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 2014年,房地产行业销售增速下降的预期越加浓重,市场对房地产及相关行业信用风险暴露的担忧不断加强,同时对整个房地产行业拐点的到来时间也颇有争议。
对于如何看待2014年的地产行业,我们需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行业是否有严重的资金缺口,是否有企业因此而无法支持刚性支出?行业内哪些类型的公司资金余缺状况最好,哪些最差?地产行业资金余缺的拐点短期会不会到来,在何种情况到来?
我们的研究结论是:第一,拐点尚早,2014年行业的资金余缺状况略低于2013年,但整体资金余缺仍然有2.34万亿元,与2009、2010年相当;第二,从上市房企来看,以再投资比率判断资金余缺状况,从好到坏依次是:中型房企>上市房企总体>大型房企>小型房企;第三,近三年不会遇到资金余缺拐点,在我们的核心假设前提下,以2014-2016近三年来看,销售分别下降15%、14%和11%才会遇到资金拐点,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较小。
行业资金余缺:
资金有余、生存无忧
对于资金余缺的分析框架,可归纳为一个公式:资金余缺=现金流入-刚性流出,其中现金流入包括:销售回款、银行开发贷款、信托融资、债券融资等;刚性流出包括土地款支出、工程款支出、贷款本息偿还、信托本息偿还、债券本息偿还等;进一步的,我们将分析框架细化为:资金余缺=(销售回款+银行开发贷款+信托融资+债券融资)-(土地款支出+工程款支出+贷款本息偿还+信托本息偿还+债券本息偿还)。
我们预计,2014年整体资金余缺为2.34万亿元,将略差于2013年的2.51万亿元,但并不会如外界所说的出现重大行业风险,我们预计其资金余缺水平将和2010年相当,处于相对较好的水平,全年行业资金流入9.92万亿元,刚性流出7.58万亿元,行业资金余缺2.34万亿元,较2013年低6.8%,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与2009年和2010年相当,远高于2011年及2012年1万亿元左右的水平。可以说2014年谈论资金余缺拐点尚早。
行业整体生存和适度发展无忧:1.销售回款比重将下降,对外融资依赖度上升,新增贷款、信托增速下降,2014年是债券到期高峰。我们预计2013、2014年行业销售回款占总体流入的比重将由2011、2012年的88%下降至86%左右,2014年预计新增贷款7880亿元、新增信托4850亿元,增速均有所下降;2014年是债券到期高峰,约439亿元。2.未付土地款不足万亿,刚性支出偿付压力不大,虽然2013年土地市场火爆,但2013年末的未付土地款约0.99万亿元,相比于约5.7万亿元的工程款,比例并不大。其余各项融资偿还本息约0.92万亿元,总体偿付压力可控。
上市房企资金余缺:
中型房企余缺状况最好
我们将142家地产类上市公司,按照2012年末销售回款的规模大小分为大、中、小型房地产企业,以便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其中,销售回款在50亿元以上的28家企业为大型房企,销售回款10亿元以上50亿元以下的58家企业为中型房企,销售回款在10亿元以下的56 家企业为小型房企。
我们预计,2014年上市房企的资金余缺状况将好于2013年,全年资金余缺将达到3163亿元,其中资金流入18261亿元,资金流出15098亿元。
为了便于进行横向比较,我们定义“再投资比率=当年资金余缺/当年资金流出”来衡量资金余缺状况,当该比例越大则说明有更多的资金进行再投资,以促进进一步增长,我们也就认为其资金余缺状况更好。
以再投资比率来判断,2014年中型房企的余缺情况要远远好于上市公司总体,按照余缺状况的好坏,依次排序是“中型房企>上市房企总体>大型房企>小型房企”。
其中,大型上市房企的资金余缺状况微降。28家大型房企的资金余缺从绝对量上来讲仍旧是比58家中型房企、56家小型房企要多,但是有两个显著变化:第一,其占行业总体余缺的比重在下降,从2011年的接近80%,降至如今的66%;而中型房企则从14%提升到30%;第二,其在投资比率从近年的情况来看都比中型企业要小。
但这种下降又伴随着其销售比重,也就是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其销售比重从2011年的73%提升到76%,我们预计,大型房企由于自身发展的渴求要强于中型房企,且其投资实力较强,因此资金的持续刚性流出较多增长,也形成了其资金余缺状况下降的局面,这种局面会持续下去。
无论从再投资比例还是资金余缺占比来看,中型房企的资金余缺要比大型和小型房企要好,其再投资比率从2011年之后逐年提升,从5.7%预计将提升到26.5%,同期,其资金余缺占所有上市公司的占比也从14%提升到了30%。
