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对渗滤液产生量、水质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提出控制渗滤液水质水量的方法,渗滤液处理方式及工艺,从而使渗滤液处理达到经济化、夸理化、无害化。
关键词:垃圾卫生填埋;渗滤液;处理方式工艺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0)24-0059-01
垃圾堆体主要向外界排放两类污染物:填埋气体和垃圾渗滤液。其中垃圾渗滤液的成分十分复杂。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比一般城市污水更具有危害性,因此垃圾从卫生填埋到封场都需要对渗滤液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处理。
1 渗滤液的来源
垃圾渗滤液是填埋场中,各种途径进入垃圾的水经过溶解,吸收和带走污染物而形成的;是穿经垃圾并吸收容纳溶解物和悬浮物的液体。它主要由大气降雨、地表径流、地下水渗入和垃圾自身分解等组成。
2 渗滤液水质特点
渗滤液属高浓度污水,它的产生与垃圾堆体内部物理和生化演变过程密切相关。其主要特点: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且种类多,变化无规律,可生化性差、含盐量高、含氨氮浓度较高。水质水量波动大是渗滤液的另一个重要特点。雨季是垃圾产生渗滤液的高峰期,其它干旱季节基本上没有渗滤液的流出。渗滤液性质也随填埋场使用时间变化而变化:填埋场初期,厌氧条件很快成立,渗滤液因挥发性酸的产生而呈酸性,可生化性较好,氨氮浓度较高。几年后酸性阶段结束,进入产甲烷阶段,在产甲烷阶段渗滤液呈中性或碱性,氨氮浓度依然很高。
3 影响垃圾渗滤液水质水量主要因素
①进入垃圾填埋场的垃圾组成成分直接影响渗滤液水质特性。②垃圾填埋后,在不同的时间段,垃圾内部分解形态各不相同,所以产生的渗滤液水质有较大变化。③不同的填埋工艺,如不同的防渗方式、排水方式、作业区域划分,覆盖方法等将影响进入填埋场的水量,因而也将影响进入填埋场的水质。④当地气象、水文条件对渗滤液也有影响。针对垃圾渗滤液水质水量波动大,先从源头上控制进入填埋场水量,工程建设上实现雨污分流,运营上进行分单元覆盖填埋,设置临时排水渠,减少水体进入垃圾锥体,从而减少渗滤液产生量。同时为保证渗滤液处理能够连续、稳定正常进行,在渗滤液进入处理站之前,建造调节池,渗滤液通过调节池初步的稀释、厌氧降解,有机物污染浓度适当降低,避免了渗滤液对处理设备造成负面冲击。针对晚期渗滤液具有BOD5,CODcr低,NH3-N浓度较高特点,必要时需补充磷。
4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生物法、物理化学法、土地生物处理法。①物理化学法主要有混凝沉淀、砂过滤、化学氧化还原、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膜过滤等多种方法。物化处理可大幅度去除渗滤液中的污染物质,不受水质水量变化影响,效果稳定,但单位使用成本高。②生物法分为好氧生物和厌氧生物处理,以及厌氧好氧组合生物处理。好氧处理包括传统活性污泥法、氧化沟、SBR法等;厌氧处理包括厌氧污泥床、厌氧固定生物反应器、混合反应器等。生物法处理渗滤液运行成本较低,尤其对初期渗滤液,COD、BOD去除率可达80%~90%以上。渗滤液水质水量不稳定会影响生物法的处理效果,且对高浓度渗滤液即使去除率在90%以上仍不能达到排放标准,所以处理时较多采用生化、物化相结合方法,根据水质及处理程度,一般有以下处理流程:其一,渗滤液→调节池→混凝沉淀→氨吹脱→厌氧生物池→缺氧,好氧生物池→二沉池;其二,渗滤液→调节池→混凝沉淀→氨吹脱→厌氧生物池→缺氧,好氧生物池→二沉池→混凝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其三,渗滤液→调节池→MBR膜生物反应器→纳滤→反渗透。③土地处理法包括渗滤液回灌和人工湿地技术,土地法处理是通过实际填埋场的水分调节,使渗滤液得到有效控制并减少其污染,其具有以下特点:大幅提高垃圾填埋气的产量,提高垃圾能量转化效率;提高垃圾降解量,减少占用空间,延长垃圾场使用寿命;提高降解速率,缩短填埋场达到稳定化过程,缩短封场后管理和监测时间,减少后期监管费用等。
5 结语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控制垃圾渗滤液污染,通过雨污分流、场内外排水系统控制调节,渗滤液处理回喷等在水质、水量两方面降低污染,选择渗滤液处理方式一定要全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作为独立的渗滤液处理系统,应根据实际情况其处理程度,确定用具有脱氮功能的生化工艺和物化工艺,膜处理工艺相结合可达到渗滤液处理经济化、资源化、无害化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国建,赵爱华,张益城市垃圾处理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垃圾卫生填埋;渗滤液;处理方式工艺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0)24-0059-01
