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全国体育类院校就业指导部门及其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北京体育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目前,我国体育类院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上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简单以及缺乏全程化教育等三大难题,严重影响着体育类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在结合北京体育大学就业指导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全国各体育类院校的调查研究,提出以“网络化解决方案”作为解决这三大难题的方法。网络化解决方案高效、便捷,能够弥补就业指导师资力量不足,对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进行有益补充,并且能够对大学生进行全程性职业化培养。网络化解决方案的主要载体——职前教育网络学堂在加强体育类院校进行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建设等方面有着很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以此为我国体育类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体育类院校;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8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8-0001-04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Solutions of Sports College Students’Pre-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Case Study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HE Zhen-wen, ZHAO Bing, XU Xiang-hong, ZHANG Zhuo-lin,CAI Xu-dong, WANG Zheng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This research took the national sports college career guidance department and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study, questionnaire survey,case study, expert interviews and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were adopted. It concluded that there were three difficulties——weak teachers, simple programs and lack ofeducation throughout in the career guidance of sports colleges. These question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sports institutions to carry out the work of career guidance. On the base of the experience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and the national sports colleges, the research proposed a “network solutions" to solve the three troubles. Network solutions were efficient and convenient. Network solutions could make up for shortage of teachers in career guidance, and gave the course of employment a useful comple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y could be full of students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e- vocational education network had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The research could provide assistance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our sports institutions.
Key words: sports colleges; pre-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guidence; network solutions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11万。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4%,与2008年同比略有上升。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7.4%。圆满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但是根据数据推测,2009年仍有近80万高校毕业生未就业,严峻的就业压力仍然存在。而据估计,到2010年,全国毕业生人数更是高达631万,就业压力将更加严峻。而由于体育专业的特殊性,体育类院校就业面相对其他综合类院校而言更窄,毕业生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就业危机”。
为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效果,体育院校在就业指导方面采取了一些切实有效的建设措施,但其效果与其它综合性大学相比未尽如人意,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体育院校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就业指导的体系还不完善,就业指导的理论不成熟;2)体育院校属于专业性高校,没有建立起专业化、专家化的指导工作队伍,对学生的就业指为寻求解决体育类院校就业指导难点问题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全国体育类院校的调查研究,寻找当前困扰体育类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几个瓶颈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对其必要性、可行性加以分析论证,从而对体育类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出帮助和建议。
投稿日期:2011-03-25
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体育类院校大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构建研究——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编号:1340SS09029)。
作者简介:何珍文,北京体育大学副书记,研究员,研究方向体育管理。仅仅是凭借工作经验;3)体育院校的专业特点导致毕业生就业面狭窄的客观情况也给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难度。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以全国体育类院校就业指导部门及其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北京体育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根据本研究需要,通过对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领域的研究以及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建设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调研,积累理论基础,寻找研究线索和研究参考。
