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期待情感是指教育教学的活动过程中学生期待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以满足他们正常心理需求的一种情感。具体表现为:希望受到关注、理解、支持、表扬,甚至是批评等等。教学中,教师如能正确把握好学生的这些情感走向,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学习激情,作文教学同样如此。在作文批改中注意切合不同层次,不同喜好的学生的心理需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作文批改中如何才能切合学生的期待情感呢?本人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改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第一,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
学生作文只要不是抄袭,不论优劣总是费时费力得来的,是心血的结晶。教师理应要懂得尊重学生的劳动,要善于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行为,学会欣赏他们的个性;教师要通过对学生作文的批改,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应有的认同,从而获得写好作文的信心。如果教师忽略了学生这一主体,只顾作的“文”,而忘却了作文的人,一动起笔来就像改自己的文章,修改太多,持过多的否定态度,就会使学生逐渐丧失自信,抑制学生的创造潜力,甚至对老师的修改产生误解和反感。
学会尊重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变换角度和位置,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把握他们的知、情、意、行,顺着学生作文的主体思路去思考,可改可不改的地方不改,确实需要改,改文或者修改的建议,也要符合学生的生活与心理,符合学生的语言习惯,切不可随心所欲,改得面目全非,陷入刻板、主观的误区,扼杀学生的鲜明个性。
第二,突出鼓励的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期待心理,其中最强烈的就是渴望得到理解、表扬或鼓励。就作文教学而言,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自己经过努力写出的作文能得到积极的评价——哪怕是一点点。
中学生作文普遍的不足是内容平板,缺少深度或新意。这主要是由中学生这个群体自身的经历和经验等所决定的,如果教师缺乏这种认识,苛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准确、深刻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时代的脉搏,是不现实的。
对学生的鼓励,不必都是长篇大论,只要找准期待点、动情点,有时只言片语就能满足学生“思赞若渴”的情感。鼓励应该放在动态中进行,让学生听到自己前进的脚步声,激发他们不断收获的喜悦感。鼓励还应该适度,不能太多,不能过滥,否则就会冲淡感染力。
第三,批评要讲究语言的技巧。
突出表扬鼓励,同时还要及时指出学生作文中的毛病,进行恰当的批评与改正,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满足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写好作文的期待要求。
指正写作中存在的毛病,要讲究点语言的技巧与色彩。一次写《邻居》作文,有位学生历数了他的邻居大嫂的种种自私、刻薄的表现后,在结尾写道:“我的这位邻居大嫂真是一位活脱脱的人渣,留着她这样的人在世界上,真是社会的不幸!我真愿意做一名现代侠客,宣判她死刑。”学生互批作文后,有同学竟然说这句话写得好,说“优美语句,有正义感!我也愿意做这样的侠客。”这就明显地反映了学生法制观念的淡薄和人格的缺陷,于是我在文旁批道:“这位大嫂自私、刻薄是令人生厌,可我们无权因此就‘宣判她死刑’,我们现在是法制社会,不需要这样的‘侠客’。且不要说她没犯法,即使犯了法,也应该由法律部门去追究她的责任,俗话说‘五根手指还不一样长’,我们怎能用过高的道德标准去苛求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我们应该学会宽容,用爱心去感动身边的人,你说是这个理吗?想通了就把这句话改写一下。”由于我既切中了弊端,又注意了批评的语言色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个学生与互批的学生交换意见后,很快就把结尾改了,变成了下面的一段话:“我真为这位大嫂的自私、刻薄的行为难过。我们大家都来帮一帮她吧!”批语给学生上了生动的一课!学生批学生的作文,他们不是用老师的“俯视”的方式审视作文,而是在用自己独特的“平视”的眼光欣赏作文。文章中稍微出现一些“闪亮”的地方,总能激发出他们内心学习的愿望而大加赞扬;文章中一出现类似的经历与体验,总能迸发他们的欢歌与愁肠。因此,对学生互批作文如能指导得好,利用得好,更容易激励学生在作文中展示自我,增强写作者的自豪感与写好作文的信心。
