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突出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提升消费品品质。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二是促进制造业升级。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建设若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启动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等重大工程,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三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启动新一轮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高技术服务业创新工程,大力发展数字创意产业。放宽市场准入,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水平。建设一批光网城市,推进5万个行政村通光纤,让更多城乡居民享受数字化生活。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万连步
全国人大代表
金正大集团董事长
金正大充分发挥了“工匠精神”,实现了“弯道超车”。我们瞄准了‘贵族肥料’—缓控释肥的科技攻关。金正大通过产学研合作,整合国内研发资源,带动30多家科研院校、70多家企业进行缓控释肥研发攻关,先后开发出作物专用控释肥产品100余种、44项新技术新工艺、10余种新材料。在全国建起12大生产基地,年产能力600万吨,其中,高端化肥—缓控释肥产能达180万吨,连续7年位居世界首位。
从2006年第一条缓控释肥生产线投产,金正大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去年销售收入177亿余元。其中缓控释肥产销量连续7年稳居全国首位,产能居世界首位。缓控释肥在全国118个市县36种作物上大面积应用,累计推广面积超2亿亩,基本覆盖了我国主要区域的大田与经济作物,为农民节本增效约740亿元。短短18年,金正大通过不断创新,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还引领中国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产业走向世界先进行列。
今天的金正大,更是发扬“工匠精神”,专注于缓控释肥、水溶肥、硝基肥等新型高效肥料的科技创新,收获了累累硕果,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金正大坚持人力资源优先投入,人才和事业共同成长的人才观,在“创新、和谐、国际化”企业目标指引下,金正大坚持“人力资源优先投入”指导思想,激发员工潜能和创造力,形成“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人尽其才”,打造一支专业型、创新型、国际型人才队伍。
吴志明
全国政协委员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副总经理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品牌”就是知名度、好感度,就是品味、面子和身份的象征。有了品牌效应就具有凝聚力与扩散力,就成为发展的动力。品牌是民族文化、国家文化的无形载体,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软实力与形象的重要标志。
新常态其实就是品质经济,而品质经济的基础是品牌,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税收,没有税收就没有政府!一个国家的崛起首先是品牌的崛起。
针对新常态下中国品牌建设滞后的现状,我们第一应该树立品牌战略意识。牢固树立品牌战略意识,重视品牌建设工作,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品牌管理体系;第二健全品牌发展机制。一个民族品牌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扶持。品牌发展是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共同责任,政府部门要在引导、协调、监督、服务等方面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三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学习欧美等品牌强国在品牌培植与建设方面的经验,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的宣传推广,提升产品质量,提升品牌价值,让中国品牌驰名海内外,让“中国制造”成为优质的代名词;第四,培育品牌文化底蕴。文化内涵是品牌的核动力。科技是翅膀,文化是动力,没有文化产品就无法腾飞。认同。
刘宗利
全国人大代表
保龄宝公司董事长
“十三五”期间,消费心理、商业模式都将剧烈变革。让碎片化的需求与供给实现共享与链接,不仅有助于破解新常态下的发展困局,而且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涵。将科技金融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动能,影响和带动发展要素的聚集和释放,以促进企业、产业、区域融合共生、协同发展。
一方面是同质化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是诸多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样一对矛盾,不仅困扰着中国制造,也困扰着当下的中国经济。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问题:
—突出模式创新。锻造产品力,回归经营本质、产品本质。企业应立足主导产业,潜心研发,在价值、业务设计上与客户高度协同,以设计驱动创新,让创新激发活力、精准发力。
—突出集群优势。发挥企业自身创新主体作用,组建联合工程实验室、央地共建工程研发中心、跨界信息交流中心,联盟式、链条化的产学研,从技术合作、平台合作走向产融结合等规划和举措,为资源资本融合集聚、充分释放产业价值奠定坚实基础。
—突出全价值链。在工业经济时代,完成一单产品销售意味着买卖双方关系的结束。而在数字化时代,产品实物交易的完成才是双方关系的真正开始。每一方都是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者或需求方,供需双方的关注重点从产品、服务本身延伸到业务协同、价值共赢。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万连步
全国人大代表
金正大集团董事长
金正大充分发挥了“工匠精神”,实现了“弯道超车”。我们瞄准了‘贵族肥料’—缓控释肥的科技攻关。金正大通过产学研合作,整合国内研发资源,带动30多家科研院校、70多家企业进行缓控释肥研发攻关,先后开发出作物专用控释肥产品100余种、44项新技术新工艺、10余种新材料。在全国建起12大生产基地,年产能力600万吨,其中,高端化肥—缓控释肥产能达180万吨,连续7年位居世界首位。
从2006年第一条缓控释肥生产线投产,金正大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去年销售收入177亿余元。其中缓控释肥产销量连续7年稳居全国首位,产能居世界首位。缓控释肥在全国118个市县36种作物上大面积应用,累计推广面积超2亿亩,基本覆盖了我国主要区域的大田与经济作物,为农民节本增效约740亿元。短短18年,金正大通过不断创新,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还引领中国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产业走向世界先进行列。
今天的金正大,更是发扬“工匠精神”,专注于缓控释肥、水溶肥、硝基肥等新型高效肥料的科技创新,收获了累累硕果,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金正大坚持人力资源优先投入,人才和事业共同成长的人才观,在“创新、和谐、国际化”企业目标指引下,金正大坚持“人力资源优先投入”指导思想,激发员工潜能和创造力,形成“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人尽其才”,打造一支专业型、创新型、国际型人才队伍。
吴志明
全国政协委员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副总经理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品牌”就是知名度、好感度,就是品味、面子和身份的象征。有了品牌效应就具有凝聚力与扩散力,就成为发展的动力。品牌是民族文化、国家文化的无形载体,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软实力与形象的重要标志。
新常态其实就是品质经济,而品质经济的基础是品牌,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税收,没有税收就没有政府!一个国家的崛起首先是品牌的崛起。
针对新常态下中国品牌建设滞后的现状,我们第一应该树立品牌战略意识。牢固树立品牌战略意识,重视品牌建设工作,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品牌管理体系;第二健全品牌发展机制。一个民族品牌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扶持。品牌发展是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共同责任,政府部门要在引导、协调、监督、服务等方面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三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学习欧美等品牌强国在品牌培植与建设方面的经验,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的宣传推广,提升产品质量,提升品牌价值,让中国品牌驰名海内外,让“中国制造”成为优质的代名词;第四,培育品牌文化底蕴。文化内涵是品牌的核动力。科技是翅膀,文化是动力,没有文化产品就无法腾飞。认同。
刘宗利
全国人大代表
保龄宝公司董事长
“十三五”期间,消费心理、商业模式都将剧烈变革。让碎片化的需求与供给实现共享与链接,不仅有助于破解新常态下的发展困局,而且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涵。将科技金融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动能,影响和带动发展要素的聚集和释放,以促进企业、产业、区域融合共生、协同发展。
一方面是同质化产能严重过剩,另一方面是诸多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样一对矛盾,不仅困扰着中国制造,也困扰着当下的中国经济。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问题:
—突出模式创新。锻造产品力,回归经营本质、产品本质。企业应立足主导产业,潜心研发,在价值、业务设计上与客户高度协同,以设计驱动创新,让创新激发活力、精准发力。
—突出集群优势。发挥企业自身创新主体作用,组建联合工程实验室、央地共建工程研发中心、跨界信息交流中心,联盟式、链条化的产学研,从技术合作、平台合作走向产融结合等规划和举措,为资源资本融合集聚、充分释放产业价值奠定坚实基础。
—突出全价值链。在工业经济时代,完成一单产品销售意味着买卖双方关系的结束。而在数字化时代,产品实物交易的完成才是双方关系的真正开始。每一方都是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者或需求方,供需双方的关注重点从产品、服务本身延伸到业务协同、价值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