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
玉柴人引以自豪的,
不仅是他们将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建成了中国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基地,
更有他们在自律缺失的大背景下齐心合力树起的一座诚信丰碑。
● 1951年7月,诞生于我国西南边陲小城广西玉林市大牛窝。
● 1983年以前,产品单一、厂房破旧、设备落后、发展迟缓,在行业排名第173位。
● 1985年2月,王建明临危受命出任玉柴“掌门人”,大刀阔斧实施改革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步入持续发展轨道。
● 1992~1993年,历经两次重大变革,由国有企业改制为中外股份制公司;1994年12月,玉柴国际股票在美国成功挂牌上市,累计募集发展资金达11亿元。
● 1993年以来,先后获得“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全国用户满意企业”殊荣,产品市场占有率一度达49%,企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 1995年,被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技术进步评价中心评为“中国最大内燃机生产基地”。
● 2003年,位居华尔街商业投资日报公布前100家在纽约主版上市表现最佳、潜力最大的外国公司绩优股榜首。
● 2003年,以17.5万台的产销规模,与单独核算的制造工厂比较,在重中型商用车领域雄居前列。
● 2003年,摘取“中国柴油机市场产品质量用户满意第一品牌”、“中国十大诚信企业”、“中国质量、服务、信誉AAA级企业”等荣誉。
● 2004年,玉柴牌多缸柴油机被授予“中国免检产品”称号,柴油发动机产销量超过20万台,玉柴集团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
诚信之路
玉柴董事长王建明曾把玉柴事业比作一棵参天大树,把企业信用和企业声誉比作营养与水分,而把用户和市场看作是栽培玉柴参天大树的土壤。20年来,王建明带领玉柴人一步步确立起企业的诚信理念,并使之融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使玉柴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基地。
1985年初,玉柴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临危受命出任玉柴柴油机总厂厂长的王建明,面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困境和情绪低落的员工队伍,敏锐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缺乏精神动力和信念支撑,当务之急是进行企业文化创建工作。在王建明的倡议和推动下,玉柴先后提出了“顽强进取,刻意求实,竭诚服务,致力文明”的企业精神和“跻身国际内燃机强手之林”的战略目标,立志通过诚信服务取信用户、赢得市场,实现玉柴远大理想抱负。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产品市场进入量的不断增大和提升服务工作的需要,玉柴提出了技术服务的两大宗旨:一是“倾我所有、尽我所能、竭诚用户、诚信天下”的现在式服务宗旨;二是“最大限度地集合最优,最大限度地集合最佳,把有可能造就的最优和最佳聚合起来,通过玉柴送至用户、献给社会”的未来式服务宗旨。两个服务宗旨的提出,标志着玉柴的诚信服务从自在阶段向自为阶段迅速转变,反映了玉柴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的动态过程和越来越高的自我要求。在实践中,玉柴创造性地提出了“无遗漏服务”、“量化承诺服务”、“个性化服务”等新型服务观念,千方百计让每一个用户都能享受到玉柴的服务,做到无遗漏;充分挖掘企业的能力极限,向用户做出从服务时间、服务空间方面的量化承诺,接受用户的监督,主动自我追责;把享受服务的权力完全交给用户,提供适应用户个性需求的“点菜式”服务。
1992年,玉柴由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1993年,玉柴通过引进美国、新加坡、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外资,由国内股份制企业再次改制为中外股份制公司,企业开始步入了国际化经营轨道。在这两次重大改制期间,玉柴及时组织开展了“信念不能变、观念要跟进、认识要调整”的思想大讨论,提出了“三个负责”的责任理念,即:对公众负责、为公众打工;对信用负责、为信用打工;对股东负责、为股东打工。
董事长王建明多次阐释“三个负责”的内涵:“我们的每一个产品、每一个行动、每一项思维所要负责的对象首先是公众,是公众最终回报我们并使我们发展壮大,对公众不负责任的公司是没有职业道德的公司;没有全体员工共同建立起来的信用,没有企业各方面工作体现出来的信用,就绝不会有玉柴的信用;股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股本金,企业员工当然要对股东负责。”他强调:“要走国际化、现代化之路,就必须把企业信用看得重于生命!”
