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语文新课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高中语文等候课程的设置,介入的选修课程能够让学生更为深入的认识到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再加上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拥有丰富的内容题材,许多课程内容都是基于主修课程内容的拓展,所以,学好语文选修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好主修课程知识。然而,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等候课程教学实践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如何将专题式教学应用于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这是值得所有语文老师思考的一个话题。
关键词:专题式;高中语文选修课;应用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应当依据教材选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而专题式教学则是其中一项比较有效的语文选修课教学办法,专题式教学不但可以使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而且可以将高中语文教学升华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可是其在实行时却不同于必修课教学。因此,笔者对专题式教学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之后还对在高中语文等候课教学中实行专题式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还对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专题式教学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
一、专题式教学的概念
所谓的专题就是一个专门研讨的问题。专题是提取于教学过程中的,而并非学习中面临的某个问题或单纯的能力点、知识点,专题是具备一定的研讨价值的,其是能够统领所有教學的[1]。换言之,专题可以从教材中选取,也可以从教材外选取,但是其必须是依据学生学习与老师教学的需求,由老师与学生共同编制的;同时,专题也并非某个能力点或知识点,其是具备研讨价值的,能够统领整个教学活动的问题。
二、在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实行专题式教学的必要性
(一)选修课教材内容及编排的需要
针对单本教材编写体例而言,选修教材的基本结构单元主要是以专题为主,以主题组织单元。按照专题要求,将各类有利于探讨与研究学习的材料整合起来,将各个专题分成块状结构,达到课程内容整体化、课程结构模块化的目的。另外,选修课教材也并不需要逐一精读,学生也无需通过选修课来学习大量的知识。在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实行专题式教学,通过制定恰当的专题,把握住各个专题的主要内容,便可达到选修课教学的目标。
(二)实行新课程标准的必然需要
选修课的设置就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好的迎合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兴趣的需求。高中语文新课标中也提到,选修课是基于必修课的提升和延伸,选修课程的延展性及灵活性都比较强,因此,选修课教学的开展必须探寻能够适应课程内容的教学模式,所以,在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实行专题式教学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三、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专题式教学的实际应用
(一)在开展教学时,构建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综合专题”模块
将专题式教学应用于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就是指老师与学生以专题为中心开展学术研讨,此种专题研讨并非不求甚解的涂描,而是深入化的探究。在选修教材中必定会存在学生无法解决的难题,把那些问题整合起来,编制成专题。此种专题是围绕专题式教学制定的,同时再将多种语文能力的整合教学融入其中,使学生可以借助自身掌握的语文知识自主的解答专题中的问题。也就是说,设置综合问题的专题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自主解惑的办法。除此之外,设置综合专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而且可以达到考核学生各种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开展“古代诗词意象”这一专题教学时,老师可以依据语文选修课程的课本内容,把各个朝代、背景下的诗词融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一专题,透过古诗词的词语构成来对整篇诗词所体现的内容加以理解,强化学生对古诗词字句的认识[2]。除此之外,在选取选修课专题式教学中的“综合专题”时,应当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学生选取自身喜欢的模式,之后再把那些模块加以整合,譬如,可将“中国现代文学小说”与“中国古代小说”整合起来实施教学,使学生不仅可以充分认识到文学人物的生活,而且还可以认识历史浪潮对那些作者命运及其作品的影响。
(二)恰当的切分教材原有的“专题”
在开展“儒道互补”这一专题教学时,老师可以将课题定为“学《老子》《论语》,看儒道互补”,恰当的切分原先的专题,将其划分为多个小专题,立足学生,力求实效。
在开展专题教学之前,老师可通过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情景,以此来阐述中国文化中的儒道互补思想,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到我国文化史上儒道思想的传承,之后,老师可从多个角度来指引学生理解“儒道互补”思想,首先可对“互补之于人”进行研究,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本,认识到儒道在人格追求方面的不同,从而意识到:《老子》中刻画的“圣人”不会与世人进行争辩,能够顺应自然,不妄为;《论语》中刻画的“君子”拥有仁德之心,能够奋发有为、克己复礼。他们都怀揣着救世的热情与理想,都对社会现实感到不满。老子倡导做“减法”,简言之,就是摒弃搅乱自然天性的东西;而孔子则提倡做“加法”,简言之,就是实施仁德、强化修养[3]。随后,老师可再指引学生对“互补之于文化”进行研讨,借助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及《江城子·密州出猎》两首词来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思考这两首词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道家思想,哪些地方属于儒家思想。通过分析苏轼的诗词,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苏轼的儒道互补思想。最后,老师可引导学生对“互补之于现实”进行研讨。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一句话来总结“儒道互补”思想对自身的启发,并让学生即兴写作,老师再从中选出佳句,念给学生们听,让学生共同探讨。
通过将“儒道互补”这一专题恰当的划分成“互补之于现实”“互补之于文化”以及“互补之于人”这三个小专题,使“儒道互补”这一专题变得更加具体化,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通过恰当的切分,不仅可以方便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而且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循序渐进的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由于专题式教学具备丰富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选取空间,而且也能为更好的开展选修课教学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因此,对高中语文选修教学中专题式教学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这是值得我们不断研究的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1]刘艳霞.浅谈高中语文选修课中的专题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07).
