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风仙骨渡凡尘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sun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洞宾学案
  吴亚魁著
  齐鲁书社
  2016-10
  49.00
  9787533336455
  吕洞宾是民间广为流传的八仙之一,其济世度人的事迹,自五代以来就广为流传。作为道教文化的代表人物,有关其生平的记载,史实与传说参半,“其作为人的真实面貌淹没于笼罩在他头上的五光十色的神圣光环之中”。历史上的“真实”的吕洞宾,在被后世之道俗两众尊奉为道教神仙、全真祖师之前,首先是一介儒生,家境甚是优渥,志在求取功名,后偶遇钟离权而弃家修道,终至修道有成而位列仙班、名垂青史。
  虽然历史上的“真实”的吕洞宾“作为人的真实面貌”亦即生平史实“甚难稽考”,而《吕洞宾学案》通过收录宋、元时期的“散在群籍”的关于吕洞宾事迹的著述,依据该书所收的“著作辑录”及“传记资料”两部分素材,综“图经野史”所见,道门著述所载,对吕洞宾的名讳、生卒、籍贯、家世、科第及业师、法嗣、著作等生平种种,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大致勾勒和铺陈了吕洞宾的生平事迹和仙道思想,尽可能地还原了一个历史上的“真实”的吕洞宾,“道教内丹史上颇有名气的内丹家”。
  入道之前,吕洞宾一向是以儒者自况的。《钟吕传道集》开篇,吕洞宾有言称:“生于中国,幸遇太平,衣食稍足而岁月未迟,爱者安而嫌者病,贪者生而怕者死。今日得面尊师,再拜再告,念以生死事大,敢望开陈不病不死之理,指教于贫儒者乎?”这样一位迥出尘表的旷世才子,同样不能摆脱俗世的牵绊和功名的诱惑。在不无残酷的仕进之旅中,吕洞宾着实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与挫败,他的登第入仕之途可谓曲折而多舛。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原本一介儒生的吕洞宾,其得与失、成与败和进与退,既关牵于他对人生的不同感悟,亦影响于他对未来的不同抉择。应该说,境遇不同,便有着对于这人生与人世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进路。但不管境遇如何,吕洞宾终久还是步入了修道之途,终至修道有年并修道有成。吕洞宾之弃儒归道,从一介儒生进而为一代高道,钟离权等道门诸师的引领再造之功,实不容小觑。
  吕洞宾之名总是与其师钟离权连在一起,并称为钟吕。在阐述钟离权或吕洞宾的仙道思想时,人们也往往对钟、吕二人不作区隔,相提并论。认为“钟、吕创立的内丹道派并没有完全因袭这些早期的内丹流派,而是在中唐时期原初的内丹道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构建与改造,从而使得道教内丹道具有更为成熟的形态。”其实,在对早期的内丹流派或曰中唐时期原初的内丹道的“进一步的构建与改造,从而使得道教内丹道具有更为成熟的形态”的过程中,吕洞宾是有其独创性的建树的。关于此,我们从吕洞宾的著作中可以窥探一二。
  吕洞宾留传后世的著作如《金丹诗诀》、《纯阳真人浑成集》等诗歌作品多为“劝人修道”的劝度诗,从中我们似可深入洞察吕洞宾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其弃俗归真、由儒而道的心路历程。吕洞宾的诸多诗句,都反映了其“了彻本元”的思想。如《纯阳真人浑成集》卷上有诗曰:“人世兴亡终有限,瑶宫岁月了无涯。”“无限竞名贪利客,几人能得见清平。”他认为
  滚滚红尘,茫茫人世,没有任何东西,包括人间名利、世上荣华,等等,是无限而永恒的。所以,人们不应贪恋俗世之幻化,而应追寻永恒之大道。
  从真人,到真君,再到帝君、呂祖,作为人的吕洞宾的面目逐渐模糊,而作为神的“纯阳帝君”“吕祖”的形象则日愈丰满。于是乎,吕洞宾不仅止是道教“正一派侍奉的一位大神”,道教全真派崇奉的全真五祖之一(全真祖师),及至后世,更进而成为扶乩降笔、飞鸾显化的乩坛主神,列入官方祀典而备受尊崇的道教神明。
其他文献
内容简介:  作品《一号文件》从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视角切入,截取当代中国农村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生活场景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以及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大发展、大变化,也分析了当今“三农”新问题。  全书共分九章,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农业合作化开始,一直写到21世纪的今天。记述了历史上违背客观规律给中国农业带来的惨重损失以及农民为此而付出的巨大代价;也记述了新时期从农村开始的、以
民谚云:“墨要陈,茶要新。”这大概是很多茶人都认可的说法。茶以新为上,大抵是在散泡绿茶兴起以后才形成的观念,因为绿茶要保持其嫩绿和鲜香,这才有了“宁饮清明前,不喝谷雨后”之类茶俗。可是翻看茶史就会发现,绿茶的兴起其实是很晚近的事情,萌芽期固然可以上溯到唐宋,但蔚为风气应当是在明清之际,相比于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茶史而言,绿茶实在是个晚辈后生。这也就是说,以新茶为上的风气,其实并不古老。  近年来,
