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坚守,所以热爱(创作谈)

来源 :星星·散文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西藏已经22年了。
  西藏高寒、缺氧,条件艰苦,环境恶劣。有的人来了,但随后又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有的人因为气候不适,患上诸多高原疾病而终其一生,甚至有正值壮年便告别了人世;有的人因为乡关万里而在无数的黑夜里放声哭泣……
  我一直用“坚守”这个词语来给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工作的人们命名,那是需要勇气和坚持才能够拥抱高原的生活。对于像我这样的一批从内地来到這雪域高原之上的人,要深深地扎下根去,有诸多的艰难和不易。
  但我挺过来了,一呆就是22年。这片土地养我如同故乡,如同母亲,我始终对她心存敬畏、感恩。昌都11个区县,我都曾抵达,而其它地市,也有部分留下了足迹。走过最险的路,到过最远的村庄,翻过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也曾在海拔4000多米的夜晚多次仰望星空。一路上的风光无限,让人留恋忘返,蓝天白云、雪山巍峨、草原辽阔、牧歌嘹亮,还有鹰击长空、格桑花开、经幡拂动,还有虔诚的朝拜者在落日之下的背影、成熟的青稞在风中传递着芳香……所有的这些无不构成一幅荡涤心灵的大美图画。
  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她需要有人长年戍守。西藏有众多的农牧民群众还身处边远荒僻之地,需要有人带领他们走出贫穷,获得幸福,同祖国大家庭所有的兄弟姐妹一起奔向小康。所以还是有更多的人们把自己交给了这一片广袤的土地,无论是在城市里,还是常在高海拔、最偏远的地方,他们都选择了默默耕耘,以“老西藏”精神驻扎边疆、建设边疆。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是西藏人的真实写照。大爱无边,有黄金的光芒照亮山川河岳、宇宙时空。
  所以,我要用自己的文字,以一个亲身经历者的所见所思所感来抒写这片土地的大美,写这片土地的神秘,写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并以一个文学创作者的自觉和担当,来描绘西藏的自然之美,更要去叩响西藏过往岁月的回音,挖掘西藏那些深埋在岩石、冰川、民族、历史里的独特诗性。通过不断地写让自己对生命、对生活有着更为本真的思考,让心得以安静,让灵魂得以自由。同时通过这些文字或许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西藏、懂得西藏、爱上西藏,甚至也能够选择西藏,和我,和我们一起为西藏的发展添砖加瓦,为西藏的人们送上吉祥。
  以散文诗体裁来书写西藏,是因为我喜欢这种文体,以它诗和散文兼有的特性来表达,来描述,才能将我的情感、认知、自我的审视和这片高天厚土更好地契合。
  然而我深知自己的水平有限,所写的并不能真正触及到西藏灵魂的万分之一,但我还是要坚持着写下去,因为热爱,而一直努力向前。
其他文献
乡贤李兆  筛子在手中推送。一个省一个省,一个日夜复沓一个日夜。石子尖锐,豆粒起伏冥顽不化的,为网眼截留。  我想起筛沙,或乡下那些选种人,轻易不动用刀斧,那藏于心的规章法度。  像熟悉身体一般,融进性情、能力、气息。文选郎李兆,在一张纸上洞若观火,那是行草篆隶楷堆垒的晚明江山。考核,甄别,选拔,仿佛于众多豆荚沙砾,慧眼识珠。  他装备好了:对抗,辞呈,还有刚正不阿,以及白内障和身体跳出的腰椎盘突
期刊
鹤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东部沿海,因山势似鹤而得名。古有鹤山八景之说,风景甲于东崂诸山。  摸钱涧  风是什么?涧是什么?  你我,我们又是什么?  風,沿涧而来,沿空而来,一步步,逼近山顶。  风是什么?以何为肌?为骨?为路?是水作的骨肉,还是雪化的血液?  风呀,风呀,请在我的身边站站。白白净净的云,黑瘦黑瘦、羸弱不堪的宋朝,李灵仙,徐复阳,我要握住,你们的手。  我要握住岁月,握住一切美
