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NSAIDs相关性胃病在内镜下的特点,治疗方法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0年到2012年我院收治的85例NSAIDs相关性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NSAIDs相关性胃病的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并探讨其防治措施。结果:NSAIDs相关性胃病患者胃部粘膜在内镜下观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发生率为56.47%。其中食管损伤6例,发生率为11.54%;36例胃腔内损伤,发生率为75.00%;6例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为13.46%。结论:内镜下观察NSAIDs相关性胃病的患者其粘膜损伤率比较高且损伤程度不同,因此在必须要服用NSAIDs治疗胃病的条件下,一定要注意消化道的各种损伤并及时的进行相关治疗或者进行预防性用药。
【关键词】粘膜损伤;非甾体类抗炎药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797—01
NSAIDs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在治疗各种风湿病、心血管疾病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它具有抗炎、抗凝血、解热镇痛等作用。近几年来,NSAIDs相关性胃病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在诸多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不良反应中,以胃肠道处的最为常见,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合食欲减退等[1]。在内镜下观察,粘膜损伤程度有所不同,主要表现有糜烂性出血、溃疡形成等。虽然NSAIDs是现今临床上比较常用且畅销的一种抗炎药,但是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探究NSAIDs相关性胃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以及防治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对NSAIDs相关性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中的85例患者均为2000年至2012年我院收治的NSAIDs相关性胃病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49例,其年龄在21~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5±3.5)岁。在检查之前,这些患者都曾有过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史,口服该药的时间为1周~2月,平均口服该药的时间大于1周。这些患者之前的病史主要包括牙龈炎、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口服药物主要包括尼美舒利、布洛芬、双氯芬酸等。这些患者的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中上腹部不适、黑便等。
1.2方法 对85例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根据其病情不同对症相应治疗后再进行胃镜复查。
2 结果
2.1所有患者在内镜下观察到的表现 在内镜下观察,85例患者当中有48例患者粘膜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发生率56.47%。其中,食管损伤的发生率为11.54%;胃腔内损伤的发生率为75.00%;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率为13.46%。
2.2治疗以及转归 对全部患者均采用以下治疗方法:(1)运用甲硝唑、潘托拉唑等消除幽门螺杆菌的感染;(2)运用质子泵抑制剂、法莫替丁、抑酸药;(3)运用保护胃粘膜的保护剂,比如铝碳酸镁等。经过约1~3个月的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胃镜复查,患者的症状以及内镜下的表现情况都有所好转——部分溃疡愈合,糜烂减轻,炎症消失,出血停止[2]。
3 讨论
3.1 NSAIDs相关性胃病的发病机制 首先,非甾体类抗炎药对胃粘膜有直接的损伤作用。由于其化学特性为弱有机酸类,在胃的酸性环境中不是离子状态,比较容易透过细胞膜,进入胞内后在中性条件下解离度增大,从而产生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破坏了胃的粘膜细胞。其次,存在于胃肠粘膜、内皮细胞等各种组织细胞中的COX-1和少量存在于脑、肺、前列腺等处的COX-2都可被NSAIDs抑制,从而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3]。另外,NSAIDs对COX的抑制使得经由COX途径代谢花生四烯酸这一过程受到阻碍,后者经过LOX途径代谢产生大量白三烯,白三烯使得嗜碱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聚集,通过释放炎症介质损伤胃粘膜。
3.2 NSAIDs相关性胃病的防治措施 (1)运用胃粘膜保护剂和抑酸药。虽然由NSAIDs引发的症状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是预防性用药仍然被大多数医务工作者忽视。在防治NSAIDs相关性胃病的药物中最有效的是氢离子泵抑制剂,它能改善胃粘膜血流、抑制胃酸分泌等,使胃粘膜对NSAIDs的耐药性增强[4]。(2)选择新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现在临床上用的比较多的是选择性高的COX-2抑制剂。使用这种抑制剂比使用传统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引发的胃肠道副作用更小,能够使患者具备更好的对胃肠道药物的耐药性,从而减少副反应的发生[5]。(3)开发新剂型的NSAIDs药物。现在已经问世的NSAIDs缓释制剂、肠溶制剂等既有服用方便的优点,并且减轻了胃肠道的副反应症状。但是这些新剂型的药物在治疗出血、穿孔等不良症状时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因此,研究出的新药物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到最低是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
3.3小结 综上所述,在必须要服用NSAIDs治疗胃病的条件下,需要明确NSAIDs相关性胃病的发病机制,找到最合适的方法减轻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着力研究出新的药物,尽量避免使用这种副反应比较严重的药物。
参考文献
[1] 翁启龙. NSAIDs相关性胃病胃镜下特点及治疗体会[J]. 中国临床研究. 2013, 26(3): 228.
[2] 王海军,冀来喜,闫丽萍,等. 电针腧穴"胃病方"对急性胃粘膜损伤模型大鼠颈髓中c-fos表达的影响[J].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 23(11): 153-154.
