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请问,我应该挂什么科?”某儿科医院导诊台,一位中年男子撩起幼儿的衣服,将其递到护士面前,幼儿露出的肚皮上一个囊肿清晰可见。早上9点,医院已人满为患,中年男子一大早坐了三小时的车,从郊区赶来。
“不知道。”护士冷冷地说,“你去挂号窗口问。”
男子抱着幼儿,费劲地穿过大堂人流,来到挂号窗口的队尾。人太多,空气流通不畅,幼儿开始不耐烦地大哭。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轮到了男子。
“没号了。”挂号窗口里的工作人员看了一眼男子,又转过头去。
“我孩子应该挂什么科?”男子脸上透着祈求的神色。
“什么科都没号了。明天来吧。”窗口里的回答依然简单。
男子抱着幼儿往外挪动,他还要赶紧回家,而明天一大早得把孩子叫起床,再坐三小时的车来挂号。
这种情景在中国大部分公立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并不鲜见,甚至说是一种窘态。
互联网消除医疗信息不对称
但对接触互联网的人来说,这样的状态近几年有所改善。
来自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接近50亿元规模,用户规模在四季度达到1707万人。而易观国际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整体规模预计将达365.3亿元,其中移动医疗或突破200亿元。
85后李春就是移动医疗用户群体中的一员。春雨医生、平安好医生、好大夫在线等号称移动医疗的App,一个不漏在他手机上“医疗”分类的文件夹中。亲朋好友身体若有问题,他便会在这些App中咨询,需要去医院,但不知道什么医院什么科室哪些医生合适,便在App上查找。而医生的医术和态度如何,也会有相应的反馈。
“感谢白医生给我们积极治疗,术后护理也交代得清清楚楚,工作认真负责。”
“经过白大夫手术治疗,现已痊愈,感谢白大夫及其团队!”
“白医生医术精湛,耐心给我们分析了病理,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给出了最佳建议,非常感谢!”
《中外管理》记者本人也有过类似经历,孩子需要在一家儿科医院做手术,但不知道哪个医生擅长。于是在App上找到该医院相应科室,查找医生介绍以及患者家属对该医生如上评价。通过微信公众号挂号,如约来到医院,诊断结束之后,医生将他在App上的名片递给我们,让我们扫描二维码关注他,只要我们确定手术时间,就通过App向他预约。
“信息不对称,不透明,这是医疗行业一个大问题。”艾媒咨询创始人张毅对《中外管理》说。
信息不对称,则表现在患者对医疗信息不了解,出现问题不知道找谁咨询,不知道什么医院什么科室哪些医生合适,而互联网天生就有着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功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则进一步使信息透明。而通过移动互联网挂号以及支付挂号费用,则免除了病人的来回奔波、“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的窘境。
轻问诊解决40%-60%患者需求
“我所有的检验报告都给他们,我所有的问题都会问一下他们。问了之后,就马上有安贞医院和陆军总院的大夫来给我回答,我认为权威性也可以,又是免费的,非常方便。”当记者问易观高级分析师姜昕蔚,移动医疗为他带来什么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
姜昕蔚提到的就是移动医疗平台在轻问诊方面的功能,而在这方面,记者本人同样有着这样的经历。
虽然记者早已过了青春期,但由于作息时间不规律,青春痘又“死而复生”。记者打开某移动医疗App,找到一位知名皮肤科医生,在这个医生下面,既可以进行图文咨询、电话咨询、视频咨询,还有诊所预约、院后指导、私人医生等功能。
在选择了付费图文咨询,将脸上的青春痘照片发给医生后,记者很快就收到了医生的回复,医生通过对记者生理、作息等多方面的询问,给出建议,包括怎么用药,如何使用洗护用品,甚至祛除痘印的方法。而记者此前在公立医院看医生时,医生抬眼一看,立即开药,前后不超过三分钟,就结束了诊疗过程。