诚信之行
告别过去落后的思想观念,确立现代诚信理念和经营模式,以高品质的产品和高品位的服务去抢滩大市场,是玉柴迅速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标志。竭诚用户、诚信天下的理念开始植根于每一位玉柴人头脑中。
2002年6月,玉柴人以对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的深刻认识和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强烈使命感,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四个信用”理念,即:借债与还贷信用、投资与回报信用、真实与对接信用、承诺与践诺信用。
借债与还贷信用这是指玉柴恪守对银行的财务信用。董事长王建明认为,“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多年与银行打交道中,玉柴始终做到借债必还,还债必按时,决不拖债,更不赖债。
在“七五”期间,玉柴年产能力从3000台扩大到10000台的技改项目,总投资2800多万元,其中玉柴自筹资金600万元,向银行贷款2300万元,还贷期限在1992年和1993年。面对还贷的压力,玉柴领导班子坚持一个共识,就是一定要一分不少还清贷款,而且只能提前,不能推后。于是,玉柴人千方百计发展生产,当年就创造了历史上第一次销售翻一番、第二次利税翻两番的经营业绩,提前三年把“七五”期间的2300多万元贷款全部还清,而且在自筹资金上面,玉柴超额完成了700万元,这是玉柴历史上第一次提前三年还贷。
进入20世纪90年代,玉柴的技术改造、土建工程、内燃机开发等新项目和新工程全面开花,自筹资金难以满足需要。1990年,地方政府和银行看准了玉柴恪守财务信用的品格和强大的发展后劲,破例给玉柴四个项目发放了8000万元贷款。1991年底,玉柴就顺利还清贷款,比原定还款计划提前了一年多时间。
1998年至今,玉柴每年都被银行评为资信AAA级企业。
20世纪90年代末,金融市场风云变幻,出现了“银行有钱不敢贷,企业有项目贷不到钱”的现象。这个时期,玉柴却凭着良好的信用资本,成为数家银行争相放贷的对象。
投资与回报信用这是指玉柴恪守对股东的业绩信用。挣脱了计划经济束缚的玉柴,对在企业发展时曾投入巨额资本的股东,玉柴恪守“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信念:投资玉柴必有回报,玉柴回报必定远远大于投资。
从1992年到1994年,玉柴经历了两次股份制改造并在境外成功上市,三年间共融资11亿元发展资金。然而仅仅1992年至1995年,玉柴在超常规发展中创造的净利润累计就达11.8亿元。从企业改制以来,玉柴对股东分红累计12.16亿元,每股投资回报率高达257%。
1998年开始,玉柴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一举占据了30%的市场份额。从此,玉柴每年给股东分红1亿元,2002年分红又增长到3.2亿元,2003年分红达4亿元。
近年来,随着玉柴不断飙升的产销量和辉煌的经营业绩,玉柴的股东们正收获着中国企业界中罕见的超值投资回报。
真实与对接信用这是指玉柴恪守对发动机制造事业的职业信用。在发动机生产制造整个过程和各项工作中,玉柴不但强调实说、实干、实绩,而且强调与国际惯例对接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
1985年,玉柴提出“狭路相逢,优者胜”的质量观念和“三个责任递进”(即生产者就是检查员,检查员就是用户代表,岗位责任就是质量责任)的质量责任机制。1996年提出“基础保证,全员把关,台台争优”质量思路。近些年又陆续提出“玉柴产品必须能够领先适用”的质量方针和“产品设计、标准设定、制造控制、用户服务、市场增扩、效益获取”的制造观等。这一系列质量理念一一付诸实施,并细化为完善的考核指标与奖惩制度系统,建立起了独具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了产品质量水平的大幅提升,先后通过ISO9001:1994,ISO9001:2000以及QS-9000:199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全国用户满意服务”等殊荣,在广大用户中树立了玉柴良好的质量诚信形象。
在财务管理方面,玉柴执行严格的财务决算制度,力求与国际管理惯例接轨,坚决与“虚报虚增”等虚假行为决裂,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赞誉。
承诺与践诺信用这是指玉柴恪守对公众的回报信用。玉柴的回报理念是要以卓越的产品、卓越的服务和卓越的贡献回报用户、公众、社会,为发展地方经济和振兴民族工业竭尽全力。
玉柴一向勇于向用户和公众承诺,承诺了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并且力争做得比承诺的更多、更好,以真诚取信于用户,以真诚回报公众和社会。
事实上,玉柴作为车用柴油机制造企业,游离于几大汽车集团之外而能创造出如此生产规模的业绩,正是由于玉柴服务宗旨发挥了巨大的推动和支撑作用。
玉柴人将“倾我所有,尽我所能,竭诚用户,诚信天下”的服务宗旨具体体现为“到位服务”和“质量保修”两大服务承诺。
