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对话方面的体会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g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个对话的过程,学生一方面从文本中汲取信息,习得母语,一方面又总是以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作出判断和选择,自主构建学习的意义,而这一过程,首先要让文本同化学生,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产生共鸣。因此,我结合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工作谈谈小学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 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需要对话
  “对话”语文教学必然的选择。从根本上说,言语理解就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对话”过程,文本是一种语言,它像一个“你”一样自身说话,它不是一个客观对象,而更像对话中的另一个人。在“对话”中,文本不断地和学生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通过“对话”,学生的“现实视界”与文本的“历史视界”不断融合,不断形成新的视界。这样,“对话”中,双方并不只是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也不是由一方去消灭或征服对方,而是双方都会受到对方的影响,在学生和文本之间对某一问题达到意义的认同和共识。
  然而,在许多“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简简单单地读一两遍课文,就开始谈对课文的理解、感受,甚至表演、改编课文等。一群聪明的小孩在老师的引导下,上演一场场配合默契、皆大欢喜的喜剧,远看起来美丽动人,但静心反思,却是雾里看花,没有实实在在的静心体验、个性探究,那种浮躁肤浅的学习态度怎么能把书读到心里去呢?又如何使学生与文本之间对某一问题达到意义的认同和共识呢?这样的对话是不是就是阅读教学需要的呢?
  二、 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反思
  (一) 浅层互动,缺乏思维的参与。
  新课程倡导对话,是要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和文中的人物进行情感的沟通,心灵的对话,从而获得真切感受,获得超越文本的、多元的、独特的意义,这才是对话的实质。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这一点,使得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丧失了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由此,使我想起在一次语文公开课上,一位教师在执教《燕子》这篇课文时,出现了以下的教学片断:
  师:燕子的羽毛是怎样的?
  生:(齐)乌黑光亮的。
  师:燕子的翅膀呢?
  生:(齐)俊俏轻快的。
  师:尾巴又是怎样的?
  生:(齐)剪刀似的。
  师:你们看,乌黑光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组成了活泼机灵的燕子,燕子真是可爱!
  上述案例中,师生虽在对话,学生虽在表述,但没有情感的沟通,缺乏心灵的交流,同时,教师也忽略了“教学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过程,更是学生主体发展的过程”这一理念,这样的教学,除了能把课文读一遍外,其余几乎没有任何价值。因此,在教学《燕子》这篇课文时,我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须引导学生具体感悟燕子外形的美,感受作者的美好情感,品析语言描述的美。要给学生想象、思考的时间,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读了这一节,在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看到这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将语言文字变成具体的画面;通过积极的思维,将语言转化为真切的感受;通过自由的对话,将真切的感受转换成个性化的语言。这样一来,学生自然而然走进文本,而不仅仅只停留于文本表层。
  (二) 旁敲侧击,游离情感的聚集。
  在阅读教学中,中心思想虽不是阅读感悟的最终归宿,却是阅读感悟的重要凭借。写文章离开中心表达,语言运用就失去意义;读文章离开中心感悟,语言解读就失去依附。在阅读教学中,离开了对中心的聚焦、形象的还原、情感的感悟,文字的评析就失去了活力。
  (三) 浅尝辄止,浮光掠影的见解。
  新课程提倡的阅读感悟是以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为重要依托,以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重要目标的。不少教师对此理解不深,使朗讀感悟满足于你读他读,而细读深思,感受语言被严重忽视。
  三、 提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深度
  (一) 引领学生研读文本。
  1、 指导学生读好题目。
  题目是阅读的窗口,我们往往能透过这个窗口窥视到文章的思路、中心和内容。也就是说,只有学生读懂了题目,才能进一步读懂文本。
  2、 多读内容悟情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便能结合上下文准确地领悟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才能与作者和文本的主人公产生共鸣,才能达到理解的深化和感情的升华。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会得到迅速地提高。因此,老师不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分析讲解上,以致挤占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同时,也使文质兼美的文章变得支离破碎,学生学起来也索然无味,对整个文章的感知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反复地阅读过程中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二) 引领学生走进情境。
  新课程倡导师生互动,但师生互动绝不仅仅是表现在师生“零距离接触”的表面文章,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只有挖掘课文,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语文课堂之中,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整个语文教学情趣盎然。”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合理有效地想象,从而再现语言情境、走进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感,进而产生真切的感受。在此基础上,通过师之间、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思维碰撞,促进了情感的外化、感受的升华。
  (三) 引领学生探究内涵。
  “阅读教学是学生主体生命的投入,是他的全部生命的展开,学生不应该是文本的旁观者,而应该与文本融为一体。”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言的品析中感悟情感,在情感的感悟中品析语言。要让学生明白,作者写文章,每句话都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读文章,每句话都必须体会作者的情感。这样的阅读感悟才是整体而有活力的,从而达到“我在语文中,语文也在我中”的最高境界。
  (四) 引领学生提炼语言。
