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于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于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
关键词:语文教学 兴趣培养 情感与体验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平时上课时可能会遇到很多“意外”情况的发生,而对于这些突如其来的意外你应该怎么办呢?
情景描述一:
那天,我兴冲冲的抱着教案和课本来到教室,准备上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课文《丑小鸭》时,发现学生对于这篇童话并没有兴趣,很多同学交头接耳,做小动作。一经询问,才知道这篇文章他们很小就知道了,没什么可读性,因此对这篇文章也就没什么兴趣。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应该怎么办呢?
情景描述二:
那天中午,我讲完杜甫的《石壕吏》后,问学生能否理解文章中官吏对老妇人的那种态度?对于当时的那种场景你能想象出来吗?结果,只有一小部分同学说:“能”,同学们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我想,或许因为这节课气氛比较的严肃,而我只顾将本文的背景及相关的历史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理解,我应该这样严肃地讲下去呢?还是……
情景描述三:
《湖心亭看雪》一文讲完时,我看见学生听得很认真,反应也不错,便问道:“你们喜欢张岱这样的人和他的处事方式吗?”
“不喜欢”,显然这是大多数同学的想法,所以回答的声音比较大。其间也有回答喜欢的,但声音必经的微弱。我愣住了,怎么会这样呢?
生活中时时处处都会有矛盾,也都会有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我想,此时此刻如果还要按照教案上课而忽视教学环境和学生状况的改变,必然使课堂是去了鲜活的亮彩。著名教授叶澜先生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近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教师的心中,应及时调整模式提升它的随机性。教师要及时抓住课堂的这些意外,使之成为激发学生的新亮点,还课堂以精彩。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在情景一中,我想既然大家对这篇文章已经是去了兴趣,那么就不能按照老办法来上课了。于是我想让他们自己决定如何上课,听到我的决定后他们又惊又喜,经过讨论后慎重的告诉我:他们自己要上课!于是这一堂课学生成为了主体,我测在一旁听着,谈么在课堂上的表现非常的出色。不仅读课文,分析课文,思考问题,还把安徒生的童话集也搬到了课堂上。在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平时上课的拘谨都不见了,课堂上精彩迭出。而课后的作业也完成的相当不错。有的同学在课后大声的感叹道:自己上课的感觉真好!
课后,我也进行了认真的回顾总结:学生不是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是我们为人师者改变观念,保守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不放,才是他们是去了活力,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作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带着自己的知识与灵感参与课堂教学,回事我们的课堂出现未曾预约的精彩!这次给学生一次展现风采的机会,也让我自己有了很多认识和感悟。
在情景二中,我结合课后习题要求学生写一篇短剧。上课时我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上一堂表演课,我们把这篇文章表压一下好不好?”话音刚落,学生齐声回答:”好”。大家纷纷要求自己表演,我把同学们分成四组,分好角色,然后开始表演。没有道具,男同学就用扫把当道具,我真的没有想到同学们会把课文中的情节表演的如此生动,把官吏的残暴以及老妇人的可怜无助都表现的真真切切。大家即明白了文章的含义,又让课堂气氛变得很融洽,而我在这节课中也受益匪浅。
在情景三中,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生:我不喜欢,因为他只是一味的消极避世,明朝都灭亡了,他还追忆往日的繁华,思念故国,难道他不明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吗?(有许多同学表示赞同)
生:我想他一定很孤寂,难道一个人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一生吗?这样的人生未免太悲凉了!
生:但我欣赏他的这种精神以及他一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现在有的同学因为家庭条件太好了就不好好学习,失去了精神追求,那不是更可怕吗?
生:不喜欢,他写的文章让人感到有一层梦幻般地轻纱笼罩其上,使意境显得深杳而朦胧,他应该坚强的、更好地面对生活。
生:他应该像鲁迅一样把笔当做战斗的武器,而不是用他来追忆往日繁华。(大家为其鼓掌)……
在这种方式下,学生们各抒己见,情绪高涨,思路开阔,他们的争论打破了沉寂的教学氛围。学生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即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又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感悟和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也给我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的细枝末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学生富有个性化的丰富的生活体验、奇思妙想和大胆的探索往往是课堂中的智慧之源。虽然课堂上有意外的发生,但精彩却连绵不断,因为他是学生朝气蓬勃、奋发向上,永远垂着思维的绿荫,开着灵动的花,结着芳香的果,让学生情感的火花迸发的更加 绚丽夺目。
参考文献:
[1]周红梅,语文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艺术处理,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J],2000年第04期
[2]彭精华,语文课堂中“即兴”艺术的运用技巧,阅读与鉴赏(下旬)[J],2009年第05期
[3]韩娟,新课标下语言课堂教学的转变,中国教育技术装备[J],2009年第31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兴趣培养 情感与体验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平时上课时可能会遇到很多“意外”情况的发生,而对于这些突如其来的意外你应该怎么办呢?