1994年,在全国同行业尚在实行3万公里保修时,玉柴人就率先推行10万公里质量保修,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按整机产品的类别分别实行15万、18万、25万公里的保修。
1995年,玉柴推出南方12小时、北方24小时服务到位,每迟到1小时赔偿用户30元的承诺,同时宣布:凡用户由于玉柴原因对发动机不满意的,玉柴负责更换整机。这在全国机械行业还是第一家。
1996年,玉柴隆重推出“玉柴服务承诺验证万里行”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检查玉柴服务人员落实承诺的情况,广泛听取用户的意见建议,树立起玉柴“重承诺,更重践诺”的诚信形象。
玉柴在国外建立起数个办事机构和代理服务网点,在国内建起了31个办事处及遍布全国的580个服务站和委托服务站,并与许多汽车厂、经销商联合,共同致力于售后服务,形成了一个国内服务网点多、功能全的立体式服务网络。玉柴严格执行用户登记、用户回访、用户亲情服务制度,以全方位、全天候的竭诚服务解除用户的后顾之忧。
在内部上下道工序之间,玉柴执行严格的责任链制度。要求每个部门、每个员工不但要承担本职工作的100%责任,还要承担上游单位工作30%的责任。如此环环相扣,相互协作和制约,既保证了产品的高质量,又践行了服务的高质量,为履行“竭诚用户、诚信天下”的诚信理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对外诚信为依托和对内诚信为动力,从1984年开始,玉柴每年均以高于行业平均速度向前发展,柴油发动机产销量1984年1000台,1993年3.7万台,2001年7.6万台,2002年13万台,2003年17万台,2004年20万台。从1984年~2004年,玉柴累计产销柴油发动机超过100万台,实现利税近50亿元,累计向国家缴纳税金17亿元,向社会捐赠与投资公共事业建设1.77亿元。1995年起,玉柴捐资750万元在广西30个贫困县建设35所玉柴希望小学,为数万孩子送去了温暖。
人无信而不立,企无信而无为。多年来,玉柴坚守“人为本、争第一、零起点”的企业理念和“倾我所有,尽我所能,竭诚用户,诚信天下”的服务宗旨,使公司顽强地向前发展,这是玉柴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面对我国正在掀起的信用建设热潮,玉柴董事长王建明信心满怀地指出:玉柴信用建设的目标是在2008奥运之年建成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基础管理为底蕴,以自内向外、内外一致、高度自觉、高度成熟为特征,以质量守信、回报守信和商务守信为主体构成的全优信用。
玉柴人引以自豪的,
不仅是他们将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建成了中国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基地,
更有他们在自律缺失的大背景下齐心合力树起的一座诚信丰碑。
● 1951年7月,诞生于我国西南边陲小城广西玉林市大牛窝。
● 1983年以前,产品单一、厂房破旧、设备落后、发展迟缓,在行业排名第173位。
● 1985年2月,王建明临危受命出任玉柴“掌门人”,大刀阔斧实施改革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步入持续发展轨道。
● 1992~1993年,历经两次重大变革,由国有企业改制为中外股份制公司;1994年12月,玉柴国际股票在美国成功挂牌上市,累计募集发展资金达11亿元。
● 1993年以来,先后获得“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全国用户满意企业”殊荣,产品市场占有率一度达49%,企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 1995年,被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技术进步评价中心评为“中国最大内燃机生产基地”。
● 2003年,位居华尔街商业投资日报公布前100家在纽约主版上市表现最佳、潜力最大的外国公司绩优股榜首。
● 2003年,以17.5万台的产销规模,与单独核算的制造工厂比较,在重中型商用车领域雄居前列。
● 2003年,摘取“中国柴油机市场产品质量用户满意第一品牌”、“中国十大诚信企业”、“中国质量、服务、信誉AAA级企业”等荣誉。
● 2004年,玉柴牌多缸柴油机被授予“中国免检产品”称号,柴油发动机产销量超过20万台,玉柴集团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
诚信之路
玉柴董事长王建明曾把玉柴事业比作一棵参天大树,把企业信用和企业声誉比作营养与水分,而把用户和市场看作是栽培玉柴参天大树的土壤。20年来,王建明带领玉柴人一步步确立起企业的诚信理念,并使之融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使玉柴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迅速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基地。
