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等职业教育要以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核心,因此,陶行知先生的以做为核心,在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完全契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如果能在教学中践行这一理念就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学以致用。
关键词: 中职计算机教学 教学做合一 教学思考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与具体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要求密切相关,教学要以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核心,适应岗位要求,通俗地说就是能做、会做。因此,陶行知先生的以做为核心,在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完全契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对于教学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践行“教学做合一”的必要性
中职教育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为了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动手技能水平,在教学中践行“教学做合一”极其必要。
(一)中职学生特点要求我们“教学做合一”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青春期少年的所有心理特征,但有其自身特点。整体而言他们的知识基础低于同龄人,比较自卑,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同龄人中的失败者。他们中的一些人由于自卑而不自信,甚至自暴自弃,因此极度厌恶书本和课堂,从这点上说,重新唤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是关键。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个很有意义的现象,总体而言成绩差的学生的动手能力比成绩好的强,因此,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更多地强调做,学生感觉学得会,那么在成就感的激励下,会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曾经有学生喜欢玩CS,他说来学校就是为了学打游戏,我告诉他,要玩好游戏,必要的理论基础还是要的,结果他学习一往直前,并在技能竞赛中获奖。
中职学生往往自认为比较“蠢”,这个“蠢”其实是他们不懂得学习方法,“做中学”恰恰给了他们一个掌握学习方法的机会。
(二)学科特点要求我们“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学来源于生活,但中职计算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虽说有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的原因,但主要原因是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完善的机制。一方面可以从教材更新速度方面入手,如用电子教材,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能做能学,一法通万法通。
计算机专业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目前的中职教材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些特点。教材普遍求大求全,过于强调理论,学生看到书就头痛,称之为“天书”。如果编者践行了“做中学”这一理念就能极大地改善这种状况。
计算机各门课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目前独立成科没有形成应用体系。如果从应用出发整合各课程,就可以极大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生学计算机组装比较感兴趣,而不愿学计算机原理,将原理中一些必要的理论融入组装形成一个整体,效果应该更好。
二、如何践行“教学做合一”
作为普通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多地只能从课堂教学中寻求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其实陶行知先生早就告诉我们该如何做——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因此,我们首先要确认做的事及怎么做,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此不谋而合。
虽然目前已有许多按任务驱动法编写的教材,但多少存在一些问题不符合教者的理念,因此,教师有必要自己组织教学。
(一)精心梳理知识点构建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的选择是最难、最关键的环节。一个好的任务要符合现实需求,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一个好的任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次定目标,具有弹性;一个好的任务要符合学科特点,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理解、分析、解决当前问题,问题的解决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理想平台。如在讲因特网的应用时,我按照现实应用需求设计了几个任务,将所需知识点纳入其中,第一个任务是以“电子小报”素材收集为主线,涉及URL、搜索、收藏和文字图片的采集功能,在学习新知的同时与已有知识建立衔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
(二)以任务为主线实施课堂教学
常有教师感觉一个任务未能融合所有知识点,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穿插讲授大量零散的知识,从而破坏了任务的整体性(最严重的情况是又回到了讲授型)。一些条理性较强的知识,组织任务容易些,而一些知识如数据类型等,想用一个任务容纳所有信息是不可能的,在此情况下,我们应该有选择地将一些典型的,难于理解的类型纳入任务中,主线要明晰,在学生掌握了主线后再及其余。事实上,往往有些知识是不需要老师讲解的,通过任务的学习,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了,如WORD的字体设置,你一个任务做下來,还需要一项一项地讲解?
