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读写结合,实际上是阅读和写作之间的有机融合,这是根植于语文教学规律的具体教学活动。首先阅读能够为写作提供载体以及素材,而写作实际上是对原有阅读的突破以及创造性使用,如此可以揭示二者之间相互迁移、同步发展的关系,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极其突出的重要作用。以读写结合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既能够充分展现教育理论的前沿性,也能够在课堂实践中提高可操作性。基于具体的实例,针对教学实践中读写结合思想的应用,进行以下简单论述。
一、批注式练笔
所谓添加批注,就是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或者是阅读之后,在准确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符号或者文字的方式写下个人感悟。批注的内容非常多样,可以来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可以是质疑等等。虽然在小学阶段所选编的文本相对简单,但是也会有学生在实际理解的过程中出现偏差。
以《棉鞋里的阳光》为例,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其中的语句难以形成准确理解或者理解不具备深度。针对这些语句,可以通过添加批注的方式进行标注。例如“阳光钻进棉花里”等拟人句,可以利用批注帮助学生加深印象,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叠加的仿写范例。此外,很多小学生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不能集中注意,通过批注的方式也能够缓解这一问题。
二、拓展式练笔
以教材为蓝本,深挖读写结合资源,不仅可以使学生快速且高效地实现语文教学目标,也能够为接下来相关活动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文本,选择合理的读写关联点,就此展开多元化的读写活动,可以是主题式读写,也可以说是比较式读写等。
(一)基于文本主题的拓展练笔
这一方式需要围绕课堂活动而开展,其突出的特点在于与课堂教学主题密切相关,所以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能够使学生利用读写活动掌握相同主题或者类似文本的写作方法。
以《黄山奇松》为例,基于读写教学,可以设计以下主题读写活动。
1.以黄山为主题的读写活动
补充《黄山记》等文本,在组织主题阅读的过程中,需要紧抓读写训练要点,掌握其写作方法、谋篇布局以及遣词造句等,一方面是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黄山的全面认知,同时积累丰富的素材,确保阅读以及写作能力的同步发展。
2.以写景状物为主题的读写活动
在《黄山奇松》这篇文章中,重点在于“松”的描绘,是一篇写景状物类的典范,结构清晰完整,而且使用了大量的优美词句,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写作素材,也进一步提高其写作能力,可以以写景状物作为主题展开读写活动,分别立足于语言、构思以及布局等不同的维度。
(二)基于文本比较的拓展练笔
在这一活动方式中以比较作为主要手段,紧扣课堂中的读写内容展开对比,因此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能够使学生针对某类文本强化阅读体验,同步带动写作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这种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前提在于精心设计,比较点的设置,不可过多、过于繁杂,只需要紧抓一点,具备深挖力度即可。以《黄山奇松》为例,在进行比较式读写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基于语言作为比较点,探寻教材文本与其在语言表达方面所具有的相似以及不同之处,这样就能够以文本为辐射点了解此类文本的具体方法,还能够展开对比,强化阅读体验以及写作体验。首先比较点可以是相同点,此时,比较读写活动中应当体现出相应的序列性,因此需要结合系统化的写作训练。
其次,比较点也可以是针对差异性的比较,这样就能够以同求异打开读写活动,使学生立足于不同的维度感知写景状物类文本,特别是其在素材、构思以及谋篇等不同维度的丰富性,这样就能脱离教材文本的禁锢,体会其他文本的多元化思维,促进更多维度的思维碰撞。
三、迁移式练笔
根据教育学的相关理念,个体的学习总是开始于模仿,然后才过渡到创造性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最擅长的本领就是模仿,小学教材中所选编的文本大多文质兼美,布局极具创意等等,这些都是引导学生展开有效写作的最佳载体。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材只是作为范例。所以,教师需要善于利用教材、深挖教材,把握合理的契机,设计适时适量的仿写练习,使学生可以在仿写的过程中有所习得、有所求异,不仅是对文本语言的有效吸收,也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仿写精美句式,掌握遣词造句之法
在当前的文本中,大都包含了很多经典句式,需要教师善于挖掘和利用,选择合理的契机组织仿句练笔。
以《匆匆》为例,其中最具有典型性的句子就是:“洗手的时候……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反复品悟赏析,形成个性化感悟,然后链接生活,说一说自己身边日子是怎样匆匆流逝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指导学生体会这句话的写法,提炼出“……的时候,日子……”的句式,由此便可顺势引出仿写训练。这种形式的仿写,既是为了实现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和积累,也为了进一步提高运用。
