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波变换的图像增强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ep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小波变换图像增强技术(WTIE)把X线片上特定部位的椎间盘突出轮廓从周围结构中分离出来,使原X线片上细微或模糊、肉眼不易分辨的椎间盘突出轮廓经过增强处理后,显示出突出椎间盘的形态特点,定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方法:

利用WTIE对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病人的脊柱X线片进行处理,获得腰椎间盘突出节段椎管局部的额状面数字图像,根据该图像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定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与CT及手术所见进行对比。

结果:

腰椎管局部感兴趣区的额状面数字图像定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准确率达88.5%。

结论:

本方法简便、实用,定位诊断准确率高,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脊柱侧凸矫正术中神经损伤的机理及防治措施。方法:54例脊柱侧凸患者,男18例,女36例。C-D法矫正33例,平均年龄15.5岁,Cobb角平均66°;TSRH法矫正21例,平均年龄14岁,Cobb角平均68°。结果:C-D组矫正后Cobb角减少至26°,TSRH组减小至28°。2例出现神经损伤(3.7%)。其中1例经唤醒试验发现神经损伤立即取出C-D棒,术后双下肢瘫痪。卧石膏床3个月,给
目的:分析Cotrel-Dubousset器械治疗脊柱侧凸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并提出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1993年2月~1996年9月共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脊柱侧凸38例,平均年龄16.4岁,术前Cobb角为40°~130°,平均68°。结果:术后平均矫正率61%。术中及术后共发生各种并发症9例,其中椎板、椎弓骨折4例,C-D棒末端过长2例,神经损伤1例,术后肺功能衰竭1例,螺钉遗留1例。结论
双能量X线吸收测量仪(DEXA)是目前临床测量骨矿物质密度(BMD)及诊断骨质疏松症普遍应用的方法。本研究旨在用DEXA测量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BMD,总体比较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与同龄正常人BMD的差别以及调查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BMD异常的发生率。用DEXA测量了81例12~14岁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及220名同年龄健康对照的腰椎及双侧近端股骨BMD。结果显示,所有三个年龄组脊柱侧凸组BMD值均低于
目的:利用家兔脊柱侧凸动物模型,观察椎间盘、椎骨及椎旁肌的病理变化。方法:将21只家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7只。均用钢丝连接肩胛骨和股骨,制成脊柱侧凸模型。固定3、4、5个月后分批处死,取顶椎椎间盘,用Carbazole法及Woessner法分别测定凸凹侧己糖醛酸及羟脯氨酸含量;取顶椎椎骨,行HE染色,观察椎体骺板变化;取椎旁肌用肌球蛋白ATP酶法染色,观察肌纤维病理变化。结果:椎间盘凹侧半纤维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