01.
关键词:通货膨胀;商业银行;货币政策;风险组合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340-01
为了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再加上欧盟、美国等主要贸易国经济环境逐步改善、在我国人口基数等强大内需的拉动下,2008国际金融危机带给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渐淡去,经济回暖态势明显,甚至在部分行业出现过热现象。虽然对于以上观点部分专家和学者相关争议仍然存在,但多数专家和经济界人士表示判断,我国已经进入新一轮通胀周期。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公布的数据,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97983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10.3%,超过了相关专家和国际机构10%或10.1%的预测。纵观全球贸易大局势,尽管波罗的海的数据“干散货运价指数”仍在低位运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全球贸易形势仍不容乐观,但是海关数据显示我国对美、日和欧等主要贸易大国的出口正在迅速恢复。2010年前11个月,中欧、中美、中日双边贸易总值分别增长了33.3%、29.5%、24.9%。从以上数据显示:“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已不再是令人担心的事情,去年以来出口回升明显,经济增长势头已经确立,2011年经济增速肯定会高于9%。2010年以来,全国消费物价水平不断走高,CPI由2011年1月份的1.5%逐月上涨到11月份的5.1%,达到28个月以来最高,全年CPI上涨3.3%,其中食品上涨7.2%。一些专家认为,我国物价正处在由结构性上涨向全面上涨扩散的关键时期,CPI与PPI已由交替循环波动在2010年下半年变为同步上升的趋势,增大了未来价格上涨的压力。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说,2010年四季度我国CPI同比上涨4.7%,经济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也在增大。人民银行将继续统筹协调使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价格和数量工具,增强宏观调控的灵活性、针对性、有效性,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增长与调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4月5日晚间宣布,自2011年4月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二次加息,也是去年以来第四次加息,央行2011年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如此频繁交替使用这些货币政策,是意在应对可能再度创出新高的通胀压力。
据上市银行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75%以上,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只占20%左右。而在国外,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共同构成了现代银行业务的三大支柱,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到总收入的40%至50%。”而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所占比重就比较低。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等直接融资并不发达,企业过于依赖银行贷款,众所周知银行贷款在流通中有着“乘数效应”,这无疑于放大了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
通胀对商业银行带来的主要影响:(一)国家为控制通胀进而对商业银行贷款总额有限制。资金总量的控制使一些商业银行的优质客户得不到贷款指标,进而降低银行的利润水平。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国家为了应对生通货膨胀采取信贷政策紧缩政策,导致了银行部分贷款硬损失就是警醒。(二)部分企业在通胀中的“盈利幻觉”给按期还贷带来风险。通胀时期,部分企业在维持基本经营活动中的货币资金绝对数量增加了,而这种名义货币的增加量仅仅用于应对企业各种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剔除货币贬值因素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后,企业利润的增加是一种“幻觉”,经济学中有个专业名词叫“货币幻觉”,也许厂商实际上产生了亏损。如果在通胀时期还要增加企业工人的奖金和福利开支,这就会使向银行借贷的企业亏损的实际加大,进一步加深了企业不能按期还贷的风险。(三)通货膨胀压力下,国家加息影响个人信用风险。商业银行为了自身的发展需要,极力发展信用卡业务、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和汽车按揭等金融业务,个人消费信贷等中长期贷款迅猛增长,这有利于银行贷款范围扩大,利润增长点增多,扭转银行业务萎缩的局面,确保了商业银行的迅速发展。但是,这类贷款一般是中长期贷款,从贷放到收回需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并且流动性差,在通货膨胀压力下,国家加息的压力下,有些贷款者还贷能力急剧恶化,银行经营风险就会显现,其中包括个别贷款對象情况的变化导致贷款转化为不良贷款的风险,银行资金紧张支付能力不足而引起的流动性风险等。
通胀压力下,在国家频频出台货币政策的同时,商业银行应调整自身的风险组合。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应对:(一)银行应谨慎放贷,集中有限的项目贷款增量,重点支持列入规划的重大项目的启动与建设,同时继续加强对产能过剩与潜在过剩行业的信贷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对优质客户放贷,对风险较大的个人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应谨慎放贷甚至不贷。(二)商业银行要合理规划资金安排,科学搭配长短期贷款节奏。商业银行要根据银监和央行等主管部门的监管要求,前瞻性地把握信贷投放节奏,确保贷款的有效均衡合理投放,保证贷款的增长符合监管部门的信贷增长调控目标,要加快贷款周转速度,提高贷款投放的效率,来满足优质客户的信贷需求,以此来达到商业银行的贷款收益。(三)积极发展多元化经营。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竞争的加剧和金融业开放步伐的不断前进,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悄然改变,传统的规模扩张的盈利模式的瓶颈日益凸显。商业银行要转变过分依赖息差的发展态势,提高资产盈利水平,减轻对存款规模的过分倚重,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实现中间业务与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共同发展,实现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的均衡发展,实现传统业务和新型业务的均衡发展,要顺应综合化经营趋势,积极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和新业务的开拓、营销、整合能力,最终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以上这些措施的实施,都给作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多要求。全面推进信贷管理制度调整和完善,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建立有效、审慎的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才能确保商业银行在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中稳健发展。
作者单位:兴业银行泉州分行
参考文献:
[1]孙雪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析及对策[J].经济视角.2007,8.
[2](美)乔治▪H,汉普尔.银行管理——教程与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刘毅.金融危机下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
[4]顾海峰.中小企业金融发展的创新路径研究——信贷配给视角下银保风险协作机制的建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