和君咨询分析师丁立朝提供的数据表明,大型城市,通常三甲医院的日门诊量在8000-15000人,而特大型医院,比如北京301医院和协和医院,最高日门诊量超过6万人,而华西医院最高达到10万人左右。但移动医疗平台,好大夫在线月活跃人数93万,春雨医生163万,平安好医生甚至能达到230万。
显然,论门诊规模,平安好医生已经超过大部分三甲医院的门诊数量。
“轻问诊能解决40%-60%患者的需求,如果需要去线下医院,移动医疗平台可以帮助导诊、挂号、复诊。”易观高级分析师姜昕蔚认为,在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下,移动医疗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挂号难、看病难的问题。
扎根社区医院,缓解资源不均
“除了信息不透明,效率低下也是中国医疗行业主要问题。”张毅认为,即使感冒等日常小病,大部分患者也热衷去三甲医院就医。这就造成经验丰富的专家医生忙于处理小病,真正有需求的患者却找不到医生,或医生没有时间处理,因而效率低下。
《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占医疗机构总数的93.6%,但就诊人次在2015年占比近56.4%。三甲医院数量占医疗机构总数7%左右,诊疗人次却达到45%,入院人次达38.9%。三甲医院的虹吸效应,是导致看病难的主要原因。
要解决此问题,就需要合理引导患者,激活基层医院。
钉钉医疗就以社区医院为核心,连接社区医生与周边患者。钉钉医疗董事长黄东斌发现,老百姓在生病时需要信赖的医生朋友,而社区医院的医生就是这一角色最好的选择。
钉钉医疗引入家庭医生团队,由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护士、公共卫生甚至医护助理,组成团队,共同维护患者群体,回答他们的问题,使他们形成黏性。 据黄东斌的观察,患者通常有两种需求:一是80%的病属于普通病,而患者并非需要就医,仅是需要询问有医学常识,愿意回答问题,值得信赖的医生朋友。二是初诊之后,如何吃药,吃药后有何症状,是否继续吃,患者也需要一个途径与医生连接。而社区医院10%-12%医生很有情怀,即使没有任何收入,也愿意为小区居民解答疑问,以往却缺乏高效率的工具。
“医患关系紧张或医疗不平均,其实是这类细节没有做好,就是润滑剂没有做好。所以个人平常保健知识没有咨询渠道。”黄东斌说。
除了打造社区医生和周边患者连接平台,钉钉医疗还与中大、达安等体检公司合作,当体检公司的体检报告出来,就会立即推送到社区医院的医生团队和老百姓手中,如果体检报告有问题,医生会立即解读报告,从而减少病人去大医院解读报告几率。
同样,钉钉医院也针对慢性病人进行管理,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并将档案开放共享给社区医院的医生、院长、检验科,他们都能在手机上随时查阅档案,接下来,他们准备将档案开放给对应民众。
“很多人说颠覆,其实不需要大规模颠覆,改良一些细节之后,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黄东斌说。
健康管理从源头遏制“病源”
扎根基础医院,改善医疗资源不均,缓解看病难无疑是一种良策。然而,如果能从源头上,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管理民众健康,就能遏制民众少生病,或许这能从根本上解决医疗行业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发布一个报告:人类的生命质量,60%取决于他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从这部分入手,从运动、营养、睡眠、心理、精神的自我实现、健康责任等做一些健康干预。”妙健康CEO孔飞对《中外管理》如是说。作为一个健康管理平台,妙健康通过线下数千家实体店布局的智能穿戴设备,搜集用户的健康数据,将数据与平台连接,并采用游戏的方式,让用户乐于提升自己的健康指数。
