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索和改革,已经经历了许多年了,对物理实验的重视程度也得到了大大提高,但是还总是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有时甚至从一个极端走进了另一个极端。
一、实验过程程序化,思维僵硬,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我们做实验时太要求学生认真了,认为学生认认真真地做完实验就行了。但问题恰好就在认认真真,认认真真的好学生,由于长期习惯于按照所谓“步骤”去做这做那,往往丧失了自己独立思考和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在开放性试题中表现出的束手无策。对此,我们不能只无奈的认为这些学生智商低,而应该认识到:往往是因为这些好学生的认真听话而使他们没有了创造性;实验课普遍注重程序化和验证已知的、熟悉的结论,学生作实验常常是因为好玩或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以至于做好实验后如果教师不作为任务要求学生去处理实验结果,甚至没有几个学生主动去认真处理实验结果以求发现一些问题。
为什么我们认真准备了实验,认真做好了实验,却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呢?我们丢失了做实验的主体――学生。实验,首先是学生的实验,实验的目的不应该统一,如果所有的学生实验都是为了得到同一个目的,这样的实验做起来会有新的发现吗?不会,因此实验目的应该由学生提出,而不是教材上规定的实验目的。实验应是学生不拘一格地去做,而不是实验目的命令学生怎样去做。失去了学生的实验,当然是无生命力的,更没有吸引力的。实验没有学生的自我参与性,缺失了学生自我表现欲,实验对学生就只剩下了枯燥的任务,完成任务最主要的途径是灌输,强制是灌输的保证,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就在强制中扼杀了。当然,教师也启发了,结果却是启而不发,此时启发已成为程序对实验的启发,不是对学生的启发,学生早已没了自我的思想,启发也就没有了太多的必要。实验是实验的需要,不是学生的需要:学生不知此为何物,当然也不知此物何用。物理实验的主体不是教师,不是试验本身,也不是实验规则,而是学生!只有把我们的实验回归到学生身上,物理实验才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实验过程情感因素丢失,失去了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我们多数人往往认为:实验是对前人已经形成的理论的再现,是对其过程和结论的证实,因此实验就应当是一个严格而有序的过程,学生必须依次按照实验规定的程序进行,才能得到规定的结论,得到了不同的结论就是实验的失败。就好象一个不合格的工人生产了一件与众不同的产品那样,会被评为次品。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往往成了监工,学生则成了完成工序的工人,虽然学生学会了操作技能,但丢失了最为宝贵的东西――情绪、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往往是这些原因使我们具有世界上“最好”的小学,中学阶段的教育,在国际数理化竞赛中频频获得大奖,却也有着世界上比较失败的大学教育,各高校的科研成果能在世界上数的着的了了无几,而学术界的学术浮夸风气却越来越严重,制造了大量的垃圾学术论文。却鲜见真正有所突破和创新的。大家都知道要出成果,就要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没有顽强的个性,就不会成功。
三、物理实验与生活脱节,让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物理知识的意义
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物理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物理教学要求从生活现象中抽象出物理概念,再把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社会、科技活动中去。完成转换作用的就是物理实验,物理实验不仅仅为物理教学提供典型模型及案例,验证了物理规律和定律,更在于探索物理规律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自主实践,学会分析问题、提出假设、用实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完善学生情感,连接生活、社会、科技的最好切入口。很明显,只注重实验技能与高考的物理实验是明显的理解不到位。对中学物理实验理解的不到位,正是造成物理实验资源短缺、陈旧缺乏吸引力的根本原因。物理实验给学生的感觉是实验室的实验,离自己与生活有相当的距离。如能以生活中的物理实验起步,社会化的课题激励,实验室里的严谨与规范,才能走进物理大实验的圈层,物理实验才会真地海阔天空。
四、如何实施高中物理实验
1.重视课堂实验的示范、激趣作用和课外实验对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引导作用。实验取得成功后那种喜悦,自信心的提升,无疑对学生以后探索知识的奥秘培养了良好的素质。
2.从教师指导下地被动观察向教师引导下的主动观察转变,更新实验教学观察思路。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我们所需要地不仅仅是学生观察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观察活动转化,这要求在平时的课堂实验中,不仅要求学生观察到与章节内容相关的现象,更鼓励学生为自己希望看到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设计,让学生从无意观察向有意观察转变。促使学生认识到观察就是激发学生产生差异的过程,有差异才有疑惑,才有思考和争论,才有了创新与活力。
3.改变物理实验的常规程序,以探究小组丰富物理实验的组织形式。由于网络资源以及学校实验资源和社会实践资源的丰富和开放。高中物理实验将向大物理的实验转变。
⑴将物理实验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加强探索性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探索性实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取3、4人一组或6人一组,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由教师提出课题,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物理规律。
采用探索性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成为科学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学生在做探索性实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实验原理、实验的基本步骤及处理实验结果,促使学生进行思维,比按课本的步骤一步步来进行实验操作的验证性实验,在学生要求和能力的培养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探索性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设计实验能力。
⑵将物理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加强设计实验思想和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在探究小组的基础上,由小组提出研究性课题,依靠学校资源平台及社会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在教师和社会的帮助下,由实验小组根据资料,探究实验原理,编写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表格,正确选用仪器和器材,并进行实验操作得出准确实验结论的一种实验形式。在研究性学习中,这种实验较常见,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特别高。设计实验能力是一种最高水平的实验能力,是活化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所具备的一种能力。
4.以组队方式评价学生的实验结果,促进学生合作和谐发展。新的实验方式带来的实验内容新,任务重,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所以应以新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实验结果,激励学生。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是开展多种实验的保证,为了保证分组评论也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目的,我们对基础实验的考核也是进行单人独立的考核与评价,但以小组成员中成绩最低的作为小组每个人的成绩,此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的掉队。