(二)仿写经典语段,掌握连句构段
在当前的文本中,大多包含经典片段,而且具有明显的特点,但是仍然需要教师精心选择,再带领学生分析段落结构以及具体的表达方法,使学生可以掌握并理解构段规律,以此作为仿写的最佳指导。
以《索溪峪的“野”》,为例,不管是整篇文本、还是各个段落,都使用了总分的构段方法,当学生具备相应的认知之后,便可以仿照这一结构描写一处景物。具体的习作训练是以学生所掌握的连句构段的方法为基础而进行。
又如《桂林山水》,其中针对桂林的山有一段描写,极其生动形象,仿佛置身于其中。在完成这句话的学习之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由此收获了篇篇佳作:当夜幕来临之时,城市里亮起了各种各样的灯光,有的如同缤纷的焰火,有的如同闪烁的繁星,整个城市都笼罩在美丽的灯光中。基于学生的写作,可以发现,他们充分连接了自己的真实生活,而且有效地发挥了想象力,教学效果显著。
(三)仿写经典篇章,掌握谋篇布局
小学教材中所选的经典文本通俗易懂,而且比较接近学生生活,不管是选材还是写法,都可以作为习作的最佳范例,需要教师紧抓不同文本的不同特征,这样才能够将“读”落实于“写”的实践中,才能够使学生所掌握的阅读知识及时地迁移于习作训练中。
例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时,可以感受到北京人在过春节时的隆重热闹,也能够就此提炼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在教学这篇文本时,由于刚过春节不久,可以带领学生展开交流,说一说在自己的家乡是如何度过春节的,既有了经典的范例又有了生活体验,这样在描写家乡的春节时,学生就能够侃侃而谈,不但降低了写作的难度,也能够将阅读过程中所习得的方法灵活地运用于实践中,既充分表达了真情实感,也能够通过对家乡风俗的描绘,对家乡产生更深的了解,萌发爱家乡爱国之情,可谓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对于学生而言,仿写是提高其读写水平的有力举措,也是读写相结合的最佳范式,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合理的仿写节点,有效落实仿写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必然能够使学生成功地从“仿”过渡到“创”,全面提高读写能力。
总之,对于读写结合这种方式而言,是建立在双向促进的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机制,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不仅可以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感悟,也能够以书面的形式落實,使阅读成为实施写作的最佳平台。然而教无定法,需要教师立足于实践有针对性的探究,探寻与学情相匹配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读写魅力,也能够促进学科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批注式练笔
所谓添加批注,就是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或者是阅读之后,在准确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符号或者文字的方式写下个人感悟。批注的内容非常多样,可以来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可以是质疑等等。虽然在小学阶段所选编的文本相对简单,但是也会有学生在实际理解的过程中出现偏差。
以《棉鞋里的阳光》为例,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其中的语句难以形成准确理解或者理解不具备深度。针对这些语句,可以通过添加批注的方式进行标注。例如“阳光钻进棉花里”等拟人句,可以利用批注帮助学生加深印象,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叠加的仿写范例。此外,很多小学生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不能集中注意,通过批注的方式也能够缓解这一问题。
二、拓展式练笔
以教材为蓝本,深挖读写结合资源,不仅可以使学生快速且高效地实现语文教学目标,也能够为接下来相关活动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文本,选择合理的读写关联点,就此展开多元化的读写活动,可以是主题式读写,也可以说是比较式读写等。
(一)基于文本主题的拓展练笔
这一方式需要围绕课堂活动而开展,其突出的特点在于与课堂教学主题密切相关,所以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能够使学生利用读写活动掌握相同主题或者类似文本的写作方法。
以《黄山奇松》为例,基于读写教学,可以设计以下主题读写活动。
1.以黄山为主题的读写活动
补充《黄山记》等文本,在组织主题阅读的过程中,需要紧抓读写训练要点,掌握其写作方法、谋篇布局以及遣词造句等,一方面是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黄山的全面认知,同时积累丰富的素材,确保阅读以及写作能力的同步发展。
2.以写景状物为主题的读写活动
在《黄山奇松》这篇文章中,重点在于“松”的描绘,是一篇写景状物类的典范,结构清晰完整,而且使用了大量的优美词句,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写作素材,也进一步提高其写作能力,可以以写景状物作为主题展开读写活动,分别立足于语言、构思以及布局等不同的维度。