情景描述一:
那天,我兴冲冲的抱着教案和课本来到教室,准备上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课文《丑小鸭》时,发现学生对于这篇童话并没有兴趣,很多同学交头接耳,做小动作。一经询问,才知道这篇文章他们很小就知道了,没什么可读性,因此对这篇文章也就没什么兴趣。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应该怎么办呢?
情景描述二:
那天中午,我讲完杜甫的《石壕吏》后,问学生能否理解文章中官吏对老妇人的那种态度?对于当时的那种场景你能想象出来吗?结果,只有一小部分同学说:“能”,同学们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我想,或许因为这节课气氛比较的严肃,而我只顾将本文的背景及相关的历史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理解,我应该这样严肃地讲下去呢?还是……
情景描述三:
《湖心亭看雪》一文讲完时,我看见学生听得很认真,反应也不错,便问道:“你们喜欢张岱这样的人和他的处事方式吗?”
“不喜欢”,显然这是大多数同学的想法,所以回答的声音比较大。其间也有回答喜欢的,但声音必经的微弱。我愣住了,怎么会这样呢?
生活中时时处处都会有矛盾,也都会有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我想,此时此刻如果还要按照教案上课而忽视教学环境和学生状况的改变,必然使课堂是去了鲜活的亮彩。著名教授叶澜先生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近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教师的心中,应及时调整模式提升它的随机性。教师要及时抓住课堂的这些意外,使之成为激发学生的新亮点,还课堂以精彩。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在情景一中,我想既然大家对这篇文章已经是去了兴趣,那么就不能按照老办法来上课了。于是我想让他们自己决定如何上课,听到我的决定后他们又惊又喜,经过讨论后慎重的告诉我:他们自己要上课!于是这一堂课学生成为了主体,我测在一旁听着,谈么在课堂上的表现非常的出色。不仅读课文,分析课文,思考问题,还把安徒生的童话集也搬到了课堂上。在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平时上课的拘谨都不见了,课堂上精彩迭出。而课后的作业也完成的相当不错。有的同学在课后大声的感叹道:自己上课的感觉真好!
课后,我也进行了认真的回顾总结:学生不是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是我们为人师者改变观念,保守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不放,才是他们是去了活力,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作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带着自己的知识与灵感参与课堂教学,回事我们的课堂出现未曾预约的精彩!这次给学生一次展现风采的机会,也让我自己有了很多认识和感悟。
在情景二中,我结合课后习题要求学生写一篇短剧。上课时我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上一堂表演课,我们把这篇文章表压一下好不好?”话音刚落,学生齐声回答:”好”。大家纷纷要求自己表演,我把同学们分成四组,分好角色,然后开始表演。没有道具,男同学就用扫把当道具,我真的没有想到同学们会把课文中的情节表演的如此生动,把官吏的残暴以及老妇人的可怜无助都表现的真真切切。大家即明白了文章的含义,又让课堂气氛变得很融洽,而我在这节课中也受益匪浅。
在情景三中,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生:我不喜欢,因为他只是一味的消极避世,明朝都灭亡了,他还追忆往日的繁华,思念故国,难道他不明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吗?(有许多同学表示赞同)
生:我想他一定很孤寂,难道一个人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一生吗?这样的人生未免太悲凉了!
生:但我欣赏他的这种精神以及他一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现在有的同学因为家庭条件太好了就不好好学习,失去了精神追求,那不是更可怕吗?
生:不喜欢,他写的文章让人感到有一层梦幻般地轻纱笼罩其上,使意境显得深杳而朦胧,他应该坚强的、更好地面对生活。
生:他应该像鲁迅一样把笔当做战斗的武器,而不是用他来追忆往日繁华。(大家为其鼓掌)……
在这种方式下,学生们各抒己见,情绪高涨,思路开阔,他们的争论打破了沉寂的教学氛围。学生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即加深了理解和体验,又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感悟和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也给我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的细枝末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学生富有个性化的丰富的生活体验、奇思妙想和大胆的探索往往是课堂中的智慧之源。虽然课堂上有意外的发生,但精彩却连绵不断,因为他是学生朝气蓬勃、奋发向上,永远垂着思维的绿荫,开着灵动的花,结着芳香的果,让学生情感的火花迸发的更加 绚丽夺目。
参考文献:
[1]周红梅,语文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艺术处理,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J],2000年第04期
[2]彭精华,语文课堂中“即兴”艺术的运用技巧,阅读与鉴赏(下旬)[J],2009年第05期
[3]韩娟,新课标下语言课堂教学的转变,中国教育技术装备[J],2009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