1.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12所体育类院校大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的有关专业工作人员和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对体育类院校大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现状及其网络化建设的必要性进行调查研究,获得本研究的基本论据。同时,对参与到网络化学习和教学中的学生进行评估调查,对其可行性及实际意义进行实证研究,共发布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02份,回收率为70%。对评估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其重测信度为0.81,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0,结构效度可靠。
1.2.3 案例研究法 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建设的实践案例进行跟踪研究。
1.2.4 专家访谈法 采用开放式访谈方法,就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建设的相关问题与有关专家进行自由交谈与讨论。对访谈内容进行记录和分析。在研究过程中,对于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以及研究的结果征求专家的评价和意见。
用Microsoft Excel 和Spss等数据分析软件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必要性
2.1.1 体育类院校就业指导队伍现状 在对我国12所体育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现状调查中发现(表1,表2):1)大部分体育院校就业指导人员与毕业生的人数比例达不到1:500,只有少数高校接近这个比例,与欧美发达国家1:200的比例相比更是相差甚远,就业指导师资数量更是严重不足;2)我国体育院校每年都开展就业指导培训计划的有10所,占90.1%;3)我国体育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培训的对象主要为:就业专职人员、院系主管领导、就业指导课教师,缺乏对院系辅导员和班主任、学生社团代表的培训教育;4)我国体育类院校就业指导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教学能力培训、就业市场开发培训、就业事务管理培训,缺乏职业规划咨询师专题培训、辅导员专题培训、就业心理咨询培训和创业指导培训;5)培训时间一般在一周以内,基本保障培训的力度。
此外,在对全国12所体育类院校就业部门负责人的访谈中还发现,在我国体育院校中,就业指导课程的讲师往往由二至三名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担任,而他们在上课之余,还要承担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任务——既要帮助毕业生寻找就业机会、开拓就业市场、组织就业招聘会、办理毕业生就业手续,同时还要担负起各种就业讲座的组织、帮助学生寻找实习的任务。繁重的工作任务严重阻碍了其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水平及职业发展规划咨询技巧的提升。无形中进一步削弱了原本就已经非常薄弱的师资力量。
表1 体育类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现状(n11)
表2 体育类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培训具体现状(n10)
总结以上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我国体育类院校在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上面临着以下几个难题:1)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配备不足、人员结构不健全;2)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任务繁重;3)严重缺乏能够进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教学的师资力量;4)严重缺乏能为学生提供职业咨询指导的专业人员。
2.1.2 就业指导课建设现状 本研究针对全国12所体育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开课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1)我国体育院校就业指导课的开课情况比较理想,12所高校中分别有12所和10所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课比例分别达到100%和80%;其中必修课的比例分别为50%和40%,就业指导课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必修课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不能满足在校所有学生接受就业指导的需要。
2)经过调查,我国体育院校就业指导课课时不足,达不到38学时得要求,12所高校中3所高校的课时在48个学时,其他高校为32学时,很难满足需求。
3)我国体育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学生以作业和考试形式完成课程学习。
4)我国体育院校就业指导课大部分针对毕业生,开始于大三的高校只有28.6%,开始于大四的学校为71.4%,没有达到全程化就业指导的要求。
5)我国体育类高校就业指导相关课程的教材自编率为41.67%,大部分高校的相关教材需要通过购买,这也从一定程度反映高校就业指导的基础能力。
从上述调查结果中显示:全国体育类院校在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上付出了较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制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式传统等客观因素,导致体育类院校在就业指导课时设置上仍落后于全国其他类院校的水平。
2.1.3 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必要性 与其他综合性大学相比,体育类院校在大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上本身就有着先天的不足,即相对于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体育类院校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体育类院校大学生课程学习以户外术科居多,个人技能主要表现在运动能力方面。在校期间学生以各类运动的训练和教学以及体育相关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毕业时从业技能主要是体育运动教学与训练,而体育专业就业面目前相对比较狭窄。二是体育类院校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各项能力不足。体育类院校体育专业的学生高考文化课分数线相对较低,文化课考试前先加试体育分散精力,导致重“武”轻文,入大学后理论课学习吃力,文化课水平落后。此外,某些学生曾经是专业队运动员,长期的专业训练严重影响了其文化课的学习。因此,体育类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文化课素质、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以及组织与管理能力都要落后与其他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导致其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这就使得体育类院校在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更全面的考虑到对本校学生进行全程性——即从入学到毕业——职业化培养的问题。然而,限制于主观或客观因素,全国绝大部分体育类院校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因此,如何去找出一种高效的、便捷的、能够弥补就业指导师资力量不足,能够对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进行有益补充,并且能够对大学生进行全程性职业化培养的问题解决方法,是势在必行的。