1985年初,玉柴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临危受命出任玉柴柴油机总厂厂长的王建明,面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困境和情绪低落的员工队伍,敏锐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缺乏精神动力和信念支撑,当务之急是进行企业文化创建工作。在王建明的倡议和推动下,玉柴先后提出了“顽强进取,刻意求实,竭诚服务,致力文明”的企业精神和“跻身国际内燃机强手之林”的战略目标,立志通过诚信服务取信用户、赢得市场,实现玉柴远大理想抱负。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产品市场进入量的不断增大和提升服务工作的需要,玉柴提出了技术服务的两大宗旨:一是“倾我所有、尽我所能、竭诚用户、诚信天下”的现在式服务宗旨;二是“最大限度地集合最优,最大限度地集合最佳,把有可能造就的最优和最佳聚合起来,通过玉柴送至用户、献给社会”的未来式服务宗旨。两个服务宗旨的提出,标志着玉柴的诚信服务从自在阶段向自为阶段迅速转变,反映了玉柴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的动态过程和越来越高的自我要求。在实践中,玉柴创造性地提出了“无遗漏服务”、“量化承诺服务”、“个性化服务”等新型服务观念,千方百计让每一个用户都能享受到玉柴的服务,做到无遗漏;充分挖掘企业的能力极限,向用户做出从服务时间、服务空间方面的量化承诺,接受用户的监督,主动自我追责;把享受服务的权力完全交给用户,提供适应用户个性需求的“点菜式”服务。
1992年,玉柴由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1993年,玉柴通过引进美国、新加坡、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外资,由国内股份制企业再次改制为中外股份制公司,企业开始步入了国际化经营轨道。在这两次重大改制期间,玉柴及时组织开展了“信念不能变、观念要跟进、认识要调整”的思想大讨论,提出了“三个负责”的责任理念,即:对公众负责、为公众打工;对信用负责、为信用打工;对股东负责、为股东打工。
董事长王建明多次阐释“三个负责”的内涵:“我们的每一个产品、每一个行动、每一项思维所要负责的对象首先是公众,是公众最终回报我们并使我们发展壮大,对公众不负责任的公司是没有职业道德的公司;没有全体员工共同建立起来的信用,没有企业各方面工作体现出来的信用,就绝不会有玉柴的信用;股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股本金,企业员工当然要对股东负责。”他强调:“要走国际化、现代化之路,就必须把企业信用看得重于生命!”
诚信之行
告别过去落后的思想观念,确立现代诚信理念和经营模式,以高品质的产品和高品位的服务去抢滩大市场,是玉柴迅速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标志。竭诚用户、诚信天下的理念开始植根于每一位玉柴人头脑中。
2002年6月,玉柴人以对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的深刻认识和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强烈使命感,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四个信用”理念,即:借债与还贷信用、投资与回报信用、真实与对接信用、承诺与践诺信用。
借债与还贷信用这是指玉柴恪守对银行的财务信用。董事长王建明认为,“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多年与银行打交道中,玉柴始终做到借债必还,还债必按时,决不拖债,更不赖债。
在“七五”期间,玉柴年产能力从3000台扩大到10000台的技改项目,总投资2800多万元,其中玉柴自筹资金600万元,向银行贷款2300万元,还贷期限在1992年和1993年。面对还贷的压力,玉柴领导班子坚持一个共识,就是一定要一分不少还清贷款,而且只能提前,不能推后。于是,玉柴人千方百计发展生产,当年就创造了历史上第一次销售翻一番、第二次利税翻两番的经营业绩,提前三年把“七五”期间的2300多万元贷款全部还清,而且在自筹资金上面,玉柴超额完成了700万元,这是玉柴历史上第一次提前三年还贷。
进入20世纪90年代,玉柴的技术改造、土建工程、内燃机开发等新项目和新工程全面开花,自筹资金难以满足需要。1990年,地方政府和银行看准了玉柴恪守财务信用的品格和强大的发展后劲,破例给玉柴四个项目发放了8000万元贷款。1991年底,玉柴就顺利还清贷款,比原定还款计划提前了一年多时间。
1998年至今,玉柴每年都被银行评为资信AAA级企业。
20世纪90年代末,金融市场风云变幻,出现了“银行有钱不敢贷,企业有项目贷不到钱”的现象。这个时期,玉柴却凭着良好的信用资本,成为数家银行争相放贷的对象。
投资与回报信用这是指玉柴恪守对股东的业绩信用。挣脱了计划经济束缚的玉柴,对在企业发展时曾投入巨额资本的股东,玉柴恪守“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信念:投资玉柴必有回报,玉柴回报必定远远大于投资。
从1992年到1994年,玉柴经历了两次股份制改造并在境外成功上市,三年间共融资11亿元发展资金。然而仅仅1992年至1995年,玉柴在超常规发展中创造的净利润累计就达11.8亿元。从企业改制以来,玉柴对股东分红累计12.16亿元,每股投资回报率高达257%。