(二)基于文本比较的拓展练笔
在这一活动方式中以比较作为主要手段,紧扣课堂中的读写内容展开对比,因此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能够使学生针对某类文本强化阅读体验,同步带动写作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这种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前提在于精心设计,比较点的设置,不可过多、过于繁杂,只需要紧抓一点,具备深挖力度即可。以《黄山奇松》为例,在进行比较式读写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基于语言作为比较点,探寻教材文本与其在语言表达方面所具有的相似以及不同之处,这样就能够以文本为辐射点了解此类文本的具体方法,还能够展开对比,强化阅读体验以及写作体验。首先比较点可以是相同点,此时,比较读写活动中应当体现出相应的序列性,因此需要结合系统化的写作训练。
其次,比较点也可以是针对差异性的比较,这样就能够以同求异打开读写活动,使学生立足于不同的维度感知写景状物类文本,特别是其在素材、构思以及谋篇等不同维度的丰富性,这样就能脱离教材文本的禁锢,体会其他文本的多元化思维,促进更多维度的思维碰撞。
三、迁移式练笔
根据教育学的相关理念,个体的学习总是开始于模仿,然后才过渡到创造性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最擅长的本领就是模仿,小学教材中所选编的文本大多文质兼美,布局极具创意等等,这些都是引导学生展开有效写作的最佳载体。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材只是作为范例。所以,教师需要善于利用教材、深挖教材,把握合理的契机,设计适时适量的仿写练习,使学生可以在仿写的过程中有所习得、有所求异,不仅是对文本语言的有效吸收,也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仿写精美句式,掌握遣词造句之法
在当前的文本中,大都包含了很多经典句式,需要教师善于挖掘和利用,选择合理的契机组织仿句练笔。
以《匆匆》为例,其中最具有典型性的句子就是:“洗手的时候……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反复品悟赏析,形成个性化感悟,然后链接生活,说一说自己身边日子是怎样匆匆流逝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指导学生体会这句话的写法,提炼出“……的时候,日子……”的句式,由此便可顺势引出仿写训练。这种形式的仿写,既是为了实现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和积累,也为了进一步提高运用。
(二)仿写经典语段,掌握连句构段
在当前的文本中,大多包含经典片段,而且具有明显的特点,但是仍然需要教师精心选择,再带领学生分析段落结构以及具体的表达方法,使学生可以掌握并理解构段规律,以此作为仿写的最佳指导。
以《索溪峪的“野”》,为例,不管是整篇文本、还是各个段落,都使用了总分的构段方法,当学生具备相应的认知之后,便可以仿照这一结构描写一处景物。具体的习作训练是以学生所掌握的连句构段的方法为基础而进行。
又如《桂林山水》,其中针对桂林的山有一段描写,极其生动形象,仿佛置身于其中。在完成这句话的学习之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由此收获了篇篇佳作:当夜幕来临之时,城市里亮起了各种各样的灯光,有的如同缤纷的焰火,有的如同闪烁的繁星,整个城市都笼罩在美丽的灯光中。基于学生的写作,可以发现,他们充分连接了自己的真实生活,而且有效地发挥了想象力,教学效果显著。
(三)仿写经典篇章,掌握谋篇布局
小学教材中所选的经典文本通俗易懂,而且比较接近学生生活,不管是选材还是写法,都可以作为习作的最佳范例,需要教师紧抓不同文本的不同特征,这样才能够将“读”落实于“写”的实践中,才能够使学生所掌握的阅读知识及时地迁移于习作训练中。
例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时,可以感受到北京人在过春节时的隆重热闹,也能够就此提炼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在教学这篇文本时,由于刚过春节不久,可以带领学生展开交流,说一说在自己的家乡是如何度过春节的,既有了经典的范例又有了生活体验,这样在描写家乡的春节时,学生就能够侃侃而谈,不但降低了写作的难度,也能够将阅读过程中所习得的方法灵活地运用于实践中,既充分表达了真情实感,也能够通过对家乡风俗的描绘,对家乡产生更深的了解,萌发爱家乡爱国之情,可谓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对于学生而言,仿写是提高其读写水平的有力举措,也是读写相结合的最佳范式,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合理的仿写节点,有效落实仿写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必然能够使学生成功地从“仿”过渡到“创”,全面提高读写能力。
总之,对于读写结合这种方式而言,是建立在双向促进的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性教学机制,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不仅可以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感悟,也能够以书面的形式落實,使阅读成为实施写作的最佳平台。然而教无定法,需要教师立足于实践有针对性的探究,探寻与学情相匹配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读写魅力,也能够促进学科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