由于传统的方式难以解决当前体育类院校面临的紧迫问题,因此本项目组建议采取网络化的形式,作为体育类院校面临所问题的解决方案。
2.2 大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 针对体育类院校就业指导队伍人员配备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现状和就业指导课课时不足、教学形式单一、全程化不足等建设现状,大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主要是通过建立一个具有职业规划指导功能、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教学功能及辅助功能,能够进行网络互动、网络教学,提供相关信息服务的网站服务系统,以弥补就业指导队伍人员配备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就业指导课课时不足、教学形式单一、全程化不足的工作不足。下面对该网站服务系统的三个主要功能提出设计方案。
2.2.1 职业规划指导功能设计方案 体育类院校就业指导师资力量不足的表现之一就在于,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咨询的专业人员数量及其稀少。大部分老师本身并无企业工作经验,同时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咨询师培训,因此很难承担这方面的工作。因此,大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要能够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一般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总共有五个步骤:了解自己、了解职业、选择并确定职业目标、制定计划并加以执行,以及之后对规划的审视与修改。对学生进行完整的职业规划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职业测评工具:帮助学生从兴趣、性格、能力及价值观四个方面充分了解自己。
2)职业信息库:包含大量的职业以及行业信息,同时采取便捷的搜索功能,帮助学生即时了解职业的情况。
3)辅助工具:如SWOT分析,SMART分析等,帮助学生合理的进行职业目标的选择和确定。
4)职业计划书生成系统:可将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的每一步骤记录下来,并最终生成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供学生时刻参考,并加以修改。
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如具备了以上功能,便可以承担起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的功能,分担了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有效的缓解体育类院校就业指导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2.2.2 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教学功能设计方案 大部分体育类院校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本身就存在课时不足的问题,再加上授课老师的授课水平有限,因此很难保证体育院校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利用网络化解决方案能有效弥补体育类院校对于就业指导课程授课能力薄弱的问题,成为本研究的要点。
1)课程内容设计:采取标准化课程与辅助性课程相结合的形式。所谓标准化课程,指的是按照教育部发布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设计的课程体系。对于师资严重不足或几乎无自主授课能力的体育类高校而言,可直接利用此课程体系代替教师授课。对于其他体育类院校而言,也可通过此课程体系,弥补现有课程体系的不足。
所谓辅助性课程,即在标准课程体系之外,针对就业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的辅导性课程。如针对公务员考试的课程,针对面试技巧的课程等。这些课程能够丰富体育类院校现有的课程内容,也能充分的帮助学生实事求是的解决其实际疑惑。
2)课程形式设计:名家授课、录制音像视频、采取流媒体软件的形式播放。为了保证课程质量,授课教师最好为此领域内知名的学者或资深专家,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为保障教学的持续性,也为了保证课程的便于推广,可以将课程录制为视频,并采取流媒体的形式,即将课程视频、大纲、讲义三合一放在同一个页面上,供学生自主选择观看。
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如能具备以上功能,则能够对体育类院校现有的课程体系产生充分的补充作用,甚至可以用网络化教学取代传统的教师教学方式,一来可以避免教师水平限制所带来的教学质量不佳的问题,二来可以有效的缓解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三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更为专业的教学条件,四可以使教学脱离固定时间与固定地点的限制,使学生在网络化的条件下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可谓一举多得。
2.2.3 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辅助功能设计方案 除了职业规划功能与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教学功能外,为了达到全程化教育,网路化解决方案中还需要设计一些辅助性内容。如职业资讯,或职场成功人士经验分享,大学生涯规划等素材。这些内容可以丰富职前教育本身的内涵,使得更多的学生认识到,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并非仅仅只对应届毕业生有效果,对所有学生而言一样有用,这就从主观上使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全程化成为了可能。
此外,为了能够更好的确保学生接受网络化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的效果,设计中还应该加入自主测试的内容,以便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3 实施大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效果预测 在与时代英杰公司合作研发出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解决方案——职前教育网络学堂系统后,北京体育大学在全校范围内对所有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试用,并在一个月后由本项目组对其试用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表3)。
表3 北京体育大学职前教育网络学堂使用评价调查(n102)
从本次抽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职前教育网络学堂的评价较高,从中可以预测出有效实施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职前教育网络学堂,对于全国体育类院校而言将会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和作用:
2.3.1 缓解体育类院校就业指导师资不足的问题 国办发[2009]3号文件要求“高校要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并作为必修课程”;教高厅(2007)7号下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也明确提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要列入教学计划,现阶段作为高校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经过3~5年的完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并明确要求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各体育类院校目前就业指导专职人员只有2~3名,在校学生近万名,师资不足的矛盾异常突出。
通过体育类院校大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建设,可以为教师和学生、学生与自身学习构建教学平台和学习媒介,为学生提供快速、高效的职前教育教育课程,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得到很好的监督和管理。这样,体育类院校师资不足的问题,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缓解。
2.3.2 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职前教育力 该大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平台(网络课堂)不仅能较好地协助完成教学任务,更为重要的是,它依据大学生职前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服务,同时为不同阶段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提升职业发展素养的专家课程,并提供专家咨询服务,甚至为大学生提供针对性强的就业和实习信息。在学生整个在校期间,都能接受专业而及时的职前教育资讯和交流服务,整体上,它是一套内容专业而全面、实用性良好的大学生职前教育辅助系统。通过网络化解决方案的构建,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认清自我,了解职业环境,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好规划,同时能持续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2.3.3 低成本高效率推进体育类院校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教学质量的提升 不可否认,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正在逐步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质量的高低,最根本的由大学生的社会影响来决定。在当前社会整体职业发展教育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体育类院校构建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平台能大幅度提高学生职前教育质量。学校职业发展教育水平的现代网络解决方案,是保证赢在起跑线的重要举措,也是从根本上提升体育类院校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建成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平台(网络课堂),是一种可持续的长期有效机制,不但降低了人力资源和经费的投入,而且实现了高效率,缓解了体育类院校大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的工作压力。
2.3.4 推动体育类院校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信息化进程 为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加速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党和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政策与规划,而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既具有便捷化、自主性学习的特点,还能图文并茂,有良好的使用效果,而且覆盖面广,能进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是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有效方式和手段。
2.3.5 发展学生非体育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就业渠道 通过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建设,可以在早起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开发自身的特长与潜力,促使学生努力学习英语、计算机以及管理学知识,使学生通过网络课堂尽早了解和掌握就业市场的动向,了解自身的不足,并通过网络课堂的教学或自学,加强自身的整体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从而无形的拓宽了就业市场和渠道。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课堂,可以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尽早、有效的完成学生的职前教育,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准备未来的职业发展与就业。
以上表明,从实践价值考虑,对体育类院校实施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将对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和产生积极的效果。
3 结 论
针对目前全国体育类院校在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上普遍存在着三大问题: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课程设置较为单薄、难以对学生进行全程化教育,网络化解决方案作为一种高效的、便捷的、能够弥补就业指导师资力量不足,能够对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进行有益补充,并且能够对大学生进行全程性职业化培养的问题解决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网络化解决方案的主要载体——职前教育网络学堂的内容与框架构建得到了本项目组以及业内专家及专业研究机构的反复论证,并已在实践中获得了使用者的认可。其在对于帮助体育类院校解决师资问题、课程设置问题,帮助体育类院校进行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建设有着很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童玲,陈腊文.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网络化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3):56-57.
[2] 刘治军.积极探索高校网络化就业指导模式[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2):60-61.
[3] 迟涛.探索高校网络化就业指导模式[J].大学生就业,2006,(4):45-46.
[4] 吕鹏,陈伟.高校就业工作因“网”而变[J].大学生就业,2005(18):49-50.
[5] 蒋胜祥.大学生就业指导[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6] 王洪波.树立现代大学生活观 塑造高素质创新人才[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20(4):37-39.
[7] 侯文华.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工作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3(8):70-72.