在20世纪的人文学者中,几乎无人能像他那样把学问做到浅近而平易,将“学人话语”化为“经世致用”的行动,而且以一生的心力,孜孜不懈地追求并且实现着“富民”的理想。他就是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奠基人之一费孝通先生。他际遇坎坷,矢志不移,侠骨柔肠,书生意气,95岁辞世,93岁以前没有停止过工作。且看他侄子的一段记述。    《我的叔叔费孝通》  费皖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0.10  定价:28.00
5月23日至24日,中国版本图书馆在京举办2013年度部分中央在京出版单位业务交流会,在京86家中央级出版单位110名专业人员参加了会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朱启会副司长一行三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版本图书馆副馆长蔡凤娟主持。会上,出版管理司副司长朱启会介绍了去年下半年以来出版管理工作情况,就进一步加强书号、条码、CIP管理工作,提出了意见和要求。  中国版本图书馆馆长、党委书记左晓光
环境问题正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问题。异常的气候变化,森林面积的大幅减少,土地的沙漠化,温室效应的巨大影响,不仅影响了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而且对世界经济也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许多国家和地区目前都将环境问题列为工作的重点。政府的层面不断出台新的政策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大力扶持新型的绿色能源产业。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但是在目前,通过改变人类的不良生活习惯,从个人做起,以一个人的行为改变带动一群
长征路上创史诗——红军将士信念的力量  1934年10月10日晚,中央红军五个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雩都出发,开始了战略大转移。  在两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战胜了异常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历尽艰难险阻,保存了骨干力量,最终胜利会师陕北,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据不完全统计,红军长征途中,历经重要战役、战斗约120次,共歼敌
苏童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河岸》,是继《动物凶猛》、《呼喊与细雨》、《启蒙时代》等小说之后,关于“文革少年”遭遇小说的又一重要文本,它提供了一种用“记忆”修复历史创伤的叙事范本。《河岸》以一位少年的“创伤性记忆”为基础展开,叙事保持了苏童一贯的风格,节奏自由舒缓,语言和细节充满现代诗的感觉,将大历史问题包含在“小叙事”之中。  小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大约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段,
初次听说丛飞的事迹是通过去年五月深圳特区报记者徐华发表的一篇名为《有点伤心,但不后悔》的长篇通讯。当时,我就被丛飞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之后,我一直关注着媒体上关于他的各种报道。《丛飞,就这样感动中国》一书是继《丛飞震撼》后,记者徐华关于丛飞报道的第二部著作,怀着对丛飞的敬仰,我一口气读完了此书。  本书以徐华对丛飞的报道为基础,通过大量鲜活的第一手材料,对丛飞从一名普通的歌手到成为感动中国的人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新华社记者采写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诞生记,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等全面深化改革的不同领域深度解读中国新一轮改革。本书既有部委访谈,又有媒体评论和专家解读,是全体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全面深化改革方案的重要理论参考。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
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系列“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的首辑,《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新千年来的中国出版业》首次对2000年来,也就是人类进入新千年以来的中国出版业发展情况做了全景式的描述。该报告由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系主任、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志强教授和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左健教授联合主编,近日由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  进入新千年以来,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不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