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意识”是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法治意识、责任意识、职业操守等道德意识的总和,是一个国家法治建设之根本及市场经济有序进行的保证。开展高校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根本保障,是提高公民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其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阐述和本质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有利于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公民意识教育的过程中起引领作用,高校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加强学习,自觉树立公民责任感,争做合格社会公民。
一、当前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公民意识教育情况
高校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是提高学生感性认知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前进,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百姓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幸福指数持续增长,这些成绩使得高校学生群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强烈的自豪与认同,更加坚信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所阐述的“四个选择”,即: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大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最重要的职能之一,以“立德树人”目标为核心,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人才培养的重大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时,许多高校鼓励学生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进行自我对照,通过课堂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形式新颖的校园文化创新宣传模式,通过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践行能力进行锻造,实现由理论指导实践、由实践深化理论互相转化。
笔者以河南中医药大学为例,对本校学生进行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意识教育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意识教育都有一定认识,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仍缺乏深入了解,对公民意识教育的实质把握不足,对于二者相结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重要性缺乏基本领悟。因此,高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中之重。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丰富高校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形式
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以公民意识教育为主要形式,这是当代中国的责任与使命。开展高校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和指导。我们从多个维度出发来探究高校学生群体公民意识教育的具体要求,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次完善教育内容。
从宏观角度而言,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引导并做好宣传工作。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要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公民意识教育融进我们的文化创意和文化产品,从而提升全民族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从中观角度而言,就是要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主要任务来改善高校校园环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阵地,充分利用网络课程、慕课、微课等多种课程形式来加强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同时,也要借鉴朋辈心理的理论方法,在高校学生群体中间搭建平台,共同进行理论交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将公民意识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发挥应有的作用。
从微观角度而言,就是要注重高校学生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调整工作方式,使其能够主动、自发学习,通过自我对照,争做合格公民。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阐述指导之下创新高校学生怎样做优秀公民的教育方法,使高校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进行自我教育、慎独教育、自我成长,努力将公民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为行,为社会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系河南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部硕士研究生)
一、当前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公民意识教育情况
高校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是提高学生感性认知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前进,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百姓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幸福指数持续增长,这些成绩使得高校学生群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强烈的自豪与认同,更加坚信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所阐述的“四个选择”,即: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四大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最重要的职能之一,以“立德树人”目标为核心,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人才培养的重大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时,许多高校鼓励学生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进行自我对照,通过课堂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形式新颖的校园文化创新宣传模式,通过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践行能力进行锻造,实现由理论指导实践、由实践深化理论互相转化。
笔者以河南中医药大学为例,对本校学生进行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意识教育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意识教育都有一定认识,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仍缺乏深入了解,对公民意识教育的实质把握不足,对于二者相结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重要性缺乏基本领悟。因此,高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中之重。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丰富高校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形式
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以公民意识教育为主要形式,这是当代中国的责任与使命。开展高校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和指导。我们从多个维度出发来探究高校学生群体公民意识教育的具体要求,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次完善教育内容。
从宏观角度而言,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积极引导并做好宣传工作。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要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公民意识教育融进我们的文化创意和文化产品,从而提升全民族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从中观角度而言,就是要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主要任务来改善高校校园环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阵地,充分利用网络课程、慕课、微课等多种课程形式来加强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同时,也要借鉴朋辈心理的理论方法,在高校学生群体中间搭建平台,共同进行理论交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将公民意识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发挥应有的作用。
从微观角度而言,就是要注重高校学生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调整工作方式,使其能够主动、自发学习,通过自我对照,争做合格公民。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阐述指导之下创新高校学生怎样做优秀公民的教育方法,使高校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进行自我教育、慎独教育、自我成长,努力将公民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为行,为社会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系河南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部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