孔飞认为,健康管理不只是健康教育,而是需要有管有理,既把用户管住,又帮助用户梳理,使用户了解如何做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智能穿戴设备给健康管理带来了新型的方式,而这将会成为市场刚需。
然而,众所周知的是,大健康管理并不在医保范畴,而目前中国的民众并没有对健康付费的习惯,孔飞却认为,用户愿意为健康管理付费,但前提是健康管理不是单一服务,而是合适场景下的综合服务。
举例而言,很多妈妈在孩子发烧时晚上不敢睡觉,因为要随时观测体温,而妙健康推出的儿童健康套餐,包含的智能体温计,动态监测孩子体温,监测数据连接妈妈的智能手机,温度超过一定度数,就能在手机上发出警示。儿童体温管理与儿童疾病相关保险、儿科专家在线问诊、儿童医院挂号服务连接在一起,打造一个整体的场景需求,就不愁患者没有付费意愿。
而妙健康也并非完全依赖患者或民众的付费需求,而是将平台打造成健康管理的流量入口,将健康管理与保险、体检相结合,从而在商业模式上降低了对民众的付费依赖。
核心痛点有赖于国家政策解决
大多数人的共识是,目前而言,移动医疗平台只是作为外围产品在诊前、诊后发力,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看病难”的痛点,而要想切实改变医疗行业痛点,核心是政府推动相关政策。
尽管政府在推行分级诊疗、医生多点执业等政策,但是情况不如人意:
首先,医院自负盈亏,三甲医院尽管人满为患,但并无太多动力将患者下沉到下级医院或基层医院,而基层医院由于资金投入以及医生水平等原因,在实力上有所欠缺,这也导致老百姓从心理上依然遵循“有病去大医院看”。
其次,与美国情况不同,在中国,医生从属于医院,因而不能离开医院主流环境,而美国医生属于自己,与医院只是合作,医院为他提供服务场地,因而美国能做到真正自由执业。但在中国,即使推行多点执业,但只要医生的职称、评级等在医院内部,医生就并没有太多动力去非三甲医院。如果不能达到多点执业、自由执业,那么,移动医疗平台就很难构建自己的线下服务体系,从而切入医疗的核心环节——诊中,也就很难更进一步改善医疗行业的效率。
除了政策壁垒以外,支付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众所周知,看病是医保支付,在这样的情况下,民众已经养成了医保支付习惯,然而,医保目前并不支持移动医疗所涉及的环节。而大多数民众对于互联网事物,又没有另外付费的习惯。
尽管高端商业保险会崛起,但这是一个持续过程,在目前的移动医疗环境下,谁来支付,谁来买单,也制约着移动医疗进一步的市场渗透。
医疗改革的深圳范本
然而,在黎明前的黑暗,我们看到了一丝曙光。
作为一个改革试点,深圳罗湖医院集团所做的正在打破我们的认识。
由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康复医院、区“医养融合”老年病科医院组成的深圳罗湖医院集团,下设检验中心、影像诊断中心等九大中心,九大中心是将公立医院原本“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的附属功能全部剥离出来。
成立集团之后,罗湖医院集团所属各大公立医院将实行差异化发展,以目前三大公立医院为例,罗湖人民医院未来主攻危急和疑难病症,罗湖中医院核心医疗范围是中医、骨科和康复科,而妇幼保健院将沿袭传统优势。罗湖医院集团挂牌后,辖区所有公立医院的医生可以在集团内部自由流动。
“最核心的是整个医疗体系的激励模式是什么,是让病人生更多病,看更多医生,赚钱更多呢?还是说让病人不生病,他健康我赚的钱越多?这种激励机制不一样,会导致所有的东西不一样。”奇点网创始人陈亚慧告诉《中外管理》记者。
据陈亚慧介绍,深圳罗湖医院集团跟以往不一样,并非以多开药为基础,而是以管理病人健康为核心。在此基础上,移动医疗平台就有更多与医院集团合作的机会,比如帮助医院进行慢病管理,使人少生病,减少医疗支出,而罗湖医院集团从减少中获取利润。
陈亚慧认为,这才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向。
而在移动医疗行业,尽管目前投资热度下降,却诞生了多个独角兽。据丁立朝介绍,平安好医生A轮估值达到180亿元,微医集团145亿元,春雨医生60亿元,碳云智能54亿元,好大夫在线45亿元……在资本市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就被视为独角兽。