[3] 龚诚,葛惠男. 中医药治疗NSAIDs相关性胃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 四川中医. 2009(10): 41-42.
[4] 唐君,徐荣谦. 徐荣谦教授小儿脾胃病治法及方药规律初探[J]. 中医儿科杂志. 2013(2): 3-5.
[5] 李恒枚. 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病臨床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1): 77-78.
【关键词】粘膜损伤;非甾体类抗炎药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797—01
NSAIDs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在治疗各种风湿病、心血管疾病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它具有抗炎、抗凝血、解热镇痛等作用。近几年来,NSAIDs相关性胃病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在诸多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不良反应中,以胃肠道处的最为常见,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合食欲减退等[1]。在内镜下观察,粘膜损伤程度有所不同,主要表现有糜烂性出血、溃疡形成等。虽然NSAIDs是现今临床上比较常用且畅销的一种抗炎药,但是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探究NSAIDs相关性胃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以及防治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对NSAIDs相关性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中的85例患者均为2000年至2012年我院收治的NSAIDs相关性胃病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49例,其年龄在21~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5±3.5)岁。在检查之前,这些患者都曾有过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史,口服该药的时间为1周~2月,平均口服该药的时间大于1周。这些患者之前的病史主要包括牙龈炎、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口服药物主要包括尼美舒利、布洛芬、双氯芬酸等。这些患者的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中上腹部不适、黑便等。
1.2方法 对85例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根据其病情不同对症相应治疗后再进行胃镜复查。
2 结果
2.1所有患者在内镜下观察到的表现 在内镜下观察,85例患者当中有48例患者粘膜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发生率56.47%。其中,食管损伤的发生率为11.54%;胃腔内损伤的发生率为75.00%;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率为13.46%。
2.2治疗以及转归 对全部患者均采用以下治疗方法:(1)运用甲硝唑、潘托拉唑等消除幽门螺杆菌的感染;(2)运用质子泵抑制剂、法莫替丁、抑酸药;(3)运用保护胃粘膜的保护剂,比如铝碳酸镁等。经过约1~3个月的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胃镜复查,患者的症状以及内镜下的表现情况都有所好转——部分溃疡愈合,糜烂减轻,炎症消失,出血停止[2]。
3 讨论
3.1 NSAIDs相关性胃病的发病机制 首先,非甾体类抗炎药对胃粘膜有直接的损伤作用。由于其化学特性为弱有机酸类,在胃的酸性环境中不是离子状态,比较容易透过细胞膜,进入胞内后在中性条件下解离度增大,从而产生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破坏了胃的粘膜细胞。其次,存在于胃肠粘膜、内皮细胞等各种组织细胞中的COX-1和少量存在于脑、肺、前列腺等处的COX-2都可被NSAIDs抑制,从而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3]。另外,NSAIDs对COX的抑制使得经由COX途径代谢花生四烯酸这一过程受到阻碍,后者经过LOX途径代谢产生大量白三烯,白三烯使得嗜碱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聚集,通过释放炎症介质损伤胃粘膜。
3.2 NSAIDs相关性胃病的防治措施 (1)运用胃粘膜保护剂和抑酸药。虽然由NSAIDs引发的症状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是预防性用药仍然被大多数医务工作者忽视。在防治NSAIDs相关性胃病的药物中最有效的是氢离子泵抑制剂,它能改善胃粘膜血流、抑制胃酸分泌等,使胃粘膜对NSAIDs的耐药性增强[4]。(2)选择新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现在临床上用的比较多的是选择性高的COX-2抑制剂。使用这种抑制剂比使用传统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引发的胃肠道副作用更小,能够使患者具备更好的对胃肠道药物的耐药性,从而减少副反应的发生[5]。(3)开发新剂型的NSAIDs药物。现在已经问世的NSAIDs缓释制剂、肠溶制剂等既有服用方便的优点,并且减轻了胃肠道的副反应症状。但是这些新剂型的药物在治疗出血、穿孔等不良症状时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因此,研究出的新药物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到最低是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
3.3小结 综上所述,在必须要服用NSAIDs治疗胃病的条件下,需要明确NSAIDs相关性胃病的发病机制,找到最合适的方法减轻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着力研究出新的药物,尽量避免使用这种副反应比较严重的药物。
参考文献
[1] 翁启龙. NSAIDs相关性胃病胃镜下特点及治疗体会[J]. 中国临床研究. 2013, 26(3): 228.
[2] 王海军,冀来喜,闫丽萍,等. 电针腧穴"胃病方"对急性胃粘膜损伤模型大鼠颈髓中c-fos表达的影响[J].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 23(11): 153-154.
[3] 龚诚,葛惠男. 中医药治疗NSAIDs相关性胃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 四川中医. 2009(10): 41-42.
[4] 唐君,徐荣谦. 徐荣谦教授小儿脾胃病治法及方药规律初探[J]. 中医儿科杂志. 2013(2): 3-5.
[5] 李恒枚. 中医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病臨床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1): 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