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这些文化遗存历经的时代跨度极长,从70万年前北京猿人用火的遗存,一直到当代新修建的天安门广场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等。文化遗存的种类也特别丰富,从皇家宫殿、园林、陵寝到祭祀坛庙,从长城关隘到大运河及其仓储,等等。这些中华民族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具有十分珍贵的文物价值,得到了世界各国民众的认同与喜爱。许多来到北京游览的中外游客必然要去的故宫、颐和园、十三陵、长城等,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
在北京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中,名人故居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北京的名人故居,有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在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前,这里只是一座北方军事重镇,驻有大量军队,负责捍卫华北地区不受北方游牧部落的侵扰,以保持这里的社会安定。因此,在这里生活的历史名人主要是武将,而很少有政治人物和文化人物到此定居。
在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政治中心的作用,全国许多著名的政治人物皆会到此开展各项活动;而由于文化中心的作用,又会有一大批著名的文化人物到此,有些还会长期在此居住,从而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名人故居。这种名人故居逐渐形成规模的过程,是从金朝建立金中都开始的,历经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等重要历史阶段,北京才有了足够多的名人故居。
在北京的名人故居中,以政治人物和文化人物为主。在众多的政治人物中,古代帝王的地位最为尊贵,政治作用也最为显著。但是,他们是居住在紫禁城里的,没有其他固定的居所。因此,在政治人物中,以朝中达官贵人的故居影响最大,他们的宅第也最为豪华。自元、明以来的一些著名政治人物的故居,也就成为北京名人故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时这些故居的主人不断更换,而住宅的格局却不会有更多的改变。
在众多的文化人物中,则以文人墨客、书画艺人、歌舞艺人为最多。而文人墨客、书画艺人有时又具有政府官员的身份,如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等,官位皆不算低了。他们皆曾在北京居住过或长或短的时间,只是距今太久远,其故居已经无迹可寻。而在古代社会中,歌舞艺人的地位较为低下,生活也常常是居无定所,因此他们的故居也很难找到。
到了近现代以来,书画艺人和歌舞艺人的社会地位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解放以来的艺术家们,更是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广大民众的喜爱,因此,他们在北京的故居也就成为颇具影响的名人故居。有些名人故居甚至被改建为博物馆,以供人们参观。这些文艺名人的成就是他们所创作的文艺作品,也由此往往受到整个社会的好评,而很少遭到非议。
在北京,这类名人故居受到较好的保护,如文学家鲁迅的故居(已被改建为博物馆)、郭沫若的故居(已被改建为纪念馆)、茅盾故居、老舍故居等,又如艺术家齐白石故居、梅兰芳故居、徐悲鸿故居(另外建有纪念馆)等。人们在参观这些故居的同时,可以获得极大的艺术享受,学到许多文艺知识。这些故居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为北京历史文化的传承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作为历史上的政治家,与文艺家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他们留给后世的,主要不是文艺作品,而是他们实行的政治举措。有些政治举措为当世及后世留下了恩惠,自然会受到后人的褒扬。相反,有些政治举措为当世或是后世带来了苦难,也就必然会受到批评或指责。因此,作为政治人物的故居,受到他本人生前政绩的影响,有些被建为纪念馆,受到人们的瞻仰。而有些则遭到唾弃,无人重视。故而对政治人物的评价,直接影响到他们故居的命运。
在北京,政治人物故居的命运是与居住者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凡是历史上的正面人物,其故居在通常情况下是得到保护的,如孙中山故居、毛泽东故居等。因为人们对这些政治伟人的评价是肯定的,在故居中如果举办这些人物的生平事迹展览,可以起到教育人民、鼓舞人民的作用。如现在尚未正式对外开放的孙中山故居里,就已经有了对孙中山生平事迹较为详细的介绍。
当然,对这些著名人物的故居而言,也会出现一些保护不力、甚至遭到破坏的情况。如著名人物梁思成先生在东城区的故居,2012年初遭到破坏一事,就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虽然有关部门对破坏者加以惩罚,但是,名人故居已经遭到破坏,损失是很难挽回的。类似的名人故居在北京遭到破坏的事情绝不仅仅这一例,因此特别值得人们加以关注。
此外,目前还有一大批北京的名人故居仍然没有受到保护,这就是许多民国政治人物的故居。在清末民初,北京城里活跃着一批影响很大的政治人物,从康有为、梁启超等变法人物,到推翻清廷的袁世凯、徐世昌、段祺瑞等实力人物,都长期生活在北京,他们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这些重要的历史人物,以往人们的评价是基本否定的,这也就使他们成为了反面人物,人们往往也会认为其故居没有保护的价值。由此,迄今为止,这些人物的故居尚未得到有效保护。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这些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人物开始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给予更加客观的评价。显然,这些辛亥人物的故居也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首先,在这些故居里,曾经发生过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是见证历史的主要场所。其次,这些故居在北京的四合院里是质量较高的建筑,有一定的保存价值。再次,即便居住在这里的在历史上所扮演的是反面人物,阻碍了历史发展的进程,但他们的故居仍然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如今,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北京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不断出现名人故居受到被拆毁的威胁的现象。在这种形势下,名人故居的保护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而北京作为举世闻名的文化古都,如果名人故居越来越少,甚至都消失了,显然失去了它作为文化古都的内涵及意义。因此,对北京名人故居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特别是对那些尚未被列入保护单位的名人故居,如袁世凯故居、徐世昌故居、段祺瑞故居等,更应该加大保护力度,尽快将其列为各级保护单位,为北京保留尽可能多的历史文化遗存。