垃圾堆体主要向外界排放两类污染物:填埋气体和垃圾渗滤液。其中垃圾渗滤液的成分十分复杂。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比一般城市污水更具有危害性,因此垃圾从卫生填埋到封场都需要对渗滤液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处理。
1 渗滤液的来源
垃圾渗滤液是填埋场中,各种途径进入垃圾的水经过溶解,吸收和带走污染物而形成的;是穿经垃圾并吸收容纳溶解物和悬浮物的液体。它主要由大气降雨、地表径流、地下水渗入和垃圾自身分解等组成。
2 渗滤液水质特点
渗滤液属高浓度污水,它的产生与垃圾堆体内部物理和生化演变过程密切相关。其主要特点: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且种类多,变化无规律,可生化性差、含盐量高、含氨氮浓度较高。水质水量波动大是渗滤液的另一个重要特点。雨季是垃圾产生渗滤液的高峰期,其它干旱季节基本上没有渗滤液的流出。渗滤液性质也随填埋场使用时间变化而变化:填埋场初期,厌氧条件很快成立,渗滤液因挥发性酸的产生而呈酸性,可生化性较好,氨氮浓度较高。几年后酸性阶段结束,进入产甲烷阶段,在产甲烷阶段渗滤液呈中性或碱性,氨氮浓度依然很高。
3 影响垃圾渗滤液水质水量主要因素
①进入垃圾填埋场的垃圾组成成分直接影响渗滤液水质特性。②垃圾填埋后,在不同的时间段,垃圾内部分解形态各不相同,所以产生的渗滤液水质有较大变化。③不同的填埋工艺,如不同的防渗方式、排水方式、作业区域划分,覆盖方法等将影响进入填埋场的水量,因而也将影响进入填埋场的水质。④当地气象、水文条件对渗滤液也有影响。针对垃圾渗滤液水质水量波动大,先从源头上控制进入填埋场水量,工程建设上实现雨污分流,运营上进行分单元覆盖填埋,设置临时排水渠,减少水体进入垃圾锥体,从而减少渗滤液产生量。同时为保证渗滤液处理能够连续、稳定正常进行,在渗滤液进入处理站之前,建造调节池,渗滤液通过调节池初步的稀释、厌氧降解,有机物污染浓度适当降低,避免了渗滤液对处理设备造成负面冲击。针对晚期渗滤液具有BOD5,CODcr低,NH3-N浓度较高特点,必要时需补充磷。
4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生物法、物理化学法、土地生物处理法。①物理化学法主要有混凝沉淀、砂过滤、化学氧化还原、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膜过滤等多种方法。物化处理可大幅度去除渗滤液中的污染物质,不受水质水量变化影响,效果稳定,但单位使用成本高。②生物法分为好氧生物和厌氧生物处理,以及厌氧好氧组合生物处理。好氧处理包括传统活性污泥法、氧化沟、SBR法等;厌氧处理包括厌氧污泥床、厌氧固定生物反应器、混合反应器等。生物法处理渗滤液运行成本较低,尤其对初期渗滤液,COD、BOD去除率可达80%~90%以上。渗滤液水质水量不稳定会影响生物法的处理效果,且对高浓度渗滤液即使去除率在90%以上仍不能达到排放标准,所以处理时较多采用生化、物化相结合方法,根据水质及处理程度,一般有以下处理流程:其一,渗滤液→调节池→混凝沉淀→氨吹脱→厌氧生物池→缺氧,好氧生物池→二沉池;其二,渗滤液→调节池→混凝沉淀→氨吹脱→厌氧生物池→缺氧,好氧生物池→二沉池→混凝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其三,渗滤液→调节池→MBR膜生物反应器→纳滤→反渗透。③土地处理法包括渗滤液回灌和人工湿地技术,土地法处理是通过实际填埋场的水分调节,使渗滤液得到有效控制并减少其污染,其具有以下特点:大幅提高垃圾填埋气的产量,提高垃圾能量转化效率;提高垃圾降解量,减少占用空间,延长垃圾场使用寿命;提高降解速率,缩短填埋场达到稳定化过程,缩短封场后管理和监测时间,减少后期监管费用等。
5 结语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控制垃圾渗滤液污染,通过雨污分流、场内外排水系统控制调节,渗滤液处理回喷等在水质、水量两方面降低污染,选择渗滤液处理方式一定要全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作为独立的渗滤液处理系统,应根据实际情况其处理程度,确定用具有脱氮功能的生化工艺和物化工艺,膜处理工艺相结合可达到渗滤液处理经济化、资源化、无害化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国建,赵爱华,张益城市垃圾处理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