投资人对此的高估值,或许就是看重在医疗改革后的那一天,移动医疗迎来一个美好的发展前景。
“不知道。”护士冷冷地说,“你去挂号窗口问。”
男子抱着幼儿,费劲地穿过大堂人流,来到挂号窗口的队尾。人太多,空气流通不畅,幼儿开始不耐烦地大哭。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轮到了男子。
“没号了。”挂号窗口里的工作人员看了一眼男子,又转过头去。
“我孩子应该挂什么科?”男子脸上透着祈求的神色。
“什么科都没号了。明天来吧。”窗口里的回答依然简单。
男子抱着幼儿往外挪动,他还要赶紧回家,而明天一大早得把孩子叫起床,再坐三小时的车来挂号。
这种情景在中国大部分公立医院,尤其是三甲医院并不鲜见,甚至说是一种窘态。
互联网消除医疗信息不对称
但对接触互联网的人来说,这样的状态近几年有所改善。
来自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接近50亿元规模,用户规模在四季度达到1707万人。而易观国际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整体规模预计将达365.3亿元,其中移动医疗或突破200亿元。
85后李春就是移动医疗用户群体中的一员。春雨医生、平安好医生、好大夫在线等号称移动医疗的App,一个不漏在他手机上“医疗”分类的文件夹中。亲朋好友身体若有问题,他便会在这些App中咨询,需要去医院,但不知道什么医院什么科室哪些医生合适,便在App上查找。而医生的医术和态度如何,也会有相应的反馈。
“感谢白医生给我们积极治疗,术后护理也交代得清清楚楚,工作认真负责。”
“经过白大夫手术治疗,现已痊愈,感谢白大夫及其团队!”
“白医生医术精湛,耐心给我们分析了病理,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给出了最佳建议,非常感谢!”
《中外管理》记者本人也有过类似经历,孩子需要在一家儿科医院做手术,但不知道哪个医生擅长。于是在App上找到该医院相应科室,查找医生介绍以及患者家属对该医生如上评价。通过微信公众号挂号,如约来到医院,诊断结束之后,医生将他在App上的名片递给我们,让我们扫描二维码关注他,只要我们确定手术时间,就通过App向他预约。
“信息不对称,不透明,这是医疗行业一个大问题。”艾媒咨询创始人张毅对《中外管理》说。
信息不对称,则表现在患者对医疗信息不了解,出现问题不知道找谁咨询,不知道什么医院什么科室哪些医生合适,而互联网天生就有着消除信息不对称的功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则进一步使信息透明。而通过移动互联网挂号以及支付挂号费用,则免除了病人的来回奔波、“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的窘境。
轻问诊解决40%-60%患者需求
“我所有的检验报告都给他们,我所有的问题都会问一下他们。问了之后,就马上有安贞医院和陆军总院的大夫来给我回答,我认为权威性也可以,又是免费的,非常方便。”当记者问易观高级分析师姜昕蔚,移动医疗为他带来什么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
姜昕蔚提到的就是移动医疗平台在轻问诊方面的功能,而在这方面,记者本人同样有着这样的经历。
虽然记者早已过了青春期,但由于作息时间不规律,青春痘又“死而复生”。记者打开某移动医疗App,找到一位知名皮肤科医生,在这个医生下面,既可以进行图文咨询、电话咨询、视频咨询,还有诊所预约、院后指导、私人医生等功能。
在选择了付费图文咨询,将脸上的青春痘照片发给医生后,记者很快就收到了医生的回复,医生通过对记者生理、作息等多方面的询问,给出建议,包括怎么用药,如何使用洗护用品,甚至祛除痘印的方法。而记者此前在公立医院看医生时,医生抬眼一看,立即开药,前后不超过三分钟,就结束了诊疗过程。
和君咨询分析师丁立朝提供的数据表明,大型城市,通常三甲医院的日门诊量在8000-15000人,而特大型医院,比如北京301医院和协和医院,最高日门诊量超过6万人,而华西医院最高达到10万人左右。但移动医疗平台,好大夫在线月活跃人数93万,春雨医生163万,平安好医生甚至能达到230万。
