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根本,通过对教学改革,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动力去参加结构设计竞赛等实践教学活动。经过两年实践表明:学生参加竞赛类比赛积极性明显提高,且比赛成绩也取得很大的进步,同时让教师有更多精力指导学生参与更多实践教学活动。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实践教学;改革
0.前言:
以应用型为定位的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还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应用型学校的学生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要加强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要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就必须构建良好的实践实训平台[1-3]。结构设计竞赛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良好途径之一,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教改新模式、促进学风和创新性试验平台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4]。然而传统本科院校培养方案,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参加结构设计竞赛等实践活动较少,而多数新建本科院校是以应用型教学为主,因此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如何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重要研究意义。
1.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安排的问题
福建大部分本科院校培养方案参考了老本科院校,教学环节上实践教学主要有:第一层次属于较为简单、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实践,第二层次属于综合层次更高、需要团队合作的。
从表中的课程安排及实际实践效果上看,对培养学生创新、团队合作等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缺乏系统的理论到实际的系统训练,实验仅是理论知识到实践的简单验证,实习仅是预设问题和走马观花的练习,设计仅是对课程预设内容一场演示,从未对已学的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进行一次系统训练,教学课程安排实践也未让学生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这样会让学生产生两种观念,毕业就找工作的学生注重实践,准备上研究生的学生注重理论知识。二、实践教学模式陈旧,即使实践课程,大部分也是老师先讲述,学生再按部就班完成操作,缺乏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三、传统实践课程,团队配合的相对较少,即使像测量课、土木工程材料课等,也是简单的配合,缺乏综合性、系统的配合实践[4]。
2.结构设计竞赛
结构设计竞赛内容与材料通常是给定的,常在结构模型和结构加载上鼓励大学生进行各种创新,通过竞赛体现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加强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的宗旨。
结构设计竞赛适合大学生所有年级,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从结构形式、外观造型上进行创新,主要考察其方案构思、传力途径、结构设计、方案创新等,用材常有白卡纸、有机玻璃、竹材等;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选择加载模型,主要考察其结构选型、结构建模及主要计算参数、受荷分析、节点构造、模型加工图,用材常有白卡纸、木材、竹材、白乳胶、502胶水等。
上述的两种结构设计竞赛类型是结构设计竞赛经常并存的形式。从结构形式、外形造型上进行创新的,需要课程知识有土木工程材料、建筑结构、建筑美学等;从结构加载上创新的,需要课程知识有土木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建筑结构等[7]。
3.大学生培养方案与现行结构设计竞赛的矛盾
结构设计竞赛的设计材料性能测试、结构选型及设计、模型制作等需要大学生花大量精力去完成一次比赛,通常需要3~6个月时间。然而,根据传统培养方案,对于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很难适应这些比赛,其主要原因有:
(1)改革前,培养方案总学分为175,7个学期内学完,每个学期,学生都要花大量时间应付课业,没有足够时间参与比赛。
(2)改革前,大一、大二主要是学习通识课程,大三才刚刚开始学习专业课程,而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主要参赛者是大二、大三学生,所以在结构选型上,存有很多不合理情况。
(3)在培养方案里,此类比赛不是必须课程,且对学生毕业也没有多大帮助,以致很多学生不愿意参加,即使参加了,也是抱着重在参与的态度。
(4)根据多年福建省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的内容,常常存在超出土木工程专业范围、内容偏深等问题。
4.培养方案的改革
结构设计竞赛是土木工程专业认可度最高的比赛,但是由于比赛选题、内容、时间等因素,结构设计竞赛很难做到一个比较好全面综合的实践训练。因此,作者认为结构设计竞赛是实践教学的一个必要补充。
除此之外,我们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从多角度入手,增加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等方面培养的实践教学项目。4.1 学时、学分安排改革
三明学院近些年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技术类本科院校教学安排,大量压缩课堂学分,从原来170~180学分,降到130-140学分,大量增加课外学分,根据学校精神要求,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总学分减少30个学分,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学分、学时均大幅度的减少,专业课比例增加,实践教学占比增加。
通过学分调整后,学生每个学期课程大致会减少1-2门,大部分课程课时数会减少8-16课时。第一课堂教学上,则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即需要教师要结合工程实际经验,减少理论部分知识,增加实践部分知识介绍;第二课堂上,则要求学生参加更多的比赛,更多的团队合作,更多的创新机会,更多的自学内容。
4.2 第二课堂
从课堂安排上,似乎减少学生上课的压力,但是并未实际减少学习内容,除此之外,对于想要毕业学生,必须修通识类、专业类第二课堂学分,第二课堂本质上就是增加学生课外各种活动的训练。第二课堂为系里或学校自己组织的一些比赛、活动,获得认可后,通常只有0.5分,最高级别为国家级的,为2-4分。通识类、专业类必修各获得2学分(根据每一届学生实际情况调整),
方可毕业,且同一种比赛不能重复计分(取高者)。
通过两三年的实践,学生参加类似结构设计竞赛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一方面,学生希望通过获得好的比赛成绩完成专业类学分,一方面,学生也有更多时间来完成比赛。2015、2016年这两年福建省结构设计竞赛成绩,我校得到很大进步,一等奖连续两年得到突破。
5.结论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根本,传统土木工程本科培养方案不能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动力去参加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对教学改革,学生参加类似结构设计竞赛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同时也让教师有更多精力指导学生参与更多实践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王菁. 学科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1:55-57.
[2]江伟,金中朝,江健生. “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1:134-137.
[3]曹邦卿. 土木工程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3:116-119.
[4]袁大偉,韩春. 将“结构模型设计竞赛”纳入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探讨[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08:120-122.
[5]徐龙军,李洋,许昊.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分析及建议[J]. 高等建筑教育,2012,03:148-150.
