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字狱在我国封建社会末期屡屡兴起,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尤为明显。文字狱的迭兴更加骇人听闻,用杀戮政策对待士大夫知识分子,杀戮之多之惨,为历史所罕见。从研究文字狱着手,从文字狱原因、发展、特点来研究清朝文字狱,并研究其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
关键词:清朝;文字狱;原因;影响
文字狱的产生是统治者要从思想层面束缚知识分子,并对知识分子的反抗进行镇压。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统治者对作者的诗文、奏章、书信和著作中的只言片语进行吹毛求疵的挑剔和断章取义,为他们编织罪状,以巩固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对于中国的封建历史,我们放眼望去,便会发现清朝文字狱涉及广阔的范围、文网的密集和残酷的惩办办法,都大大超越了前朝。
一、文字狱产生的原因
1. 巩固封建统治
为了封建皇帝的统治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维护,为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得到维护而对人们的思想意识进行不断的束缚于控制是文字狱在每个朝代大兴的主要原因。在清朝的前期,生产、经济得到恢复之后,政治地位也得到巩固,为了进一步巩固统治地位,必须从源头上,也就是人的思想上进行控制,于是清朝统治者便将文字狱当作重要手段来实现其政治目的。
2. 尖锐的民族矛盾
清朝统治者挺进中原时是少数民族身份。从政治角度来看,南明政权仍然存在而且具备一定的号召力。从军事角度来看,南明政权所具备的军事力量和反清武装在各地的普遍存在使得清政府无法安心。从文化角度来看,颁布“剃发令”,把满族的发型强加在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身上,这在无形中加剧了汉族人的逆反情绪,民变四起,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民族情感起到了激发作用。反清武装斗争被大规模的镇压后,这种反满情绪便以另一种方式即文学形式表现了出来。
3. 民族自卑感的表现
作为一个传统的游牧民族,满族的生产方式大大落后与汉族。其社会文明在入关以前非常落后,而在满族经历了武力征服汉族的过程后,其文化也受到了汉族深深地影响。但满族作为统治阶级,不愿意承认其他民族比自己的民族优秀,文化上的仰慕与武力上的自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催发了文字狱的兴起。
二、管窥清朝文字狱的特点
1.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打击对象
(1)康熙之前的清朝,社会矛盾主要集中在民族矛盾,因而具有反清思想的文人往往成为文字狱的主要打击对象。
(2)雍正统治期间,排挤政敌主要是通过文字狱手段实现的。在当时文字狱通常用来排除政治异己,文字狱实际打击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来看是扩大的。
2. 乾隆首創了将文字狱和禁书相结合的方法
乾隆认为,大清子民为了避免引来杀身之祸而烧掉自己禁书的办法对于解决反清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将全部的禁书都烧毁、删减或者篡改。
三、清朝文字狱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清朝文字狱使知识分子回避思想政治,埋头于没有风险的学术研究工作。下面我们从文字学、目录学、校勘学来考察文化在文字狱影响下产生的变化。
1. 文字学
从文字角度来看,乾嘉时期,《说文解字》的研究达到了最盛,《说文》学成为了一种专门的学问,形成《说文》四大家:段玉裁、桂馥以及王筠和朱骏声。
段玉裁,师戴震,和钱大听等人一起探究切磋学问技艺,对《说文解字》、《诗经小学》、《古文尚书撰异》、《六书音均表》等作出详细的著述。他对古宇、古行进行探究,对古义、正义进行疏证,对形音义的关系进行阐明,《说文义证》由桂馥作,正本义,正说解。《说文释例》由王筠著,《说文通训定声》由朱骏声著。文字学复兴的标志便是清朝《说文》学的兴起。
2.目录学
目录学在清朝达到了昌盛时代。在官修目录方面,有大型目录诸如有陈梦雷、蒋廷锡等的《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纪昀等的《四库全书》,于敏中等的《天路琳琅书目》等。在史志目录方面,黄虞稷的《明史艺文志》,王鸿绪的明史稿艺文志》,傅维麟的《明书经籍志》等值得一看。
3.校勘学
清朝的校勘学达到了整个古代校勘学的高峰时期。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大量精校专书的出现,另一方面则在诸书题识及读书札记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清朝学者对对校、本校、他校以及理校诸法等的综合运用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在文字狱的愈演愈烈之下,古人的研究方向大多集中在古文方面,在古文字、训诂、音译以及辨伪、辑佚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辩证来看,清朝实行文字狱既是古典文化的一次大劫难,但同时又极大的促进了文献学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少卿.明清文字狱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01).
[2]王安东,刘莲.试论清代“文字狱”的起因、特点及影响[J].东方论坛,2003(04).
[3]苗丽.万马齐喑究可哀——康乾盛世与文字狱[J].科技信息,2011(05).