显然,论门诊规模,平安好医生已经超过大部分三甲医院的门诊数量。
“轻问诊能解决40%-60%患者的需求,如果需要去线下医院,移动医疗平台可以帮助导诊、挂号、复诊。”易观高级分析师姜昕蔚认为,在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下,移动医疗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挂号难、看病难的问题。
扎根社区医院,缓解资源不均
“除了信息不透明,效率低下也是中国医疗行业主要问题。”张毅认为,即使感冒等日常小病,大部分患者也热衷去三甲医院就医。这就造成经验丰富的专家医生忙于处理小病,真正有需求的患者却找不到医生,或医生没有时间处理,因而效率低下。
《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占医疗机构总数的93.6%,但就诊人次在2015年占比近56.4%。三甲医院数量占医疗机构总数7%左右,诊疗人次却达到45%,入院人次达38.9%。三甲医院的虹吸效应,是导致看病难的主要原因。
要解决此问题,就需要合理引导患者,激活基层医院。
钉钉医疗就以社区医院为核心,连接社区医生与周边患者。钉钉医疗董事长黄东斌发现,老百姓在生病时需要信赖的医生朋友,而社区医院的医生就是这一角色最好的选择。
钉钉医疗引入家庭医生团队,由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护士、公共卫生甚至医护助理,组成团队,共同维护患者群体,回答他们的问题,使他们形成黏性。 据黄东斌的观察,患者通常有两种需求:一是80%的病属于普通病,而患者并非需要就医,仅是需要询问有医学常识,愿意回答问题,值得信赖的医生朋友。二是初诊之后,如何吃药,吃药后有何症状,是否继续吃,患者也需要一个途径与医生连接。而社区医院10%-12%医生很有情怀,即使没有任何收入,也愿意为小区居民解答疑问,以往却缺乏高效率的工具。
“医患关系紧张或医疗不平均,其实是这类细节没有做好,就是润滑剂没有做好。所以个人平常保健知识没有咨询渠道。”黄东斌说。
除了打造社区医生和周边患者连接平台,钉钉医疗还与中大、达安等体检公司合作,当体检公司的体检报告出来,就会立即推送到社区医院的医生团队和老百姓手中,如果体检报告有问题,医生会立即解读报告,从而减少病人去大医院解读报告几率。
同样,钉钉医院也针对慢性病人进行管理,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并将档案开放共享给社区医院的医生、院长、检验科,他们都能在手机上随时查阅档案,接下来,他们准备将档案开放给对应民众。
“很多人说颠覆,其实不需要大规模颠覆,改良一些细节之后,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黄东斌说。
健康管理从源头遏制“病源”
扎根基础医院,改善医疗资源不均,缓解看病难无疑是一种良策。然而,如果能从源头上,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管理民众健康,就能遏制民众少生病,或许这能从根本上解决医疗行业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发布一个报告:人类的生命质量,60%取决于他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从这部分入手,从运动、营养、睡眠、心理、精神的自我实现、健康责任等做一些健康干预。”妙健康CEO孔飞对《中外管理》如是说。作为一个健康管理平台,妙健康通过线下数千家实体店布局的智能穿戴设备,搜集用户的健康数据,将数据与平台连接,并采用游戏的方式,让用户乐于提升自己的健康指数。
孔飞认为,健康管理不只是健康教育,而是需要有管有理,既把用户管住,又帮助用户梳理,使用户了解如何做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智能穿戴设备给健康管理带来了新型的方式,而这将会成为市场刚需。
