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I开放平台的人工智能教学初探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keycn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工智能教学是目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议题,随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发布,人工智能教学在高中阶段如何开展也引发了强烈的关注和讨论。本文以新课标中人工智能学习要求为基础,基于百度AI开放平台实施人工智能的项目学习,探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人工智能教学的展开形式,并进行反思。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学;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项目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9)08-0052-04
  人工智能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议题,它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世界的神经,很多国家已将人工智能的相关研究提升到国家战略层次。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并实施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文件中指出要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除了人工智能的内容在必修模块有所体现之外,“人工智能初步”也作为选择性必修模块出现。由此可见,在高中阶段开展人工智能的教学是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但人工智能的课程在高中阶段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开展,值得每位一线教师思考。
  新课标中人工智能学习的要求
  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人工智能出现在必修的“数据与计算”模块,并单独作为选择性必修的模块之一。要设计适合高中阶段的人工智能教学课程,首先需要仔细解读新课标中对人工智能学习的要求。
  必修模块中的人工智能学业要求是:了解人工智能技术,认识人工智能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在选择性必修中,对人工智能模块的学业要求除了了解人工智能的特征、发展进程之外,还需借助人工智能的开源平台和框架,来自主搭建简易的智能系统,并在学习和生活中能恰当加以运用,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能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
  根据课标对人工智能学业要求的描述,可以发现必修模块注重的是学生在各种场景中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体验,并从中形成自己对技术发展的看法。选择性必修模块则将这种体验过程上升到更为理性的理论层面和更为具体的实践层面,学生需要了解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并借助一定的平台搭建人工智能的应用模块,实现知识和方法层面的内容,亲历开发智能系统的过程。
  AI开放平台有助于人工智能教学的开展
  学习人工智能不是一味地引发对技术的膜拜,而是要学生了解场景中的应用如何从技术中来,知道在热闹的表象背后蕴含着哪些基本原理,要通过自己的体验去感受技术之间的联系。深入地学习人工智能需要很多的专业知识,如特征提取、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如线性代数、微积分、概率统计等。但是,以上这些知识对大部分高中生而言要求偏高,因此在教学中深究人工智能的算法和模型的建立、训练及改进过程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
  基于上述原因,需要找到恰当的切入点来使人工智能的学习活动得到有效的开展。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有AI开放平台,提供了支持不同功能的API开放接口,用户在开发智能应用时,直接调用平台的代码就可以实现相应的人工智能技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学习的方式,基于一定的编程语言,结合具体的案例,如开发语音识别程序、开发人脸匹配程序等,让学生体验把人工智能变成现实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并不需要掌握人工智能部分的算法,只需将API接口的开源代码放在自己设计的程序的合适位置即可。教师还可以提供给学生半成品代码,学生通过修改和完善功能模块的代码,体验开发人工智能应用的过程,理解不同模块间的逻辑关系,了解技术背后的生成过程。
  项目案例——情感倾向分析项目
  1.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项目之前,已具备一定的Python学习基础,已习得Python的主要数据类型(数值、文本、列表、字典),以及选择结构、循环结构的用法。学生在本項目中,将基于Python编程语言,通过修改和完善百度AI开放平台的开源代码模板,体验开发智能程序的过程。
  2.项目学习活动过程
  (1)项目情境
  R教师在进行人工智能教学后,请全班学生用记事本程序写下本节课的学习反馈,目的是通过阅读这些反馈,了解学生对这节课的评价情况。现在R教师遇到一个问题,如果逐个打开文件去查看反馈太耗费时间,而且每个学生的反馈倾向也不同,不利于分类了解情况。R教师急需一个智能程序,批量读取学生的反馈,并根据文本内容的情感倾向,自动对内容进行分类,方便了解上课效果。
  (2)理论介绍
  教师引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简介情感分析技术:情感分析是一种常见的自然语言处理方法的应用,特别是在以提取文本的情感内容为目标的分类方法中,可以利用情感得分指标来判断一段文本的情感倾向是积极还是消极。学生在了解基本的理论知识后,对如何获得情感倾向分析产生探究兴趣。
  (3)剖析项目,在半成品基础上初步搭建模块
  ①剖析项目模块需求。引入百度AI平台介绍,引导学生在平台建立相应的应用,并阅读情感倾向分析接口的技术说明文档,分析项目需要的数据和关键参数,确定程序中的不同功能模块,如上页表1所示。
  ②思考并完善get_token()模块代码。百度的技术文档提供了获取access_token的代码样例,这一环节将半成品提供给学生,学生只需将自己建立的智能应用的API Key与Secret Key替换进去即可。同时,在调试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返回值result的详细结构,确定需要从中提取的键名称,进一步完善代码,详细代码如上页图1所示。
  ③思考并完善judge_sentiment()模块代码。获得情感倾向分析数据模块的搭建过程,也采取提供半成品的方式,学生通过观察技术文档的返回示例(如上页图2),查看返回结果,发现返回的是一个字典数据。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示例说明,发现items键的值就是情感分析的结果数据,数据中的sentiment的值表示情感的极性分类(值为2表示积极,值为1表示中性,值为0表示消极),positive_prob的值表示内容正面的概率,negative_prob的值表示内容负面的概率。如返回示例所示,该文本是一个情感倾向积极的内容,且积极概率为0.73,消极概率为0.27。   因此,在返回数据中取出items键的数据,就获得了情感倾向分析的详细数据,学生据此将judge_sentiment()模块的代码补充完整,详细代码如P53图3所示。
  (4)进一步搭建项目模块——批量分析多个文本的情感倾向
  搭建好以上两个模块后,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将数据与主函数联系起来。如表2所示,教师引导学生先将问题细化,再思考代码如何实现,详细代码如上页图4所示(假设收到的学生评价文件是10个)。
  运行程序,效果如上页图5所示,引发学生思考:这样虽然能看见每一个评价内容的详细参数,但是作为用户,更希望看到按照情感倾向分类后的结果,该如何解决?
