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专家:北京著名心理学家、首都医科大学杨凤池教授
患者:离婚妈妈董芹
病情:
董芹,一个四岁孩子的母亲,因性格不合与丈夫离婚了,可是却不知怎样告诉年幼的孩子这一事实。她怕这一事实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更觉得无法面对孩子询问的目光,这种无措让她整日忧心忡忡,难以释怀。
董芹这样想,对成人来说,有些东西可能要面对和承受,但孩子却不同。如何让孩子知道这件事?如何做才能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2.离异双方仍需互相尊重,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对方。
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现实,接受自己面临的一切,孩子也不例外。如果孩子在4岁、5岁或6岁就接受了他不能接受而只能接受的现实,能适应他不能适应或不能很好适应的现实,这孩子就比其他孩子更有应对挫折的能力。这种不幸对孩子来说未必是坏事。所以,董芹应该意识到,你这个婚姻解体了,但关键是要让孩子觉得父母亲都在。还有,离异双方千万不要说对方的坏话。要让一个小男孩的心中,有一个良好的父亲形象,这也很重要。因为这小男孩将来长大了要变成男人,必须有一个他认可的男人作楷模。他去认同模仿他,如果他父亲形象不良的话,那么他就没办法去模仿他父亲,没办法去完成作为男子汉的过程。就像董芹以前在家里,夫妻带孩子就有分工,董芹教他写字,给他读故事,他爸爸则带他去开摩托艇,钓钓鱼,踢踢球,这就很好。即使离婚后的生活,也要让孩子跟父亲这种具有亲密性的交往和相互认同模仿的行为持续下去。双方可以经常带孩子出去玩一玩,有一个固定频率。让孩子仍觉得有父有母,这对离异家庭、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做法。不错,董芹曾经对丈夫说:“应该出现这样的画面,我们一家三口在外面散步时,孩子的左手是我搀着,右手是你搀着。”这样一来,就不会让孩子觉得,有时候只有妈妈,有时候只有爸爸。爸爸妈妈能在一起,孩子就会觉得安慰,让他对家庭有离异不离心的贴近感,心理上可以健康成长。
■编辑张金余
E-mail:beiyuan98@126.com
患者:离婚妈妈董芹
病情:
董芹,一个四岁孩子的母亲,因性格不合与丈夫离婚了,可是却不知怎样告诉年幼的孩子这一事实。她怕这一事实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更觉得无法面对孩子询问的目光,这种无措让她整日忧心忡忡,难以释怀。
董芹这样想,对成人来说,有些东西可能要面对和承受,但孩子却不同。如何让孩子知道这件事?如何做才能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2.离异双方仍需互相尊重,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对方。
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现实,接受自己面临的一切,孩子也不例外。如果孩子在4岁、5岁或6岁就接受了他不能接受而只能接受的现实,能适应他不能适应或不能很好适应的现实,这孩子就比其他孩子更有应对挫折的能力。这种不幸对孩子来说未必是坏事。所以,董芹应该意识到,你这个婚姻解体了,但关键是要让孩子觉得父母亲都在。还有,离异双方千万不要说对方的坏话。要让一个小男孩的心中,有一个良好的父亲形象,这也很重要。因为这小男孩将来长大了要变成男人,必须有一个他认可的男人作楷模。他去认同模仿他,如果他父亲形象不良的话,那么他就没办法去模仿他父亲,没办法去完成作为男子汉的过程。就像董芹以前在家里,夫妻带孩子就有分工,董芹教他写字,给他读故事,他爸爸则带他去开摩托艇,钓钓鱼,踢踢球,这就很好。即使离婚后的生活,也要让孩子跟父亲这种具有亲密性的交往和相互认同模仿的行为持续下去。双方可以经常带孩子出去玩一玩,有一个固定频率。让孩子仍觉得有父有母,这对离异家庭、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做法。不错,董芹曾经对丈夫说:“应该出现这样的画面,我们一家三口在外面散步时,孩子的左手是我搀着,右手是你搀着。”这样一来,就不会让孩子觉得,有时候只有妈妈,有时候只有爸爸。爸爸妈妈能在一起,孩子就会觉得安慰,让他对家庭有离异不离心的贴近感,心理上可以健康成长。
■编辑张金余
E-mail:beiyuan9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