(作者简介:王楠柯(1975.7-),女,汉族,河南方城人,本科, 讲师,南阳市宛北中等专业学校,研究方向:历史教育。)
关键词:清朝;文字狱;原因;影响
文字狱的产生是统治者要从思想层面束缚知识分子,并对知识分子的反抗进行镇压。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统治者对作者的诗文、奏章、书信和著作中的只言片语进行吹毛求疵的挑剔和断章取义,为他们编织罪状,以巩固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对于中国的封建历史,我们放眼望去,便会发现清朝文字狱涉及广阔的范围、文网的密集和残酷的惩办办法,都大大超越了前朝。
一、文字狱产生的原因
1. 巩固封建统治
为了封建皇帝的统治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维护,为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得到维护而对人们的思想意识进行不断的束缚于控制是文字狱在每个朝代大兴的主要原因。在清朝的前期,生产、经济得到恢复之后,政治地位也得到巩固,为了进一步巩固统治地位,必须从源头上,也就是人的思想上进行控制,于是清朝统治者便将文字狱当作重要手段来实现其政治目的。
2. 尖锐的民族矛盾
清朝统治者挺进中原时是少数民族身份。从政治角度来看,南明政权仍然存在而且具备一定的号召力。从军事角度来看,南明政权所具备的军事力量和反清武装在各地的普遍存在使得清政府无法安心。从文化角度来看,颁布“剃发令”,把满族的发型强加在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身上,这在无形中加剧了汉族人的逆反情绪,民变四起,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民族情感起到了激发作用。反清武装斗争被大规模的镇压后,这种反满情绪便以另一种方式即文学形式表现了出来。
3. 民族自卑感的表现
作为一个传统的游牧民族,满族的生产方式大大落后与汉族。其社会文明在入关以前非常落后,而在满族经历了武力征服汉族的过程后,其文化也受到了汉族深深地影响。但满族作为统治阶级,不愿意承认其他民族比自己的民族优秀,文化上的仰慕与武力上的自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催发了文字狱的兴起。
二、管窥清朝文字狱的特点
1.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打击对象
(1)康熙之前的清朝,社会矛盾主要集中在民族矛盾,因而具有反清思想的文人往往成为文字狱的主要打击对象。
(2)雍正统治期间,排挤政敌主要是通过文字狱手段实现的。在当时文字狱通常用来排除政治异己,文字狱实际打击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来看是扩大的。
2. 乾隆首創了将文字狱和禁书相结合的方法
乾隆认为,大清子民为了避免引来杀身之祸而烧掉自己禁书的办法对于解决反清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将全部的禁书都烧毁、删减或者篡改。
三、清朝文字狱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清朝文字狱使知识分子回避思想政治,埋头于没有风险的学术研究工作。下面我们从文字学、目录学、校勘学来考察文化在文字狱影响下产生的变化。
1. 文字学
从文字角度来看,乾嘉时期,《说文解字》的研究达到了最盛,《说文》学成为了一种专门的学问,形成《说文》四大家:段玉裁、桂馥以及王筠和朱骏声。
段玉裁,师戴震,和钱大听等人一起探究切磋学问技艺,对《说文解字》、《诗经小学》、《古文尚书撰异》、《六书音均表》等作出详细的著述。他对古宇、古行进行探究,对古义、正义进行疏证,对形音义的关系进行阐明,《说文义证》由桂馥作,正本义,正说解。《说文释例》由王筠著,《说文通训定声》由朱骏声著。文字学复兴的标志便是清朝《说文》学的兴起。
2.目录学
目录学在清朝达到了昌盛时代。在官修目录方面,有大型目录诸如有陈梦雷、蒋廷锡等的《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纪昀等的《四库全书》,于敏中等的《天路琳琅书目》等。在史志目录方面,黄虞稷的《明史艺文志》,王鸿绪的明史稿艺文志》,傅维麟的《明书经籍志》等值得一看。
3.校勘学
清朝的校勘学达到了整个古代校勘学的高峰时期。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大量精校专书的出现,另一方面则在诸书题识及读书札记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清朝学者对对校、本校、他校以及理校诸法等的综合运用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在文字狱的愈演愈烈之下,古人的研究方向大多集中在古文方面,在古文字、训诂、音译以及辨伪、辑佚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辩证来看,清朝实行文字狱既是古典文化的一次大劫难,但同时又极大的促进了文献学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少卿.明清文字狱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01).
[2]王安东,刘莲.试论清代“文字狱”的起因、特点及影响[J].东方论坛,2003(04).
[3]苗丽.万马齐喑究可哀——康乾盛世与文字狱[J].科技信息,2011(05).
(作者简介:王楠柯(1975.7-),女,汉族,河南方城人,本科, 讲师,南阳市宛北中等专业学校,研究方向:历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