(作者系民进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
在北京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中,名人故居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北京的名人故居,有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在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前,这里只是一座北方军事重镇,驻有大量军队,负责捍卫华北地区不受北方游牧部落的侵扰,以保持这里的社会安定。因此,在这里生活的历史名人主要是武将,而很少有政治人物和文化人物到此定居。
在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政治中心的作用,全国许多著名的政治人物皆会到此开展各项活动;而由于文化中心的作用,又会有一大批著名的文化人物到此,有些还会长期在此居住,从而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名人故居。这种名人故居逐渐形成规模的过程,是从金朝建立金中都开始的,历经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等重要历史阶段,北京才有了足够多的名人故居。
在北京的名人故居中,以政治人物和文化人物为主。在众多的政治人物中,古代帝王的地位最为尊贵,政治作用也最为显著。但是,他们是居住在紫禁城里的,没有其他固定的居所。因此,在政治人物中,以朝中达官贵人的故居影响最大,他们的宅第也最为豪华。自元、明以来的一些著名政治人物的故居,也就成为北京名人故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时这些故居的主人不断更换,而住宅的格局却不会有更多的改变。
在众多的文化人物中,则以文人墨客、书画艺人、歌舞艺人为最多。而文人墨客、书画艺人有时又具有政府官员的身份,如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等,官位皆不算低了。他们皆曾在北京居住过或长或短的时间,只是距今太久远,其故居已经无迹可寻。而在古代社会中,歌舞艺人的地位较为低下,生活也常常是居无定所,因此他们的故居也很难找到。
到了近现代以来,书画艺人和歌舞艺人的社会地位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解放以来的艺术家们,更是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广大民众的喜爱,因此,他们在北京的故居也就成为颇具影响的名人故居。有些名人故居甚至被改建为博物馆,以供人们参观。这些文艺名人的成就是他们所创作的文艺作品,也由此往往受到整个社会的好评,而很少遭到非议。
在北京,这类名人故居受到较好的保护,如文学家鲁迅的故居(已被改建为博物馆)、郭沫若的故居(已被改建为纪念馆)、茅盾故居、老舍故居等,又如艺术家齐白石故居、梅兰芳故居、徐悲鸿故居(另外建有纪念馆)等。人们在参观这些故居的同时,可以获得极大的艺术享受,学到许多文艺知识。这些故居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为北京历史文化的传承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作为历史上的政治家,与文艺家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他们留给后世的,主要不是文艺作品,而是他们实行的政治举措。有些政治举措为当世及后世留下了恩惠,自然会受到后人的褒扬。相反,有些政治举措为当世或是后世带来了苦难,也就必然会受到批评或指责。因此,作为政治人物的故居,受到他本人生前政绩的影响,有些被建为纪念馆,受到人们的瞻仰。而有些则遭到唾弃,无人重视。故而对政治人物的评价,直接影响到他们故居的命运。
在北京,政治人物故居的命运是与居住者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凡是历史上的正面人物,其故居在通常情况下是得到保护的,如孙中山故居、毛泽东故居等。因为人们对这些政治伟人的评价是肯定的,在故居中如果举办这些人物的生平事迹展览,可以起到教育人民、鼓舞人民的作用。如现在尚未正式对外开放的孙中山故居里,就已经有了对孙中山生平事迹较为详细的介绍。
当然,对这些著名人物的故居而言,也会出现一些保护不力、甚至遭到破坏的情况。如著名人物梁思成先生在东城区的故居,2012年初遭到破坏一事,就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虽然有关部门对破坏者加以惩罚,但是,名人故居已经遭到破坏,损失是很难挽回的。类似的名人故居在北京遭到破坏的事情绝不仅仅这一例,因此特别值得人们加以关注。
此外,目前还有一大批北京的名人故居仍然没有受到保护,这就是许多民国政治人物的故居。在清末民初,北京城里活跃着一批影响很大的政治人物,从康有为、梁启超等变法人物,到推翻清廷的袁世凯、徐世昌、段祺瑞等实力人物,都长期生活在北京,他们在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这些重要的历史人物,以往人们的评价是基本否定的,这也就使他们成为了反面人物,人们往往也会认为其故居没有保护的价值。由此,迄今为止,这些人物的故居尚未得到有效保护。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这些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人物开始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给予更加客观的评价。显然,这些辛亥人物的故居也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首先,在这些故居里,曾经发生过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是见证历史的主要场所。其次,这些故居在北京的四合院里是质量较高的建筑,有一定的保存价值。再次,即便居住在这里的在历史上所扮演的是反面人物,阻碍了历史发展的进程,但他们的故居仍然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如今,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北京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不断出现名人故居受到被拆毁的威胁的现象。在这种形势下,名人故居的保护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而北京作为举世闻名的文化古都,如果名人故居越来越少,甚至都消失了,显然失去了它作为文化古都的内涵及意义。因此,对北京名人故居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特别是对那些尚未被列入保护单位的名人故居,如袁世凯故居、徐世昌故居、段祺瑞故居等,更应该加大保护力度,尽快将其列为各级保护单位,为北京保留尽可能多的历史文化遗存。
(作者系民进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