期刊
雪下的水声  一个轻易被人叫出的名字,它在隐没。  连影子也没有留下。  它的消逝,也让我的影子不断倾斜。  一朵雪花的绽放,让整个冬天都纷纷盛开。  我与冬天的谈话已语无伦次,我已不能把那个名字清晰地叫出。  然而,毕竟灿烂了,只是没有香气,但是,它留下了浅浅的冷,以及雪下那隐隐的水声……  梅的香气  这是最初的一些想法:锋利、坚硬、寒冷。  这些词汇比较明朗,比较干净,却不易触摸。  这是一
期刊
在三斯沟的寂静里  石头们收起锋芒,斜卡河的水流声便柔软了下来。  风爬到枝头只是呼了一口气,鸟鸣就薄成了一团轻雾。  丛生的草与饥饿的牛密语,毫无保留地坦露一季的深情。  松萝飘摇,在干枯的树枝上替早夭的叶子活着。  花瓣迸裂,成全花蕊与一束光的缘分。  像一滴水落入汪洋的寂然,所有的声音落入三斯沟都长成寂静。  纯粹而广阔无边的寂静啊,被三斯沟用来喂养它的儿女们。  被寂静养大的野鸢尾、金盏花
期刊
1  1987年前往康定:一包,一笔,一书箱。  1997年离开康定:一妻,一儿,一酒碗。  整整十年,我在康定学习喝酒,肄业而归。  整整十年!折多河流啊流,怎么也没能流出《美丽的康定溜溜的城》;杜鹃花开啊开,从郭达山径直开到了我春光明媚的日记里。稻子坝的一棵花椒树少了朝北的枝丫;二道桥的一枚青苹果多了甜蜜的汁液。有人去了成都,有人去了拉萨,有人结婚生子,有人乔迁新居,有人换了碗筷,有人买到新鞋
期刊
在西藏  面对一块安然如素的石头,我们沉默,然后用粗粝的呼吸,打磨封闭的心灵,看到自然的家园与朴素的人间,我们没有感觉到孤单,当云朵的船,开始运送远方的消息,布达拉宫与八廓街,正迎来一场雨水的沐浴。  我们绕过拉萨河,在南山公园,我们用三脚架支起的镜头,和我们的内心,一样都悄悄地为朝拜者,搭起了一座无言的经幡。  6200公里的环行,一路上,我们与风雨同行,与白云结伴。  我们领略到了高原的问候,
期刊
大容山见闻  仍然会有细雨,在天上飘,沾湿头发;  仍然会有轻风,在山涧流,送来温柔;  山石仍然粗犷,竖立山之上;山色仍然收敛,隐藏清香深处。  仍然会不期而遇三、五鸟鸣,响于树梢,它们只回应生机,不惊动寂静;仍然会有冬寒从山顶压下来,春暖在山底迎上去;仍然会有生命萌动的声音在泥土、山石和草木中,拔节。  空山幽谷,一刻不停进行着万千变化。  那变化是山中的浓翠,是云海的呼吸,与自然生长的声音融
期刊
1  一朵又一朵带露的野花,病死在我拖长的背影深处。  匆匆奔走中我蓦然回首,回首已是——  领口开得很低的夏天。  我远远地看见你守望在高原古堡的窗口,唱着忧伤的情歌。你唱歌的红唇是夏天的最后一朵玫瑰,凄艳灼灼,吐露滴着愁怨的芬芳。  2  我怀抱破吉他,  弹起了不再流浪的歌谣……  3  是的,我途经白天和夜晚这两个长长的站台,——才找到你!找到你就找到了渴望多年的家园。  找到你就找到了梦
期刊
1  三月的某个下午,倦怠席卷了热气腾腾的咖啡时,风改写了一封春天的情书。  我没有妄加评论,扫一眼,那些字眼已经面目全非,搅和在危险的情绪里。  夜半,我撕下伪装,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清醒地面对月光。  一杯薄酒,又灌醉了清欢。  我允许自己软弱,允许自己落泪,允许自己在流水堆砌的崖壁上倒挂,还允许自己对黑夜喋喋不休地讲述凉凉月色的故事,更允许自己向着星光大喊。  月是不老的情人,所以我的影子即便失
期刊
1997年7月与张九龄相识,在沿当年第二野战军18军足迹的进藏路上。在折多山垭口观景时,友人手指经幡下远眺苍茫大野的一道瘦削身影,低声道此人叫张九龄,巴中人。  张九龄在昌都市实验小学工作。昌都实验小学是西藏第一所现代学校,也是西藏现代教育的起点,被誉为“雪域高原第一个人才摇篮”,社会影响力和媒体关注度极高。他是工作狂,担任校长时,往往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我与他同居小城,相距不过二三里,却往往十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