然而,众所周知的是,大健康管理并不在医保范畴,而目前中国的民众并没有对健康付费的习惯,孔飞却认为,用户愿意为健康管理付费,但前提是健康管理不是单一服务,而是合适场景下的综合服务。
举例而言,很多妈妈在孩子发烧时晚上不敢睡觉,因为要随时观测体温,而妙健康推出的儿童健康套餐,包含的智能体温计,动态监测孩子体温,监测数据连接妈妈的智能手机,温度超过一定度数,就能在手机上发出警示。儿童体温管理与儿童疾病相关保险、儿科专家在线问诊、儿童医院挂号服务连接在一起,打造一个整体的场景需求,就不愁患者没有付费意愿。
而妙健康也并非完全依赖患者或民众的付费需求,而是将平台打造成健康管理的流量入口,将健康管理与保险、体检相结合,从而在商业模式上降低了对民众的付费依赖。
核心痛点有赖于国家政策解决
大多数人的共识是,目前而言,移动医疗平台只是作为外围产品在诊前、诊后发力,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看病难”的痛点,而要想切实改变医疗行业痛点,核心是政府推动相关政策。
尽管政府在推行分级诊疗、医生多点执业等政策,但是情况不如人意:
首先,医院自负盈亏,三甲医院尽管人满为患,但并无太多动力将患者下沉到下级医院或基层医院,而基层医院由于资金投入以及医生水平等原因,在实力上有所欠缺,这也导致老百姓从心理上依然遵循“有病去大医院看”。
其次,与美国情况不同,在中国,医生从属于医院,因而不能离开医院主流环境,而美国医生属于自己,与医院只是合作,医院为他提供服务场地,因而美国能做到真正自由执业。但在中国,即使推行多点执业,但只要医生的职称、评级等在医院内部,医生就并没有太多动力去非三甲医院。如果不能达到多点执业、自由执业,那么,移动医疗平台就很难构建自己的线下服务体系,从而切入医疗的核心环节——诊中,也就很难更进一步改善医疗行业的效率。
除了政策壁垒以外,支付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众所周知,看病是医保支付,在这样的情况下,民众已经养成了医保支付习惯,然而,医保目前并不支持移动医疗所涉及的环节。而大多数民众对于互联网事物,又没有另外付费的习惯。
尽管高端商业保险会崛起,但这是一个持续过程,在目前的移动医疗环境下,谁来支付,谁来买单,也制约着移动医疗进一步的市场渗透。
医疗改革的深圳范本
然而,在黎明前的黑暗,我们看到了一丝曙光。
作为一个改革试点,深圳罗湖医院集团所做的正在打破我们的认识。
由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康复医院、区“医养融合”老年病科医院组成的深圳罗湖医院集团,下设检验中心、影像诊断中心等九大中心,九大中心是将公立医院原本“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的附属功能全部剥离出来。
成立集团之后,罗湖医院集团所属各大公立医院将实行差异化发展,以目前三大公立医院为例,罗湖人民医院未来主攻危急和疑难病症,罗湖中医院核心医疗范围是中医、骨科和康复科,而妇幼保健院将沿袭传统优势。罗湖医院集团挂牌后,辖区所有公立医院的医生可以在集团内部自由流动。
“最核心的是整个医疗体系的激励模式是什么,是让病人生更多病,看更多医生,赚钱更多呢?还是说让病人不生病,他健康我赚的钱越多?这种激励机制不一样,会导致所有的东西不一样。”奇点网创始人陈亚慧告诉《中外管理》记者。
据陈亚慧介绍,深圳罗湖医院集团跟以往不一样,并非以多开药为基础,而是以管理病人健康为核心。在此基础上,移动医疗平台就有更多与医院集团合作的机会,比如帮助医院进行慢病管理,使人少生病,减少医疗支出,而罗湖医院集团从减少中获取利润。
陈亚慧认为,这才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向。
而在移动医疗行业,尽管目前投资热度下降,却诞生了多个独角兽。据丁立朝介绍,平安好医生A轮估值达到180亿元,微医集团145亿元,春雨医生60亿元,碳云智能54亿元,好大夫在线45亿元……在资本市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就被视为独角兽。
投资人对此的高估值,或许就是看重在医疗改革后的那一天,移动医疗迎来一个美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