  (5)完善项目——基于情感倾向对文本内容分類
  为了使程序满足用户的需求,学生需要进一步完善项目,解决对评价进行分类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表3的思路,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思考相应的解决方法。学生将思路整理出来后,完善代码实现功能,详细代码如上页图6所示,程序运行的最终效果如上页图7所示。
  (6)理论升华与讨论
  程序运行成功后,引导学生思考: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如何优化本项目?例如,统计积极反馈的百分比,或按照置信度对反馈进行排序等。同时,引发学生讨论:情感倾向分析还可以在哪些领域发挥作用?可能会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反思
  由于学生平时接触开发人工智能程序的机会不多,为了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本次项目学习活动的情境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对原理的简介也都围绕着项目中发散出的问题进行,从感性经验自然过渡到理性提升。
  本项目学习活动重在让学生体验人工智能程序的实现过程,并不涉及人工智能建立模型的算法,在模块中代码较为复杂的部分,以半成品的方式提供给学生,适当降低探究过程的难度,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由于完成本项目需要一定的Python语言基础,所以在开展项目活动前,教师要先对项目中需要哪些Python知识了如指掌,同时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Python学习情况,这样才可以确定在项目活动中要为学生提供哪些学习支架资源。
  本项目为学生提供了Python语法学件,主要用于帮助学生回顾知识,如字典数据和列表数据的特点,以及几种控制结构的特点。需要注意的是,项目活动的重点是学生体验人工智能程序开发的过程,而不是Python编程的教学,Python编程在这里只是一种手段,所以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每个模块的作用,以及模块间的逻辑关系上。
  结语
  人工智能教学已经向课堂走来,在当前课程资源并不丰富的情况下,一线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术,更新与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积极设计与实践人工智能教学的项目案例,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从而使其在未来可以积极并理性地用技术去探索世界。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逐渐发展和完善,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从技术支撑到学科对接,其本土化的研究成果不断出新。笔者对《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4—2015/8)进行了“翻转课堂”的全文检索,并在其基础上,展开了对翻转课堂模式的热点追踪、趋势探究,以期为今后翻转课堂的改进提供借鉴。  关键词:翻转课堂;自主学习任务单;评价;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如何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逐渐成为跨领域的热点问题。作为学生,对学习内容到底是如何理解的?江南大学王靖博士的专著《高中学生信息技术概念转变:诊断、机制与策略》直面学习过程中的这个问题,从概念转变的视角对其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解释,其论述与研究视角横跨教育领域、心理领域、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等,内容涉及从“课堂学习之前的原有认知”到“课堂学习之中的干预设计”,再到“课堂学
看了斯媛老师的《规范操作显微镜》微课和论文,我很有感慨!  因为以前的大多数研究,关注的都是“微课如何支持‘学’”,如微课支持学生自定步调的学习、微课支持教学流程的变革(即翻转课堂)等。  然而,只单纯研究这个方向,无疑也有短板。比如说,是不是不管什么样的微课,学生学起来都会提升学习效率呢?会不会有的微课使学生更爱学、学得更通透,教学效果更好呢?  所以,微课的作用,必须要从“教”与“学”两端来看
● 參天大树必有其根——计算思维是否能体现信息技术学科本质?  1.计算思维的价值体现在何处?  卢文来:我记得您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上参与过两期关于计算思维的专题,一期是2013年6月,另一期是2015年12月。2013年的专题打开了我的视野,我校的计算思维研究就此起步;在2015年的专题中,我校有两篇文章入选。现在,计算思维又来了!  对于像我这样在计算思维方面开展研究和实践的一线教师来
张光伟老师的《初识Flash动画》在2011年全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大赛中荣获初中组一等奖。该案例能够获得一等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张老师不仅让学生掌握了Flash软件的操作技能,更让学生理解了动画原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张老师的《初识Flash动画》教学案例值得其他信息技术教师关注和借鉴。    ● 着重理解与迁移: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现实呼唤    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信息技术课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当前广受教育研究者关注的教学模式,其对于课堂教学的变革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受到肯定的同时,在教学实施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完全转变。笔者从翻转课堂实施的关键环节入手,分析了教师教学理念对翻转课堂教学的影响,并针对实施中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翻转课堂;实践研究;教学视频;教学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523 文献标识码:A
在“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之”的时代,信息技术课堂是否还在以“讲述—演示—实操—讲评”的模式进行教学呢?数字土著们在学习信息技术课之前和之后是否有收获?这是摆在信息技术教师面前不容忽视的问题。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为了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李艺教授等人提出了“双基”层、问题解决层、学科思维层等三层架构。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
教材分析  本课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世界奇遇”第二课的内容。本课主要围绕当下流行的“二维码”展开活动,先认识二维码、了解二维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和扫描软件来识别二维码,同时能利用在线网站平台制作二维码,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文字编辑、图片插入、
摘 要:教学研究针对的是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特定研究针对特定问题。在本文,笔者以初中信息技术智能机器人教学为例,阐述不同问题,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科技知识普及范围越来越广,机器人与人类生活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智能机器人已经进入学校的课堂教学。正确运用机器人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智能机器人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摘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对创客课程及创客空间建设的有关精神,南京市从2015年初开始在中小学进行创客教育的尝试,并涌现出了南京市东山小学、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南京市建宁中学等一批创客实验基地,本文从南京市创客教育的现状、思考以及目标三个方面介绍了南京市在中小学创客教育区域化推进的情况,以期为各地的创客教育开展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创客教育;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