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中国是一个讲究“吃”的国家,饮食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广大人民在饮食上的要求逐渐由“吃饱”向“吃好”转变。这样的社会发展现实使专业的厨师人才的需求日渐火爆,也给我们培养厨师的学校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烹饪教学有着很长的发展历史。但是,据我国饮食文化网统计的资料显示,当前我国饮业发展十分迅猛,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业。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烹饪专业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人民的饮食文化发生了根性变化,由过去的重“量”逐渐发展为如今的重“质更有多数人用养生理念来审视当下的烹饪。但是,前我国从事烹饪专业的工作人员,长期从事着单一性、重复性的技术操作,严重缺乏相应的创新能力,难以迎合现代酒店业的发展需求,于是培养一批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迫在眉睫,也只有这样的创新型人才能符合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才能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因此,我们高职院校在烹饪专业的教学中,需要格外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现代社会的发展也给我们的学校课堂教学带来了便利,特别是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为学校教学带来了更好的教学条件。因此,在烹饪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敢于利用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烹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多角度地向学生呈现需要讲解的内容,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降低知识的难度,这样就能改变教师抽象的讲解知识给学生带来的困惑,有利于学生把知识听懂、听透。同时,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網络技术的便利,让学生上网去创新烹饪方法,这样做有以下几点好处。①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因为中国的地方菜系很多,为了适应现代社会人口流动的普遍性,厨师从业者不但要精通本地区的菜系,而且要适当了解各地方菜系相关知识。②可以节省教学成本。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养。另外,我们也可以把每一名学生在烹饪过程中的具體操作过程进行拍摄,然后和学生一起观看视频资料,肯定成绩、寻找不足,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二、在烹饪教学中的创新措施
烹饪技术的交融和创新,是烹饪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餐饮市场竞争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因此,我们中职院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烹饪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教学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每一位烹饪教育者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我认为首先要根据目前中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采取合理的措施,克服弊端、发扬长处,这样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目前我国的中职院校在烹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课程体系不全、教学方式陈旧、实训设备欠缺、教师素质落后。要想培养出一批高素质、有能力、懂技术的创新型人才,我们在烹饪教学中必须逐一克服上述缺点,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训操作,让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
三、改变教学观念,启发学生自主探究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教学就是这样,课堂上教师成为主角,提问是教师专职,回答是学生义务,所有的教学思路总拘于固定框架,培养出来的学生形成定式思维,拘泥刻板,怎能创新?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是动脑思考,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主动思考、深挖并解决问题。此时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就是将案例讨论的方法运用到课堂活动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与内容设置一个个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和表达,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例如,在菊花鱼块的制作过程中,会出现鱼丝短、扁,纹路不清等问题,此时教师不直接予以解答,而是启发学生用学过的刀法或类似的菜肴去尝试,引导他们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关注学生,因材施教
中国烹饪博大精深,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原料的广泛,烹调技法的繁多,操作程序的差异,使得菜肴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会计专业有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统计专业有社会公认的统计方法,而烹饪教育与其他专业相比,更凸显出技能性、经验性、创造性,更多时候全凭主观感觉来判断,千变万化,甚至妙不可言。在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与特长,有着对某一方面的特殊悟性有些学生热衷于热菜烹制;有些学生则对凉拼情有独钟;有些学生对某地风味有拿手好戏;有些学生则对西餐西点的制作喜爱有加。因此,烹饪教育更应张扬个性、因材施教,教案内容与方法应灵活多样,学校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多种条件和机会,不拘一格既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
五、结语
创新教学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其目的就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目前,我国烹饪专业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科学有效地进行烹饪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们中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必要途径。只有通过有效、合理的教学措施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得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时代需要的技术人才。
(作者单位: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一、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现代社会的发展也给我们的学校课堂教学带来了便利,特别是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为学校教学带来了更好的教学条件。因此,在烹饪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敢于利用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烹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多角度地向学生呈现需要讲解的内容,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够降低知识的难度,这样就能改变教师抽象的讲解知识给学生带来的困惑,有利于学生把知识听懂、听透。同时,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網络技术的便利,让学生上网去创新烹饪方法,这样做有以下几点好处。①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因为中国的地方菜系很多,为了适应现代社会人口流动的普遍性,厨师从业者不但要精通本地区的菜系,而且要适当了解各地方菜系相关知识。②可以节省教学成本。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养。另外,我们也可以把每一名学生在烹饪过程中的具體操作过程进行拍摄,然后和学生一起观看视频资料,肯定成绩、寻找不足,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二、在烹饪教学中的创新措施
烹饪技术的交融和创新,是烹饪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餐饮市场竞争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因此,我们中职院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烹饪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教学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每一位烹饪教育者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我认为首先要根据目前中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采取合理的措施,克服弊端、发扬长处,这样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目前我国的中职院校在烹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课程体系不全、教学方式陈旧、实训设备欠缺、教师素质落后。要想培养出一批高素质、有能力、懂技术的创新型人才,我们在烹饪教学中必须逐一克服上述缺点,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训操作,让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
三、改变教学观念,启发学生自主探究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教学就是这样,课堂上教师成为主角,提问是教师专职,回答是学生义务,所有的教学思路总拘于固定框架,培养出来的学生形成定式思维,拘泥刻板,怎能创新?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是动脑思考,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主动思考、深挖并解决问题。此时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就是将案例讨论的方法运用到课堂活动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与内容设置一个个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和表达,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其创新能力。例如,在菊花鱼块的制作过程中,会出现鱼丝短、扁,纹路不清等问题,此时教师不直接予以解答,而是启发学生用学过的刀法或类似的菜肴去尝试,引导他们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四、关注学生,因材施教
中国烹饪博大精深,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原料的广泛,烹调技法的繁多,操作程序的差异,使得菜肴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会计专业有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统计专业有社会公认的统计方法,而烹饪教育与其他专业相比,更凸显出技能性、经验性、创造性,更多时候全凭主观感觉来判断,千变万化,甚至妙不可言。在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与特长,有着对某一方面的特殊悟性有些学生热衷于热菜烹制;有些学生则对凉拼情有独钟;有些学生对某地风味有拿手好戏;有些学生则对西餐西点的制作喜爱有加。因此,烹饪教育更应张扬个性、因材施教,教案内容与方法应灵活多样,学校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多种条件和机会,不拘一格既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
五、结语
创新教学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其目的就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目前,我国烹饪专业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科学有效地进行烹饪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们中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必要途径。只有通过有效、合理的教学措施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得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时代需要的技术人才。
(作者单位: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