作者简介:张仁巍(1982.8-)男,汉族,江西万年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结构工程。
基金项目:三明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1420)。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实践教学;改革
0.前言:
以应用型为定位的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还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应用型学校的学生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要加强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要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就必须构建良好的实践实训平台[1-3]。结构设计竞赛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良好途径之一,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教改新模式、促进学风和创新性试验平台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4]。然而传统本科院校培养方案,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参加结构设计竞赛等实践活动较少,而多数新建本科院校是以应用型教学为主,因此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如何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重要研究意义。
1.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安排的问题
福建大部分本科院校培养方案参考了老本科院校,教学环节上实践教学主要有:第一层次属于较为简单、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实践,第二层次属于综合层次更高、需要团队合作的。
从表中的课程安排及实际实践效果上看,对培养学生创新、团队合作等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缺乏系统的理论到实际的系统训练,实验仅是理论知识到实践的简单验证,实习仅是预设问题和走马观花的练习,设计仅是对课程预设内容一场演示,从未对已学的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进行一次系统训练,教学课程安排实践也未让学生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这样会让学生产生两种观念,毕业就找工作的学生注重实践,准备上研究生的学生注重理论知识。二、实践教学模式陈旧,即使实践课程,大部分也是老师先讲述,学生再按部就班完成操作,缺乏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三、传统实践课程,团队配合的相对较少,即使像测量课、土木工程材料课等,也是简单的配合,缺乏综合性、系统的配合实践[4]。
2.结构设计竞赛
结构设计竞赛内容与材料通常是给定的,常在结构模型和结构加载上鼓励大学生进行各种创新,通过竞赛体现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加强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的宗旨。
结构设计竞赛适合大学生所有年级,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从结构形式、外观造型上进行创新,主要考察其方案构思、传力途径、结构设计、方案创新等,用材常有白卡纸、有机玻璃、竹材等;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选择加载模型,主要考察其结构选型、结构建模及主要计算参数、受荷分析、节点构造、模型加工图,用材常有白卡纸、木材、竹材、白乳胶、502胶水等。
上述的两种结构设计竞赛类型是结构设计竞赛经常并存的形式。从结构形式、外形造型上进行创新的,需要课程知识有土木工程材料、建筑结构、建筑美学等;从结构加载上创新的,需要课程知识有土木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建筑结构等[7]。
3.大学生培养方案与现行结构设计竞赛的矛盾
结构设计竞赛的设计材料性能测试、结构选型及设计、模型制作等需要大学生花大量精力去完成一次比赛,通常需要3~6个月时间。然而,根据传统培养方案,对于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很难适应这些比赛,其主要原因有:
(1)改革前,培养方案总学分为175,7个学期内学完,每个学期,学生都要花大量时间应付课业,没有足够时间参与比赛。
(2)改革前,大一、大二主要是学习通识课程,大三才刚刚开始学习专业课程,而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主要参赛者是大二、大三学生,所以在结构选型上,存有很多不合理情况。
(3)在培养方案里,此类比赛不是必须课程,且对学生毕业也没有多大帮助,以致很多学生不愿意参加,即使参加了,也是抱着重在参与的态度。
(4)根据多年福建省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的内容,常常存在超出土木工程专业范围、内容偏深等问题。
4.培养方案的改革
结构设计竞赛是土木工程专业认可度最高的比赛,但是由于比赛选题、内容、时间等因素,结构设计竞赛很难做到一个比较好全面综合的实践训练。因此,作者认为结构设计竞赛是实践教学的一个必要补充。
除此之外,我们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从多角度入手,增加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等方面培养的实践教学项目。4.1 学时、学分安排改革
三明学院近些年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技术类本科院校教学安排,大量压缩课堂学分,从原来170~180学分,降到130-140学分,大量增加课外学分,根据学校精神要求,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总学分减少30个学分,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学分、学时均大幅度的减少,专业课比例增加,实践教学占比增加。
通过学分调整后,学生每个学期课程大致会减少1-2门,大部分课程课时数会减少8-16课时。第一课堂教学上,则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即需要教师要结合工程实际经验,减少理论部分知识,增加实践部分知识介绍;第二课堂上,则要求学生参加更多的比赛,更多的团队合作,更多的创新机会,更多的自学内容。
4.2 第二课堂
从课堂安排上,似乎减少学生上课的压力,但是并未实际减少学习内容,除此之外,对于想要毕业学生,必须修通识类、专业类第二课堂学分,第二课堂本质上就是增加学生课外各种活动的训练。第二课堂为系里或学校自己组织的一些比赛、活动,获得认可后,通常只有0.5分,最高级别为国家级的,为2-4分。通识类、专业类必修各获得2学分(根据每一届学生实际情况调整),
方可毕业,且同一种比赛不能重复计分(取高者)。
通过两三年的实践,学生参加类似结构设计竞赛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一方面,学生希望通过获得好的比赛成绩完成专业类学分,一方面,学生也有更多时间来完成比赛。2015、2016年这两年福建省结构设计竞赛成绩,我校得到很大进步,一等奖连续两年得到突破。
5.结论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根本,传统土木工程本科培养方案不能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动力去参加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对教学改革,学生参加类似结构设计竞赛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同时也让教师有更多精力指导学生参与更多实践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王菁. 学科教学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1:55-57.
[2]江伟,金中朝,江健生. “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1:134-137.
[3]曹邦卿. 土木工程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3:116-119.
[4]袁大偉,韩春. 将“结构模型设计竞赛”纳入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探讨[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08:120-122.
[5]徐龙军,李洋,许昊.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分析及建议[J]. 高等建筑教育,2012,03:148-150.
作者简介:张仁巍(1982.8-)男,汉族,江西万年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结构工程。
基金项目:三明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