[8] 池忠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模式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2):57-60.
[9] 唐玲,蒋舜浩.对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变革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1):81-82.
[10] 马永霞.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及其启示[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4):84-86.
[11] 教育部网站. http://www.moe.edu.cn/.
关键词:体育类院校;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8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8-0001-04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Solutions of Sports College Students’Pre-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Case Study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HE Zhen-wen, ZHAO Bing, XU Xiang-hong, ZHANG Zhuo-lin,CAI Xu-dong, WANG Zheng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This research took the national sports college career guidance department and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study, questionnaire survey,case study, expert interviews and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were adopted. It concluded that there were three difficulties——weak teachers, simple programs and lack ofeducation throughout in the career guidance of sports colleges. These question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sports institutions to carry out the work of career guidance. On the base of the experience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and the national sports colleges, the research proposed a “network solutions" to solve the three troubles. Network solutions were efficient and convenient. Network solutions could make up for shortage of teachers in career guidance, and gave the course of employment a useful comple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y could be full of students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e- vocational education network had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The research could provide assistance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our sports institutions.
Key words: sports colleges; pre-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guidence; network solutions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11万。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4%,与2008年同比略有上升。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2009年年底,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7.4%。圆满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但是根据数据推测,2009年仍有近80万高校毕业生未就业,严峻的就业压力仍然存在。而据估计,到2010年,全国毕业生人数更是高达631万,就业压力将更加严峻。而由于体育专业的特殊性,体育类院校就业面相对其他综合类院校而言更窄,毕业生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就业危机”。
为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效果,体育院校在就业指导方面采取了一些切实有效的建设措施,但其效果与其它综合性大学相比未尽如人意,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体育院校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就业指导的体系还不完善,就业指导的理论不成熟;2)体育院校属于专业性高校,没有建立起专业化、专家化的指导工作队伍,对学生的就业指为寻求解决体育类院校就业指导难点问题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对全国体育类院校的调查研究,寻找当前困扰体育类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几个瓶颈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对其必要性、可行性加以分析论证,从而对体育类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出帮助和建议。
投稿日期:2011-03-25
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体育类院校大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构建研究——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编号:1340SS09029)。
作者简介:何珍文,北京体育大学副书记,研究员,研究方向体育管理。仅仅是凭借工作经验;3)体育院校的专业特点导致毕业生就业面狭窄的客观情况也给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难度。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以全国体育类院校就业指导部门及其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北京体育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根据本研究需要,通过对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领域的研究以及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建设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调研,积累理论基础,寻找研究线索和研究参考。