一、实验过程程序化,思维僵硬,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我们做实验时太要求学生认真了,认为学生认认真真地做完实验就行了。但问题恰好就在认认真真,认认真真的好学生,由于长期习惯于按照所谓“步骤”去做这做那,往往丧失了自己独立思考和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在开放性试题中表现出的束手无策。对此,我们不能只无奈的认为这些学生智商低,而应该认识到:往往是因为这些好学生的认真听话而使他们没有了创造性;实验课普遍注重程序化和验证已知的、熟悉的结论,学生作实验常常是因为好玩或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以至于做好实验后如果教师不作为任务要求学生去处理实验结果,甚至没有几个学生主动去认真处理实验结果以求发现一些问题。
为什么我们认真准备了实验,认真做好了实验,却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呢?我们丢失了做实验的主体――学生。实验,首先是学生的实验,实验的目的不应该统一,如果所有的学生实验都是为了得到同一个目的,这样的实验做起来会有新的发现吗?不会,因此实验目的应该由学生提出,而不是教材上规定的实验目的。实验应是学生不拘一格地去做,而不是实验目的命令学生怎样去做。失去了学生的实验,当然是无生命力的,更没有吸引力的。实验没有学生的自我参与性,缺失了学生自我表现欲,实验对学生就只剩下了枯燥的任务,完成任务最主要的途径是灌输,强制是灌输的保证,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就在强制中扼杀了。当然,教师也启发了,结果却是启而不发,此时启发已成为程序对实验的启发,不是对学生的启发,学生早已没了自我的思想,启发也就没有了太多的必要。实验是实验的需要,不是学生的需要:学生不知此为何物,当然也不知此物何用。物理实验的主体不是教师,不是试验本身,也不是实验规则,而是学生!只有把我们的实验回归到学生身上,物理实验才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二、实验过程情感因素丢失,失去了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我们多数人往往认为:实验是对前人已经形成的理论的再现,是对其过程和结论的证实,因此实验就应当是一个严格而有序的过程,学生必须依次按照实验规定的程序进行,才能得到规定的结论,得到了不同的结论就是实验的失败。就好象一个不合格的工人生产了一件与众不同的产品那样,会被评为次品。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往往成了监工,学生则成了完成工序的工人,虽然学生学会了操作技能,但丢失了最为宝贵的东西――情绪、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往往是这些原因使我们具有世界上“最好”的小学,中学阶段的教育,在国际数理化竞赛中频频获得大奖,却也有着世界上比较失败的大学教育,各高校的科研成果能在世界上数的着的了了无几,而学术界的学术浮夸风气却越来越严重,制造了大量的垃圾学术论文。却鲜见真正有所突破和创新的。大家都知道要出成果,就要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没有顽强的个性,就不会成功。
三、物理实验与生活脱节,让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物理知识的意义
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物理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物理教学要求从生活现象中抽象出物理概念,再把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社会、科技活动中去。完成转换作用的就是物理实验,物理实验不仅仅为物理教学提供典型模型及案例,验证了物理规律和定律,更在于探索物理规律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自主实践,学会分析问题、提出假设、用实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完善学生情感,连接生活、社会、科技的最好切入口。很明显,只注重实验技能与高考的物理实验是明显的理解不到位。对中学物理实验理解的不到位,正是造成物理实验资源短缺、陈旧缺乏吸引力的根本原因。物理实验给学生的感觉是实验室的实验,离自己与生活有相当的距离。如能以生活中的物理实验起步,社会化的课题激励,实验室里的严谨与规范,才能走进物理大实验的圈层,物理实验才会真地海阔天空。
四、如何实施高中物理实验
1.重视课堂实验的示范、激趣作用和课外实验对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引导作用。实验取得成功后那种喜悦,自信心的提升,无疑对学生以后探索知识的奥秘培养了良好的素质。
2.从教师指导下地被动观察向教师引导下的主动观察转变,更新实验教学观察思路。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我们所需要地不仅仅是学生观察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观察活动转化,这要求在平时的课堂实验中,不仅要求学生观察到与章节内容相关的现象,更鼓励学生为自己希望看到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设计,让学生从无意观察向有意观察转变。促使学生认识到观察就是激发学生产生差异的过程,有差异才有疑惑,才有思考和争论,才有了创新与活力。
3.改变物理实验的常规程序,以探究小组丰富物理实验的组织形式。由于网络资源以及学校实验资源和社会实践资源的丰富和开放。高中物理实验将向大物理的实验转变。
⑴将物理实验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加强探索性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探索性实验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取3、4人一组或6人一组,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由教师提出课题,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然后得出物理规律。
采用探索性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成为科学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学生在做探索性实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实验原理、实验的基本步骤及处理实验结果,促使学生进行思维,比按课本的步骤一步步来进行实验操作的验证性实验,在学生要求和能力的培养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探索性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设计实验能力。
⑵将物理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加强设计实验思想和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在探究小组的基础上,由小组提出研究性课题,依靠学校资源平台及社会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在教师和社会的帮助下,由实验小组根据资料,探究实验原理,编写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表格,正确选用仪器和器材,并进行实验操作得出准确实验结论的一种实验形式。在研究性学习中,这种实验较常见,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特别高。设计实验能力是一种最高水平的实验能力,是活化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所具备的一种能力。
4.以组队方式评价学生的实验结果,促进学生合作和谐发展。新的实验方式带来的实验内容新,任务重,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所以应以新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实验结果,激励学生。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是开展多种实验的保证,为了保证分组评论也能使每一个学生达到目的,我们对基础实验的考核也是进行单人独立的考核与评价,但以小组成员中成绩最低的作为小组每个人的成绩,此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的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