实践证明,只要教师以满腔的热情,向学生传递积极的信息,在心理趋向的顺应中,不断满足学生正当、健康的情感需求,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学生爱写乐写,就能促进学生在作文活动中获得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单位: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
作文批改中如何才能切合学生的期待情感呢?本人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改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第一,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
学生作文只要不是抄袭,不论优劣总是费时费力得来的,是心血的结晶。教师理应要懂得尊重学生的劳动,要善于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行为,学会欣赏他们的个性;教师要通过对学生作文的批改,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应有的认同,从而获得写好作文的信心。如果教师忽略了学生这一主体,只顾作的“文”,而忘却了作文的人,一动起笔来就像改自己的文章,修改太多,持过多的否定态度,就会使学生逐渐丧失自信,抑制学生的创造潜力,甚至对老师的修改产生误解和反感。
学会尊重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变换角度和位置,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把握他们的知、情、意、行,顺着学生作文的主体思路去思考,可改可不改的地方不改,确实需要改,改文或者修改的建议,也要符合学生的生活与心理,符合学生的语言习惯,切不可随心所欲,改得面目全非,陷入刻板、主观的误区,扼杀学生的鲜明个性。
第二,突出鼓励的因素。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期待心理,其中最强烈的就是渴望得到理解、表扬或鼓励。就作文教学而言,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自己经过努力写出的作文能得到积极的评价——哪怕是一点点。
中学生作文普遍的不足是内容平板,缺少深度或新意。这主要是由中学生这个群体自身的经历和经验等所决定的,如果教师缺乏这种认识,苛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准确、深刻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时代的脉搏,是不现实的。
对学生的鼓励,不必都是长篇大论,只要找准期待点、动情点,有时只言片语就能满足学生“思赞若渴”的情感。鼓励应该放在动态中进行,让学生听到自己前进的脚步声,激发他们不断收获的喜悦感。鼓励还应该适度,不能太多,不能过滥,否则就会冲淡感染力。
第三,批评要讲究语言的技巧。
突出表扬鼓励,同时还要及时指出学生作文中的毛病,进行恰当的批评与改正,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满足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写好作文的期待要求。
指正写作中存在的毛病,要讲究点语言的技巧与色彩。一次写《邻居》作文,有位学生历数了他的邻居大嫂的种种自私、刻薄的表现后,在结尾写道:“我的这位邻居大嫂真是一位活脱脱的人渣,留着她这样的人在世界上,真是社会的不幸!我真愿意做一名现代侠客,宣判她死刑。”学生互批作文后,有同学竟然说这句话写得好,说“优美语句,有正义感!我也愿意做这样的侠客。”这就明显地反映了学生法制观念的淡薄和人格的缺陷,于是我在文旁批道:“这位大嫂自私、刻薄是令人生厌,可我们无权因此就‘宣判她死刑’,我们现在是法制社会,不需要这样的‘侠客’。且不要说她没犯法,即使犯了法,也应该由法律部门去追究她的责任,俗话说‘五根手指还不一样长’,我们怎能用过高的道德标准去苛求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我们应该学会宽容,用爱心去感动身边的人,你说是这个理吗?想通了就把这句话改写一下。”由于我既切中了弊端,又注意了批评的语言色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个学生与互批的学生交换意见后,很快就把结尾改了,变成了下面的一段话:“我真为这位大嫂的自私、刻薄的行为难过。我们大家都来帮一帮她吧!”批语给学生上了生动的一课!学生批学生的作文,他们不是用老师的“俯视”的方式审视作文,而是在用自己独特的“平视”的眼光欣赏作文。文章中稍微出现一些“闪亮”的地方,总能激发出他们内心学习的愿望而大加赞扬;文章中一出现类似的经历与体验,总能迸发他们的欢歌与愁肠。因此,对学生互批作文如能指导得好,利用得好,更容易激励学生在作文中展示自我,增强写作者的自豪感与写好作文的信心。
实践证明,只要教师以满腔的热情,向学生传递积极的信息,在心理趋向的顺应中,不断满足学生正当、健康的情感需求,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学生爱写乐写,就能促进学生在作文活动中获得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单位: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