1.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12所体育类院校大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的有关专业工作人员和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对体育类院校大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现状及其网络化建设的必要性进行调查研究,获得本研究的基本论据。同时,对参与到网络化学习和教学中的学生进行评估调查,对其可行性及实际意义进行实证研究,共发布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02份,回收率为70%。对评估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其重测信度为0.81,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0,结构效度可靠。
1.2.3 案例研究法 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建设的实践案例进行跟踪研究。
1.2.4 专家访谈法 采用开放式访谈方法,就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建设的相关问题与有关专家进行自由交谈与讨论。对访谈内容进行记录和分析。在研究过程中,对于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以及研究的结果征求专家的评价和意见。
用Microsoft Excel 和Spss等数据分析软件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必要性
2.1.1 体育类院校就业指导队伍现状 在对我国12所体育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现状调查中发现(表1,表2):1)大部分体育院校就业指导人员与毕业生的人数比例达不到1:500,只有少数高校接近这个比例,与欧美发达国家1:200的比例相比更是相差甚远,就业指导师资数量更是严重不足;2)我国体育院校每年都开展就业指导培训计划的有10所,占90.1%;3)我国体育院校开展就业指导培训的对象主要为:就业专职人员、院系主管领导、就业指导课教师,缺乏对院系辅导员和班主任、学生社团代表的培训教育;4)我国体育类院校就业指导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教学能力培训、就业市场开发培训、就业事务管理培训,缺乏职业规划咨询师专题培训、辅导员专题培训、就业心理咨询培训和创业指导培训;5)培训时间一般在一周以内,基本保障培训的力度。
此外,在对全国12所体育类院校就业部门负责人的访谈中还发现,在我国体育院校中,就业指导课程的讲师往往由二至三名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担任,而他们在上课之余,还要承担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任务——既要帮助毕业生寻找就业机会、开拓就业市场、组织就业招聘会、办理毕业生就业手续,同时还要担负起各种就业讲座的组织、帮助学生寻找实习的任务。繁重的工作任务严重阻碍了其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水平及职业发展规划咨询技巧的提升。无形中进一步削弱了原本就已经非常薄弱的师资力量。
表1 体育类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现状(n11)
表2 体育类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培训具体现状(n10)
总结以上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我国体育类院校在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上面临着以下几个难题:1)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配备不足、人员结构不健全;2)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任务繁重;3)严重缺乏能够进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教学的师资力量;4)严重缺乏能为学生提供职业咨询指导的专业人员。
2.1.2 就业指导课建设现状 本研究针对全国12所体育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开课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1)我国体育院校就业指导课的开课情况比较理想,12所高校中分别有12所和10所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课比例分别达到100%和80%;其中必修课的比例分别为50%和40%,就业指导课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必修课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不能满足在校所有学生接受就业指导的需要。
2)经过调查,我国体育院校就业指导课课时不足,达不到38学时得要求,12所高校中3所高校的课时在48个学时,其他高校为32学时,很难满足需求。
3)我国体育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学生以作业和考试形式完成课程学习。
4)我国体育院校就业指导课大部分针对毕业生,开始于大三的高校只有28.6%,开始于大四的学校为71.4%,没有达到全程化就业指导的要求。
5)我国体育类高校就业指导相关课程的教材自编率为41.67%,大部分高校的相关教材需要通过购买,这也从一定程度反映高校就业指导的基础能力。
从上述调查结果中显示:全国体育类院校在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上付出了较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制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式传统等客观因素,导致体育类院校在就业指导课时设置上仍落后于全国其他类院校的水平。
2.1.3 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必要性 与其他综合性大学相比,体育类院校在大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上本身就有着先天的不足,即相对于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体育类院校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体育类院校大学生课程学习以户外术科居多,个人技能主要表现在运动能力方面。在校期间学生以各类运动的训练和教学以及体育相关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毕业时从业技能主要是体育运动教学与训练,而体育专业就业面目前相对比较狭窄。二是体育类院校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各项能力不足。体育类院校体育专业的学生高考文化课分数线相对较低,文化课考试前先加试体育分散精力,导致重“武”轻文,入大学后理论课学习吃力,文化课水平落后。此外,某些学生曾经是专业队运动员,长期的专业训练严重影响了其文化课的学习。因此,体育类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文化课素质、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以及组织与管理能力都要落后与其他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导致其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这就使得体育类院校在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更全面的考虑到对本校学生进行全程性——即从入学到毕业——职业化培养的问题。然而,限制于主观或客观因素,全国绝大部分体育类院校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因此,如何去找出一种高效的、便捷的、能够弥补就业指导师资力量不足,能够对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进行有益补充,并且能够对大学生进行全程性职业化培养的问题解决方法,是势在必行的。
由于传统的方式难以解决当前体育类院校面临的紧迫问题,因此本项目组建议采取网络化的形式,作为体育类院校面临所问题的解决方案。
