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长中的资金隐忧

来源 :进出口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ouuu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1月21日,“渣打银行预言与奇迹——2008第三届中国最具成长性新锐企业奖”评选活动在上海揭晓。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10家优秀的中小企业依然能突破困境,凭借自身实力与潜力,在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摘取了11项大奖。其中深圳市深信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摘取中型企业金奖,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荣膺小型企业金奖,最国际化奖由佛山市南海益高卫浴有限公司获得。
  2008年的获奖企业的一大特点表现在科技创新能力上。获奖企业中,66%的企业拥有各种专利证书,近1/3的企业获得了国家科技部、发改委等部委的资金资助。另外,很多企业也已经意识到产品质量在长期竞争和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争取国内外多项产品质量检测和认证。2008年的获奖企业又在12月赴香港地区参加了“中小企国际市场推广日”活动。
  


  在此次评选活动中也发现,国际经济的动荡不安也使我国中小企业受到很大冲击,融资难是当下企业普遍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资金犹如企业的血液,资金短缺往往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很多企业对融资了解甚少,融资方式较为单一,几条常用融资渠道走不通后就束手无策,有的企业病急乱投医导致上当受骗,雪上加霜,使企业的经营更为困难,甚至加速了企业的倒闭。下面是渣打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调查(以下是根据436份问卷做的统计)。
  其中,自有资金占80%以上的企业有37%,自有资金占60%~80%的企业有28%,自有资金占40%N60%的企业有27%,自有资金占20%~40%的企业有7%,自有资金占20%以下的企业有1%。参见图1。
  其中,38%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资金缺口达到1000万~5000万,32%的企业资金缺口为100万~500万,24%的企业资金缺口为500万~1000万,5%的企业资金缺口在100万以下,而资金缺口在5000万以上的企业只占到1%。参见图2。
  在问及企业资金来源渠道的时候,436家企业有372家选择了自筹资金,369家选择了银行贷款,可见这两种方式是企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渠道。其他的渠道依次排序为民间借贷、股权融资、财政投入、内部集资和其他方式。参见表1。
  当问及企业如果有融资需求,首先采取的融资方式时,94%的企业首选银行贷款,占到绝对的比例,3%的企业首选亲戚朋友间借款,2%的企业首选高利贷,1%的企业首选其他方式。参见表2。
  参与调查企业中,除获得贷款外,168家企业还通过承兑的方式获得银行信贷服务,148家企业通过贴现方式获得,104家企业通过贸易融资获得,67家企业通过其他方式获得,54家企业通过保函获得,47企业通过信用卡透支方式获得,31家企业通过信用证获得。参见表3。
  问及企业融资需求哪些方面未得到满足时,绝大多数的企业认为贷款金额没有得到满足,近一半的企业认为贷款期限没有得到满足。参见表4。
  74%的企业对于银行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品种,74%的企业略知道一点,只有21%的企业很了解,而5%的企业完全不知道。参见图3。
  


