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朝时期,一个渔夫在河底发现了一百多年前赫赫有名的“钟王”——高7米、重45吨的大钟!
皇帝十分欣喜,命工匠们赶紧将大钟打捞,送往寺庙安置。工匠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大钟打捞起来。但接下来,问题来了:寺庙离这里好几千米远,这几十吨重的钟该怎么运呢?
用人力拉!工匠们召集了好几百个身强力壮的民工,每个人身上都拴着绳子往前拉,所有人都铆足了劲儿,涨红了脸,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然而大钟却只挪动了半米的距离。
看来人力行不通,那就试试用车运!工匠们找来全国最“能装”的大马车,可这钟刚装上去,只听“轰”的一声,马车被压了个“粉身碎骨”。
唉,看来这人力、车力都行不通。转眼间,几个月过去了,见大钟迟迟运不进寺庙,皇帝大发雷霆,下了最后通牒。工匠们个个愁眉苦脸,整日唉声叹气。
一天,有个小工匠帮老工匠们去街上买酒,回来的路上,突然下起了雨。快到工地时小工匠路过一个土坡,因为下雨,土坡变得异常光滑,小工匠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手里的酒坛也扔了出去。哎呀,不好!这下要挨骂了。小工匠赶忙起身,他却惊奇地发现,酒坛非但没有摔破,反而顺着土坡滑了很远。
“我想到办法运大钟啦!”小工匠欣喜若狂。
回到工地,小工匠让大家在通往寺庙的路上,按照从高到低的地势挖了一条河,河里注满水。到了冬天,河水结了厚厚的冰,把大鐘放在冰面上,然后往前推,大钟就这样轻轻松松顺着冰面一直往前“走”啦。普通思维只想到靠蛮力去拉,运用逆向思维,让大钟自己“走”,小工匠的办法真是妙哇!
流苏 荐自《实用文摘》
皇帝十分欣喜,命工匠们赶紧将大钟打捞,送往寺庙安置。工匠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大钟打捞起来。但接下来,问题来了:寺庙离这里好几千米远,这几十吨重的钟该怎么运呢?
用人力拉!工匠们召集了好几百个身强力壮的民工,每个人身上都拴着绳子往前拉,所有人都铆足了劲儿,涨红了脸,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然而大钟却只挪动了半米的距离。
看来人力行不通,那就试试用车运!工匠们找来全国最“能装”的大马车,可这钟刚装上去,只听“轰”的一声,马车被压了个“粉身碎骨”。
唉,看来这人力、车力都行不通。转眼间,几个月过去了,见大钟迟迟运不进寺庙,皇帝大发雷霆,下了最后通牒。工匠们个个愁眉苦脸,整日唉声叹气。
一天,有个小工匠帮老工匠们去街上买酒,回来的路上,突然下起了雨。快到工地时小工匠路过一个土坡,因为下雨,土坡变得异常光滑,小工匠一不小心,摔了一跤,手里的酒坛也扔了出去。哎呀,不好!这下要挨骂了。小工匠赶忙起身,他却惊奇地发现,酒坛非但没有摔破,反而顺着土坡滑了很远。
“我想到办法运大钟啦!”小工匠欣喜若狂。
回到工地,小工匠让大家在通往寺庙的路上,按照从高到低的地势挖了一条河,河里注满水。到了冬天,河水结了厚厚的冰,把大鐘放在冰面上,然后往前推,大钟就这样轻轻松松顺着冰面一直往前“走”啦。普通思维只想到靠蛮力去拉,运用逆向思维,让大钟自己“走”,小工匠的办法真是妙哇!
流苏 荐自《实用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