之所以中型房企的资金余缺情况越来越好,首先,投资支出弹性更大:中型房企保增长的压力不大,不像大型房企无形中有收到行业地位的维持压力,其对自己投资的支出弹性较足,以行业景气不高的2012年为例,中型房企2012年房地产销售增长27%,而因为对市场的担忧,其土地款的支出大幅减少了20.95%;而同期,大型房企则增加了10.4%的土地支出。
其次,税费支出比例更小:中型房企在费用控制,税收缴纳方面要优于大型企业,其税费支出占刚性支出的比率一直比大型房企低接近两个百分点,预计2014年其税费支出刚性流出比为9.9%,而大型房企约为11.2%。
小型房企的资金余缺状况是所有企业中最差的,预计其2014年的在投资比例仅15.6%,其资金余缺绝对量也最小,从统计情况来看其土地支出严重不足,分析原因主要有:1.受限于销售规模的限制,整体余缺情况在绝对量上有天花板;2.拿地能力和意愿较弱,小型房企无论从能力和意愿来讲,都最弱;3.受限于行业整体的增速下降,很多小型房企都在积极谋划转型,因此大部分仅仅在工程支出上保持增长,以进行存量的消化为主。
生存无忧,
销售降15%才遇2014年资金拐点
我们预计,在信贷增速为0增长的极端情况下,2014-2016年要遇到资金余缺的拐点,行业销售分别要下降15%、14%和11%,这与我们2014年销售增长17%、15%和10%的预测相差甚远,由此,我们认为短期发生资金拐点的情况可能性不大。
通过前面的分析来看,不管是行业整体还是上市公司,当期资金流入扣除刚性流出时,均有不少资金余额,行业生存和适度发展都可以得到有效支撑,我们认为,大面积资金链问题发生的概率不大,行业的资金拐点也不可能在近几年发生。但同时,我们要注意到,小型房企的资金余缺情况是最差的,不排除有个别信用风险释放的情况,但对行业整体影响不大。
此外,我们认为,及时出现行业资金拐点,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御,以保生存、促发展:1.再融资的放开。我们认为2014年及以后,行业调控思路的整体市场化转向,再融资将不再受到严格限制,这一块将成为行业资金来源的重要补充。2.融资模式的进一步创新。房地产私募基金、信托权益投资和REITs等都可能成为新的重要的融资来源,能很好的补充行业资金来源。3.主动压缩投资。当行业判断出现拐点时,房地产公司也可以迅速主动压缩投资来维持生存,我们可以看到,刚性流出中,工程款和土地款占刚性流出的比例接近90%,企业可以完全通过压缩投资来保生存。
在生存无忧、发展可期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市场对房地产行业的担忧已经严重过度,投资者应当从过度担忧中走出来,正常地看待行业的常规发展。
对于如何看待2014年的地产行业,我们需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行业是否有严重的资金缺口,是否有企业因此而无法支持刚性支出?行业内哪些类型的公司资金余缺状况最好,哪些最差?地产行业资金余缺的拐点短期会不会到来,在何种情况到来?
我们的研究结论是:第一,拐点尚早,2014年行业的资金余缺状况略低于2013年,但整体资金余缺仍然有2.34万亿元,与2009、2010年相当;第二,从上市房企来看,以再投资比率判断资金余缺状况,从好到坏依次是:中型房企>上市房企总体>大型房企>小型房企;第三,近三年不会遇到资金余缺拐点,在我们的核心假设前提下,以2014-2016近三年来看,销售分别下降15%、14%和11%才会遇到资金拐点,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较小。
行业资金余缺:
资金有余、生存无忧
对于资金余缺的分析框架,可归纳为一个公式:资金余缺=现金流入-刚性流出,其中现金流入包括:销售回款、银行开发贷款、信托融资、债券融资等;刚性流出包括土地款支出、工程款支出、贷款本息偿还、信托本息偿还、债券本息偿还等;进一步的,我们将分析框架细化为:资金余缺=(销售回款+银行开发贷款+信托融资+债券融资)-(土地款支出+工程款支出+贷款本息偿还+信托本息偿还+债券本息偿还)。
我们预计,2014年整体资金余缺为2.34万亿元,将略差于2013年的2.51万亿元,但并不会如外界所说的出现重大行业风险,我们预计其资金余缺水平将和2010年相当,处于相对较好的水平,全年行业资金流入9.92万亿元,刚性流出7.58万亿元,行业资金余缺2.34万亿元,较2013年低6.8%,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与2009年和2010年相当,远高于2011年及2012年1万亿元左右的水平。可以说2014年谈论资金余缺拐点尚早。
行业整体生存和适度发展无忧:1.销售回款比重将下降,对外融资依赖度上升,新增贷款、信托增速下降,2014年是债券到期高峰。我们预计2013、2014年行业销售回款占总体流入的比重将由2011、2012年的88%下降至86%左右,2014年预计新增贷款7880亿元、新增信托4850亿元,增速均有所下降;2014年是债券到期高峰,约439亿元。2.未付土地款不足万亿,刚性支出偿付压力不大,虽然2013年土地市场火爆,但2013年末的未付土地款约0.99万亿元,相比于约5.7万亿元的工程款,比例并不大。其余各项融资偿还本息约0.92万亿元,总体偿付压力可控。