  在参与调查的企业中,225家企业因无有效资产抵押未能通过贷款批准,154家企业由于找不到银行要求的合格担保人未通过贷款申请,43家企业自有资金比例得不到要求,23家企业信用等级达不到银行要求。参见表5。
  在问及企业曾经申请贷款的金额时,5%的企业申请过50万以下的贷款,6%的企业申请过50万~100万的贷款,34%的企业申请过100万~500万的贷款,28%的企业申请过500万~1000万的贷款,27%的企业申请过1000万 5000万的贷款。参见图4。
  45%的企业曾经申请过1~3年期限的贷款,35%的企业曾经申请过6~12个月的贷款,16%的企业申请贷款期限为6个月内,申请3~5年和5年以上的企业占到很小的比例。参见图5。
  当问及企业融资时本身要做好的主要因素,362家企业认为要盈利是主要因素,255家企业认为企业的信用信息是融资的主要因素,235家企业认为企业财务制度很重要,其余因素依次为规模(198家)、抵押品(127家)、行业因素(68家),其他(10家)。参见表6。
  企业认为贷款难的原因中由于贷款手续复杂、审批时间长是主要原因,参与调查的企业中有292家认为如此,238家企业认为无有效资产抵押是贷款难的主要原因,其余原因依次为贷款利率高、找不到合适的担保人、获得贷款的附加成本高、自有资金比例得不到银行要求等。参见表7。
  其实融资的方式方法很多,大部分企业家了解甚少。建议企业家多掌握一些融资渠道,多了解一些融资技巧,开阔自己的思路,使自己的融资之路不再那么困惑和艰辛。
其他文献
我的外贸生涯,似乎可以被称为“双城记”,头一年在安徽黄山市,后几年在北京。在黄山市的那一年,身为职场新人的我,带着几分傻气的果敢与天真的气魄,在新业务的战场上东奔西突。那种画面,犹如骑着瘦马挺着长矛的堂吉诃德。当然,我并不具备堂吉诃德的幽默气质,也不可能做出他那样的丰功伟绩。与这位传奇人物相比,那一年中发生在我身上的事,简直平凡到无聊,一点都不感天动地。    初入外贸圈    故事得从我本科毕业
期刊
2010年10月17日,上海世博会广东馆内人头攒动,揭东县巴黎万株纱华纺织有限公司作为广东省四家企业之一,在这里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品牌推广活动。据悉,刚刚荣获“2010中国低碳新锐企业”称号并人选“广东现代产业500强项目”的巴黎万株纱华纺织有限公司(简称万株纱华),是一家主要生产高档、环保型的化纤和纺织产品的企业。近年来,万株纱华顺应低碳环保的消费潮流,加大研发力度,成功研发了巴黎环保丝线,这种产
期刊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国际买家对商品及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外贸企业正遭受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在紧要关头,认证机构如何与广大出口企业共渡难关,履行自己在全球贸易中的神圣使命,帮助外贸企业走出困境?对此,《进出口经理人》通过与国内国际著名认证机构的系列访谈,探讨了它们与外贸企业共同应对当前危机的良策。本刊记者采访了10家著名的认证机构,本期把其中5家的宝贵经验与读者分享。    金融危机中产品认证的作
期刊
低碳经济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视为未来经济增长点,而纺织行业也一直是绿色经济的拥趸者与实践者。低碳不仅成为生活需要,也贯穿于纺织生产的全过程。如今,人们言必称“低碳”,在我们为这种理念的深入人心而感到欣慰的同时,也不能不正视一些企业对其的曲解或是以敷衍的方式进行“低碳”生产。企业有责任将低碳渗透到生产的整个过程,这不仅是在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为自己的生存发展开拓出一条更宽广的路。本期封面报道
期刊
参加国际展览是实现进出口贸易的重要一环,企业选择什么展览,怎样既提高参展效率又降低参展成本?这些是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进出口经理人》杂志《借展出海》刊中刊通过对世界展览的长期研究,跟踪展览的最新变化,客观推荐世界领先的展览,着力分析各大展览的优势,对比分析各个展会的特点,探讨提高参展效率的方法,积极研究世界商展,独家推出“世界商展100强”等系列排行榜,努力成为企业的参展顾问。  为深入对企
期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纷纷将其采购重心转向低成本国家,以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和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尤其是近年来,在华采购日益成为跨国公司经营的战略热点,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的采购中心以及采购总额都呈现指数增长。2008年,中国的出口额已超过美国,并可能随即超过德国而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  国外买家在华采购的蓬勃发展,同中国技术、制造水平的提高是分不开的。在价格之外,产品质量一直是国外买家关注
期刊
作为第一批中国现代畜牧业的实干家,李景辉经历了中国现代畜牧业从无到有的过程。说到这一点,李景辉的神情中丝毫不掩饰那份由衷的自豪,“令我倍感庆幸是,我学的是畜牧专业,之后又进行了这方面的教学工作,然后开始管理畜牧业,接着从事它的制造业。”  早年,李景辉赶上了“上山下乡”,在农村,他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恢复高考之后,凭着之前的扎实功底,李景辉顺利考入了河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毕业后留校做了4年的农牧教学
期刊
经济不景气的2008年,新车销售放缓,消费者对汽车维修用品的需求持续上升,优质汽车维修零部件成为买家采购重点。近期,很多国际买家加大对汽车零部件的采购力度,英国Halfords就是其中一家。Halfords采购范围包括汽车零配件、维护工具、自行车产品、旅行用品、户外用品等。    英国最大的非食品零售企业  Halfords是英国最大的非食品零售企业之一,在整个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设有387家
期刊
在金融危机造成的恶劣影响下,我国很多外贸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从2008年7月开始,许多出口企业感觉接单困难,利润异常单薄,甚至许多企业出现了无单可接的情况,一批企业倒闭或歇业。面对复杂的外贸形势,企业应该如何来应对?  宏观因素不利,外贸企业就更应该通过加强自身管理、苦练内功来提升企业素质,而外贸软件的使用不失为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外贸管理软件究竟能从哪些方面来提
期刊
《进出口经理人》:成立20年来,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机电商会)着重从哪些方面构建服务体系,并对国内机电外贸企业予以了帮助?  张钰晶:自1988年成立以来,机电商会在构建贸易促进体系、促进机电产品进出口平稳发展;优化机电产品贸易结构,加快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做好政府部门重大决策的咨询参谋、发挥政府和企业之间桥梁纽带作用;规范行业秩序、营造健康有序的出口环境;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