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展大学生“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是新时期下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表现。本文基于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现实意义,阐述了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若干途径,旨在强化高等教育改革,推进学风、校风等的建设,以形成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
【关键词】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实践
0.前言
在1998年高等教育改革以来,我国已有各类高等院校2千余所,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已有精英培养模式转变为大众教育模式。在审视这一教育转变的局面,教育的面向不再是一味的死板教育,而是把更多地目光投向于学生的道德修养方面,以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化。加之,新的社会元素不断涌入,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关,同时也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学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大生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现实重要性
目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着转变,开展“以德为先、以学为上”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需求,是强化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方面。所以,大学生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大学生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内容
基于多元化的社会元素,传统单一的培养机制已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关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既是人自身发展的需求,更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求。社会有着宽广的胸怀,在有容乃大的社会元素下,“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全面人才,才能继续发展中国,才能创新和谐工作的新局面。社会对人才的认识变了,以“德才兼备”为导向的人才机制,强调了大学生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重要性。
1.2大学生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是强化学风、校风建设的基础
从实际的高等教育来看,高校的学风、校风的主流元素是健康的、积极的,但多元化的社会元素不断涌入校园,高校德育教育正受到新的挑战。在以个人利益为导向的现代价值观下,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受到较大的冲击,加剧了学生思想上的迷茫。所以,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旨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正确的思想行为为导向,构建和谐的高校环境。
2.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有效途径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是一个过程,强调在不断学习、不断休养中,逐渐形成,在厚德博学、知行合一中,不断地唤醒德学修养的意识。关于开展教育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2.1在知行并举的教育形态下,鼓励学生自我反思
在“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过程中,传统的思想文化,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儒家思想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认为“知者不惑”、“力行近乎仁”,主张道德的实践在于通过行动去完成道德发展的过程。所以,在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中,要做好知行并举的教育形态,强调学生在理解“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来修养自我品行,提升道德情操,促使学生养成爱学习、好学习的习惯,这是自我发展的重要表现。
“反思”是思想活动的过程,是自我认识与评价的勇气。鼓励学生善于从自身视角发现不足、改正不足,以修正自身的品性。目前,高校教育是多元化的,“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形式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融入到教学和课余活动中,例如:在体育活动中,开展集体活动;在志愿者活动中,开展义务献血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做到知行合一,并基于以道德表现来衡量自身表现。同时,开展“向榜样学习”的活动月,学生通过对榜样的学习,来检查自己在学习、行为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强化学生自觉地改正,并不断地提升自我的道德修养。
2.2建立“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机制,开展以学为主导的教育途径
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是一个过程,需要依托于长远的教育机制。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开展一系列关于“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活动,鼓励师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学校在开展该教育思想活动时,首先需要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把“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思想贯穿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之中。并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例如开展相关的讲座,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思想文化的认识;开展“寻找身边优秀的高尚人”活动,鼓励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学会到别人身上的高尚品德,以规范自己的行为。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学习是主导“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开展的关键。这就强调了德育教育应该与知识教育相统一,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日常学习中,评选“三好学习之星”,选出学习好、品德优良的学生,并发动学生向三好学生进行学习;开展“手牵手、齐步走”结对子互助活动,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对方所长。这样,在学习互促的条件下,强调了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激励,不断朝着德才兼备的方向发展。说到德育教育与知识教育的统一,这强调了高校教育体系的转变,不能单一的以知识教育为主,而应该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把德育思想教育纳入到学生教育考核体系中,以硬性的方式来强调德育、学习的重要性。
2.3创新教育载体,以党建为主线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
教育载体是实践“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关键,尤其是创新教育载体,拓展教育渠道,这是深化德育教育的关键。“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载体,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这就强调了学习要跟进大学生党建工作,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学生。学校要强化大学生党员建设工作,落实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预备党员的引导,以及党员的思想工作开展。以学生党员为基点,鼓励学生跟着党走,以努力学习为荣、以品德高尚为荣,这点既是当前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构建和谐校园,为教育教学创造条件的关键。同时,利用新媒介,诸如网络平台,利用校园网大力宣传党的优秀文化、思想,或提供关于思想道德、行为准则的资料,供学生阅读查看,进而激励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行为指导,以好好学习为学习指南,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与此同时,教师在整个教育主线中,应该扮演“监制”的角色,协调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行为规范,并以教师带动学生,可以形成更加有效的教育引导作用。
所以,在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关键在于创新教育体系,转变教育形态,以知行合一的教育形态,规范并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同时,德育层面的教育应该与知识教育等同起来,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以明确其重要性,这对于实际教学活动、德育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
3.结语
新的教育环境、新的社会需求,强调了高等教育的多元化,以德才兼备的培养形态,促使高等教育朝着社会发展需求的方面靠拢。目前,在外来社会元素不断涌入,如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已成为教育的重要方面。关于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而且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需求。
参考文献:
[1]杨春荣.对大学生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有效途径[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08)
[2]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幸小涛.“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理念的内涵与价值审视[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02)