1998年开始,玉柴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一举占据了30%的市场份额。从此,玉柴每年给股东分红1亿元,2002年分红又增长到3.2亿元,2003年分红达4亿元。
近年来,随着玉柴不断飙升的产销量和辉煌的经营业绩,玉柴的股东们正收获着中国企业界中罕见的超值投资回报。
真实与对接信用这是指玉柴恪守对发动机制造事业的职业信用。在发动机生产制造整个过程和各项工作中,玉柴不但强调实说、实干、实绩,而且强调与国际惯例对接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
1985年,玉柴提出“狭路相逢,优者胜”的质量观念和“三个责任递进”(即生产者就是检查员,检查员就是用户代表,岗位责任就是质量责任)的质量责任机制。1996年提出“基础保证,全员把关,台台争优”质量思路。近些年又陆续提出“玉柴产品必须能够领先适用”的质量方针和“产品设计、标准设定、制造控制、用户服务、市场增扩、效益获取”的制造观等。这一系列质量理念一一付诸实施,并细化为完善的考核指标与奖惩制度系统,建立起了独具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了产品质量水平的大幅提升,先后通过ISO9001:1994,ISO9001:2000以及QS-9000:199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全国用户满意服务”等殊荣,在广大用户中树立了玉柴良好的质量诚信形象。
在财务管理方面,玉柴执行严格的财务决算制度,力求与国际管理惯例接轨,坚决与“虚报虚增”等虚假行为决裂,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赞誉。
承诺与践诺信用这是指玉柴恪守对公众的回报信用。玉柴的回报理念是要以卓越的产品、卓越的服务和卓越的贡献回报用户、公众、社会,为发展地方经济和振兴民族工业竭尽全力。
玉柴一向勇于向用户和公众承诺,承诺了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并且力争做得比承诺的更多、更好,以真诚取信于用户,以真诚回报公众和社会。
事实上,玉柴作为车用柴油机制造企业,游离于几大汽车集团之外而能创造出如此生产规模的业绩,正是由于玉柴服务宗旨发挥了巨大的推动和支撑作用。
玉柴人将“倾我所有,尽我所能,竭诚用户,诚信天下”的服务宗旨具体体现为“到位服务”和“质量保修”两大服务承诺。
1994年,在全国同行业尚在实行3万公里保修时,玉柴人就率先推行10万公里质量保修,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按整机产品的类别分别实行15万、18万、25万公里的保修。
1995年,玉柴推出南方12小时、北方24小时服务到位,每迟到1小时赔偿用户30元的承诺,同时宣布:凡用户由于玉柴原因对发动机不满意的,玉柴负责更换整机。这在全国机械行业还是第一家。
1996年,玉柴隆重推出“玉柴服务承诺验证万里行”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检查玉柴服务人员落实承诺的情况,广泛听取用户的意见建议,树立起玉柴“重承诺,更重践诺”的诚信形象。
玉柴在国外建立起数个办事机构和代理服务网点,在国内建起了31个办事处及遍布全国的580个服务站和委托服务站,并与许多汽车厂、经销商联合,共同致力于售后服务,形成了一个国内服务网点多、功能全的立体式服务网络。玉柴严格执行用户登记、用户回访、用户亲情服务制度,以全方位、全天候的竭诚服务解除用户的后顾之忧。
在内部上下道工序之间,玉柴执行严格的责任链制度。要求每个部门、每个员工不但要承担本职工作的100%责任,还要承担上游单位工作30%的责任。如此环环相扣,相互协作和制约,既保证了产品的高质量,又践行了服务的高质量,为履行“竭诚用户、诚信天下”的诚信理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对外诚信为依托和对内诚信为动力,从1984年开始,玉柴每年均以高于行业平均速度向前发展,柴油发动机产销量1984年1000台,1993年3.7万台,2001年7.6万台,2002年13万台,2003年17万台,2004年20万台。从1984年~2004年,玉柴累计产销柴油发动机超过100万台,实现利税近50亿元,累计向国家缴纳税金17亿元,向社会捐赠与投资公共事业建设1.77亿元。1995年起,玉柴捐资750万元在广西30个贫困县建设35所玉柴希望小学,为数万孩子送去了温暖。
人无信而不立,企无信而无为。多年来,玉柴坚守“人为本、争第一、零起点”的企业理念和“倾我所有,尽我所能,竭诚用户,诚信天下”的服务宗旨,使公司顽强地向前发展,这是玉柴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面对我国正在掀起的信用建设热潮,玉柴董事长王建明信心满怀地指出:玉柴信用建设的目标是在2008奥运之年建成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基础管理为底蕴,以自内向外、内外一致、高度自觉、高度成熟为特征,以质量守信、回报守信和商务守信为主体构成的全优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