  阅读教学中,儿童带着美好的期盼与最本真的积淀来约会文本,我们要小心呵护每一个学生心中独特的感受,因为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是带有鲜明个性的不同个体。在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创造“飞”的生态环境,给学生插上“飞”的翅膀,这是新课标语文课堂的理想形态。当学生与文本达到心灵的交融、情感的升华时,内化感悟提炼语言无疑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最高境界。
  综上所述,阅读是一种对话,阅读更是心与心的交流,只有把书读到心里去,阅读才有味道,才有收获,才有快乐!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教师应因人因材,适时地优化每一次练习的设计,使练习设计趋于多元化“有方、有味、有层、有时”,发挥练习的最大效能,让学生变“要我练”为“我要练”。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有效性 练习设计多元化 减轻学生负担 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
期刊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的形成要通过语言的表述来实现。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善于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对实现数学的教学目的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让学生敢说、想说、会说,认真寻求对策,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善于
期刊
每次检查作业或随意翻看学生作业本时,同事们都会发出感慨的声音:“姜老师,你们班的学生字写的真好!”听到这些赞美声,我的内心很欣慰。这一切与我平时注重指导学生书写规范汉字有着密切的关系。  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在语言文字规范化中缺一不可。其中,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好规范字,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更好的完成的作业,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然而在每次考完试阅卷时,老师们
期刊
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有兴趣的时候,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望异常强烈,学习也没有心理压力,能够发挥出潜在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每堂课的关键。对于信息技术课,表面上看,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热情很高,但大多数学生上课是为了上网,或玩游戏、聊天、听音乐、看电影电视等。有些学生宁愿自己漫无目的地改动计算机的各种设置,也不愿意做教师指定的练习。因此,要改变这
期刊
我们学习英语都离不开阅读。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英语学习成绩。英语阅读能力实际上是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阅读能力与判断能力的综合。英语新课标反复强调"中学阶段,尤其高年级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是一个艰辛漫长的过程,只有在经过老师有计划地、科学地训练培养才能提高。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科学、高效呢?下面就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谈谈实际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内动力。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育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中。几乎所有的心理学研究都指出一点: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他们有效学习的重要变量。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们总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相反,如果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不会产生智慧和灵感。《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
期刊
小学生责任心的培养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儿童成长的基础,也是我们班主任不可忽视的工作职责,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谈。  一、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培养学生的责任心。首先,应该让学生成为家庭的主人。我曾经问过我们班的学生,发现学生在家能自觉地给家长做点简单的家务(拿碗筷、扫地、倒垃圾等)的人寥寥
期刊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3至5岁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也是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侯。因此,如何抓住这阶段促进幼儿语言有效的发展尤为关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怎样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呢?  一、树立良好的语言典范,使幼儿养成规范文明的语言修养  《指南》指出:成人要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幼儿教师要时刻注意文明用语,要用正面语言进行引导,使他们形成文明用语的习惯。  在幼儿园
期刊
〔摘 要〕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低段的孩子来说,写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会认为是一件枯燥的事,因而要让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写字,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寫字兴趣呢?教师首先就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情感,其次通过直观教学,美感熏陶培养孩子的写字热情。而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来说,更需要的是通过展览、竞赛、评
期刊
数学学科,自古就被认为是逻辑性最强的学科,需要聪慧的大脑和良好的天赋才能学好。其实并不是这样,对于天真聪明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接受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是等同的。那么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几年来数学教学的经历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要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首先教师必须对自己所教学科感兴趣,自然就带动了学生上数学课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作一名用心的教师,利用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