[2]赵冰.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诗歌与散文”系列的教学策略[J].科学中国人,2016(27).
[3]冯许.优化语文专题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养[J].快乐阅读,2015(24).
关键词:专题式;高中语文选修课;应用
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应当依据教材选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而专题式教学则是其中一项比较有效的语文选修课教学办法,专题式教学不但可以使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而且可以将高中语文教学升华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可是其在实行时却不同于必修课教学。因此,笔者对专题式教学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之后还对在高中语文等候课教学中实行专题式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还对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专题式教学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
一、专题式教学的概念
所谓的专题就是一个专门研讨的问题。专题是提取于教学过程中的,而并非学习中面临的某个问题或单纯的能力点、知识点,专题是具备一定的研讨价值的,其是能够统领所有教學的[1]。换言之,专题可以从教材中选取,也可以从教材外选取,但是其必须是依据学生学习与老师教学的需求,由老师与学生共同编制的;同时,专题也并非某个能力点或知识点,其是具备研讨价值的,能够统领整个教学活动的问题。
二、在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实行专题式教学的必要性
(一)选修课教材内容及编排的需要
针对单本教材编写体例而言,选修教材的基本结构单元主要是以专题为主,以主题组织单元。按照专题要求,将各类有利于探讨与研究学习的材料整合起来,将各个专题分成块状结构,达到课程内容整体化、课程结构模块化的目的。另外,选修课教材也并不需要逐一精读,学生也无需通过选修课来学习大量的知识。在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实行专题式教学,通过制定恰当的专题,把握住各个专题的主要内容,便可达到选修课教学的目标。
(二)实行新课程标准的必然需要
选修课的设置就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好的迎合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兴趣的需求。高中语文新课标中也提到,选修课是基于必修课的提升和延伸,选修课程的延展性及灵活性都比较强,因此,选修课教学的开展必须探寻能够适应课程内容的教学模式,所以,在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实行专题式教学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三、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专题式教学的实际应用
(一)在开展教学时,构建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综合专题”模块
将专题式教学应用于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就是指老师与学生以专题为中心开展学术研讨,此种专题研讨并非不求甚解的涂描,而是深入化的探究。在选修教材中必定会存在学生无法解决的难题,把那些问题整合起来,编制成专题。此种专题是围绕专题式教学制定的,同时再将多种语文能力的整合教学融入其中,使学生可以借助自身掌握的语文知识自主的解答专题中的问题。也就是说,设置综合问题的专题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自主解惑的办法。除此之外,设置综合专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而且可以达到考核学生各种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开展“古代诗词意象”这一专题教学时,老师可以依据语文选修课程的课本内容,把各个朝代、背景下的诗词融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一专题,透过古诗词的词语构成来对整篇诗词所体现的内容加以理解,强化学生对古诗词字句的认识[2]。除此之外,在选取选修课专题式教学中的“综合专题”时,应当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让学生选取自身喜欢的模式,之后再把那些模块加以整合,譬如,可将“中国现代文学小说”与“中国古代小说”整合起来实施教学,使学生不仅可以充分认识到文学人物的生活,而且还可以认识历史浪潮对那些作者命运及其作品的影响。
(二)恰当的切分教材原有的“专题”
在开展“儒道互补”这一专题教学时,老师可以将课题定为“学《老子》《论语》,看儒道互补”,恰当的切分原先的专题,将其划分为多个小专题,立足学生,力求实效。
在开展专题教学之前,老师可通过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情景,以此来阐述中国文化中的儒道互补思想,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到我国文化史上儒道思想的传承,之后,老师可从多个角度来指引学生理解“儒道互补”思想,首先可对“互补之于人”进行研究,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本,认识到儒道在人格追求方面的不同,从而意识到:《老子》中刻画的“圣人”不会与世人进行争辩,能够顺应自然,不妄为;《论语》中刻画的“君子”拥有仁德之心,能够奋发有为、克己复礼。他们都怀揣着救世的热情与理想,都对社会现实感到不满。老子倡导做“减法”,简言之,就是摒弃搅乱自然天性的东西;而孔子则提倡做“加法”,简言之,就是实施仁德、强化修养[3]。随后,老师可再指引学生对“互补之于文化”进行研讨,借助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及《江城子·密州出猎》两首词来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思考这两首词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道家思想,哪些地方属于儒家思想。通过分析苏轼的诗词,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苏轼的儒道互补思想。最后,老师可引导学生对“互补之于现实”进行研讨。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一句话来总结“儒道互补”思想对自身的启发,并让学生即兴写作,老师再从中选出佳句,念给学生们听,让学生共同探讨。
通过将“儒道互补”这一专题恰当的划分成“互补之于现实”“互补之于文化”以及“互补之于人”这三个小专题,使“儒道互补”这一专题变得更加具体化,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通过恰当的切分,不仅可以方便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而且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循序渐进的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由于专题式教学具备丰富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选取空间,而且也能为更好的开展选修课教学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因此,对高中语文选修教学中专题式教学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这是值得我们不断研究的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1]刘艳霞.浅谈高中语文选修课中的专题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07).
[2]赵冰.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诗歌与散文”系列的教学策略[J].科学中国人,2016(27).
[3]冯许.优化语文专题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养[J].快乐阅读,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