2.2 大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 针对体育类院校就业指导队伍人员配备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现状和就业指导课课时不足、教学形式单一、全程化不足等建设现状,大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主要是通过建立一个具有职业规划指导功能、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教学功能及辅助功能,能够进行网络互动、网络教学,提供相关信息服务的网站服务系统,以弥补就业指导队伍人员配备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就业指导课课时不足、教学形式单一、全程化不足的工作不足。下面对该网站服务系统的三个主要功能提出设计方案。
2.2.1 职业规划指导功能设计方案 体育类院校就业指导师资力量不足的表现之一就在于,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咨询的专业人员数量及其稀少。大部分老师本身并无企业工作经验,同时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咨询师培训,因此很难承担这方面的工作。因此,大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要能够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一般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总共有五个步骤:了解自己、了解职业、选择并确定职业目标、制定计划并加以执行,以及之后对规划的审视与修改。对学生进行完整的职业规划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职业测评工具:帮助学生从兴趣、性格、能力及价值观四个方面充分了解自己。
2)职业信息库:包含大量的职业以及行业信息,同时采取便捷的搜索功能,帮助学生即时了解职业的情况。
3)辅助工具:如SWOT分析,SMART分析等,帮助学生合理的进行职业目标的选择和确定。
4)职业计划书生成系统:可将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的每一步骤记录下来,并最终生成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供学生时刻参考,并加以修改。
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如具备了以上功能,便可以承担起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的功能,分担了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有效的缓解体育类院校就业指导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2.2.2 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教学功能设计方案 大部分体育类院校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本身就存在课时不足的问题,再加上授课老师的授课水平有限,因此很难保证体育院校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利用网络化解决方案能有效弥补体育类院校对于就业指导课程授课能力薄弱的问题,成为本研究的要点。
1)课程内容设计:采取标准化课程与辅助性课程相结合的形式。所谓标准化课程,指的是按照教育部发布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设计的课程体系。对于师资严重不足或几乎无自主授课能力的体育类高校而言,可直接利用此课程体系代替教师授课。对于其他体育类院校而言,也可通过此课程体系,弥补现有课程体系的不足。
所谓辅助性课程,即在标准课程体系之外,针对就业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的辅导性课程。如针对公务员考试的课程,针对面试技巧的课程等。这些课程能够丰富体育类院校现有的课程内容,也能充分的帮助学生实事求是的解决其实际疑惑。
2)课程形式设计:名家授课、录制音像视频、采取流媒体软件的形式播放。为了保证课程质量,授课教师最好为此领域内知名的学者或资深专家,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为保障教学的持续性,也为了保证课程的便于推广,可以将课程录制为视频,并采取流媒体的形式,即将课程视频、大纲、讲义三合一放在同一个页面上,供学生自主选择观看。
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如能具备以上功能,则能够对体育类院校现有的课程体系产生充分的补充作用,甚至可以用网络化教学取代传统的教师教学方式,一来可以避免教师水平限制所带来的教学质量不佳的问题,二来可以有效的缓解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三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更为专业的教学条件,四可以使教学脱离固定时间与固定地点的限制,使学生在网络化的条件下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可谓一举多得。
2.2.3 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辅助功能设计方案 除了职业规划功能与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教学功能外,为了达到全程化教育,网路化解决方案中还需要设计一些辅助性内容。如职业资讯,或职场成功人士经验分享,大学生涯规划等素材。这些内容可以丰富职前教育本身的内涵,使得更多的学生认识到,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并非仅仅只对应届毕业生有效果,对所有学生而言一样有用,这就从主观上使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全程化成为了可能。
此外,为了能够更好的确保学生接受网络化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的效果,设计中还应该加入自主测试的内容,以便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3 实施大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的效果预测 在与时代英杰公司合作研发出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解决方案——职前教育网络学堂系统后,北京体育大学在全校范围内对所有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试用,并在一个月后由本项目组对其试用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表3)。
表3 北京体育大学职前教育网络学堂使用评价调查(n102)
从本次抽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职前教育网络学堂的评价较高,从中可以预测出有效实施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职前教育网络学堂,对于全国体育类院校而言将会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和作用:
2.3.1 缓解体育类院校就业指导师资不足的问题 国办发[2009]3号文件要求“高校要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并作为必修课程”;教高厅(2007)7号下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也明确提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要列入教学计划,现阶段作为高校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经过3~5年的完善后全部过渡到必修课,并明确要求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各体育类院校目前就业指导专职人员只有2~3名,在校学生近万名,师资不足的矛盾异常突出。