(三)改造任务融入自己的思想
有些教师上课时一句话“今天完成任务×××”,学生按任务流程从头做到尾,按葫芦画瓢,没有任何问题的产生,没有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做中学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活动中再“创造”地学习,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不是由教师(书本)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解决问题,如果是这样,那么不过是换了种方式的“填鸭式”,VB课成了打字课,效果还不如讲授。教师不一定要完全脱离书本,但可以改造任务,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四)多元互动评价
教材一般在评价方面做得很少,事实上也不可能做太多,学生基础不同,不可能用同一把尺衡量,这需要教师临场抉择。评价不能仅以完成任务为标准,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指出错误和不足、树立好的榜样,要以解决的问题为考量依据,以学习行为和习惯的养成、以协作互助精神为指标。如我常用自评、组评、教师评等方式,譬如当以一个小组为评价单位时,掌握速度快的同学就会主动帮助那些没有完成的。
说来惭愧,这么多年了,教育还没有达到行知先生的要求,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实践、探索“教学做合一”,就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关键词: 中职计算机教学 教学做合一 教学思考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与具体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要求密切相关,教学要以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核心,适应岗位要求,通俗地说就是能做、会做。因此,陶行知先生的以做为核心,在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完全契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对于教学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践行“教学做合一”的必要性
中职教育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为了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动手技能水平,在教学中践行“教学做合一”极其必要。
(一)中职学生特点要求我们“教学做合一”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青春期少年的所有心理特征,但有其自身特点。整体而言他们的知识基础低于同龄人,比较自卑,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同龄人中的失败者。他们中的一些人由于自卑而不自信,甚至自暴自弃,因此极度厌恶书本和课堂,从这点上说,重新唤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是关键。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个很有意义的现象,总体而言成绩差的学生的动手能力比成绩好的强,因此,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更多地强调做,学生感觉学得会,那么在成就感的激励下,会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曾经有学生喜欢玩CS,他说来学校就是为了学打游戏,我告诉他,要玩好游戏,必要的理论基础还是要的,结果他学习一往直前,并在技能竞赛中获奖。
中职学生往往自认为比较“蠢”,这个“蠢”其实是他们不懂得学习方法,“做中学”恰恰给了他们一个掌握学习方法的机会。
(二)学科特点要求我们“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学来源于生活,但中职计算机教学与实践相脱节。虽说有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的原因,但主要原因是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完善的机制。一方面可以从教材更新速度方面入手,如用电子教材,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能做能学,一法通万法通。
计算机专业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目前的中职教材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些特点。教材普遍求大求全,过于强调理论,学生看到书就头痛,称之为“天书”。如果编者践行了“做中学”这一理念就能极大地改善这种状况。
计算机各门课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目前独立成科没有形成应用体系。如果从应用出发整合各课程,就可以极大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生学计算机组装比较感兴趣,而不愿学计算机原理,将原理中一些必要的理论融入组装形成一个整体,效果应该更好。
二、如何践行“教学做合一”
作为普通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多地只能从课堂教学中寻求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其实陶行知先生早就告诉我们该如何做——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因此,我们首先要确认做的事及怎么做,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此不谋而合。
虽然目前已有许多按任务驱动法编写的教材,但多少存在一些问题不符合教者的理念,因此,教师有必要自己组织教学。
(一)精心梳理知识点构建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的选择是最难、最关键的环节。一个好的任务要符合现实需求,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一个好的任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次定目标,具有弹性;一个好的任务要符合学科特点,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理解、分析、解决当前问题,问题的解决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理想平台。如在讲因特网的应用时,我按照现实应用需求设计了几个任务,将所需知识点纳入其中,第一个任务是以“电子小报”素材收集为主线,涉及URL、搜索、收藏和文字图片的采集功能,在学习新知的同时与已有知识建立衔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
(二)以任务为主线实施课堂教学
常有教师感觉一个任务未能融合所有知识点,在任务实施过程中穿插讲授大量零散的知识,从而破坏了任务的整体性(最严重的情况是又回到了讲授型)。一些条理性较强的知识,组织任务容易些,而一些知识如数据类型等,想用一个任务容纳所有信息是不可能的,在此情况下,我们应该有选择地将一些典型的,难于理解的类型纳入任务中,主线要明晰,在学生掌握了主线后再及其余。事实上,往往有些知识是不需要老师讲解的,通过任务的学习,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了,如WORD的字体设置,你一个任务做下來,还需要一项一项地讲解?
(三)改造任务融入自己的思想
有些教师上课时一句话“今天完成任务×××”,学生按任务流程从头做到尾,按葫芦画瓢,没有任何问题的产生,没有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做中学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活动中再“创造”地学习,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不是由教师(书本)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解决问题,如果是这样,那么不过是换了种方式的“填鸭式”,VB课成了打字课,效果还不如讲授。教师不一定要完全脱离书本,但可以改造任务,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四)多元互动评价
教材一般在评价方面做得很少,事实上也不可能做太多,学生基础不同,不可能用同一把尺衡量,这需要教师临场抉择。评价不能仅以完成任务为标准,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指出错误和不足、树立好的榜样,要以解决的问题为考量依据,以学习行为和习惯的养成、以协作互助精神为指标。如我常用自评、组评、教师评等方式,譬如当以一个小组为评价单位时,掌握速度快的同学就会主动帮助那些没有完成的。
说来惭愧,这么多年了,教育还没有达到行知先生的要求,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实践、探索“教学做合一”,就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