上市房企资金余缺:
中型房企余缺状况最好
我们将142家地产类上市公司,按照2012年末销售回款的规模大小分为大、中、小型房地产企业,以便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其中,销售回款在50亿元以上的28家企业为大型房企,销售回款10亿元以上50亿元以下的58家企业为中型房企,销售回款在10亿元以下的56 家企业为小型房企。
我们预计,2014年上市房企的资金余缺状况将好于2013年,全年资金余缺将达到3163亿元,其中资金流入18261亿元,资金流出15098亿元。
为了便于进行横向比较,我们定义“再投资比率=当年资金余缺/当年资金流出”来衡量资金余缺状况,当该比例越大则说明有更多的资金进行再投资,以促进进一步增长,我们也就认为其资金余缺状况更好。
以再投资比率来判断,2014年中型房企的余缺情况要远远好于上市公司总体,按照余缺状况的好坏,依次排序是“中型房企>上市房企总体>大型房企>小型房企”。
其中,大型上市房企的资金余缺状况微降。28家大型房企的资金余缺从绝对量上来讲仍旧是比58家中型房企、56家小型房企要多,但是有两个显著变化:第一,其占行业总体余缺的比重在下降,从2011年的接近80%,降至如今的66%;而中型房企则从14%提升到30%;第二,其在投资比率从近年的情况来看都比中型企业要小。
但这种下降又伴随着其销售比重,也就是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其销售比重从2011年的73%提升到76%,我们预计,大型房企由于自身发展的渴求要强于中型房企,且其投资实力较强,因此资金的持续刚性流出较多增长,也形成了其资金余缺状况下降的局面,这种局面会持续下去。
无论从再投资比例还是资金余缺占比来看,中型房企的资金余缺要比大型和小型房企要好,其再投资比率从2011年之后逐年提升,从5.7%预计将提升到26.5%,同期,其资金余缺占所有上市公司的占比也从14%提升到了30%。
之所以中型房企的资金余缺情况越来越好,首先,投资支出弹性更大:中型房企保增长的压力不大,不像大型房企无形中有收到行业地位的维持压力,其对自己投资的支出弹性较足,以行业景气不高的2012年为例,中型房企2012年房地产销售增长27%,而因为对市场的担忧,其土地款的支出大幅减少了20.95%;而同期,大型房企则增加了10.4%的土地支出。
其次,税费支出比例更小:中型房企在费用控制,税收缴纳方面要优于大型企业,其税费支出占刚性支出的比率一直比大型房企低接近两个百分点,预计2014年其税费支出刚性流出比为9.9%,而大型房企约为11.2%。
小型房企的资金余缺状况是所有企业中最差的,预计其2014年的在投资比例仅15.6%,其资金余缺绝对量也最小,从统计情况来看其土地支出严重不足,分析原因主要有:1.受限于销售规模的限制,整体余缺情况在绝对量上有天花板;2.拿地能力和意愿较弱,小型房企无论从能力和意愿来讲,都最弱;3.受限于行业整体的增速下降,很多小型房企都在积极谋划转型,因此大部分仅仅在工程支出上保持增长,以进行存量的消化为主。
生存无忧,
销售降15%才遇2014年资金拐点
我们预计,在信贷增速为0增长的极端情况下,2014-2016年要遇到资金余缺的拐点,行业销售分别要下降15%、14%和11%,这与我们2014年销售增长17%、15%和10%的预测相差甚远,由此,我们认为短期发生资金拐点的情况可能性不大。
通过前面的分析来看,不管是行业整体还是上市公司,当期资金流入扣除刚性流出时,均有不少资金余额,行业生存和适度发展都可以得到有效支撑,我们认为,大面积资金链问题发生的概率不大,行业的资金拐点也不可能在近几年发生。但同时,我们要注意到,小型房企的资金余缺情况是最差的,不排除有个别信用风险释放的情况,但对行业整体影响不大。
此外,我们认为,及时出现行业资金拐点,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御,以保生存、促发展:1.再融资的放开。我们认为2014年及以后,行业调控思路的整体市场化转向,再融资将不再受到严格限制,这一块将成为行业资金来源的重要补充。2.融资模式的进一步创新。房地产私募基金、信托权益投资和REITs等都可能成为新的重要的融资来源,能很好的补充行业资金来源。3.主动压缩投资。当行业判断出现拐点时,房地产公司也可以迅速主动压缩投资来维持生存,我们可以看到,刚性流出中,工程款和土地款占刚性流出的比例接近90%,企业可以完全通过压缩投资来保生存。
在生存无忧、发展可期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市场对房地产行业的担忧已经严重过度,投资者应当从过度担忧中走出来,正常地看待行业的常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