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应树立民主个性的阅读教学理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强体验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快乐,感悟生命。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189-02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目标应指通过课堂阅读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具体地说,衡量新课程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否有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审视:(1)有效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关注“全人”发展的教学;(2)有效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促进语文学习的教学;(3)有效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呼唤效益意识的教学。一句话,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发展是衡量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标准。
1 树立民主个性的阅读教学理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单边活动,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应付和接受。新课程则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就是读者对文本作品作主观审视,进行个性化理解,从而悟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阅读教学绝不是学生的被动接受,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知识储备等对作品进行领悟、理解的过程,切忌用教师的分析传授取代学生的阅读时间。因此在阅读教学时,强调学生的自主阅读,不仅要让学生动口,动脑,而且由于学生个体文化的差异,允许他们对阅读有不同的见解甚至差错。知识正是在这样的随机交互中逐步生成、不断纠错中渐渐掌握的,这是高参与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不断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多进行生生问的讨论与争辩。要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与文本进行直接的交流,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入境,人情朗读,感悟文意,体会情感,悟出精髓,逐渐熏陶出个人的阅读品味,激发阅读情感的升华。
2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究某些事物或进行某些活动的倾向,学生学习任何事情的最佳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兴趣不仅是学生认识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它能促使学生津津有味地去学习,并且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其求知欲一般不会减弱或消失,而求知欲的满足,反过来又会丰富学习兴趣,产生与更高的认识水平相适应的新的学习兴趣。
2.1有效预习。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可见,只有适合教学对象的心理需要的教学,才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才是有效的。因此,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首先必须先让学生在展示预习中的收获、感受与困惑,由此展开教学。
2.2设置情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阅读教学亦是如此。所以语文教师要精心设置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语文阅读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生动的气氛。
2.3合作竞争。小组与小组之间既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又是平等的竞争伙伴。“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学生个体通过自学后多数能完成学习目标,但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及问题难度的差异,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这时,如果教师能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或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便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在小组合作中,由于每位学生都以平等的一员参与讨论,不会担心有人贬低、嘲笑自己,生与生之间可以相互朗读、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调动了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更进一步深化合作意识。
3 加强体验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快乐。感悟生命
3.1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为主的素质课,虽然渗透一定的思想教育,但它不是思想品德课,更不是其他课。学生的知识生成是做不了假的,有一定的认知体验才是最基本的要求。事实上,学生绝对不是带着一张白纸走进教室的,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都是基于原有一定的认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由于生活经历的不同,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体验也是各不相同的,作为教师要珍视学生这种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2阅读教学要注重生活性,走向生活化:吕淑湘曾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路旁有广告牌;买东西,有随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语文。”诚哉斯言!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平时教学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结合实际多观察、多感悟,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与文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3.3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也不只是关注“双基”,而是更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这也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所在。有时候,当我们读到一篇感人的文本或看到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情不自禁被深深打动而感染!列宁就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事物强烈的热爱和追求”。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阅读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并受到相应的情感熏陶和对人生的启迪。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中学生们也不例外。因此阅读教学理当施以快乐教育,以减轻中学生面临的种种压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要以一颗感恩之心来面对生活,面对一切!要以快乐之心来面对困难,面对挑战!要学会生存,永不放弃。初中阶段恰同学年少,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他们的心智不断成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渐渐形成,语文阅读教学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分析生活、思索人生的责任。教阅读冰心《谈生命》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如何揭示了生命从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让学生从文本的阅读欣赏中感受到冰心老人顽强奋斗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从而领悟出生命的宝贵与顽强;同时让学生树立起这样的信念:热爱生命,珍视生命;关爱他人,善待自己。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189-02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目标应指通过课堂阅读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具体地说,衡量新课程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否有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审视:(1)有效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关注“全人”发展的教学;(2)有效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促进语文学习的教学;(3)有效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呼唤效益意识的教学。一句话,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发展是衡量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标准。
1 树立民主个性的阅读教学理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单边活动,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应付和接受。新课程则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就是读者对文本作品作主观审视,进行个性化理解,从而悟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阅读教学绝不是学生的被动接受,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知识储备等对作品进行领悟、理解的过程,切忌用教师的分析传授取代学生的阅读时间。因此在阅读教学时,强调学生的自主阅读,不仅要让学生动口,动脑,而且由于学生个体文化的差异,允许他们对阅读有不同的见解甚至差错。知识正是在这样的随机交互中逐步生成、不断纠错中渐渐掌握的,这是高参与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不断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多进行生生问的讨论与争辩。要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与文本进行直接的交流,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入境,人情朗读,感悟文意,体会情感,悟出精髓,逐渐熏陶出个人的阅读品味,激发阅读情感的升华。
2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究某些事物或进行某些活动的倾向,学生学习任何事情的最佳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兴趣不仅是学生认识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它能促使学生津津有味地去学习,并且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其求知欲一般不会减弱或消失,而求知欲的满足,反过来又会丰富学习兴趣,产生与更高的认识水平相适应的新的学习兴趣。
2.1有效预习。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可见,只有适合教学对象的心理需要的教学,才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才是有效的。因此,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首先必须先让学生在展示预习中的收获、感受与困惑,由此展开教学。
2.2设置情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阅读教学亦是如此。所以语文教师要精心设置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语文阅读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生动的气氛。
2.3合作竞争。小组与小组之间既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又是平等的竞争伙伴。“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学生个体通过自学后多数能完成学习目标,但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及问题难度的差异,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这时,如果教师能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或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便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在小组合作中,由于每位学生都以平等的一员参与讨论,不会担心有人贬低、嘲笑自己,生与生之间可以相互朗读、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调动了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更进一步深化合作意识。
3 加强体验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快乐。感悟生命
3.1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为主的素质课,虽然渗透一定的思想教育,但它不是思想品德课,更不是其他课。学生的知识生成是做不了假的,有一定的认知体验才是最基本的要求。事实上,学生绝对不是带着一张白纸走进教室的,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都是基于原有一定的认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由于生活经历的不同,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体验也是各不相同的,作为教师要珍视学生这种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2阅读教学要注重生活性,走向生活化:吕淑湘曾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路旁有广告牌;买东西,有随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语文。”诚哉斯言!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平时教学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结合实际多观察、多感悟,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与文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3.3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也不只是关注“双基”,而是更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这也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所在。有时候,当我们读到一篇感人的文本或看到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情不自禁被深深打动而感染!列宁就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事物强烈的热爱和追求”。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阅读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并受到相应的情感熏陶和对人生的启迪。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中学生们也不例外。因此阅读教学理当施以快乐教育,以减轻中学生面临的种种压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要以一颗感恩之心来面对生活,面对一切!要以快乐之心来面对困难,面对挑战!要学会生存,永不放弃。初中阶段恰同学年少,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他们的心智不断成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渐渐形成,语文阅读教学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分析生活、思索人生的责任。教阅读冰心《谈生命》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如何揭示了生命从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让学生从文本的阅读欣赏中感受到冰心老人顽强奋斗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从而领悟出生命的宝贵与顽强;同时让学生树立起这样的信念:热爱生命,珍视生命;关爱他人,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