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浙江省的人口迁移与地域分布

来源 :历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t74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战时期浙江省的人口迁移总数约有500万人,其迁移情况极为复杂。其中200余万人迁至省外,主要分布于闽、赣、皖、沪和华中、西南各省。大部分移民是在省内迁移。战时浙省移民迁移持续时间较短,最终转化为移民的只是少数。由于种种原因,战争期间即有部分移民回迁。战争结束后,绝大部分移民均回迁原住地。难民迁移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动力来自经济和政治因素,尤其是经济因素。
其他文献
自《论自由》发表以来,穆勒的自由原则在政治和哲学上引起了诸多争论,尤其是这一原则与功利王义的关系更是学界争论的热点。就穆勒而言,自由不仅是人类福祉的首要因素之一,它还对个人和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从长远看,坚持“自涉行为”韵自由权利是提高人类福祉的最好方式,而且真正意义上的功利王义明确地肯定了个人自由。因此.可以认为,穆勒对自由原则的功利王义论证是强有力的,他的自由原则有一个坚实的功利王义基础.其自由原则和功利王义两者是一致的。
期刊
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究竟能否继续保持持续健康较快发展成为举世关注的重大司题。当前,中国具有发展时序上梯次发展的后发优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将对中国经济中长期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的融合推进,将会释放巨大的投资和消费潜力;改革开放将为中国经济中长期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动力和活力。因此.当前和今后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是可能的,关键是需要处理好一些重大关系并着力做好一些关键性工作。
何忠礼先生的《二十世纪的中国科举制度史研究》(《历史研究》2000年6期),对本世纪中外学术界研究中国科举制度的情况,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是很有参考价值的。令人略感不足的是,这篇文章关于元代科举的研究情况,叙述过于简略,可能是对情况不很了解所致。有必要做一点补充。
期刊
程德全的历史地位是由他在历史转折年代中的所作所为决定的.他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主要作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概括:率先反正,和平光复苏州,进而逐步实现全省的光复;捍卫东北边疆,抵制沙俄侵略;为官清廉,严惩贪腐行为;兴办实业,开启黑龙江地区近代化的大门.这些重要活动成为后人评价他的基本依据.以往史学界所谓程德全“投机革命”“阻挠历史前进”之类的论断应予推倒.
《文物》1999年第5期刊登了《长沙走马楼J22发掘简报》,其中公布的J22—2543木牍载:
现在西方学者有一种看法,即如果从全球的观点来考虑世界历史,以地理大发现为表征的15世纪至16世纪可以作为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前,世界历史可以说是分散的、孤立的,在此之后,世界历史即日趋全球化。而这个变化,是随欧洲的资本主义化、殖民主义化和贸易的全球化而来的。国内也有不少学者持这种看法。
期刊
关于社会形态的研究,经过一个阶段的沉寂之后,近年又趋活跃,如何深入开展这项研究.是一个重大课题。我觉得提出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形态理论,是其中的关键所在。由于社会形态问题极为复杂.所以有些专著审慎地予以回避。其实,这个问题从社会各方面的需要和历史研究的长远研究情况看,是回避不了的。由于它对中国历史研究的各个方面都有极大影响,所以应当尽早提到学者们研究的日程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