[4]周幼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与应用[J].思想政治研究,2007(03)
作者简介:
林启德(1979年6月生—)男,汉族,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副主任,负责系学生事务、校企合作和实习就业管理工作。
【关键词】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实践
0.前言
在1998年高等教育改革以来,我国已有各类高等院校2千余所,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已有精英培养模式转变为大众教育模式。在审视这一教育转变的局面,教育的面向不再是一味的死板教育,而是把更多地目光投向于学生的道德修养方面,以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化。加之,新的社会元素不断涌入,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关,同时也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学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大生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现实重要性
目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着转变,开展“以德为先、以学为上”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需求,是强化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方面。所以,大学生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大学生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内容
基于多元化的社会元素,传统单一的培养机制已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关于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既是人自身发展的需求,更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求。社会有着宽广的胸怀,在有容乃大的社会元素下,“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全面人才,才能继续发展中国,才能创新和谐工作的新局面。社会对人才的认识变了,以“德才兼备”为导向的人才机制,强调了大学生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重要性。
1.2大学生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是强化学风、校风建设的基础
从实际的高等教育来看,高校的学风、校风的主流元素是健康的、积极的,但多元化的社会元素不断涌入校园,高校德育教育正受到新的挑战。在以个人利益为导向的现代价值观下,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受到较大的冲击,加剧了学生思想上的迷茫。所以,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旨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正确的思想行为为导向,构建和谐的高校环境。
2.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有效途径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是一个过程,强调在不断学习、不断休养中,逐渐形成,在厚德博学、知行合一中,不断地唤醒德学修养的意识。关于开展教育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2.1在知行并举的教育形态下,鼓励学生自我反思
在“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过程中,传统的思想文化,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儒家思想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认为“知者不惑”、“力行近乎仁”,主张道德的实践在于通过行动去完成道德发展的过程。所以,在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中,要做好知行并举的教育形态,强调学生在理解“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来修养自我品行,提升道德情操,促使学生养成爱学习、好学习的习惯,这是自我发展的重要表现。
“反思”是思想活动的过程,是自我认识与评价的勇气。鼓励学生善于从自身视角发现不足、改正不足,以修正自身的品性。目前,高校教育是多元化的,“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形式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融入到教学和课余活动中,例如:在体育活动中,开展集体活动;在志愿者活动中,开展义务献血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做到知行合一,并基于以道德表现来衡量自身表现。同时,开展“向榜样学习”的活动月,学生通过对榜样的学习,来检查自己在学习、行为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强化学生自觉地改正,并不断地提升自我的道德修养。
2.2建立“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机制,开展以学为主导的教育途径
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是一个过程,需要依托于长远的教育机制。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开展一系列关于“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活动,鼓励师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学校在开展该教育思想活动时,首先需要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把“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思想贯穿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之中。并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例如开展相关的讲座,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思想文化的认识;开展“寻找身边优秀的高尚人”活动,鼓励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学会到别人身上的高尚品德,以规范自己的行为。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学习是主导“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开展的关键。这就强调了德育教育应该与知识教育相统一,在学习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日常学习中,评选“三好学习之星”,选出学习好、品德优良的学生,并发动学生向三好学生进行学习;开展“手牵手、齐步走”结对子互助活动,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对方所长。这样,在学习互促的条件下,强调了学生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激励,不断朝着德才兼备的方向发展。说到德育教育与知识教育的统一,这强调了高校教育体系的转变,不能单一的以知识教育为主,而应该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把德育思想教育纳入到学生教育考核体系中,以硬性的方式来强调德育、学习的重要性。
2.3创新教育载体,以党建为主线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
教育载体是实践“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关键,尤其是创新教育载体,拓展教育渠道,这是深化德育教育的关键。“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载体,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这就强调了学习要跟进大学生党建工作,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学生。学校要强化大学生党员建设工作,落实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预备党员的引导,以及党员的思想工作开展。以学生党员为基点,鼓励学生跟着党走,以努力学习为荣、以品德高尚为荣,这点既是当前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构建和谐校园,为教育教学创造条件的关键。同时,利用新媒介,诸如网络平台,利用校园网大力宣传党的优秀文化、思想,或提供关于思想道德、行为准则的资料,供学生阅读查看,进而激励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行为指导,以好好学习为学习指南,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与此同时,教师在整个教育主线中,应该扮演“监制”的角色,协调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行为规范,并以教师带动学生,可以形成更加有效的教育引导作用。
所以,在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的教育,关键在于创新教育体系,转变教育形态,以知行合一的教育形态,规范并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同时,德育层面的教育应该与知识教育等同起来,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以明确其重要性,这对于实际教学活动、德育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
3.结语
新的教育环境、新的社会需求,强调了高等教育的多元化,以德才兼备的培养形态,促使高等教育朝着社会发展需求的方面靠拢。目前,在外来社会元素不断涌入,如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已成为教育的重要方面。关于开展“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而且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需求。
参考文献:
[1]杨春荣.对大学生践行“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的有效途径[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08)
[2]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幸小涛.“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理念的内涵与价值审视[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02)
[4]周幼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与应用[J].思想政治研究,2007(03)
作者简介:
林启德(1979年6月生—)男,汉族,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副主任,负责系学生事务、校企合作和实习就业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