通过体育类院校大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建设,可以为教师和学生、学生与自身学习构建教学平台和学习媒介,为学生提供快速、高效的职前教育教育课程,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得到很好的监督和管理。这样,体育类院校师资不足的问题,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缓解。
2.3.2 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职前教育力 该大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平台(网络课堂)不仅能较好地协助完成教学任务,更为重要的是,它依据大学生职前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服务,同时为不同阶段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提升职业发展素养的专家课程,并提供专家咨询服务,甚至为大学生提供针对性强的就业和实习信息。在学生整个在校期间,都能接受专业而及时的职前教育资讯和交流服务,整体上,它是一套内容专业而全面、实用性良好的大学生职前教育辅助系统。通过网络化解决方案的构建,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认清自我,了解职业环境,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好规划,同时能持续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2.3.3 低成本高效率推进体育类院校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教学质量的提升 不可否认,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正在逐步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质量的高低,最根本的由大学生的社会影响来决定。在当前社会整体职业发展教育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体育类院校构建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平台能大幅度提高学生职前教育质量。学校职业发展教育水平的现代网络解决方案,是保证赢在起跑线的重要举措,也是从根本上提升体育类院校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建成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平台(网络课堂),是一种可持续的长期有效机制,不但降低了人力资源和经费的投入,而且实现了高效率,缓解了体育类院校大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的工作压力。
2.3.4 推动体育类院校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信息化进程 为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加速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党和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政策与规划,而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既具有便捷化、自主性学习的特点,还能图文并茂,有良好的使用效果,而且覆盖面广,能进行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是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有效方式和手段。
2.3.5 发展学生非体育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就业渠道 通过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建设,可以在早起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开发自身的特长与潜力,促使学生努力学习英语、计算机以及管理学知识,使学生通过网络课堂尽早了解和掌握就业市场的动向,了解自身的不足,并通过网络课堂的教学或自学,加强自身的整体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从而无形的拓宽了就业市场和渠道。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课堂,可以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尽早、有效的完成学生的职前教育,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准备未来的职业发展与就业。
以上表明,从实践价值考虑,对体育类院校实施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解决方案将对学生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和产生积极的效果。
3 结 论
针对目前全国体育类院校在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上普遍存在着三大问题: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课程设置较为单薄、难以对学生进行全程化教育,网络化解决方案作为一种高效的、便捷的、能够弥补就业指导师资力量不足,能够对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进行有益补充,并且能够对大学生进行全程性职业化培养的问题解决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网络化解决方案的主要载体——职前教育网络学堂的内容与框架构建得到了本项目组以及业内专家及专业研究机构的反复论证,并已在实践中获得了使用者的认可。其在对于帮助体育类院校解决师资问题、课程设置问题,帮助体育类院校进行职前教育与就业指导网络化建设有着很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童玲,陈腊文.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网络化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3):56-57.
[2] 刘治军.积极探索高校网络化就业指导模式[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2):60-61.
[3] 迟涛.探索高校网络化就业指导模式[J].大学生就业,2006,(4):45-46.
[4] 吕鹏,陈伟.高校就业工作因“网”而变[J].大学生就业,2005(18):49-50.
[5] 蒋胜祥.大学生就业指导[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6] 王洪波.树立现代大学生活观 塑造高素质创新人才[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20(4):37-39.
[7] 侯文华.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工作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3(8):70-72.
[8] 池忠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论与实践模式探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2):57-60.
[9] 唐玲,蒋舜浩.对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变革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4(1):81-82.
[10] 马永霞.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及其启示[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8(4):84-86.
[11] 教育部网站. http://www.moe.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